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七篇

教學設計 閲讀(2.13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徵、生活習性,知道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瞭解本文的説明順序,培養學生學會鑑賞和寫作説明文的能力。

3.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生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關於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②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③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①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瞭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説一説。

②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①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記憶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

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②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説的是什麼?

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①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②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進行發言

①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②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範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

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後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説明其習性。

閲讀感悟,體會寫法

①松鼠為什麼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②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①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②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台。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編演童話劇的實踐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拓展

1.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或者出示課文掛圖,配上背景音樂──管絃樂曲《快樂的小熊貓》。

師:小河邊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邊的小草醒來了,伸伸懶腰,對着河水照鏡子;鴨媽媽和小鴨也醒來了,一起來到小河邊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鴨看見了清清的河水,喜歡極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遊玩,可是它還不會游泳,該怎麼辦呢?小鴨會怎樣對媽媽説?媽媽會幫助它嗎?

【拓寬課文內容,給課文中的對話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助於理解課文對話,同時也給學生學編童話劇提供示範。運用合適的音樂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添編演童話劇的趣味性。】

2.出示課文第一段中小鴨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學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讀讀拼音,問問同學或老師。

3.指名讀小鴨和媽媽的對話,評議討論。

師:“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鴨對媽媽是多麼尊重,多麼有禮貌呀!可是鴨媽媽卻讓它自己去遊,是不是鴨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出小鴨商量的語氣和鴨媽媽鼓勵的語氣,熟練對話。

【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啟發想像,嘗試拓展

1.師:“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説明小鴨沒有馬上學會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鴨會遇到什麼困難?它是怎麼想的?如果小鴨怕困難了,鴨媽媽又會對它説些什麼呢?

2.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3.小鴨學會了游泳,鴨媽媽看見了高興嗎?它又會對小鴨説些什麼?小鴨會怎麼説?

4.小組合作討論,自編對話表演。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説法,可以是小鴨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鴨在鴨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游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三、舉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鷹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讀,自學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記一記。

2.指名讀小鷹和媽媽的對話。要求讀得通順。流利,讀出恰當的語氣。

3.進一步啟發想像,鼓勵創造。小鷹和媽媽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説這些話的?小鷹又會遇到什麼困難?小鷹會怎樣克服困難、最終學會飛翔?

4.教師提供背景音樂《鷹》,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小組進行討論,併合作創造、編排、表演童話劇。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聯繫舊知,揭示課題

1、回憶上學期學的《比尾巴》一課,知道動物的尾巴各不相同。

2、那麼,動物的尾巴各有什麼不同的用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動物尾巴作用的課文。這種動物你們看看是什麼?對了 ,同學們,小壁虎生下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是有一條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情景導入,整體感知

1、齊讀課題:

小壁虎借尾巴。

解釋“借”:

有禮貌地向人家要。

誰能用“借”説一個句子。

2、你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

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怎樣借──借到沒有。

師板書。

3、帶着思考題聽錄音:

看誰聽得最認真。

4、聽完錄音後,你們知道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嗎?

(從哪裏知道,自由讀第一,二段)

彙報為什麼要借?

(掙 斷 難看 看圖一)

5、表演讀第二段:

體會小壁虎沒有尾巴的心情怎樣?

6、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它向誰借呢?那些段講了借尾巴的經過?

(自由讀,找好朋友讀第3~5段,讀完後回到座位)

7、找出小魚、老牛、燕子(指名學生貼)。

8、那小壁虎是怎樣借的?

(先看第3段)

指名讀。

9、讀後,出示思考題:

(同座位討論)

同座位讀,男女分開讀體會小壁虎説話很有禮貌。

10、小壁虎除了向小魚借尾巴之外,還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那他是怎樣借尾巴的?

(自學第4~5段)

11、彙報結果(發練習紙)表演讀:

理解甩、搖,掌握方向,生活中還有那些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2、尾巴有這麼多的用處,誰能介紹其他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呢?

13、想象一下,小壁虎還會向誰借呢?

14、多可憐啊!小壁虎還是借不到尾巴?他的心情怎樣?

(齊讀,個別讀)

15、後來,小壁虎發現了什麼?

(用什麼語氣來讀)

你們覺得奇怪嗎?

(看圖,隨着時間的變化,尾巴長出來了)

16、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用呢?

(再生,脱離危險掩護自己)

三、小結

每種動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途,只要我們多看課外書,仔細觀察生活,一定回掌握更多有趣的課外知識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更、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課,並能複述這個童話。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養環保意識,使學生願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腦袋圓圓、眼睛圓圓,滿身絨毛,尾巴像傘。

2.板書課題,指導讀題:鬆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翹舌。

3.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想知道什麼呢?

二、熟讀課文,初步感知

1.聽老師讀。同學們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朗讀反饋指導。

三、自讀感悟

(一)練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二)彙報交流。

1.指名讀第一段。説説讀這段時是什麼心情,懷着這種心情朗讀課文。

2.誰喜歡第二段?指名讀。注意讀出思考的語氣。

3.誰喜歡第三自然段?説説讀第三自然段時是什麼心情。用擔心的語氣朗讀課文。(生試讀師指導師範讀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想象,並讀出喜悦的語氣。

5.其實每一段都很美,課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讓我們捧起書,從頭到尾有感情地讀一遍。

四、實踐活動──畫未來

1.學了這篇文章,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麼?

2.小松樹埋下的松果已經長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樹,請大家用畫筆讓小松樹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課時

一、認字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詞:

聰明

活潑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總有一天

以後

2.自由認讀,不會的看拼音,也可問同學。

3.同桌之間檢查。

(二)鞏固練習。

1.給帶點字交個朋友,組成新的詞語

2.認讀生字練習:全體同學把卡片擺放好,老師或學生讀生字,全體同學趕快從卡片中找到生字並舉起來。

3.遊戲:

(1)編、猜字謎。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將字(詞)卡發給部分學生,老師語言描述,拿到該卡的學生把字卡送給老師)

二、寫字

(一)示範引導。

1.出示6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師範寫。學生仔細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3.講解要點。

心字底的寫法:不要把卧鈎寫成豎彎鈎;意中的心字要比總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關鍵一筆是豎撇,一定要先豎後撇,而且要從豎中線起筆,穿過日字開始拐彎。

以字的第二筆點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

後字中出現了兩個撇:平撇和豎撇,平撇要寫平,豎撇要先豎後撇。

(二)學生臨寫,教師巡視。

1.要求學生臨一遍、對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觀察前邊的範字,看準後再臨寫。

2.教師巡視,發現姿勢、書寫等問題及時糾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創意説明】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在敍述方式上也獨具匠心。閲讀本文,學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麗、童心的可貴,從中得到美的薰陶,又可認識一種全新的寫景方式,指導自己的寫作。

設計本課時,我將情境創設、知識領悟和方法指導並重,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會”並“會學”。首先設置情境,引出課題,然後入境賞文。我將賞文的三大境界作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引領學生進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塊為“研讀質疑”,引領學生進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境界。這一板塊又由三部分組成: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朗讀貫穿整個散文教學的始終。“讀與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語美、情美;“讀與思”則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發現,探究質疑;“讀與悟”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後感悟,是由“形”到“神”的昇華。這“三部曲”是由“學會”走向“會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第三板塊為“遷移拓展”,引領學生進入“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結合,實現了美的領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和朗讀整體感知,發現“美”。

2、通過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進行研讀質疑,鑑賞“美”。

3、通過聯想與交流和課餘練筆進行拓展和遷移,昇華“美”、創造“美”。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步驟】

導語:同學們,你看到過晨曦穿越層林,在枝條上跳躍嗎?你欣賞過落葉飄零到水上又在漩渦中起舞嗎?你感受過“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嗎?你靜聽過午夜夢迴花開的聲音嗎?如果你沒有,就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讓我們一起去山中訪友吧!(板書課題、作者)

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欣賞畫面,靜聽範讀,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訪問了哪些朋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並標出精彩的詞句與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們是一羣在城市水泥鋼筋叢林里長大的孩子,森林裏的一切對他們而言是陌生的,但他們骨子裏有着對自然的嚮往,音樂、畫面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喚醒了他們的潛意識,營造了一個美好情境,把他們帶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訪之友”,整體感知課文。

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1、讀與品:

⑴ 學生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鑑賞美文?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怎樣學”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⑵ 討論明確:鑑賞美文可以從以下角度着手:詞語、句式、語段描寫的角度,修辭、意境構思等等。

⑶ 小組交流:

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並試着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品析: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我認為最細膩的描寫:

我認為最精彩的段落: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觸、嗅、視等)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鑑賞文章的角度進行總結歸類,找出最接近他們的中國,引導他們深入探究,並且明確各小組分工,確保討論紮實、有效,不是浮於表面。

⑷ 小組彙報,班級交流。

⑸ 閲讀下面這段文字,再對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評評哪一段文字更優美,並説明理由。

走進樹林,青翠的樹枝,隨風搖擺,上面有鳥兒在歌唱,隨風搖擺,露珠在樹葉上閃閃發亮。大樹的根鬚深深地扎進了泥土和巖層,吸取地下的水分和養料。

設計意圖:“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對比閲讀,讓學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靈氣飛揚,文筆的生動活潑,字裏行間的詩情畫意。

2、讀與思:

⑴ 請生再次朗讀質疑。

⑵ 學生提問──討論──交流──解決。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本身比回答問題更重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再在班上交流,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深化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3、讀與悟:

作者從山中眾朋友身上領悟到了什麼?閲讀本文,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迪?

設計意圖:架設課本與生活的橋樑,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生活的啟迪。

三、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積累與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風景的詩詞或散文?

設計意圖: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歸類與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聯想與交流: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清晨踏着露水進山,而此刻夕陽已塗抹了小路,該回家了,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此時此刻,山中的朋友會對我們説些什麼?你又想對山中的朋友們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生活本身就是童話”,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結語:

喧囂塵世,碌碌人生,在工業文明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水泥與鋼筋日漸密集的層林裏,我們已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可是,飛鳥、游魚、老樹上的一抹新綠、石縫裏的一顆嫩芽和我們人類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別忘了用純真的雙眼去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美麗;別忘了我們和大自然有一個約會;別忘了,我們相約爬山去;別忘了,我們相約看海去……(薦讀汪國真的《看海去》畫面、字幕、配樂。)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將目光由課本轉向浩瀚的書海,將思維由“山中”投向廣袤的大自然,實現知識與情感的延伸與昇華,讓語文課堂有情境而無窮境。

4、佈置課外作業:

假設自己是家鄉的岳陽樓,寫一段與遊人互訴心聲的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讓學生自己動筆用文字描繪“美”,再塑“美”,讀寫結合,實現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設計反思】

《山中訪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發自心底的愛,感情飽滿。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説“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散文和詩詞的情形不同,但富於詩情畫意、境界鮮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話般的意境。教學本文時,可着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陶冶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山中訪友》裏所描繪的景物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萬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潛先生語)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特點,並探究取得這種效果的藝術手法,例如擬人手法的運用、人稱的變換等。

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輕鬆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審美層次相結合,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三種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漸進又是給學生搭建幾個認知的平台,還讓學生在得“魚”的過程中學會“漁”,整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構建一種新型的充滿民主、張揚個性、激勵創新的“對話式”和“板塊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説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後“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後一段中父親説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説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後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瞭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裏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裏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於捱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禦”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併),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併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髒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説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後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説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後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説,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並把尺子折斷扔向牆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併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後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後,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於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後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後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後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裏。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複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後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髒了。“我”很後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後,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閲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麼?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髒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説,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裏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麼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説,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種筆畫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帶着想象的畫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讀

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誦讀、識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數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

師:從開學到現在,同學們在拼音樂園裏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在“認一認”裏面,我們也學習了一些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去漢字王國裏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現在就讓我們坐着小火車,開去漢字王國吧!(播放火車背景音樂)

二、導入新課

1、師:現在我們來到了漢字王國的第一站——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出示插圖課件)看着這幅山村圖,誰能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來説説,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2、師:通過大家剛才的描述,老師覺得小山村真美啊!詩人邵雍來到這裏,也感受到了小山村的美,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師:請同學們小手準備,跟着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書空寫)

3、我們先來感受一下這個小山村的寧靜和美麗(播放視頻)

4、師:多美的景色,多美的小詩啊,老師忍不住想美美地讀上一遍呢!同學們,請先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老師範讀古詩)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大家覺得老師讀的美不美啊?相信你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和老師一樣,去美美的讀一讀了吧。

師:那就請大家打開課本58頁,自己讀讀這首小詩,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5、師:拼音和漢字已經手拉手排好了隊,你能把它們連起來讀通順嗎?誰想來試試?

(指名讀,“一”變調,讀的很通順,如果把詩讀出節奏感就更好了)

(出示課件,師範讀,生體會停頓)

(生試讀)

(點名讀)

6、(齊讀前兩句)師:我們來到這個幽靜的小山村,不知不覺已經走了二三里路,誰來説説“煙村”是什麼意思?(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説,有不到位的教師作補充)師:要讀出輕快的感覺,看到炊煙了,馬上都有好吃的了!然後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再次感悟品讀。

7、(齊讀後兩句)師: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山上,這裏有許多古色古香的亭子,我們先在這些小亭子裏歇一會,順便還可以看看山裏的風景呢!(出示圖片“亭台”)誰來讀一讀這個詞?師:我聽出來了,你站在亭台上欣賞遠處美麗的風景心情十分舒暢!然後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再次感悟品讀。

8、師:現在我們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想象着自己也來到了這個小山村,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讀出來,注意在前兩個字讀完後稍微停頓一下。(先請一位小詩人)(女生讀)(男生讀)

1、師:詩人用這樣一首小詩,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了,小山村的寧靜、美麗讓我們捨不得離開。連本課要認識的10位生字寶寶,都躲在古詩裏,不肯出來了。請同學們把田字格里的字在詩中用筆圈出來。

(出示課件)你們圈對了嗎?圈對了就藉助拼音大聲讀2遍。

2、師:讀了這麼多遍,有同學肯定都認識它們了。(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打亂順序開火車讀)

師:你們讀得真棒,都可以當識字大王啦。

3、師:同學們,雖然我們不能真的到那個寧靜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彷彿讓自己走進了那個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今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古詩。

三、認識筆畫和學寫字。

1、認識田字格。

2、認識筆畫橫,出示“一”。學生先觀察,教師範寫,邊寫邊説“起筆稍頓,行筆輕快,收筆果斷”,學生寫,展示,點評。

3、認識筆畫“豎彎”,觀察“四”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師範寫,邊寫邊説寫字順序“先進人,後關門”,學生寫,展示,點評。

4、認識筆畫“豎彎鈎”,觀察“七”的筆畫順序,教師範寫,邊寫邊説“長橫左低右高,豎彎鈎要圓轉”,學生寫,展示,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