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口語交際《學會作客》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

教案模板 閲讀(5.53K)

   設計理念:

口語交際《學會作客》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應以貼近生活的話題為主組織教學”,而作客正是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應該説,學生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積累,讓學生説得具體,説得真實,説得有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讓學生知曉作客的基本禮儀,力求體現口語交際“生活化”、“實用化”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作客的一些基本禮儀:來到主人家門口要做到敲門或按門鈴;見到主人時要主動打招呼;受到主人的招待時要説謝謝;跟主人告別時要説再見。

2、培養學生與別人交談時自然大方、有禮貌的態度與習慣。

3、鼓勵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積極參與交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作客的一些基本禮儀,培養與人交往的一些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際的自信心,學會自然大方、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的道具

教學過程:

一、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喜歡交朋友嗎?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個或多個好朋友吧?朋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就讓我們一起找找好朋友吧!(播放兒歌《找朋友》,師生隨着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此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課堂氣氛,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伏筆。)

2、有了好朋友,我們就應該經常來往呀!到別人家去作客就是與人交往的一種方式。小朋友們,以前爸爸、媽媽帶你們到親戚、朋友家去作過客嗎?(板書:作客)你們是怎麼做、怎麼説的呢?(指名説)

3、(出示女孩圖)

看,這位小朋友叫小紅。今天,她到同學小華家去作客,她又該怎麼做、怎麼説呢?

(語言來自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環節聯繫學生豐富的生活,創設了一個寬鬆開放的學習環境。這樣設計,激發了學生的説話興趣,讓他們想説,敢説,愛説。)

二、在情境中練習交際

1、小紅去小華家作客時,老師悄悄給她拍了幾張照片。(出示四幅圖)你們看,這幾幅圖分別畫的是什麼時候的情景呢?(指名説)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到主人家門口時,見到主人時,受到主人招待時,跟主人告別時)

2、如果你就是小紅,當時你會怎麼做、怎麼説呢?選擇其中一幅圖,四人小組討論。

3、交流。

(相機板書一些禮貌用語:你好、謝謝、請、再見等)

(好奇心是推動兒童主動、積極地觀察、思考,展開創新性思維的內動力。這一環節的教學,首先為學生提供了引起觀察和思維變化的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展開豐富的想象。又通過分組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4、練習表演:找一個合作伙伴,一個當小紅,一個當小華,選擇其中一幅圖表演。

5、指名錶演,師生評議。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分組表演後再開展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參與、仔細傾聽、樂於交際的好習慣。這正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口語交際評價重視過程,提倡在學生承擔的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中評價”的要求。)

6、(播放錄像)

看看錄像中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這一環節,採用先進的視聽技術手段,呈現一個生動、形象、逼真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交際環境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從而增強運用語言的能力。)

7、把四幅圖的內容連起來演一演,和剛才錄像中的小朋友比一比誰演得好。

⑴師生對演。

⑵指名錶演。

⑶找合作伙伴換角色演。

(這裏,既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又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生與生、師與生廣泛交往,創設一個語言溝通的環境,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際,又進一步鍛鍊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發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在拓展延伸中形成能力

1、小結:通過剛才的表演,你知道到別人家去作客要注意些什麼?(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學生,既能活躍氣氛,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又能鍛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2、小朋友,我們學會了如何到同學家去作客。

(板書:學會)

平時,你們還會到誰的家裏作客呢?(外婆家、鄰居家、老師家……)

3、根據不同的作客情境,分小組練習表演。

4、推選代表表演,師生評議,頒發“最佳表演獎”。

(李吉林老師曾説,語言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所以,這一環節為學生創設多種貼近生活的交際情境,使他們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訓練中去,積極地思考、想象、表演。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四、在實際生活中提高能力

下次到別人家去作客時,用上你今天學到的本領吧!(口語交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要渠道,但這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有道是:“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把口語交際的訓練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引導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