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0篇

教學反思 閲讀(2.9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落花生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0篇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

本週我的聽課內容比較少,不過,還是和往常一樣,我批改作業的量比較大,因為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是個什麼事情都做的很細的老師,因此她的作業相比其他同年級的老師就比較多。怎麼説呢,改了這麼多作業,當看着學生錯的太多時,有時候真為他着急,或許這算是進入當老師的狀態了吧。特別是作文,記得最開始,一次大作文,我幾乎要花整整兩個下午的時間來批改,甚至有時候還會帶回學校批改,一是班上50多個人,數量有些多,二是因為四年級作文剛進入中段,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還不好,能把一篇作文寫通順就不錯了,改了幾次大作文後,已經能有耐心去批改那些語句不通順的作文了,現在最大的收穫或許就是,現在更能根據他們每個人的作文水平適當的寫出有針對性的評語了。

除了批改作業,必須得談談的就是,自己在本週三上的一節課《落花生》,説實話,自己在上這節課之前還有些擔心,因為之前大偉老師説他上過一節《落花生》,感覺效果不是很好,因為這篇課文最難處理的便是理解父親希望我們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文中父親談做人是這樣寫的:

爹爹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爹爹説:“這是我對於你們的希望。”

説實話,在這裏處理起來總覺得有些困難,在現代社會,説做不偉大的人確實是有些不實際,因而,我儘量把學生往做“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做一個“體面、偉大”的人方面引導,或者是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謙虛、踏實、不張揚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只是外表光鮮亮麗的人。

確定了這一主題之後,想了很久,才想出應該從哪裏找突破點。那就是抓住“有用”,儘量不讓學生去過多的討論是不是要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因為許地山寫這篇文章是有很強的時代背景的,在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下,他們很可能就只憑字面理解,得出“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絕不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去跟他們講時代背景又顯得較深。在這個問題上,自己確實花了很大心思,去想怎樣才能不讓學生走偏。或許是因為自己想的有些多,因而,這堂課上下來,沒有出現走偏現象。在這一點上,自己感到有些欣慰。為自己,也為學生。

但是,上課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落花生》時,我也出了許多問題,因為當時老師是要求我一節課上完,而我用了一節半的時間來上,上完之後看得失,分析原因,主要就在於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當然也有第一次上單元新課的原因,下面我就具體説説自己上這篇課文的得失。

一、閲讀教學,第一課時少不了的便是學習生字詞,在上生字詞時我採取的是先齊讀再重點強調字音然後再開火車讀,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老師建議的是我應該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從學生讀的過程發現問題,再集中強調學生易錯的字音,最後讓學生齊讀。雖然只是把順序變換了一下,但確實效果就會好很多。另外在講生字詞時,老師建議我在學習學生容易寫錯的生字的時候,可以採取“書空”的方式,讓學生跟着自己一筆一劃寫。雖然是四年級,但是在一些寫錯頻率極高的生字上仍需要“書空”。還有去掉拼音讀時,也建議我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再齊讀。

二、生字學完之後,就要初步感知課文,劃分課文層次。在這一環節,感覺自己做的還不錯,老師也説處理的比較好。面對學生分的層次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時,能較為靈活的處理,就是在表達時稍顯囉嗦,老師建議語言儘可能簡潔。

三、劃分層次之後就涉及到對重點詞語的講解和課文的分析,這裏我分了兩個方面分析:

(一)在講詞語時,老師建議講詞語一定要讓把詞語帶到課文裏面讓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詞語意思,並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用這個詞造句,一定要出示一些範例句子,讓學生齊讀之後嘗試着自己造句,在上這一環節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這一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是有些時候,忘了讓他們齊讀感受句子。

(二)在分析課文時,感覺自己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還不夠強,當學生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答案偏差有些大時,感覺自己在引導這一方面還有些欠缺。不過還好,這堂課上幾乎在引導方面沒遇上什麼大問題,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思維有些超前時,自己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怎麼説呢,如果一堂課有學生走偏,教師就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引導的不到位,相反,如果一堂課上,原先以為學生會走偏,卻到最後未走偏,甚至是進程拉的有些快時,教師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講的太淺,深度不夠。恰巧,這次上課我就屬於後者,在上本堂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時候,學生不但沒有走偏,甚至在我認為難理解的地方,對他們只需稍作引導,學生就能説出我想要的答案,有時候,會想是不是自己講太淺了?反而是在我認為不怎麼困難的“借物喻人”上,引導的稍顯困難。

四、評價表揚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化。感覺自己在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出適當反饋這一方面還很欠缺,老師建議自己反饋時應有針對性,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句“嗯,真棒,真不錯”,於是我就在聽課的時候特別注意記錄了老師的一些評價語。比如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可以用樹立榜樣的方式讓其他學生立刻進入狀態,可以説“小明讀課文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喜歡這樣的孩子”,“小剛同學在讀課文的時候,知道用筆在書本上勾畫字詞,真棒!”,在讓學生讀生字時,可以這樣表揚學生,“你把某某生字的字音讀的非常準,真棒!”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回答錯了,可以説“沒關係,你能舉手回答問題,真是個勇敢的孩子!”在學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有差別時,可以説“你真是個有想法的孩子!但是······”,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説“眼睛最明亮的的孩子看着老師或看着大屏幕”,總之,表揚和反饋都儘量有針對性,能具體化。

一言以蔽之,這堂課上下來,有得有失,得在自己考慮的比較多,所以在第二課時,也就是在分析課文時特別是在把握重點這一方面,感覺還比較順利,學生也沒有走偏。或許是吸取了上次上的作文課《我喜歡的工藝品——》沒有抓住重點的教訓吧。失在對學生的學情把握度不強,自己在基礎知識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還有講的不夠深入,感覺自己在重點分析上還欠缺深度。

雖然總結了這麼多,但是我知道,一節課上下來始終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不求自己一定要將這些問題攻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避免過失。

希望在下一週要上的《橋之思》這篇課文上,能有進步!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2

《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前幾個周,我聽了一位新招的省考老師執教的這一課。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老師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猜謎語,提示課題。再瀏覽課文,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接下來,老師分段理解,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老師課中注意讓學生品讀理解。如第十自然段,老師設計了判斷題、填空題,讓學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特點。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理解了“有用”後,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建議:

1、新老師年輕用為,文化底藴厚實,老師平時上課時要精心設計過渡語,少説廢話,否則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如學了花生的好處後,老師可直接説“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讓學生讀第十自然段。老師精彩的過渡語更能吸引學生,打動學生心靈,讓學生受到感染。

2、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激情高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能急於求成,要注意引導。

如學生回答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一口氣就説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這是不可能的,應該儘量讓學生回答,最後老師小結。

學生回答了上述問題後,老師接下來讓學生説説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學生脱口而出。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學了課文內容後,再根據課文內容來回答,這樣學生才真正明白。如第一自然段“……居然收穫了。”老師可引導學生這樣理解:我們種花生,大概從三月開始播種,八月才收穫,人們平時要細心管理,人們怎樣播種,怎樣管理,怎樣收穫,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書上卻只用了一句話就寫完了,你們覺得這種寫法怎麼樣?(很簡單,不具體)老師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叫略寫,反之就叫詳寫。

4、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

主要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巧妙設計出探索性的問題,通過一兩個探索性問題來牽動課文與學生、學生思維的神經才能被課文內容緊緊吸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用探索性的問題、品味性的問題、體驗性的問題、延展性的問題讓學生解讀文本、感受語言、豐富經驗、拓寬視野。老師要注意挖掘課文中典範而精妙的語句,設計好問題來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訓練學生思維,從語言細節中去理解、分析、推敲、比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用這些問題給學生搭架一座與課文作者、與其他人對話探討的橋樑,引導學生學會結合自己的體驗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以達成對學生有效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老師在有效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課堂提問,要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把問題問得巧妙,問得有水準,從而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3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我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找,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説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4

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在講解課文時,多數是抓住課文主線進行教學,對於《落花生》這篇課文也不例外。在教學時,我抓住父親説的話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課文去理解父親的話。

具體操作如下:

1、你如何理解父親的話,在父親的語言中,你有什麼感受?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在課堂上我還向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2、應該指導學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誦下來。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藴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3、抓好課後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通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一舉兩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5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幾部分的內容。學生經過精心的預習和課堂上的通讀之後能説出課文是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這幾個方面來講的。接着我引導學生重點品析“議花生”這個部分,在學花生的品質時,學生質疑:課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進行了比較,是不是説它們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價值呢?這個問題也是我要重點講解分析的。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各抒己見。其中有一個同學就講的非常好:“老師,我覺得在這裏只是把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的生長位置作了比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而不是有意貶低這幾樣水果。”我很意外他能這樣説。他講到了花生的實用, 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去體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如果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於是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今後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自由的空間,不必用教師參考書上的理解去把學生的思維固定死,只要説的有理,不離主旨,我想教師就應該鼓勵。我想這對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節課還有一個遺憾,本文是很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卻忽略了作者這一寫作方法。今後備課要更加認真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6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在教學中,我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悦、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説、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説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説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藴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後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着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

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並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7

一、小組合作學習貫穿整個課堂。

《落花生》導學二重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這個道理。課堂上,我運用本組導學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和課堂展示中學習課文。每個版塊都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

二、重視學生小組合作的指導。

在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環節時,我先對學生進行合作指導,告訴學生合作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如何合作。學生小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學習第二題落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麼不同時,我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我告訴孩子們:第一步先自讀,然後小組交流説説哪些方面不同,從哪裏看出來的,再全班交流。這樣孩子們組內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在提問“落花生”與“蘋果,石榴”有什麼不同時,大多數學生從兩方面談起:一是顏色不同,二是果實生長的地方不同。這是,我班邢一澤這個小男孩舉手了,他説:“老師,我覺得還有一個地方不同,那就是辨別果實成熟的方式不同。蘋果呢,看顏色、形狀就知道有沒有成熟,而花生呢挖出來才知道有沒有成熟。”我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説:“你是個特別有想法的孩子,會讀書,會思考。”他又説:“是金子總會發光,就好比落花生。”我讓全班同學為他鼓掌,他不僅説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還想到了“落花生”的可貴品質,着實難得。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本節課上完,我認為自己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下次教學時改進。

1.時間安排不合理,本節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2.小組合作學習過多,沒有抓住重點。下次上課我要有效進行小組合作,簡單的內容可以不進行小組合作,這樣也能節省時間。

3.朗讀較少。因為時間不夠,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過少。

總之,在“六步三查”的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在這樣的合作學習課堂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8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第四組課文《落花生》,這是許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課文內容已經是爛熟於心,講起來自認為是輕車熟路。

我首先給孩子們介紹了一番許地山先生,孩子們還是蠻有興趣的。按照課前的計劃,然後是標記生字詞,給孩子們範讀課文,自由讀,分角色讀,隨着大家對課文越來越熟悉,課堂也逐漸進入高潮。

“同學們,下面請大家把你認為含義最深的句子畫下來,並想想父親讚美了花生怎樣的品質。”我笑着給大家佈置任務。隨後,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在書上做着標註,有的在靜靜思考。

“老師,我畫的是這一部分‘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誰都喜歡吃。這就是花生的好處。’我覺得這裏寫出了花生是一種好吃的食品,而且又非常便宜,説明了花生很實用”。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

“很好!”我微笑着點點頭,“但是不是更應該從父親的話裏想一想,讚美了花生的怎樣品質。”

這時,好多同學開始舉手,前邊的幾個同學把手舉得老高,唯恐老師看不到。

“老師,我畫的是‘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象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他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他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覺得這裏讚美了花生不象蘋果那樣,愛慕虛榮,默默無聞的好品質。”

“你理解的真好!”我對這個同學豎起了大拇指。

同學們更踴躍了,好多同學“我我我的”叫成一片。

又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老師,我畫的是‘你們要象花生,他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我覺得這裏讚美了花生雖然外表不好看,但卻很實用,不象蘋果那樣只是外表好看,我們就要做這樣的人。”

我剛要説好。

正在這時,突然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老師,我覺得他們説的不對,蘋果、桃子有什麼不好?他們既好看,又好吃,我覺得他們比花生要好。我們應該做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教室裏一下子安靜下來,我的心裏也一陣緊張,下意識的從講桌上摸起了教師用書(我一般是不看教師用書的),我快速翻到《落花生》這一課,書上不也正是這樣嗎?讚美花生的實用、默默無聞、不是隻講體面的。

這時,又有幾個同學嚷:“老師,我也是覺得花生不如蘋果和桃子,他們既體面又實用。我最愛吃了!”

“沒想到竟然發生了這種事,多少年來都是讚美花生的默默無聞,怎麼這裏又成了蘋果和桃子好呢?怎麼辦?”我暗暗問自己。

“但是大家説的也對啊,蘋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這沒有什麼不對啊!這可怎樣引導呢?”

我又想:先象花生那樣做一個實用的人,然後再做到既將體面又實用,不是更好嗎?

於是,我對大家説:“剛才這些同學説的很好!蘋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課文裏面並沒有光讚美花生而貶低蘋果和桃子,我們做人,首先要做花生那樣實用不求外表,然後做到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更好!”

課的最後,我讓大家把學了本課的感受寫在日記本上。

下午剛上班,語文課代表把日記本送到了我的辦公室,我翻開一本,上面寫道:“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我們應該象花生那樣實用而不炫耀自己,但我們更應該象蘋果那樣既好看又好吃,做一個既講體面而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我飛快的用紅筆在上面打了一個大大的“優”,接着又翻開了第二本。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9

《落花生》一課從我教五年級以來一直沒聽過別人講,這次用這課作研究課,我是第一次嘗試。因為沒有聽過別人的課,我沒有限制,這節課在我腦子裏是空白一片,所以在説課時更注意教學環節設計。説完課後,我又仔細的備了一次課給魏老師看了看,魏老師又幫我改了改,我決定先在我們班上。

課從開始時一直都比較順,但是進入感悟花生的可貴處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學生在這磕磕絆絆,總是説不到點上,一次感悟不出來我讓讀讀,在悟不出來再讀讀這段話,最後好不容易能説點意思來,還是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最後讓學生總結花生的可貴之處是什嬤,黑板上都寫着,竟然沒人知道。當時我就有點急了,拍着黑板讓他們説,學生被我這樣一來有些呆滯了。我當時也不知道怎嬤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肯定與學生無關,全在課的教學設計上。後來我找原因,有幾點:

1、在感悟父親的話,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時老師把幾個重點詞上,一個一個地理解,拆開了,其實每個詞中都有它可貴之處,不應該拆開。

2、還是應該把花生和其他水果一起來對比感悟,而我在講時分開了,把蘋果這句話給抹了,沒有對比感覺,所以學生談時沒有對比,就説不出什嬤。

3、學生對花生果實不陌生,但對它的生長情況並不瞭解,所以學生體會不出它那種深藏含蓄的美,應該給學生講講就好了。找到這些原因後,對課的家教學設計有了改進,尤其在説花生好處及可貴之處時,不要限制學生,他們怎嬤體會都可以,也不要把蘋果那句話拆開理解,就一起體會。

在五⑴班進行第二次講解,這回在體會父親的話時就顯得順利多了。學生沒有被框住,他們很自然地能抓住花生的特點及和蘋果那些植物作比較進行感悟,談的特別好。有一個學生談到:“花生不求外表好看,只求實用”我當時很欣賞這句話,但很遺憾沒能抓住再往下挖,如果用他這句話做切入點,花生的可貴之處很好理解。從而也能悟出做人的道理,而且這節課也能把很多其他內容涉及到。而第一節課卻沒有想到,就是在重點內容部分感悟挺順的麼與教學設計有直接關係。

從這節課中我確實感悟到重點內容部分的設計尤為重要,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學生的發言如果我能抓住,那將是解決重點問題內容的關鍵。而這一點正是我需要鍛鍊的。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0

雖然已經吃過了午飯,但是第四節課《落花生》的學習情景還是像一條深秋的藤一般緊緊纏着我。為什麼——我苦苦思索,用心設計的課堂卻那麼生硬,那麼沒有生機,讓好端端的四十分鐘變得那麼無趣。究竟是哪裏出問題了呢,此刻,我還陷在深深的自責當中,問題的癥結沒有理清,我就權且邊寫邊梳理吧!首先,是我的課堂定位出了問題,昨天晚上在閲讀《給教師的建議》第一百條時,明白了課堂的學習應該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主,沒有思考的課堂是沒有意義與價值的課堂,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把讓學生思考起來作為課堂的主要任務,而不能只盯着教學設計和教材,以及學生一次次的鸚鵡學舌,一次次的摘記別人的感受。因為有了這樣的閲讀思考,所以,今天的課堂我特意提出了"不能讓自己的發言剝奪了別的同學思考的權利"的靜悄悄的課堂樣式。所以,課堂上當我把父親的話板書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思考花生的精神品質的時候,我雖然給出了時間,但也僅僅是幾分鐘,在那樣短短的時間裏,學生很可能還沒能讀出點什麼味道來,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就被我的自以為是的指導打亂了,因為,在這個思維開始運轉的過程中,我發現第四節課學生神情與精神的疲憊,那種深思維的狀態根本不可能出現,所以,看到偶爾的幾個同學舉手,我就又不自覺地重蹈覆轍,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

其次,由於自身對花生品質認識的不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深,對作者寫作背景的粗淺認知,造成了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抓對比的過程中,思維混亂、思路不清,表達不暢,甚至還有幾次讓學生的認識偏離主題。

還有,課前備課時,總是想把每一個時間段,每一個環節都儘可能想清楚,備明白,結果導致課堂上教學的呆板、畫地為牢,缺乏生機與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喘息”,但是,我卻沒讓自己的課堂四十分鐘得到喘息。這種缺乏創造性的勞動直接導致課堂的低效。

最後,面對已經出現問題的課堂,缺乏調控的藝術,不僅不會調控,還讓自己變得異常慌亂,儘管有過片刻的反省,但也在時間的催促之下,又陷入了自以為是、不負責任的泥潭。

因為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落花生》一課終以失敗告終。然而,上天總是鍾情於知錯就改的人,下午自習,一節別樣的落花生卻讓我完美謝幕——

有了上午的教訓,也因為有了活動時間“鴨子走”的比賽,所以,帶着興奮與激動,我再次步入了教室,沒有刻意的準備,只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結合語文大本,再次落實《落花生》的學習任務,讓花生品質深深扎進每個孩子的心理。於是,在簡單而有趣的問好之後,我們直接進入定時記憶環節,而且我大聲宣佈,我也要加入背誦隊伍。或許是我的加入激發了學生的記憶興致,也或許是近兩個月的定時記憶已經開始發酵,他們的記憶力水平正在突破,總之,僅僅一分鐘後,一個男孩就舉起了手,看到他把手舉得高高,我也迫不及待的把手舉了起來,並走到了他的身邊,檢查他的背誦,他的背誦極為流暢,沒有任何磕磕絆絆,於是,我們相互擊掌,以示祝賀。帶着背誦的極大的熱情,我又走到了小斌衞跟前,悄悄的問他:“背得怎樣?”他竟然滿臉開心的説,我已經背過前兩句了,就剩一句了。”我興奮的説,“來,背給老師聽聽!”他準確而流利的背誦着,瞬間,我被他感動了,曾幾何時,在記憶的航船上,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擱淺,像一隻飄零的碎葉,被歧視打擊的幾欲被自己掩埋。然而,當這個週一,他憑藉着自己辛勤的起早搭黑的背誦,贏得全班同學的掌聲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看到了記憶的曙光中奔跑的身影——今天,在這個冬意漸濃的傍晚,我再一次聽到了一個可愛的生命拔節的天籟之音。當我趴在他的身邊與他一起探討着“父親話中的深意”的時候,當我們一起發覺原來對於媽媽來説,小小的斌衞竟是那麼有用,能幫媽媽倒垃圾,能陪媽媽聊天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悦,因為,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價值——雖然不好看,卻是很有用。對於這樣一個班級中的醜小鴨,這該是一次怎樣的驚天動地的發現,為了讓他的發現再一次擴大化,我們倆個人又面對着全班同學再現了一次剛剛的對話,雖然我們的對話不是那麼流暢,可是,從他喜悦的眼神中,快樂的聲音裏,我分明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破繭成蝶的快樂——

因為,有了新話題的引領,同學們再一次把自己置身於整個家庭、整個班級、整個學校、整個社會、整個自然當中,用心靈探求着自己——一個弱小生命對於這個世界的價值,當聽到孩子們突然發覺原來生命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我知道,《落花生》終於該完美謝幕了,而此刻,放學的音樂也在催我該讓孩子們帶着新的豐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