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待賈而沽》教案(蘇教版高一選修教案設計)

教育隨筆 閲讀(1.37W)

 《待賈而沽》教案

《待賈而沽》教案(蘇教版高一選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並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詞語,分析理解特殊句式;

2、 理解孔子待賈而沽的真正含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孔子待賈而沽的真正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解題--比喻知識分子等待有賞識他的人才肯效勞出力。

二、學生朗讀:

三、疏通文意:

(一)9.13 

1.朗讀、翻譯 

2.重點字詞掌握: 

(1)韞櫝:音yùn dú,匣子。  

(2)善賈:識貨的商人。  

(3)沽:賣/買。

3.提問:①這裏的“美玉”指的是什麼?把美玉賣出去

表明什麼?

明確: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當子貢一説

到有美玉在這裏時,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設

比,於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識貨的商人哩”的

回答。表明了孔子積極入世的思想。

      ②孔於説的是“我 待賈者也”而子貢問話中

説的是“求善賈而沽諸?”有何區別?

            明確:讀書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識貨的商

人來買一樣,如果沒有任用,就終身默默無

聞也沒有關係,絕不會主動去炫耀自己以求

做官。 簡而言之,讀書人可以做官,但卻不

可以求做官,不可以 “跑官”。

         4、小結:“待賈而沽”説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孔子自

稱是“待賈者”,他一方面四處遊説,以宣傳禮治

天下為己任,期待着各國統治者能夠行他之道於天

下;另一方面,他也隨時準備把自己推上治國之位,

依靠政權的力量去推行禮。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

求仕的心理。 

(二)9.5,7.23

1.朗讀、翻譯 

2.掌握重點詞語 

文王:周文王,姬昌,是孔子認為的古代聖賢之一。

茲:這裏,指孔子自己。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麼樣。

3、提問:孔子為什麼覺得匡人和桓魋不能拿他怎麼樣?

明確:外出遊説時被圍困,這對孔子來講已不是第一次,

當然這次是誤會。但孔子有自己堅定的信念,認為

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我認為是充分體

現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強烈的神聖的使命感。但是

當孔子屢遭困厄時,他也感到人力的侷限性,而把

決定作用歸之於天,表明他對“天命”的認可。

(三)3.24

 1.朗讀、翻譯 

 2.提問:儀封人認為不需要為孔子失去官職擔憂,

理由是什麼?“木鐸”是什麼東西?老天爺拿孔

子當木鐸是什麼意思?

明確:孔子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是十分有影響的

人,尤其是在禮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儀封

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見孔子之後,就認為上天將

以孔夫子為聖人號令天下,可見對孔子是佩服至極

了。

(四)17.5,17.7 

1.朗讀、翻譯 

2.提問:①因為孔子熱心仕途,所以後面兩則是寫誰來

召他去做官?他有沒有應召?他的學生子路

反對他去,可孔子為什麼還是接受了邀請?

②孔子覺得自己去公山弗擾那裏做官,不只是

復興東周的世道,那他還想幹些什麼?

明確:(1)繼續發揚周朝的禮樂制度,(2)發揚廣大高尚

的道德品行,(3)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4)施展

自己的才華,(5)使自己名揚後世。

(五)8.13 ,5.12,15.40

1.朗讀,翻譯 

2.理解 :

 A.這是孔子給弟子們傳授的為官之道。“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是孔子為官處世的

一條重要原則。此外,他還提出應當把個人的貧賤榮辱與

國家的.興衰存亡聯繫在一起,這才是為官的基點。

B. 甯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形勢好轉,對

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衞國的政治

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處

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對甯武子的這種做法,基本

取讚許的態度。

(六)17.1

1.朗讀、翻譯 

2、重點字詞:

陽貨:又叫陽虎,季氏的家臣。  

歸孔子豚:歸,音kuì,贈送。豚,音tún,小豬。

時其亡:等他外出的時候。  

遇諸塗:塗,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迷其邦:聽任國家迷亂。  

亟:屢次。  

3.提問:公山弗擾、佛肸邀請孔子去做官,孔子為什麼

答應,而陽貨想要他去做官,他為什麼就不願意?

明確:魯國大夫季氏的家臣陽貨因為囚禁了季桓子而在魯

國控制大權,後來在魯定公八年(當時孔子51歲)

背叛魯國。雖然背叛魯國是後來的事,但是,陽貨是

哪一類的人,我們卻可以從此而知道。他想要讓孔子

去拜見他,目的是為了讓孔子幫助他,但是,因為他

心術不正,所以孔子不想去拜見。對於這一類的人,

又沒有惡跡顯露出來,我們當然無法對他做什麼,但

四.作業

 1、整理筆記;

2、完成《練習冊》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