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素材圖片>手抄報>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

手抄報 閲讀(2.93W)

家風又稱門風,指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風尚、生活作風,也即一個家庭當中風氣。下面就是小編整理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一起來看一下吧。

家風家訓小故事:

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吉鴻昌説:"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着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製,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説:"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家風家訓作文

俗話説:“家興出孝子,家敗出逆子。”一個家庭興衰,直接影響着子女品質言行,而一個家庭興衰與否,都與家風、家訓有着密不可分割關係。

縱觀歷史,回顧無數曾輝煌一時家庭,其家風各有千秋,有不少稱之為傳世經典: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名留千古,一個“忠”字便是岳氏家風;曾國藩以“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就是曾門家風。

在我家,最重要家訓僅一字,那就是“孝”。記得那時太姥姥還健在,身子骨雖然還硬朗,卻得了老年痴呆症。姥姥沒有任何怨言,默默承擔起了照顧太姥姥責任.照顧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人十分不易呀,但姥姥總是做得很好,給太姥剪指甲、梳頭、擦身體,無微不至,整日整夜陪伴在太姥身邊。一天,吃過早飯,太姥獨自一個人離家,不知去向。姥姥心急如焚,頓時手足無措,遂和家人四處尋找。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條小河邊,姥姥找到了正在發呆太姥,姥姥激動得熱淚盈眶。此後,姥姥對太姥照顧得更加細緻周到,十年如一日,直至太姥安然去世。每每聽到這個故事,我都會情難自已地流下眼淚。

姥姥對太姥孝順無聲地影響了我父母。平日裏,父母總會用他們一言一行引導我繼承家風家訓,孝敬長輩。在父母影響下,我一點點養成了孝親敬長習慣。我雖然不能在物質上孝敬父母,但是我總會在父母遇到問題時儘量為他們排憂解難;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端上一杯熱茶;在父母生氣時,會與他們主動溝通,理解父母心情,去撫慰他們。這些習慣行為都是一代代傳承下家風啊!

這些好家風像一棵大樹般庇佑着我成長,讓我能夠擁有友善、勤儉、謙厚生活態度。更重要是,優良傳統對人內在氣質影響,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無形塑造,讓我受益匪淺。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我們更加需要在新常態下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讓好家風、好家訓永遠傳承下去,形成“家家都有好家風,户户文明爭最美”家庭文明新風尚,讓“最美家庭”推動最美社會建設,早日實現“中國夢”宏偉藍圖。

家風名人名言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清)王豫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情。——(宋)王應鱗

重禮儀,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講城信,嚴情操品性,親穆存心,得意不宜再往,嚴教子孫。

莫貪意外之財,勿損人而利已,重道德修養,富貴不忘濟貧。

正人先正已,父母要先化除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已,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欣賞: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1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 第2張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2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 第3張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3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 第4張

  三蘇家風家訓手抄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