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反思教學

教學反思 閲讀(1.01W)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之後,“反思”這個詞在幼教界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放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每一名教師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已經作為教師必備的一種專業素養。

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反思教學

在我們當中許多教師兢兢業業,但教學業績平平,汗水與成果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她們主要靠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教學,知識不更新,方法不改進,又不善於總結,因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自我的圈子裏往復和循環。實際上,我們每一天都在實踐着具體豐富的、生動的教育活動,有很多的感受和經驗,如果做工作的有心人,抓住並找準問題的切入點進行深究,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不斷的在實踐——反饋——調整——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螺旋式的上升,勢必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這樣才能將很多理念性的內容轉化為自身的教育行為,才能更好的獲得專業化的發展。因此學會反思,就成為教師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成為每一個教師聯繫日常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研究的首要任務。我們試着記錄下我們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並針對我們的教育實例進行反思及分析,期待將理論轉化為自身的實踐,從而掌握教師如何依據自身的實踐進行反思,從哪些方面着手反思,如何進行分析和概括,又怎樣制定下一步的改進策略到最後應怎樣進行歸納和總結,以獲得專業的成長。我們提出的經驗,希望對提高每一位教師的反思能力有所幫助。

一、 正確理解反思性教學。

反思性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的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在這裏揭示了反思性教學是為了教育教學研究並在教育教學中研究。教師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改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研究的過程就是教育教學的過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反思也好、研究也好都應緊密聯繫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其重點在“思”字上,教師應該反思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對自身的教育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分析和思考,深究“為什麼” 這個“為什麼”是反思實踐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反思能力,要學會探究式、批判性思考。正如馮曉霞在“新《綱要》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報告中提出的教師“專業化的起點,在於願意去思考問題,並嘗試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

二、 在教育實踐中進行反思性教學

在進行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直接參與研究,較多的利用獨立性反省的方法,同時注意通過與兒童或同行的對話進行合作性反思,研究的問題來自於自己教育過程中的真實問題情境,運用行動研究法通過回顧—分析—假設—驗證—總結這一實踐的過程,以不同的視角進行反思。

1、 藉助教師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

教師進行自我反思首先是從困惑或疑難問題出發,及時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困惑,先試着自我反思首先找到困惑點然後收集資料,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收集既有資料、觀察和記錄情境、在教學及學生的接觸的過程中尋找必要的信息、進行內省,三是分析資料,這個過程要注意抓癥結所在,找到核心問題;四是形成行動策略,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只滿足一個構想;不要過多受到執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的干擾;並且要充分利用教學情境中的多種資源與力量。五是實施與檢驗行動策略,最好在心中預先演練;並有機會在學校嘗試行動策略;真正地將行動策略貫徹到實際工作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行為的自覺性和理智性。

具體的説教師要藉助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映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是否適宜,並思考為什麼適宜(不適宜)批判性的思考,並學會通過表面現象分析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提出改進的策略。可以看出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單純的教師變為研究者,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們向自己學習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更加理性的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解釋自己的實踐,達到思辨上的同步,才能向專業化發展。

教學實例:在一次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請幼兒欣賞的是一首歡快的樂曲,並請幼兒説一説聽完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想做哪些事情,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希望幼兒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欣賞的曲子相聯繫,從而有快樂、高興等感受,教師請幼兒一個一個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個孩子説:“我聽了想睡覺。”這個答案出乎孩子和教師的預料,教師説:“是嗎?你聽着想睡覺?”説完這句話教師記錄下幼兒的感受,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歡快的曲子怎麼會有睡覺的感覺”,但又不想直接點明,接下來許多孩子都模仿這個孩子的回答也説:“聽起來想睡覺。”並且幼兒開始興奮的説着“想睡覺”這時教師覺得應該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回來,於是打開錄音機讓幼兒再聽一遍並隨着音樂做動作。

教學反思:結合當時的情景教師覺得應該尊重幼兒的回答,因此在第一個孩子説聽了想睡覺時猶豫是不是應該否定他,但當時認為如果否定他彷彿是對幼兒回答的不尊重,因此決定接受幼兒的答案,,正是由於教師行為的這種暗示肯定起到了反作用,才會引起後邊幼兒的模仿。又由於自己教育技能的欠缺,當時不知如何是好,只想淡化問題於是採用再放音樂讓幼兒做動作的策略轉到下一環節,但教師感覺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優的教學策略。在反思中教師一方面意識到在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形成高質互動的技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先前的教育活動中未充分給與幼兒此方面的經驗;當時如果教師能夠耐心詢問幼兒的想法,有針對性的引導,真正讓幼兒懂得音樂與感受的關係,可能就不會產生後面幼兒爭相模仿的情境。

2、藉助幼兒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進行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因此在反思教學過程中,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就成為“最基本的元標準”。

教育實例:“小精靈辯論賽”——空氣更重要還是水更重要教師抓住幼兒對水、空氣等資源的興趣,採納幼兒提議的模仿“超級大贏家”電視欄目中小朋友辯論賽遊戲的形式,組織了主題為“空氣更重要還是水更重要”的辯論賽活動,教師根據每位幼兒的不同觀點將其分為“大力水手”和“空氣精靈”兩隊,活動前向家長髮出預約海報,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查找準備支持本隊觀點的辯論素材並請孩子背下來,活動中全班1/3幼兒參加,兩隊幼兒一對一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自由辯論,辯論總體要求是:聲音洪亮,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活動中發現無論哪一位辯手都是開始時聲音洪亮,隨後聲音越來越小,一位辯手因忘記未能完整闡述準備的內容,在自由辯論時,許多辯手採用了無意義爭吵或互相“攻擊”的方式辯論。

教學反思:教師認真分析幼兒活動中的表現,發現每個幼兒聲音越來越小的原因有二:一是辯論素材超出幼兒生活經驗,過於高深,如:認為空氣更重要的幼兒説“空氣中有氧氣、氮氣、氫氣、氦氣......,氖氣能發出紅色的光,氬氣能發出......,對空氣破壞會形成温室效應,造成南極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認為水更重要的幼兒則説到“我們人體內的水份主要以體液的`形式存在......,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其中98%是含有鹽分的海洋,只有2%是新鮮的淡水......”。這些高深的辯材超出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原有水平,他們怎能記得完整無缺。二是活動主旨在於瞭解空氣和水的重要性,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並不在於培養幼兒的記憶力,記憶內容的高深與一對一對弈中背誦的壓力勢必造成幼兒聲音越來越小甚至忘記內容。同時,教師根據幼兒自由辯論中的表現分析出,大班年齡的幼兒易位思考能力還很差,這種能力的培養更應該捕捉幼兒周圍生活中發生的事物,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與感受來培養,而不能僅依靠辯論賽這種形式。活動形式雖然新穎,但不利於目標的完成,不太適應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教師通過家長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嚐到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資源的益處,也引導幼兒認識到信息的來源是多途徑的,提出了改進方案。

下面是教師第二次組織活動的簡要介紹:繼續將幼兒分為兩隊,此次活動全班幼兒參與,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闡述本隊觀點,教師分別記錄在兩塊大黑板上,有的幼兒在教師幫助下做了蠟燭燃燒試驗。告訴大家氧氣可以助燃,有的幼兒畫了一張爺爺在家吸氧的圖片,告訴小朋友氧氣可以維持病人的生命,還有的幼兒讓小朋友用一隻手捏住鼻子一隻手捂住嘴巴,強調沒有空氣可不行,而另一組幼兒則拿來水果讓小朋友品嚐,告訴大家果類的水分可多了,沒有水植物就活不了,我們就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水果了,有的幼兒還拿來科學取得水車告訴大家,水有很大力量,能讓水車的輪子轉起來,水多時力量會更大能用來發電,幼兒的參與熱情異常高漲,都想為自己隊贏得一分,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總結出水和空氣都重要,每個小朋友都要從我做起,保護資源,保護環境。

3 藉助於同行的合作—互動式研究進行-反思

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在自我反思過程中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以目前教師反思能力來説,很難以“旁人”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分析有以下幾種,一方面教師的自省意識不夠強,沒有掌握反思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活動時注意力集中在組織各環節上,隨機性和靈活性不強的教師注意力無暇關注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因此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反思時也不夠客觀。最後,教師常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深思熟慮的活動已經認為趨於完美或已經發揮教師個人應達到的水平,突破瓶頸再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提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不妨藉助與同伴的合作—互動式研究來進行反思,讓每個人的經驗觀點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構建、擴展自己的經驗和理論。

教學實例一:“鏡子變乾淨了”在幼兒園的盥洗室裏,有一面非常大的鏡子,幼兒每天洗手的時候都喜歡照鏡子,甩手時也不太注意,鏡子上常常有很多水漬,有一天,保育員老師在擦乾淨鏡子後,老師怕孩子又把鏡子弄髒,於是用報紙遮住鏡子。 教學反思:這件事不僅引起了教師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孩子的關注,保育教師應用的方法是否適宜,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教怎樣配合讓幼兒既能照到鏡子又不影響衞生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教養員通過反思意識到自己在洗手環節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當發現孩子甩手後弄得鏡子都是水漬時,也沒有及時提醒,保育員教師也意識到,這樣遮住鏡子治標不治本,孩子沒有愛護的意識只能讓鏡子乾淨一時,孩子們照不到鏡子感覺很失落,問題一經提出大家共同對於這件事進行反思,確定下一步的行動策略,教師緊密抓住生活中的事情,和幼兒討論“是否喜歡盥洗室的鏡子”,“鏡子髒了怎麼辦”“怎樣洗手鏡子不會髒”保育員、教師、幼兒共同制定了規則張貼在盥洗室內,幼兒對於自己制定和通過的規則,更容易接受和遵守,一個日常保教工作的問題在教師的反思中應刃而解。通過分析和交流反思,教師在生活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進一步增強,能夠更好的抓住幼兒身邊的真實情境,引導幼兒學會生活。

教學實例二:一位小班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小熊請客”故事表演活動,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角色對話嫻熟,表演道具的運用也很熟練,動作表情語調也很到位,活動後教師認為目標達到,孩子感興趣,很樂於表演,當幼兒出現爭搶“大石頭”砸狐狸不要“小石頭”,教師也及時做了引導,但一些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如“今天活動的目標中重要的一條是讓幼兒大膽表演,從幼兒的表現來看已經很好的達到目標的要求,為什麼還要組織今天的活動?”“活動中教師大量時間充當故事中的串詞角色,對如何進行大膽表演進行了哪些指導?”“在今天的活動時間內,幼兒在原有水平促進了哪些方面的發展?”隨着一個個問題的深究,有關教育立足點,教師如何成功的高質量的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的時間效益等問題得到澄清。這種合作—互動式研究不僅幫助這位教師逐漸學會反思,也啟發提示每位教師從更多角度考慮問題,並以同行的實踐作為一面鏡子,反射並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基礎上,由教師集體梳理實踐中碰到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什麼,然後集體攻關,在每個層次上組織經驗交流、研討,不斷將研究推向深入。在整個集體反思的過程中,教師並不侷限於“誰對誰錯”,大家更多的關注在每一個教學實例中能夠獲得哪些經驗與教訓,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分析、建議,每個人都以尋求真知,和一種開放性的態度對待所有的褒貶,以探究者和合作學習者的身份審視自己的實踐和教育經驗,教師從中教師可以不斷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從而得到發展。教師反思性成長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合作、充分交流的集體,而這種工作方式恰恰能造就一個好的集體,必然會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反思,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的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不斷的調整教育教學實踐過程,更加自覺的規範自己的教育行為與師生互動,這樣不僅是自己的學習與實踐具有更明確、自覺的方向並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教師專業素質在不斷的時間和反思中得以不斷的、更為有效的提高,以真正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