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教學反思 閲讀(8.69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我是這樣界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會用豎式計算首位能除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首位不能除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課前我先給學生出了幾個整數除法算式,通過做這幾個除法題讓學生回憶起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接着再把這幾個整數除法算式轉換成被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算式。讓學生試算後討論下面三個問題:

1、如何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被除數的小數點與商的小數點有什麼關係?

3、列小數除法豎式時應注意些什麼?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解決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個數學問題,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學生能很容易的列出除法算式,但在解決尚有一點困難,我就藉此機會同過板書給學生板眼首尾不能除進出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豎式的寫法來突破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緊接着趁熱打鐵出示了兩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在學生基本掌握本節課得知試點後出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一節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欠優生爬黑板都能正確的列豎式把題目作對,可以看出本節課學生掌握得很不錯。但課後自己好好想想覺得還有以下幾點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注意:

1、課堂的導入要簡練儘量的少浪費時間。本節課我是由整數除法導入,然後讓學生説一説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這對於學生來説有點難度,計算法則學生心理都很明白,但讓他們説出來就很困難。在這個地方太浪費時間,導致後面的課沒有上完。

2、練習要有層次性,有梯度。

3、評價不及時。雖説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也需要表揚。採取什麼方式,才能使學生更積極投入到課堂當中是我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2

1、學生學習水平不一,思維方法不同,在算理的分析上,也各不相同,儘管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孩子的想法還是出乎我的預料。對於學生所提出的課本上和教參書都沒有提到的方法,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講通道理完全可以給與肯定。

2、課堂上我們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搭建自由表述自己思想的舞台,更應該通過對各種想法的探討、辯論,糾正思維的偏差,肯定正確的想法,進而總結出具有普遍應用性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正確的計算方法,對算理掌握的也就更加深刻。

3、同樣是知識的遷移,小數乘法中的解題思路遷移到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中同樣適用,但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方法上,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則是截然不同的,再進行遷移則不再適合。讓學生明白如何選擇合適的數學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也應該是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

4、方法重於結果。課堂上,學生在試做例題時,儘管學生想法不同,但根據各自的想法卻列出了完全相同的算式。單看結果,好像都學會了,但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分析,學生最終發現,有的方法適合於各種小數除以整數的題目,有的則經不起推敲,換了題目就行不通了。相信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一定會意識到,學數學不僅僅是算出幾道題的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計算的方法,只有學會了方法,你才真正掌握了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3

《小數除法》在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中,我先幫助學生回顧了商不變規律的內容,然後以例題的形式完整演示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如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方法。通過新舊知識的銜接,藉助轉化學習讓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算法。但從幾次作業和練習板演的反饋中,我發現學生各種計算錯誤還都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第一次試商的位置出錯,商過小導致無法繼續除下去;

2.除的時候餘數的末尾一次性補兩個零;

3.漏加商的小數點;

4.驗算時用錯誤的商乘以除數居然能得到正確的被除數;

5.除數擴大了倍數但被除數沒變或者不是擴大相同的倍數或者擴大的倍數不適宜;

6.除的時候下拉一個數仍不夠除時商忘記添0。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出現瞭如此紛繁的錯誤着實令我頭痛,雖然跟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仔細反思的話,教師在學習新知之前是不是該引導學生對整數除法的練習。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上還應該具體的細化分析才行。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不得不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首先是教學方式上,我讓學生互檢作業,在板演的時候激勵學生“找茬”,並鼓勵他們大膽的上台擔當小老師指出“錯在哪裏”“應該怎麼改正”,同時課外也開展師徒結對的幫扶措施,從目前形勢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錯誤率有所下降。在教學內容上我也不斷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調整。

如:

1、設置專項訓練:針對除數轉化成整數後,被除數可能出現: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三種情況進行專項練習。

2、橫式移位訓練: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轉化前後可以用等式連接的算式,清晰而直觀。

3、在轉化9.36除以5.2時,會出現兩種算法:一種是轉化成93.6除以52,另一種是轉化成936除以520,在這裏哪種方法更簡單?如果單純的告訴學生,剛好除數轉化成整數就行了似乎也不夠明瞭。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擇優選擇呢,我想:在兩種轉化方法出現後,可先出示1.643742除以0.3這樣的題,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轉化,感受到根據被除數轉化計算時會比較複雜,從而先來擇優,再通過0.31除以0.025這題,達到根據除數來擴大倍數轉化成整數除法的統一,這樣的學習效果應該會好很多。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4

一、把握知識內在聯繫,找準新知識的最佳生長點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較容易掌握。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卻是個難點。而商不變性質正是聯繫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在教學中,複習舊知後,我要求學生根據214.515=14.3 利用商不變的規律直接寫出21.451.5、2.1450.15 、0.21450.015的商。這是學習層面的一個飛躍,但卻是有根據、有基礎的飛躍。學生能根據商不變性質來説理,就證明了這個飛躍是學生能夠接受的。只要緊緊抓住商不變性質這根線索,這部分內容就能輕鬆獲得突破。

二、抓住本質,化繁為簡,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先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完全沒有必要計算時在小數點的問題上過多糾纏,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中,抓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本質,不在豎式計算上設置人為的障礙,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才能使學生學得更輕鬆。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位數不同,更明顯地體現了商不變性質的應用,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的本質。計算方法,在教學中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嘗試、觀察、比較、思考中完成新知與舊知同化,更新知識結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5

1、學生的計算水平不理想,加減運算、乘法口訣經常都會出現錯誤,因此要繼續加強日常口算練習,提高口算的準確度。

2、最大的問題還是小數點位置的處理,在小數乘整數中時常會有學生將積的小數點點錯位置;在學習了小數除以整數後,商的小數點總是不能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尤其是較小的整數除以較大的整數時,有的學生弄不清楚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

3、對於整數運算律的推廣到小數的,並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時,學生對於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靈活;而在小數除法的簡便運算中,對於一個數除以一個數再除以一個數可以轉化成這個數除以後兩個數的乘積,學生總是寫成除以第一個數而乘以第二個數。

4、學生綜合分析、概括和歸納的能力較為薄弱,應用和理解偏差,前後知識的聯繫不夠緊密,對於知識的規律性的探索和應用上欠靈活,掌握得不夠牢固。

5、個別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不足,還有待繼續深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後進生的人數還為數不少,需要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小數乘除中,教材將內容分成了兩部分,就是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在教學順序上有了一個先後之分。這裏就又凸顯了四年級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商不變的規律。所以照理説學生應該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舊知聯繫新知學習計算,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對商不變的規律有所遺忘,在教學新授時遇到了舊知不熟,卻還要利用舊知教學的尷尬境地。所以在教學前不得不對舊知進行分析。

總體來説,學生在學習小數除法中,計算的錯誤率很高,平時學生做完作業後大多沒有檢查的習慣,就連考試中的檢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檢查出錯誤。這都説明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較低,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的錯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荒廢了實在可惜。於是,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探尋開發錯例的策略。

1.改錯前,找病根

每次發現學生的錯題,我通常會要麼自己替學生找出錯誤,要麼讓學生自己找錯誤,雖然很多計算錯誤都是因為學生馬虎,但是我覺得又都不能只有馬虎來搪塞。剛開始,這對學生來説是比較“痛苦”。學生訓練多了,對自己的錯誤也能逐漸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同樣錯誤在解題過程中的再度出現。

2.析錯因,巧歸類

學生做錯題,往往都是因為這三種原因造成的:

(1)不仔細讀題形成的錯題。如:題目要求取近似數時,有學生解答後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積時,有學生往往是看到數字就急於列式計算,把單位換算拋之腦後;有些題目中的數字,學生抄題都會出現誤差。

(2)由於不規範做題引起的錯題。如教學小數乘法和除法時,發現部分學生往往藉助於原有對整數乘除法的計算經驗,不願按部就班,喜歡口算。

(3)由於知識點掌握不清造成的錯題。新舊知識在遷移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負遷移,負遷移會干擾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很難進行自我調整。如計算1.2×10的時候,有的學生計算結果是1.20。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因為學生在學習整數乘整十數時是這樣計算的.:12×10=120,時間一長學生就得出這樣一條結論:整數乘以整十數在整數末尾加零。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學生在計算小數乘法的時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祕訣,免再錯。

在此基礎上,我“對症下藥”,考慮這些錯誤能否在解題過程中儘可能避免。

(1)針對出現第一類錯題的情況,我的解決方法是:學生的課堂作業一旦出現典型性錯誤,就立即集體糾錯講評;課堂外,對幾個“錯誤大王”及時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要求學生讀題,做題前採用“標註法”(即將題目的重點、易錯點標出給自己提示),想明白題目的關鍵詞是什麼,仔細分析思考,然後再進行解答。

(2)針對出現第二類錯題的情況,我要求學生一定要按照題目書寫的格式進行訓練作業。這樣,學生在計算中的錯誤率就明顯降低,不會因為忘記不同題型的不同要求而導致整個結果的錯。

(3)針對出現第三類錯題的情況,我把新、舊知識同時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真分析小數和整數的區別。這個分析過程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研究,比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如做題中的“自問法”(即每做完一步思考、自問“我求出的是什麼”)和做題目後的“逆推法”都是切實可行的。

學生的錯誤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師不僅要善待學生的錯誤,還要敏鋭地發現學生錯誤背後的原因,挖掘學生錯題的價值。學生在錯例資源的利用中發揮了潛能,從而掌握了一些解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監控、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7

《小數除法》在本冊教材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小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相關運算,並且學習了小數乘法的基礎上,對小數除法進行教學的。

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以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等知識為基礎來教學的。小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除的步驟和整數除法基本相同。注意複習和運用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儘量讓每一個學生對於教材新問題產生獨特的體驗,以此為基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才會有思維火花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分析、歸納、聯想,從中發現新的方法。在讓學生通過聯想中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開闊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當然在開放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為有第一單元的教學經驗,在教學第二單元《小數除法》時,做好了充分的備戰準備。果然,學生雖然有整數除法的計算基礎,但是計算有小數參與進來,學生思維就開始打混,意料中的、意料外的問題傾巢出動。

1.小數點位數移動不同步。通過移動除數小數點變成整數,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特別是當被除數小數位數不夠補0的情況。或者移動的位數與除數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是根據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就忘記了。

2.商的個位不夠商1,商0打點的情況模糊不清,特別是被除數的個位右下角沒打點,就寫上0.(如:課本18面做一做的情況2415)

3.商的小數點沒有與移動後被除數小數點對齊

強調算理,多進行點商小數點的練習,並對學生作業中錯例進行分析評講。

4.驗算時用商乘以移動小數點後的除數。

5.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忘記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還有部分學生用餘數再除一次。(如:課本18面做一做的情況1.2618)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8

《小數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同時也是本期學習的一個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教學中我認為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應立足於學生的“學”。由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在深鑽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在教學時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專項訓練:

1、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後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後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於“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裏,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後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瞭然。

3、小數除法中學生易出錯的地方有:整數部分不夠商,要在被除數的個位商0;除到被除數末尾還有餘數,要在餘數後面添0再除;哪一位上不夠商,要商0佔位等幾種情況。教學中把這幾種有“0”的類型的題進行了比較,歸納總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分出每種類型中的0的意義的不同,在學生的腦袋裏建立起0的不同意義的印象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任何學生知識經驗的提升都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任何外力無法替代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儘量讓每一個學生對於新的問題產生獨特的體驗,以此為基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才會有思維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發展。我想有些看起來很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很傳統的東西有時會使學生覺得會更紮實些。學生創新能力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分析、歸納、聯想,從中發現新的方法,使新知識感到不新。在讓學生通過聯想中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開闊思路,產生新的設想,提高創造性能力。

當然在開放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加強學生練習的強度,也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9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小數除法,分為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數、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用小數除法解決問題等幾個知識點!在這一個單元的教學當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在小數除以整數的知識點上,學生在處理當被除數整數部分不夠除時,通常忘記商“0”,商的小數點也出現未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錯誤!

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同學們都知道可以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再計算!但當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一樣時,同學們受“除數與被除數小數位數相同的情況的解決方法”影響,出現了直接把小數點去掉的情況,也就是沒有按照“商不變”性質來進行處理!另外,有個別同學在轉化成整數的過程中,是以被除數作為轉化的對象,導致計算過程比較複雜。

三、在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出現了幾種情況,分別是:

1、當除得的結果是無限小數時,未能利用去尾法或者進一法取近似值;

2、分不清什麼情況下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什麼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3、涉及到金錢的計算,當結果超過兩位小數時,沒有保留兩位小數!

四、學習能力中下的同學,對於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忘記得比較厲害!

對策:

針對第一種情況,可以嘗試通過整數除法1÷2=0……1的講解,説明當整數部分不能商1時商“0”,然後再遷移到小數除法。

第二種情況:對小數除法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與對比,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並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種情況:通過舉生活中的例子説明什麼情況下用去尾法,什麼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並進行歸類!

第四種情況:在課後找時間對他們進行知識的複習與鞏固!

五年級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篇10

小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以及商不變的性質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整數知識遷移到小數學習中,注意讓學生區分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不同的地方,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易於掌握小數除法知識,同時,還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中,我聯繫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如:“買奶粉”、“買掃把”等事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通過學生計算、觀察、比較、回憶、討論、交流得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計算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的歸納過程,總結出小數除法的意義,又根據整數除法計算的方法去類推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找出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異同,加深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教師雖然注意與整數除法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了異同點:異的就是:小數除法中被除數和商帶有小數點,而整數除法沒有小數點。同的就是:都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餘數要比除數小。但共同的還有一點沒有讓學生總結出來,就是:當餘數不夠除時,要把較小的一個單位上的數落下,與前一個較大單位的數結合起來繼續再除。

在對商的小數點位置的教學處理中做得比較好。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的特點,並引導理解其中道理:當整數部分還有餘數時,要與十分位的數結合起來再除,這時結合起來的數表示的是幾個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幾個十分之一,這樣,商的小數點就點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正好對齊。

在這節課中,教師教學節奏不夠緊湊,學生練習時間比較少,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沒有得到及時反饋,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得到及時強化和鞏固。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更加刻苦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課節奏,同時,注意使用激勵性語言,及時表揚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