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其他話題作文寫作>故宮作文>

【實用】遊故宮作文彙編4篇

故宮作文 閲讀(1.4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故宮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遊故宮作文彙編4篇

遊故宮作文 篇1

如今已是科技發達的21世紀,但是在中國的這片海黃土地上無處不在存在着古老的文明。在我家鄉——瀋陽,就有一座充滿滿族氣息的皇宮。有一天我見到了這座宏偉的皇宮。 在我和媽媽沒到站之前,媽媽向我介紹:“瀋陽故宮又叫做盛京故宮、後金故宮。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曾在這座故宮裏住過。”

我插嘴問:“那我坐坐龍椅可以嗎?”“當然……不可以,”媽媽説,“你想當歷史上第二個武則天啊!”切,不稀罕。 終於到站了。我們到了故宮的後門,由嚮導領我們參觀。我們走進故宮,首先看見了一棵槐樹。這跟槐樹根基粗大,枝葉繁茂,陽光從翠綠的樹葉投下斑斑樹影。我好奇的繞槐樹一圈一圈地看。嚮導説道:“明朝末年崇楨皇帝曾吊死在這棵槐樹上。”聽了這句話,我連忙跳到離槐樹2米遠的地方。這一舉動惹得遊人哈哈大笑。我頓時紅了臉,發誓再也不好奇地做事了。

然後我們跟着導遊繼續走,繞過御花園我們到達了坤寧宮。導遊詳細介紹,説:“坤寧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曾兩次失火。坤寧宮坐北向南,面闊連廊九間,進深三間。明代時是皇后的寢宮。清朝時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曾用過坤寧宮作為洞房,但在雍正皇帝然後坤寧宮改作為祭神的場所……”導遊還在講解,但我已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了。這裏環境優雅,到處翠綠,隨處可見的小花苞。想必待到百花盛開之時,風景將會都麼迷人啊!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太和殿。因為要保護文物,所以不能讓遊客參觀。我站在太和殿前往裏瞧,只見太和殿上方掛着一塊匾,匾上寫着“光明正大”四個大字。這四字渾厚有力,而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在太和殿前有很多柱子,每個柱子上都雕刻着龍。每條龍都纏繞在柱子上,有種欲一起騰飛的氣勢。

很快故宮主要建築參觀完了。在這幾個小時裏我領悟到了古老的中國文明,也感悟到如今科技的飛速發展,願祖國的科技更上一層樓。

遊故宮作文 篇2

今天我們來到了天安門,我看見天安門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大但看上去很莊嚴。課文中説:天安門紅牆,黃瓦。還真的是紅牆,黃瓦。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我走過金水橋,經過午門,進入太和門。這太和殿真是金碧輝煌,雄偉壯麗。在樓梯中間有一幅用巨石雕刻出來的石雕畫。整個石雕畫上全都刻着各種各樣的龍,華麗而威武。

離開了太和殿,又來到了中和殿,保和殿。一路上經過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宮殿,導遊説故宮共有屋宇9999間半,而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點點。讓人不由得驚歎這故宮的宏大。

遊故宮作文 篇3

上個週末,我和同學去故宮了。檢票之前可以買點子導航儀的,但是我很不屑,進去後我就後悔了,因為我看不懂,只是覺得好看,其中的意義和歷史我是很多不懂。

經過端門,便來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的講究很多,它是由三面牆圍成一個正方形的`廣場,正面三洞門,兩旁各設一洞門。其中正中間的門只有皇上平日裏可以走,皇后在新婚當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左右兩個門是文武大臣和宗室王公出入的門。而其它文武百官只能走兩個側門。從午門的正面看是三個門,從後面看是五個門,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説。這個五門的名堂如果不輕眼看看是無法理解的,我就被弄糊塗過。

我們是下午1點半左右進的故宮,到下午五點出門,整個故宮只看了一半,而且很匆忙。下次要早上就出發。遊故宮的一個現象是大殿只露出兩扇門給遊客看一眼,結果那兩個門前擠滿了人,沒法留影,只能拍個景做紀念,這個很不爽,不知道故宮的管理人員是什麼意思。

遊了一下午,感覺故宮真是太棒了,想比之下,江南的四大名園都成小兒科了。

有時間我還要去。

遊故宮作文 篇4

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也是我一直嚮往的城市,現在,我終於來到了北京,並且開始了我第一天的旅程——北京故宮一日遊。

我們來到了故宮,我放眼望去,故宮的氣勢蓬勃,金碧輝煌,我恨不得馬上就飛進去。我們買好票,走進故宮內。

第一站——太和殿很快就到了,只聽那位導遊堂姐説:“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那麼,太和殿是幹什麼的呢?”我問道“太和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哦——原來是舉行大典禮用的。

很快,我們就走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閲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保和殿,“保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導遊堂姐停了停,説“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

……

現在,我們走到了珍妃井邊上,傳説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西太后挾持也曾被單獨軟禁的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不忘對珍妃下毒手。她命二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裏放出來,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命令珍妃投井自盡。二總管外號“催命鬼”,他來到小院,向珍妃傳下了西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吵到西太后那裏,大罵一通。西太后惱羞成怒,説:“趕緊給我推到井裏!”“催命鬼”把珍妃架到八寶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欄杆,沒辦法,只好把她架到禿井邊,使足力氣,推了下去,然後又找了塊圓石壓在上面。辦完珍妃的事,西太后出了神武門,奔離西安。珍妃死後,屍體在井裏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迴鑾後,慈禧太后未免理虧,將珍妃死因歸結於崔玉貴逞能將珍妃推進井裏,自己只不過當時在氣頭上。並命人將珍妃屍體打撈上來,安厝於西郊田,後葬西陵之崇陵妃園。瑾妃在井北懷遠堂東間立牌以示哀悼。後稱此井曰珍妃井,沿稱至今。

這就是我第一天的北京旅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