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橘子》教案範文

教案模板 閲讀(2.7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橘子》教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橘子》教案範文

設計説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不過學習的內容稍顯複雜,被除數的首位不是除數的整數倍。因此在理解除法豎式的算理時,實際操作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以上因素,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先分後算,以分物的過程來指導計算的過程。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根據題意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將分小棒的'過程與豎式計算的步驟聯繫起來,使每一步計算都有據可依,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輕鬆。

2、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通過表達加深對除法豎式的理解。

在教學中,不論是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後還是在列出除法豎式之後,都引導學生説一説,説分物的過程,説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説除法豎式的計算順序。在説的過程中既能促進學生思考,又能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你們還記得計算方法嗎?

請學生用語言敍述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

2、用豎式計算48÷2。

(1)指一名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

(2)指名説一説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除法豎式的理解,為本節課的學習掃除障礙。

3、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熟悉情境圖。

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請學生説一説圖中的故事

引導學生説出:悟空、八戒、沙僧面前有48個橘子(4籃零8個),他們3人要平均分。

2、操作分物,直觀計算。

(1)引導列式。

師:他們3人每人能分到幾個橘子?你能列出算式嗎?

學生根據題意可列出算式:48÷3。

(2)分一分。

師:現在我們用手中的學具實際分一分,看看能否得出這道題的結果。(出示課堂活動卡)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分一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算理,為後面進行除法豎式的計算打好基礎。

(3)交流操作過程和結果。

師:你們是怎樣分的?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1捆,還剩下1捆怎麼辦?

預設

生:先分成捆的,每人1捆。剩下的1捆與另外8根合起來是18根,平均分成3份,每人又可以分到6根,這樣每人共分到16根。

師:剛才分物的過程用算式怎樣表示呢?

引導學生説出算式:30÷3=10,18÷3=6,10+6=16。

3、用豎式表示分的過程和結果。

(1)嘗試筆算。

師:請你們結合剛才分物和口算的過程,嘗試用除法豎式算一算。這道題與48÷2的豎式計算有什麼不同?如果被除數的首位不是除數的整數倍,那麼在計算過程中應該怎樣處理?

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除法豎式及除法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如下所示:

(3)結合計算過程總結算法。

師:在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時,要從哪一位算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要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相同數位要對齊,每一步的餘數都要比除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