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美文美段>隨筆>

班主任教育隨筆:用最樸素的心引領孩子

隨筆 閲讀(7.49K)

莫言獲獎的餘温仍未散去,時間已經跨過了2012年勇猛地走向2013了,時間是一個嚴肅的裁判者,讓世間任何功名富貴在喧囂之後最終塵埃落定,歸於平凡與樸素。對於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也只有在沉寂之後我們再來思考,才會更加客觀,更加深刻,更加醇厚而悠長。

班主任教育隨筆:用最樸素的心引領孩子

西方有句格言:“好母親,好孩子;好女人,好未來。”莫言在抵達斯德哥爾摩的當天就在瑞典文學院發表了演講,題目是《懷念母親,做個講故事的人》。演講中莫言首先就提及自己的母親,稱母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於莫言的母親來説,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應該是無尚的榮耀,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有生之年雖然無法看到自己的孩子獲獎,享受子榮母貴的幸福,但是相信她泉下有知,也應該是含笑的。

莫言在演講中講到母親對自己的教育,他深情地説:“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説,就是對母親的訴説”。那麼母親究竟教給了莫言什麼?我們應該向這位偉大的母親學習一些什麼?

莫言回憶道:“我是我母親最小的孩子。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裏唯一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裏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着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歎息。”

家裏最珍貴的東西被孩子打碎了,母親卻用“撫摸着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歎息”給了莫言永難忘懷的懲戒。這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痛苦,併為父母的痛苦而生出憐憫之心。在我們的現實中,做父母的總是習慣於將最好的給孩子,為孩子營造最好的生活條件,卻將生活的艱難與苦痛默默地扛下來,犧牲精神令人敬畏,可是對於教育子女來説,我覺得這是一種失敗的方法。時下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不懂感恩,冷漠自私的孩子,與父母的這種教育方法不無關係。“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是事情”,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換來孩子對父母的愛才能有價值和意義。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為生活打拼的艱難,並且懂得一粥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是父母用汗水換來的,當孩子看到父母的艱難,進而懂得心疼父母,愛的意識就開始萌芽了。父母要培養孩子愛的意識,進而讓孩子形成愛的能力,最後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充滿大愛情懷的人,只有一個充滿大愛情懷的人,才能有望愛家愛國愛民愛天下,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莫言作品中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那種為天下蒼生呼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許就是於母親那輕輕的撫摸,那一聲長長的歎息。

莫言講的第二個故事: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着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着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説:“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經歷過這樣一個事情,兩個孩子在學校裏鬧矛盾打架,雙方家長都衝到學校,先是口角相爭,彼此互不相讓,最後雙方家長大打出手,打得不可開交,頭破血流。事件最後還驚動了警察,兩個孩子也被學校開除。我想這樣的家庭,如此的家長,永難教出寬容的孩子。而“寬容”是父母最應該傳承給孩子的美好品質,寬容不是軟弱,而是精神的廣博,寬容不是妥協而是處事的睿智。“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莫言母親的這句話,羞煞天下多少自私狹隘的父母,也給莫言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寬容廣博”的種子,莫言後來面對榮譽能夠泰然處之,面對批評能夠坦然接受,不驕不躁,不喜不怒,雍容大度,寬容謙和,始終保持着一份平常心待人處事,這應該與母親傳承給他的“寬容”品質不無關係。

電視劇《真心英雄》中的主題曲這樣唱到:“除了真情,我還能給你什麼?除了善良,我還能愛你什麼?”。作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做個善良的人,更要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只有善良才能讓世間堅冰融化,大地春暖花開,才能讓社會多分和諧温情。

莫言在講話中談到母親的第三個故事正好詮釋了善良的偉大。“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箇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的時候,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説:“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説:“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裏。”

向這位善良的中國母親致敬吧,如果你的孩子是善良的,我相信他即使再壞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善良的父親或母親,你的孩子即使再孺子難教也仍然是可以挽救的。善良是人稱之為人的基本道德堅守,是教育的基準線,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教會孩子做個善良的人吧,只有這樣,人才能行走在大地上,不愧為萬物之靈長。

莫言講得第四個母親的故事是: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流淚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説:“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時下,國家積極呼籲重建社會誠信體系,我總是覺得有點滑稽,誠信應該是社會組織運行的基本條件,沒有誠信就沒有信任,沒有信任就沒有交往,沒有交往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社會。我們竟然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時代裏呼籲重建“誠信體系”這是何等的諷刺啊!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父母是夯實基石的底座,不僅要時刻告訴孩子“失去誠信是無恥的,是做人最丟臉的事情”。而且要在平日裏的一言一行中,時刻做好孩子的表率,父母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言行舉止難免受世俗影響,但是為了你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裏活得更有尊嚴,父母要堅守“誠信”的底線,自覺地督促自己的行為,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願望,但是要知道“龍鳳”從來都是神物,離大地太過遙遠,還是讓孩子首先成“人”吧。善良、誠信、寬容、憐憫這些人之為人的基本品質,正是支撐一個人站立在大地上,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主體。

當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摘得“諾貝爾”,當我們幻想我們的孩子有一天也能站在瑞典學院的領獎台上,那麼做一個如莫言母親一樣的家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