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人才地理分佈論文

論文 閲讀(3.16W)

地理教學目標達成是地理課堂教學的永恆追求,是地理有效教學的重要標尺。本研究基於地理教學目標達成的現狀,在探明地理教學目標達成的影響因素以及內部機制的基礎上,試圖尋找一種能夠達成地理教學目標的清晰路徑,構建能夠供一線地理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評課使用的工具。我們在這裏分享一篇地理論文,希望對你有用。

人才地理分佈論文

題目:人才地理分佈研究綜述

【內容摘要】人才學一直是近來各學科關注的熱點之一。本文分國內國外兩個部分對人才地理分佈研究的相關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國外和國內目前人才地理學的研究側重點不同,本文主要側重於國內的人才地理學研究,具體從時間、地域、主題三個方面闡述了國內研究現狀,得出了人才地理分佈研究的一些不足,供人才地理分佈研究借鑑。

【關鍵詞】人才地理;分佈趨勢;研究綜述

隨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金融、貿易的發展,如何吸引人才、發揮不同類型人才的效力、制訂人才培養機制都將成為城市政策制定者面臨的緊迫問題,研究古代人才地理分佈變得刻不容緩。

人才地理學作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新興學科1986年被提出,它從某一區域,某一時代的人才現象、分佈和問題入手,對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進行全面考察,分析地理環境與人才的相互關係,探究人才分佈規律與原因,為國家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提供依據。

人才的地域空間分佈,反映的是社會文化現象,是自然、社會與人文綜合影響的產物。

人才地理學研究起步較晚,雖然現階段研究人才地理學的着述越來越多,研究方法與內容也越來越細緻,但要在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中不斷深化,只有繼續不斷研究豐富。

一、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人才地理學的研究和國內不太相同,國外學者更側重於社會經濟人才的研究以及與社會經濟的相互關係。

對於人才的界定也不一樣,國外學者研究的人才,更多的是人力資本或創新人才。

對於歷史時期的人才地理分佈研究少之又少。人才是以人力資源為基礎,以智力資源為主體的複合社會經濟要素。

國外地理學和經濟學界對人才及人力資本的研究較多,成果頗豐。美國經濟學家雅各布·明塞爾(JacobMincer)從收入分配角度對人才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的博士論文《個人收入分配研究》

中指出美國有個人收入差別縮小的`變化趨勢,緣於人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即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Jacobs認為城市在吸引、組織、創造人才上具有極高的作用。

人才集聚會使生產力得到提高,是驅動城市和區域發展的真正原因;Glaeser等證實了人才與區域經濟的增長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Florida界定了人才是人口中擁有較高學歷的羣體。並提出:“人才空間分佈是由城市多樣性也就是人力資本融入的低障礙決定的”。

在國外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中,Zelinsky早期對地理學界中的女性學者地位進行系列研究,西方女性地理學界對女性人才地理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而國外學者對於歷史人才的地理分佈研究並不多見。

二、國內研究現狀

梳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2016年底的中國人才地理學發展歷程可知,研究進展不均衡,人才地理分佈研究絕大多數與時段、區域、主題三要素相契合的。翻看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這一時期中國人才地理分佈研究具備如下特徵。

(一)以“王朝”為斷限分時段研究。

大多數的研究者喜歡以“王朝”為時間段來研究人才地理分佈,如《明代人物的地理分佈研究》選取“明朝”為研究對象,分析當時各種人才的地理分佈狀況。

像這種以朝代為時間限制,研究人才地理的文章還有很多,而又以明清居多。少數文章雖然採用的是公元紀年的方法,但實質上也是以王朝作為時間斷限的。如《1990年代以來中國人才分佈的空間變動分析》以1990~2002年這一時段內中國區域人才分析人才變動和原因和影響。

還有一些是以整個中國的朝代更迭為準,在更大的時間範圍內研究人才地理分佈。如《中國曆代文學家的地理分佈———兼談文學的地域性》以周秦到清朝為時間脈絡,探討歷代文學家的分佈格局、重心、成因和規律問題。可以説,以王朝體系進行人才地理學研究的斷代,是中國人才地理學研究的一大特色。也是歷史人才地理研究受王朝更迭以及當時政治等因素影響的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二)從“區域”上進行分片區研究。

地理學強調的是空間、地點和區域。對於我國地域的劃分,最常見的就是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在人才地理研究中,大多數是以行政區為載體的。

我國現有的人才地理學研究,東、南部地區主要對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安徽、江西和山東進行了研究。

其中又以福建、湖南、安徽、江西最為顯着。林錫濤等人的《福建明代人才地理分佈研究》《福建清代人才地理分佈研究》分別以明、清為時間限制,剖析了福建地區在這兩個朝代的人才地理分佈狀況與原因。

鄭建明論證了從唐朝到清朝,江西各地進士人數的變化,體現了歷史的自然性,也有偶然因素的作用。林家虎和徐國利《安徽近代文化人物的地理分佈與特徵》從區域出發證明了安徽近代文化人物的數量、密度和分佈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

西北地區人才地理研究相對較少,近幾年才零星出現,主要有陝西、甘肅和河南地區。

從目前所看到的人才地理學文獻上看,在區域分異上總體是研究東、南部的人才地理多,西、北部相對少一些。

這與我國人才分佈的地理特徵:“①東多西少②南多北少③江浙一帶最密集”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我國曆史人才地理學的研究,古代中國政區的劃分往往沒有考慮自然地理區劃,而受政治影響較大,但是人文地理往往受到自然地理的影響,所以如果以政治區劃進行研究,會破壞人文地理因素的連貫性和完整度。但是一些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人才分佈的文章中以現今的政治區劃來研究,這樣考慮未免欠妥。

(三)從主題上看,對不同的人才進行研究。

這種研究方法,在眾多論着和學位論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國的人才地理學研究主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舉人才。在對狀元、進士、舉人三者的研究中,對進士的研究最多。

對於狀元,梅介人對有籍可考的448名狀元進行了地理分佈研究。

對於進士的研究,梁啟超的《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佈》等研究,研究對象大都具有進士功名,可看作是人才地理分佈研究中對進士單獨進行研究的初期形態,也是人才地理學的萌芽。

到20世紀80年代,陳正祥的《中國文化地理·中國文化中心的轉移》以人才地域分佈圖的形式直觀地闡述了唐代前期、後期進士;明代進士、明代三甲等的地理分佈情況;清代進士的研究成果更為豐富,從全國的進士分佈到各省都有涉及,並且對其時空分佈特點和分佈原因上有新的認識。

對於舉人,姜傳鬆的《清代江西舉人的地理分佈及特點————明清比較的視角》從府、縣兩個角度對明清時期江西舉人的地域分佈進行研究,並勾勒出地理分佈的基本特徵:由嚴重不均衡走向相對均衡化。

二是文學人才。對於文學人才的研究主要以詩人、文人、文學家、文化人物等為主。這些主題又與一定的時段和地域範圍相結合,在上述兩個方面已有介紹,這裏不再重複。

三是女性人才。對於女性人才地理學的研究在國內在一直處於被忽視的狀態,近年才陸續出現了一些關於女性人才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任泉香、朱竑和李鵬做了《近現代中國女性人才的地理分佈和區域分異》,在文章中用數量、籍貫和分佈類型對1840~1949年期間的中國著名女性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女性人才相較同時期男性人才較少,集中分佈於東南部湖南、廣東、浙江、江蘇四省。

四是科技人才。徐寶芳《中國近現代地理學家分佈分析》通過對中國近現代289名地理學家的籍貫、學歷、職務等主要研究方向的調查,得出地理學家的分佈是自然和人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五是其它人才。鄭衡泌《中國曆代藏書家籍貫屬地的地理分佈和變遷》,葉曄《晚明黨爭人物的地理分佈和特徵》,分別對中國曆代藏書家和明代黨爭人物的地理分佈特徵和原因做了探析。

六是混合人才。現在有很多文章中把一個時期的各種人才放在一起,做人才的分佈地理研究。

陳國生《明代人物的地理分佈研究》,根據《明史》入傳人物具體確定籍貫的3263人,包括進士、武將、碩儒、閣臣分別做了地理分佈特點研究,對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

王恩湧等人的《當前我國文武人才的地理分佈與南北差異》選取文才和武才,研究地理分佈,並對其分佈差異做了深入比較研究。

三、研究評述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於人才地理學的研究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國外更加系統和具有前瞻性,當然這與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和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有關。

國內的人才地理研究主要集中於歷史人才地理分佈研究,對於人才沒有確切的定義,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上都沒有形成完整的系列。

研究者出發點不同,偏重於以文學、史學為出發點去研究,而不是從地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方法上,大多數方法簡單,數據量較少,不足以支撐其研究成果;研究內容上,對人才的研究採用“一鍋粥”的辦法,這對於人才分佈原因的解釋,籠而統之,很不嚴謹。

【參考文獻】

[1]徐寶芳。人才地理學體系構建[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1999,13:147~151

[2]JacobMincer。AstudyofPersonalIncomeDistribution[R]。Ph。D。dissertation,ColumbiaUniversity,1957

[3]肖昕茹。人才地理學研究綜述[J]。人才開發,2008,8:8~9

[4]ZelinskyW。Thestrangecaseofthemissingfemalegeogra—pher[J]。ProfessionalGeographer,1973,25:101~106

[5]陳國生。明代人物的地理分佈研究[J]。學術研究,1998,1: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