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其他話題作文寫作>習慣作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00字錦集10篇

習慣作文 閲讀(2.6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00字錦集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00字錦集10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

要説到春節習俗,最能有“發言權”的要數——包餃子了吧。

三十那天,爸爸媽媽是一大早就開始幹活,下午包餃子。他們倆忙的是馬不停蹄,包着包着,我靈一機動,説:“爸爸媽媽,今年餃子裏還包不包錢了。”媽媽説:“好主意,你快點去拿錢吧!”爸爸卻在一旁説:“嘿嘿,還是別包了,年年被我全部吃到呀!”我不服氣地説:“這一回不一定是你呦。”餃子包好了,就等着明天吃餃子吧!

初一早上開始下餃子了,邊下我還邊想:“這回我一定要吃到有錢的餃子。”吃餃子了,這一回我學機靈了,專門挑大的餃子吃,説不定就能吃到。可是,我是吃的肚子都要破了,有錢的餃子還沒“現身”。這時,只聽“呀”的一聲,我順着聲音一看,“啊!”竟然又讓爸爸給吃到了,咳!我只能自愧不如,我沒有那福氣呀!不過,我不能灰心,還有兩個錢餃子呢!

第二局開吃,爸爸吃哪個盤裏的,我也照葫蘆畫瓢,吃哪個盤裏的。我不甘心我吃不到,吃完了一盤再吃一盤,這下撐的我路都走不動了,錢餃子偏偏和我作對,就是讓我吃不到。

最後總結“殘局”,媽媽吃到了一個,爸爸吃到了倆個,我卻一個沒撈着,好不幸運啊!不過,吃餃子真是一項有趣的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舅舅、舅媽、表弟和我齊聚一堂。

我們開始包餃子,外婆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枚硬幣,裹進了一個餃子裏,即將入鍋之前,外婆用手捏出一個記號,爸爸媽媽和我都看見了,只是沒吱聲,煮過餃子的人都知道,除了把餃子煮熟以外,餃子的外形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時間到了,將鍋蓋掀起,一團熱氣直撲臉頰,果然,我一眼就發現了那個“大錢餃子”,外婆在裝盤時,可以把這只不一樣的餃子放入我的.碗中,我感動極了。

在裝完盤後終於上桌了,我嘀咕了一句:“誰給我這麼多餃子啊”,就把餃子挑到了不在席的媽媽碗中,其中就有那枚“錢餃子”接着,我若無其事的繼續吃餃子,媽媽燒完了菜後,我碗裏瞄了一眼,已發現那枚餃子。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媽媽站起來説:“餃子都粘在一起了,搖一搖吧,”

在搖的過程中,媽媽偷偷的把自己的碗和外婆的碗交換了一下,外婆還矇在鼓裏呢,吃着吃着,只聽哎呦的一聲,外婆吐出了那枚硬幣。“哈哈,奶奶吃到了,奶奶吃到了,”表弟高興的叫了起來。當時外婆還一頭霧水!

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温馨。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

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裏和麪包餃子,這時候,家裏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裏人幸福,好運。比如説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着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非常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户户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6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説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説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7

在春節,我們有許多習俗。例如貼新對聯,放煙花……其中我最喜歡放煙花了。

記得去年春節,小儀和她爸爸‘、媽媽來給我們拜年,叔叔還帶來了一袋煙花,我拿過來一看,有“大地開花”、“哪吒鬧海”、“天女散花”……我看得眼花繚亂。這時,叔叔説話了“小媛哪,待會兒,你和小儀一起去放煙花吧”“好啊!好啊!”小儀高興得跳了起來。太陽漸漸落入海中,月亮站在崗位給我們值班。我拉着小儀的手和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一起來到樓下,沿江路已人山人海了,這時,不知是誰打響了“晴天霹靂,”“啪”的一聲,把我們嚇了一跳,小儀緊緊抱住我大喊“姐姐,我怕!我怕!”見狀,我也不甘示弱。我點燃了“大地開花”,只見桶中湧出了火花,成了一片花瓣的形狀,緊接着又湧出一片花瓣,湧出五片後,中間又噴出一道長長的火花線。“哇——”大家異口同聲地發出讚歎。這時爸爸又點燃了“珍珠串”。我們見了,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撿“珍珠”了……

“咚!”十二點的鐘聲趕走了興奮,送來了留戀,我們依依不捨地回到家。春節,難忘的春節啊!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8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春節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就開始了,這一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從這天起,人們開始買年貨,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户户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一起吃團圓飯。

從初一到十五都是走親訪友的日子,大人拿出好吃的糖果招待客人,小孩也很開心,因為可以收到壓歲錢。

過了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忙碌的生活。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9

小朋友們,過過年了,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我來介紹給你吧!

首先,早上5點就要起牀,那時候,我還在夢境當中呢,媽媽把我叫了起來,我就草草的穿好新衣服,奶奶領着我、哥哥、妹妹去串親戚。

我們串了好多親戚,掙到了許多的壓歲錢,開心死了。

晚上,奶奶做了餃子,有肉餡兒的,素餡兒的,還有好多好多。叔叔拿來鞭炮,爸爸掛上燈籠。一家人看着晚會,放着鞭炮,吃着年夜飯,多開心呀。

小朋友們,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0

春節家家户户都準備迎接嶄新的一年,家中大家辛苦的準備豐富的食物;貼上紅紅的春聯來佈置門口和家裏。

我和媽媽已經煮好豐盛的飯、菜等全家人一起吃飯,有:代表年年有餘的魚、象徵吉利的雞、年年高升的年糕、年年發達的發糕,還有一鍋香噴噴的火鍋,全家人圍在一起,快快樂樂的吃團圓飯。

大年初一,媽媽帶着三個姐姐和我一起去逛街,一出門只見商店大都關上了門,只有玩具和禮品店的生意興隆。大人見面就説:“恭喜,恭喜!”另外還有熱鬧的舞龍舞獅的表演。

我最喜歡過春節,因為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歡笑聲,也希望明年大家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