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設計>

“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閲讀(2.23W)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進行教學的。分如下四個環節:

“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

一、引入自學。(8分鐘)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説説怎樣求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其實還有一種更簡單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書本第62頁。

二、交流彙報。(15分鐘左右)

師:通過自學,你看懂了什麼?哪些地方看不懂?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參與其中,一起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一起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鞏固練習。(10分鐘左右)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數(4題)。

2、“找病因”——出示有差錯的求最小公倍數的做法。(3題)

3、先把兩個數分解質因數,再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2題)

四、課堂作業:(7分鐘左右)

第65頁第8題(6小題)。

五、教後反思

上面的設計應該來説是簡單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從課堂練習的情況來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處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去自學。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説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學掌握,為此放手讓學生自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學的效果有如下幾個優勢:1、學生對方法的習得更直觀,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都有一種認識它、學會它、掌握它的心態,必然積極投入、積極思考。3、由於從書中直接與書本對話,對解題格式的把握上更準確、更到位。4、學生對學習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見,自學是一種簡單易行、高效的教學策略。

二、讓學生多問問,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是自學後的交流,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核心。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教給學生如何做?有什麼訣竅?而是充分讓學生説出存在的困惑和疑問。因為,自學後,學生必然會有一些困惑,此時我鼓勵學生儘量提問、儘量提出自己的意見,在教師創設的和諧氛圍中一個一個精彩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能不能用最大公約數去分別除這兩個數?”、“為什麼把所有的除數和最後的兩個商連乘起來就求到最小公倍數了”“怎樣確定除數?”……這些問題都貼近了新知領域,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隨着問題的一個個解決,學生對新知的認識也就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清晰。

三、練習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實。

本節課安排的三組練習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第一個練習是基本練習,它是本節課應該要達到的目標。第二個練習是糾錯練習,主要是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而設計的,進行這樣的練習可能對以後的作業起到預防的效果。第三個練習是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最小公倍數,其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求最小公倍數

的基本道理,進而能進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數。這樣的練習層層遞進、緊扣本課內容、練得精練、練得有效。真正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應該是一堂課所要達到的真諦。

四、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學生樂意,老師所望。

課堂作業理應在課堂中完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能夠及時檢測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即使糾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能夠讓教師得到成功的喜悦。課中留給學生相對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這一點有的教師往往忽視了。其實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學生做的時候注意力比較集中,做的時候就有一種力爭做對的氛圍,做的時候就有一種責任感,有了這一些,顯然就能提高做作業的質量,顯然能達到練習的效果。如果課堂作業移到課後,效果迥然不同。我想這一點大家肯定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