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論貧困生心理脱貧問題解決路徑論文

論文 閲讀(2.08W)

一、高校貧困生心理貧困所引發的問題

論貧困生心理脱貧問題解決路徑論文

人際交往問題。首先,交際圈子小。貧困大學生渴望融入集體,希望被他人接納和認可,然而,他們的人際交往的圈子也主要限制在同學、舍友之間,交往的範圍非常狹窄。其次,缺乏自信。生活的窘迫造成貧困生自信的缺失,強烈的自尊心也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信心走入人羣。有的貧困生因經濟困難而故意疏遠同學,因此在人際關係方面越發趨於封閉。最後,缺乏維持交往所需的金錢和精力。解決温飽問題和學費問題成為貧困生生活的重心,集體活動的花銷打擊了他們參與的熱情,生活及學業的壓力使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拓展人際交往圈。

二、校園文化優化策略

造成貧困大學生心理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僅依靠經濟上的資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個體的社會人格和心理髮展是在一定環境和教育共同作用下的產物。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讓貧困生在充滿愛心與關懷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對貧困生的心理脱貧和心理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滿足貧困生健康發展的需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營造健康的消費文化,抵制拜金攀比風。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收入不斷提高,“消費”一詞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作為追求新鮮、崇尚時尚的代表,大學生出現在消費大軍中,大學生的非理性消費獲得滋長。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用名牌手機,成為愛面子、好攀比的大學生的“執着追求”,老一輩艱苦樸素的作風已被拋擲腦後,一些貧困生在這樣的風氣薰陶下,往往也會虛榮心作祟,跟風攀比。實際上,貧困大學生更應該樹立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學會自食其力、理性消費。為此,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海報宣傳等形式,對貧困大學生的消費進行引導,學生會、團委等機構也可以在微博上分享一些消費小竅門,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理性消費。在引導貧困大學生進行合理消費的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勤工助學,培養自立自強的意識。貧困大學生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既緩解了經濟上的壓力,又增強了社會競爭意識和獨立意識。因此,應積極倡導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抵制崇尚奢侈、拜金攀比之風,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心理負擔。

第二,形成“發展向上”的團隊文化,增進貧困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由於成長環境的限制,綜合素質能力是貧困大學生的弱項,而社團活動、班級活動能夠使貧困生的生活更加多樣化,有利於他們調節情緒,是提高貧困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貧困大學生擴大了人際交往範圍,這有助於他們形成樂觀、合羣的性格,使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和健康。此外,在社團活動和班級活動中,貧困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汲取新知識,錘鍊社會實踐能力,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提高對集體的認同感,不再感覺自己是“遊離者”和“邊緣人”。在這種“發展向上”的氛圍中成長的貧困生的“精神貧困”問題也會逐漸得到改善。例如,高校可以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成立勤工助學類社團組織,讓貧困大學生在這些專門的組織中敞開心扉,相互支持鼓勵,讓各種心理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解決。不同學科背景的各類社團活動,有助於貧困生調整知識結構,拓寬視野,擴展人際交往面,消除人際交往時的敏感、焦慮心理,克服自身的性格缺陷,以陽光、大度、開朗的性格,與同學相處,得到同學的認可和接納。

第三,塑造“友愛互助”的宿舍文化,提升貧困生的歸屬感。校園微觀環境,如宿舍環境的建設,對貧困大學生實現心理脱貧的意義是不可小覷的'。小羣體密切的人際互動對個體心理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深刻的,而且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和較偏遠地區,他們來到陌生的環境,很容易產生思鄉之情。他們渴望在宿舍裏獲得家的感覺,渴望舍友們給予他們家人般的理解和關愛,他們在意周圍同學的看法,也更易受到同輩羣體的影響。因此,宿舍和諧文化的建設對貧困生實現心理脱貧有着重要意義。為此,可以組織以宿舍為單位的活動,鼓勵宿舍成員給予家庭貧困同學更多的理解和關愛,與他們真誠、平等地交流,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温暖,滿足他們在安全感和歸屬感方面的需要。貧困大學生若得到集體和他人的關愛,定會以高尚的道德去回報同學、回報學校、回報社會。在新生入學後,可以舉辦“最温暖宿舍”評選、宿舍趣味運動會等活動,使貧困大學生為了集體榮譽而與舍友們共同努力,加深瞭解,消除誤會,增強宿舍的凝聚力。此外,貧困大學生以主人翁態度積極參與活動,還能夠增強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一旦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就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會產生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