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中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水族館》

教學反思 閲讀(5.04K)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水族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水族館》

活動目標:

1、欣賞性質鮮明、結構簡單的樂曲,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表現。

2、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水族館有一定的瞭解。

2、物質準備:音樂CD、圖譜、水彩筆、CD機。

活動過程:

1、由故事《海草和魚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講故事《海草和魚兒》。

(2)提問:故事裏的好朋友是誰?海草是怎樣長高的?是慢慢地還是快快地?魚兒在海草周圍遊戲,是輕快靈活地,還是緩慢地?

2、欣賞全曲,感受樂曲的AB段。

(1)與幼兒交談,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曲子,這首曲子裏也講述着海草和魚兒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什麼時候海草在輕輕地、慢慢地生長?什麼時候魚兒在輕快靈活地游來游去?

(2)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中曲式的不同。

(3)教師利用圖譜幫助幼兒感受樂曲,區分AB段。

樂曲由兩段組成:A段海草生長,B段魚兒嬉戲。

(4)教師利用詞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AB段的不同。

A段:我是美麗海草,我是美麗海草,我在水裏慢慢長高,要和魚兒遊戲;

B段:魚兒來了,魚兒來了,魚兒游來了。

(5)教師利用詞語和動作引導幼兒感受樂曲AB段的不同。

3、欣賞A段,用不同的動作表現。

4、欣賞B段,用不同的動作表現。

5、幼兒跟隨音樂完整地表現。

師:海草和魚兒要一起聽着音樂做遊戲了。當聽到海草在輕輕地、慢慢地生長的時候,請小朋友做海草生長的動作;當聽到魚兒在輕快地游來游去的時候,請你們做魚兒遊的動作。

活動反思:

在活動之前,我欣賞了好多次《水族館》這首樂曲,在瞭解了樂曲的基本結構之後,我製作了簡單的圖譜,把水草的生長分別按小、中、大表現出來;把魚兒按數量表現出來。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基本上能隨着我的引導來完成動作。大家都知道,我們北方人對水族館瞭解的不多,孩子們接觸的很少,所以在活動時需要教師的引導,如果直接提問幼兒水族館裏有些什麼?那麼就會造成壓抑的活動開場,孩子們會對此話題展開討論,那樣就偏離了主題。所以一開始我就講故事,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明確了我們學習的重點,而且不時地提問,引導幼兒用身體表現出來。此次活動的.亮點是運用了圖譜,幼兒一看到水草就舉起胳膊從上到下襬起來,一看到魚兒就把胳膊分別放在身子的前後搖擺起來,並且能隨着音樂準確地分辨出水草和魚兒。當然,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製作的圖譜中,水草的大小對幼兒來説表現地不夠明顯,為了省事魚兒的數量也沒有明顯表現出來,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活動場地有些侷限,小部分幼兒沒有充分展現出自己的音樂才華。總之,本次活動比較成功,並且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感受並且體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大膽地表現了自己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