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資料>

打開作文審題的一把鑰匙--談關鍵詞在作文審題中的應用(高三)

教學資料 閲讀(3.29W)

山東省陵縣一中高三語文組    薛峯   

打開作文審題的一把鑰匙--談關鍵詞在作文審題中的應用(高三)

內容概要:本文從對作文題目的分析中,得出作文題目中的兩三個關鍵詞,然後,通過關鍵詞之間的關係,確定作文立意,希望能夠給考生一個操作性、步驟性比較強的方法,為廣大考生的備考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 審題   關鍵詞   分析   結構

就作文題目的形式而言,題目可謂是形式多樣,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如果考生被這些外在的東西給遮住了雙眼,那麼審題就麻煩了,可謂是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作為指導教師理應為其擦亮雙眼,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一些教輔教材,也對作文審題進行了一些講解,但大部分都是對一些個案進行講解,學生往往在每一個具體的題目,一看就明白了但一換題目就傻眼了,沒有一種操作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做法,給學生一種方法,一種能夠從操作步驟,也就是給學生一種信心,拿到一個具體的題目,不至於鬍子眉毛一把抓,不知從何處下手,而出現偏題或跑題的情況。

結合自己在近幾年的備考經驗和一些成功同仁的做法,我也體會總結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自認為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其具體的操作步驟:一、對話題給定的材料進行分析。這裏的分析要仔細,要明白材料有幾句話,這幾句話之間是什麼關係。二、找關鍵詞。注意,關鍵詞不等於話題題目,我們找關鍵詞,不管話題是幾個詞,都要至少找出兩個或三個以上的關鍵詞。三、針對這些關鍵詞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得出作文的主題。

在這裏,我解釋一下,是找出兩個或三個關鍵詞而不是一個關鍵詞,很容易造成考生在構思的時候,思路可能出現偏離出題者意圖的情況出現;另外,考生對原材料或原話題的理解不是很準確,那麼只找出一個關鍵詞,這時這個關鍵詞是否符合出題者的意圖,就會令人質疑。因此,找出兩個或三個關鍵詞就能極大地避免上述情況出現的概率。

就題目的形式而言,我們可以分為名言名句類、寓言故事類、講述介紹類、詞語或短語類和漫畫類,下面我分別從每種類別中找出兩個案例給大家講解一下這種方法的使用。

一、 名言名句類

題目一:悲觀主義者説:“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強。”

        樂觀主義者説:“這個世界有無數的門。”

        現實主義者説:“這個世界是由無數隔斷的牆和溝通的門組成。”

        你怎樣理解這三種看法,請從以上看法種選擇一種或幾種看法,以“門與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分析:話題是:“門與牆”,並不是現實中的“門與牆”而是一個比喻性的短語,因為這裏的“門與牆”是有寓意的:在悲觀主義者看來,世界上有無數的牆;在樂觀主義者看來,世界有無數的門,在現實主義者看來,世界則是由無數隔斷的牆與溝通的門組成的。“牆”的寓意是“隔膜”,“門”的寓意是“溝通”。這樣,材料的關鍵詞就成了“隔膜”與“溝通”了。這則作文題的立意也就是論述“隔膜”與“溝通”的關係了。

題目二:2007年安徽省高考語文模擬試題(題目略)

分析:這則材料有餘華和王小波兩位作家的兩段話語構成。餘華的話語中心為:人活着與其它事物無關;王小波為:人或者與其它事物關係密切。概括起來兩人都是説:人或者與其它事物是否有關係。再加上提示語表述的內容,其關鍵詞就好總結出來了:生存的價值或生命的價值、外界的事物。文章的立意就是論述兩者的關係了。

二、 寓言故事類

對於這類材料的作文題目,你要首先就材料的結構關係進行分析,即故事包括幾個人物或失誤,然後就人物或事物之間關係進行總結歸納,最後在總結歸納中,提煉出題目的關鍵詞,而不是上來就眉毛鬍子的一通亂找,沒有目的性。

題目一:2006年全國Ⅰ(題目略)

分析:這則材料的人物(事物)有六個,事情的過程可以分為三部分,即老鷹和小羊、烏鴉和山羊、牧羊人和孩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老鷹選擇小羊,烏鴉選擇山羊本身就不如老鷹的捕食能力。所以,烏鴉的錯誤不僅是選錯了對象,更重要的是它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最後一組的人物關係是牧羊人和孩子,他們對烏鴉的這種行為進行了嘲笑,成了孩子手中的玩物。這樣,我們就可以透過寓言故事可以提煉出以下關鍵詞:能力、過高估量、嘲笑。文章就可以立意為要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與成功的關係了。

題目二: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學2006--2007學年高三第五次月考(題目略)

分析:在這則故事中,只有一個人物--老狐狸,事情的過程是先絕食三天,再飽食三天,然後是又絕食三天,結果遭到嘲笑,最後是老狐狸的感悟:生命的價值在於體驗,得與失並不重要。在上面的分析中去尋找關鍵詞就很容易了,即:生命的價值、體驗、得失。再結合下文的寫作提示,提煉出關鍵詞:成功與失敗、體驗。這樣,文章的立意就明確了,即:生命價值與體驗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可以通過“得與失、成功與失敗”進行論證。 

三、 講述介紹類

題目一、2007年全國卷Ⅱ(題目略)

分析:材料由叢飛和小李的不同遭遇構成,兩個人都有一顆無私而充滿關愛的心,但當他們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卻受到了兩種不同的待遇,引起我們震撼的是叢飛面對受助者的無情,他表現出了一種曠達而寬厚的胸襟,以及小李的“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我們就很容易找出兩三個關鍵詞,如:寬容、愛心、自私、回報、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等。在中間選出兩個詞語或短語即可。

題目二:2007浙江卷(題目略)

分析:這個題目一共又有三段材料組成,看似很複雜,只要我們一分析就會發現材料並不複雜,第一段是説童年、夢想、快樂的東西正離我們遠去。第二段舉了兩個例子來説明人類在消逝中進步。第三段寫了人們在前進中會有惆悵,也會有曠達。這樣分析以後,我們再去找所謂的關鍵詞就輕車熟路了,即“消逝”“進步”“惆悵”“曠達”,前兩者是主旨,後兩者是心情或感覺。這樣一一對應,“消逝--惆悵”“進步--曠達”,文章圍繞“消逝”與“進步”為中心,把中間關係理清,再寫文章就有的放矢了。

四、詞語或短語

題目一:2007年天津卷(題目略)

分析:這是一篇命題作文,與我們近幾年常見到的話題不一樣,這要求你寫作文時,不用另起題目,這是與話題作文最大的不同,其次,寫作內容也與話題作文不同。寫作範圍不如話題作文寬泛,需要緊扣寫作題目。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篇作文的審題難度不大,但是,如果考生不注意審題也是很容易偏題甚至是跑題的。“有句話常掛在嘴邊”這裏面的關鍵詞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考生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這句話的關鍵詞是“有句話”“常”“在嘴邊”,這就要求你在立意的時候要注意必須是“話語”,而且是“經常性”的,另外還要“在嘴邊”,那麼就要求這句話是座右銘或某句刻骨銘心的,經常在你的大腦中出現的。這樣的審題就保險了。

題目二:2007年福建卷(題目略)

分析:這則命題作文比較簡單,但如果緊緊從自然的季節來寫未免過於膚淺,這時我們需要從“季節”與之相關的事物談起才能寫的較為深刻,也就是找出與“季節”相似的事物,與之形成相對照的“關鍵詞”,像“人生”“王朝”等。我們可以把“人生”看作“季節”中的四季,“王朝”的初建、發展、盛事、衰亡與“季節”的四季相對應。

五、漫畫類

漫畫這種命題形式從96年出現,直到2007年的全國卷又出現中間隔了十一年,出現的頻率並不算高。我自己認為是這種命題形式的審題難度比較大,所以出現的頻率不高,但我們也不能成為不備考的理由。作為一種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式,它理所應當成為好的訓練方式。在這裏我僅就2007年全國卷Ⅰ看一下如何審題。

畫面上有家庭、學校、社會三個人圍繞着一個摔倒的孩子,共同發出了一個聲音“出事了吧!”這是畫面上出現的內容。這裏雖然沒有介紹性的語言,考生不能在這裏找出既定的關鍵詞,這時,考生也不要慌,只要認真分析這中間的人物關係,就能找出兩個關鍵詞。作為孩子而言摔倒本是一件很自然不過的事情,哪有不摔倒的孩子呢?作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做法呢?卻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當一個孩子摔倒或犯錯誤,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時,考生在分析漫畫之間的關係的時候,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出兩個詞語來就可以了,如:責任、寬容、幫助、失敗等詞語。

關鍵詞的使用對作文的審題而言,完全可以做到化繁就簡,把它稱之為作文審題的一把鑰匙是不為過的,希望廣大的考生能夠這上面能夠下一點時間,運用熟練作文的審題也就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