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牛虻就義》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八年級下冊)

教案模板 閲讀(2.52W)

 

《牛虻就義》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八年級下冊)

比較探究 牛虻就義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鍛鍊概括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劇本寫作的基本方法。

4.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

2.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學難點:

理解和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預習方案:

1. 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並解釋整個詞語

反省( ) 但願( ) 

滿不在乎( ) 牛虻( ) 

鄭重其事( ) 照例( ) 

鐐銬( ) 尷尬( ) 

一本正經( ) 侷促不安( ) 

罪孽( ) 突如其來( ) 

沮喪( ) 咒罵( ) 

簌簌發抖( ) 蠕動( ) 

虔誠( ) 勉強( ) 

呻吟( ) 恍惚( ) 

輕蔑( ) 懺悔( ) 

挑釁( ) 忿怒( ) 

腿瘸( ) 光明磊落( ) 

感人肺腑( ) 鐵鍬( ) 

哽咽( ) 心安理得 

2. 從下列的詞語中選擇四個寫一段話。要求要圍繞一個話題,中心要明確。

心安理得 滿不在乎 鄭重其事 突如其來 虔誠 光明磊落 感人肺腑

參考答案

1.xǐng 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yuàn只希望;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méng 人名;嚴肅認真地對待事情;按照已有的例子; liào kào手鐐和腳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或處境困難,不好處理;形容很規矩,很莊重;cù拘謹不自然;niè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過;突然發生;jǔ灰心失望;zhòu用惡毒的話罵;sù形容肢體發抖的樣子;rú像蚯蚓爬行那樣動;qián 恭敬而有誠意;qiǎng能力不夠,還盡力做;shēn yín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huǎng hū神志不清;miè輕視,看不起;chàn認識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xìn挑起嫌隙或爭端;fèn憤怒;qué行走時身體不穩;lěi心地正大光明;fèi fǔ使人內心感動;qiāo一種農具;gěng yè哭時不能痛快地出聲;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裏很坦然。

2.學生按要求完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略。

第一課

(一)課堂導入:

我們已經看到了盧森堡、伏契克和鄒韜奮等革命者叱吒風雲的形象,接下來我們要看另外一個革命者。他是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寫的小説《牛虻》中的主人公牛虻。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有他的情結,許多青年男女拿到小説愛不釋手,挑燈夜讀,為這樣的一個革命者而激情澎湃。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個人物的魅力。

一、作者簡介

伏尼契(1864-1960),生於愛爾蘭科克市。父親是數學家,在她不滿週歲時去世,全家後來遷居英國倫敦。她於1885年畢業於德國柏林音樂學院。1887年在倫敦結識了不少流亡的革命者,其中以俄國民粹派作家克拉夫欽斯基對她的思想和創作影響最深。她曾僑居俄國兩年,回到倫敦後參加了流亡者創辦的《自由俄羅斯》雜誌的編輯工作。1892年與波蘭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結婚。

1897年,伏尼契的小説《牛虻》在倫敦出版。這部小説描寫了19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意大利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鬥爭。主人公“牛虻”是出身於富裕家庭的青年,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識破了天主教會的虛偽,憤然出走,經歷無數磨難,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被捕後英勇不屈,從容就義。《牛虻》在中國和前蘇聯擁有廣大的讀者,但在英國和西方世界卻受到冷落。

伏尼契還寫過帶自傳性的長篇小説《奧麗維亞拉塔姆》,敍述“牛虻”出走後的經歷的《中斷了的友誼》等。她晚年移居美國,直至去世。

(二)課堂研讀:

1.學生閲讀全文,標示段號。

2.教師引導,明確:按時間順序記敍,文章寫的是兩天內發生的事件。

週二 開庭審判牛虻

週三 牛虻英勇就義

教師根據教材“相關資料”做適當補充介紹小説前面的情節內容。

3.學生交流:談感受最深的地方。

例如:

(1)面對行刑士兵的演説

(2)懺悔儀式上怒斥牧師

(3)調理行刑的士兵、下令槍殺自己。

牛虻極盡諷刺和嘲弄,顯示自己精神的強大和敵人的懦弱和膽怯。

4.學生在文中找出多次描寫“牛虻的微笑”的句子,並體會它們的作用。

例句:“他走過時,低着頭微笑着看了看那個……聞聞那新翻泥土的芳香。”“靠近大樹……牛虻帶着最歡欣的微笑回頭看了看。”“牛虻面對他們,微笑着站好,……”“而現在牛虻還站在那裏,衝着他們微笑。”“他們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依然在對士兵們發笑。”等

明確:這些神態描寫(也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從正面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為了信仰,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5.本文既從正面描寫主人公,也從側面描寫了士兵的表現。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並體會其作用。

例句:“統領、他的侄子……他們都有些侷促不安” “牛虻面對他們,微笑着站好,槍在士兵們的手中不住地抖動着。”“士兵們不由得呻吟起來。……他們被突如其來的恐懼抓住……他們神情沮喪地聽着……一邊還呆呆地、驚恐地看着那個被他們開槍射殺但不知怎麼回事還沒死的人。”“統領……他也同士兵們一樣,變得異常沮喪,不敢看一眼那個可怕的人形站着。”“又是一陣亂七八糟的槍響,那排士兵竟亂作一團,簌簌發抖。他們眼睛發狂……”等

明確:這裏用的是反襯的手法。不厭其煩的描寫正是要突出主人公鎮定從容、英勇無畏的崇高品質和具有強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

5.問題研討:法庭是怎樣審判牛虻的?

明確:走過場。這樣的審判是草率的,是荒誕可笑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6.法庭審判這一個情節也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學生在文中找出並嘗試分析其作用。

(三)課堂小結: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使人物形象更為突出,更富有感染力。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筆: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一個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一)課堂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看到了一個革命者為了信仰,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以及具有強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接下來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來認識這一人物形象。

(二)課堂研討: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魯迅在《答客誚》一詩中的兩句。請學生在文中找出主人公的表現,全面認識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例句:

(1)他懷裏藏着蒙太尼裏丟下的手絹,整整一夜,他一直拿着親吻、哭泣,彷彿那是有生命的。

(2)現在,他看起來臉色蒼白,毫無生氣,眼瞼上還有淚痕,……

(3)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顯了,他重重地靠着軍曹的胳膊,走得異常困難、痛苦,但他臉上所有的消沉、歉順都無影無蹤。

(4)空寂中把他壓垮的幽靈似的恐懼、虛幻世界裏幻象與夢境,都隨着產生他們的夜消失了,……

明確:這些描述告訴我們:革命者不是聖人,也是有感情的,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痛苦、恐懼,也有對親人的愛恨之情。這些描述使一個革命者的性格更豐滿,更有人情味。這些描述也更能襯托出在敵人面前革命者的微笑和嘲弄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

(三)小結:

文章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融合多種人物描寫手法,塑造了一個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革命者的形象。

(四)課堂練習:

嘗試把小説情節改編為劇本。

 

茹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