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教學反思 閲讀(2.99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社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篇1

通過品設教學研討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對於鑽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不管是在我自己備課過程中,還是在聽的其他老師的課中,都感受到了老師們對於教學目標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設計思路,在很多老師的課上所產生的閃光點,仔細分析一下,都是由於老師基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課堂生成問題,也正是由於對教學目標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們的課堂氣氛活躍時而不凌亂,冷靜時不沉悶。

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為一名品德與社會老師,是越來越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敏鋭的社會觀察力,很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創設出了很好的教學環節,這説明老師們在備課階段一方面深鑽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教材上的內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老師也在課前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合理利用相關的社會資源,進而極大的拉進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在課堂上流暢的語言、嚴謹的思路、環節緊湊、教法簡明清晰,以及教學配套的投影、圖片、樂曲都讓我得到了啟迪。各節課中,學生通過一個個活動、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在教師的適時引領下,自悟自得獲得新知。開放的課堂讓學生敢於質疑,從中看出是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孩子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上課認真傾聽學生髮言的好習慣。這些都值得我學習。袁老師的故事引入部分尤其精彩。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選擇圖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環節設計讓在座的每一位聽課教師都有所獲,看得出來老師是在教學生各色人種的分辨的要點,同時還滲透了思想教育,人中的聰明才智與膚色沒有任何關係。這次聽課活動為我以後的品設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篇2

一、明確課程標準,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有一個總體認識,並自覺遵守這些規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嚐嚐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篇3

一、生活性原則、活動性原則

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活動。讓學生説説自己的好朋友,介紹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感人的事。讓學生回憶説説朋友之間發生的不愉快的事,自己是怎麼處理的。在“他為什麼沒有好朋友”這一活動中,我讓學生猜一猜,意在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説説哪些缺點不會贏得朋友,指導以後的行為。

本節課通過交流、討論、讀故事、小表演、比賽、唱歌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友好相處。

二、活用教材

1.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班誰的朋友多?”意在樹立班級內幾個朋友多的同學為榜樣,找出朋友多的原因。經過課前調查後,我發現班內每一個同學都有不少好朋友,不能死搬教材,另外,只樹個別學生為榜樣,那個別同學就成了課堂的主角,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基於這一思考,我設計了一個題目質疑,“他為什麼朋友多”中的“他”指誰?然後我讓同學們給老師一個回答問題的機會,告訴他們“他”就是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呀,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朋友。這一回答,讓學生都感覺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提升了學生自信。為後面較好開展活動奠定了基礎。

2.教材第二部分還設計了“他為什麼朋友少”的活動。如果按教材的活動安排,找出班內朋友少的同學並説説原因,學生們勢必會説出許多缺點,並加以指責,那樣太傷孩子的自尊心了。經過思考後,我設計了“鼕鼕為什麼沒有好朋友”的活動,虛擬了一個鼕鼕。這樣既保護了沒有朋友的孩子,又對他們起到了教育作用。

不足之處:

1.在“説説我的好朋友”這一活動中,我本來設計的是“説説和你的好朋友之間發生的感人的事”,可是教學中我卻説成“説説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教學效果。

2.在前兩個活動中,學生都很緊張,不敢説,課堂氣氛不活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的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的氛圍,讓學生更快進入角色。

3.在“愛心大比拼”這一比賽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教師可以感覺到孩子們的注意力更關注的是比賽結果而不是誰更有愛心。在制訂比賽規則上再細一些也許會更好。

4. 在拓展延伸,指導以後的生活行為上,我還需要再努力做的更好。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篇4

小學品社教師只有通過反思,才可以不斷超越自我——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品社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

一、分析反思現狀,認清反思問題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不少小學對品社教師的教學反思提出了規定,並把其教學反思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一項內容。然而,在很多學校,品社教學有反思之形,無反思之神。甚至,品社教學反思只停留在宣傳、點綴、作秀和應付上級檢查的層面上,並沒有真正被重視並付諸於實踐。

作為小學品社教師的個體,對品社教學反思的認識也參差不齊。有些教師清楚教學反思的意義和重要性,也認為自己應該重視教學反思,但在具體實施進程中,他們又對“到底要反思什麼”、“怎樣進行反思”等問題,心中一片茫然,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品社反思的切入點。還有的教師有反思的熱情,但因為小學品社教育素養不夠,很難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真正反思品社教學的本質及規律,致使出現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等現象。

二、感悟反思目的,端正反思態度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品社教師育人理念自省的過程。它要求品社教師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客觀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靜的自覺關照與審視,梳理出成功與失敗之處,並分析其中各自產生的原因,提煉成小學品社教學的智慧,以便日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促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反思過程具有強烈的自我批判性,它需要小學品社教師端正反思態度,積極參與反思,主動深刻反思。反思只有得到思想意識的認同,行為實踐的落實,品社教師才能從中得到收穫,並不斷增強其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否則,小學品社教學反思很難形成氣候,仍然會流於形式和浮於表層,並被教師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與湊合完成。

2020年品社教學反思範文篇5

新課程理念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及生活德育。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兒童走進生活學品社。

一、將生活引進品社課堂

我們教學不僅僅侷限於教教材,因為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現實生活狀態、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都是課堂教學的資源。在品德教學中,我用講故事、照片、角色扮演、視頻動畫等方式將與品社課堂學習主題聯繫緊密的現實的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模擬生活、分析這些生活現象,感悟生活經驗,形成一定的社會道德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在教學中,必須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模擬”生活,讓品德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學時空。

二、將課堂延伸至社會生活

道德從生活中來,當然頁的讓學生運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學活動中,應從課堂生活拓展到兒童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並通過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在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在真實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體驗、自我修正和提高,從而實現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即:以兒童現實生活的活動為載體,以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為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品社課堂,讓兒童走進社會生活,讓品德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