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事務文書>工作總結>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

工作總結 閲讀(7.1K)

轉眼間一個辛苦的實習生活又結束了,想必都收穫了成長和成績,如果我們能夠寫好實習總結,可以收穫更多。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實習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專業實習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1

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

搞好社會實習工作是很關鍵的,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從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説,他經歷了無事可做的孩童時代,到學校裏忙碌的學生時代,再到以後的社會工作階段,而實習就像一個鏈子連着學習和工作。

實習是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就是運用,就是去指導工作,而實習正好扮演了把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正確運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們必須要做到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去證明理論。所學的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實習是一個鍛鍊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後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聞學,它主要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它要求極強的動手能力,它所接觸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實的、新鮮的。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習給一個初學者提供了鍛鍊的機會,實習教會一名記者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怎樣用事實説話,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及時。這些只有在實習中才能深刻體會到什麼是抓“活魚”和“搶”新聞。實習是由課堂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後的路自然學會習暢網通。

到新聞單位去實習,主要是要鍛鍊自己的新聞採訪和寫作能力,掌握採訪的基本方法,掌握新聞及電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經驗的記者、編輯學習,交流經驗。深入現場去採訪,接近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

深刻體會,用真情寫出有生命力的新聞作品。新聞學的實習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實地採訪只有深入到現場去做實際調查,才能寫出有意義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訪的基本流程,懂得什麼是採訪?新聞採訪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偏重於應用與操作。

實地採訪是新聞的第一課,它是新聞信息採集,新聞報道的第一步;訪後寫作新聞寫作是新聞製作的第二步,是對採訪中採集到的信息、新聞事實做進一步加工製作的過程,是對採訪的進一步補充。親自動手採寫一些東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力爭做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觀眾去”,把時代精神寫到作品中,寫一些有價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關心的事;編輯整理當寫完初稿後,編輯,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聞作品的最後一個環節,俗話説:“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寫出精闢的文章。

還要提煉新聞主題,因為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靈魂”,可以通過素材的取捨,結構的安排和導語的構思各個方面提煉主題,通過綜合思維提煉主題。其次要寫好新聞的導語,熟練的運用各種新聞寫作的筆法,巧妙的運用各種新聞語言。

印刷出版在短短的實習期內,我深入到各地去採訪,真正的鍛鍊自己的'採訪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問水平,鍛鍊了心理素質。真正做到了不怯場,運用自如,現場處理靈活。在採訪後寫了很多的新聞稿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新聞文體的寫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訊的寫法,包括各種新聞文體,如動態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性消息、特寫性消息、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風貌通訊、人物專訪等。

還有電視新聞的寫作,廣播新聞的寫作,涉及到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體會到了記者的角色,怎樣才能做到記者的“識”“才”“學”,認識到了記者和編輯的關係。

通過這次實習,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強了,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聞道路上的第一步。

新聞專業實習總結2

結束了我人生路程上的一小段,來不及回想自己考得怎樣,休息了一天, 1月13日開始我的實習。在人民廣播電台《新聞》欄目實習,每天的工作流程就是:接到採訪任務→構思如何採訪→外出採訪→寫稿、剪音頻→老師審批後錄口播→合成廣播成品。

這樣既要採訪又要寫作的實踐確實很能鍛鍊人,不僅要考驗我和採訪對象交流的能力,還要考選擇好採訪對象的能力,應變能力,提問的技巧,在實習中,我體驗到了記者的光榮、辛苦、責任和做為黨與人民之間紐帶的特殊作用。

新聞傳播的構成要素分為:核心要素、次級要素、邊際要素。核心要素,是指形成新聞傳播過程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新聞傳播者、新聞信息、新聞傳播媒介、新聞傳受着、新聞傳播效果。次級要素,是指新聞傳播過程中僅次於核心要素的一系列要素,包括信源、編碼與譯碼、謀略與技巧、參與者、反饋。干擾要素,指滲透、環繞、制約新聞傳播過程的一些要素,包括價值因素、環境、規範等幾項因素。要做好新聞,就必須把握核心要素,兼顧刺激因素,排除干擾因素。只有把這幾項做好,才能完成一篇有內容、有層次的新聞稿件。

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採訪對寫好一篇新聞的重要性,採訪就像是在採集食材,接下來的寫作就像在做菜,只有材料好,才會做出可口的菜。在做《市民對“超齡家電”意識欠缺〈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細則〉出台遭冷遇》過程中,我計劃採訪對象如下:第一,消費者是否意識到家電也有使用年限,對《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細則》的出台持什麼態度;第二,家電銷售商是否顧客提示家電的使用年限,對目前家電均未標註使用年限有什麼建議;第三,採訪向專家瞭解使用超齡家電的安全隱患,以及如何識別二手家電的年齡。在採訪家電銷售商的過程中,我先到了蘇寧家電,但部門負責人表示不願接受口頭錄音採訪,隨後到了南百家電,裏面的負責人不僅補配合,而且態度惡劣。採訪中第一次碰釘子,碰了一鼻子灰就出來了。我納悶,這是一個讓銷售商顯示自己對消費者負責,督促生產商儘快標註使用年限,提高自己聲譽的機會,為什麼大家都不願配合採訪。於是我尋思一個採訪問題,能讓銷售商意識到接受採訪會對自己銷售有利,於是我再次來到國美家電,就聯繫部門負責人問國美是否有家電“以舊換新”的活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什麼,結果國美的負責人接受了我的採訪,這篇稿件也因採訪材料翔實而獲得電台領導的表揚。

此外,在實習中,我還學到了一點經驗。選擇好採訪對象,採訪就成功了一半。對於一些不同的採訪對象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一些採訪對象比較害羞,可以和他聊聊天,還可以輕鬆地説句笑話,講講別的事,最重要的是記者要表現得隨和、親切。一些人則害怕在採訪中説錯話,給個人或所在公司造成不利,所以對記者在內心上牴觸。對於這種人,開始時須多費口舌,從正反兩方面消除他們的疑慮;在其言談過程中要不動聲色地聽,如果要追問,哪怕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也要裝作不在乎的樣子隨便問,以免他們驚慌;要讓他們探出遮掩部分時,則可以從別人同等事件的結局去啟發。比如在一次對南寧將規範泔水處置的採訪過程中,我先採訪一些飯店、餐館等飲食單位對泔水如何處置時,一些飯店表示不願接受採訪,我就用激將法,向他説明,旁邊的幾家餐館都表示希望儘快規範泔水處理,你們不表態則表明你們對食客的安全衞生沒有做出承諾,這對餐館的聲譽不是很好吧。最後該餐館表示願意接受採訪。但其實我還沒有對旁邊的餐館進行採訪。

實習中也碰到過困難,比如對一些稿件深挖不夠,新聞敏感不夠,採寫的速度不夠快等,這些都是自己需要提高的。

四個月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頗感忸怩的離開大學的圍城生活,現在已經漸漸變得順其自然了,這或許應該是一種慶幸,或許更應該是一種歎息,誰能説得清呢?

兩個月的磨刀練陣,按理説,自己到底是寶刀還是鏽鐵應該可以從這些日子的點滴表現中露出應有的光澤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卻對自己這些許的光澤沒有信心——雖然我堅信自己不是鏽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