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2篇

讀後感 閲讀(2.8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2篇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

這本書並不是我喜歡閲讀的類型,讀起來也不那麼的吸引,雖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勵志類的書籍總是有這樣大同小異的故事彙集而成的。關於對這類書的好壞,我無法做出判斷,只能説它對讀者的啟迪不在於內容、思想和語言,更重要的是讀者心中一直都有的東西,或許閲讀過程中沒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後隨着某些東西的逐漸清晰或者是一閃念的隻言片語,都可能讓你回想起些什麼,每本書的好壞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因讀者的心態、經歷、情景而異的。

縱觀整本書而言對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在孩子幼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會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一時期與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關的。

“沒有人強迫她,她喜歡到哪裏就到哪裏,喜歡學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他們只是非常嚴格的培養我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我的好習慣都是在我懂事之前養成的……’(p181)”一個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使張黔成為最優秀的研究員,正如她所説的她的父母在他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強迫她集中注意力學習,之後成了習慣。由此可見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是很重要的。

“嚴格但不強迫,就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習慣於一種規則,而不是就範於一種規則。(p108)”在很多成長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嚴格的,這種嚴格也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須條件“人腦和人心一樣,朝着被讚賞的方向走。(p94)”除了嚴格的要求,許多成為微軟小子的人並不是被批評出來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書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父母們可以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不是取決於這些因素,而是取決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p93)”無論是父母本身的綜合素養還是教育方式只有在與孩子融洽相處時才能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任何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但是我們可以借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其成長的歷史時期對他的影響,而如何在這種歷史大環境下,做最好的你自己,則是唯一留給我們發揮的空間。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2

現在的社會,家長一再要求孩子做學業上的強者,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心靈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2》則明確告訴了家長和孩子們如何成為精神上的強者,為孩子的精神教育做了一個榜樣。

這本書是美國約翰。洛克菲勒的作品,是他給兒子的三十封信。書中有幾點我認為很重要,即:信念是金;財富是勤奮的副產品;不要找藉口;用實力讓對手恐懼;要有合作精神。

做任何事,首先應該是確定目標,樹立信心,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積極向上的信念。不要讓財富、成功後的榮耀等成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可以追求,但努力奮鬥至成功的過程更為重要。就算沒有成功,也要繼續向下一個目標追求下去,不能為自己尋找任何藉口。在追求目標之前,應該想想自己有沒有達到目標的能力,別指望一步登天,要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積累實力,一躍成才。並且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太多的溝坎和荊棘會讓我們感到吃力,這時,我們就要有合作意識。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個人死後,來到一個燈火通明、金碧輝煌的地方,他剛一跨進那裏,就有一個侍者對他説:“歡迎光臨,先生!這裏會免費為您提供各式各樣的珍饈美味、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甚至年輕貌美的女人。”這人想:“這不就是大多數人夢想的天堂嘛!”於是,他興奮極了,並立即開始嘗試。

終於有一天,他厭倦了吃喝玩樂的生活,找到侍者問:“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嗎?”侍者答道:“對不起,先生,這裏唯一不能為您提供的就是工作。”這個人懊惱地説:“這裏還不入地獄呢!”侍者依舊温和地説:“先生,您以為您現在在什麼地方呢?”

所以,長時間的舒適會讓人安於享樂,只有困境才能激發出人的鬥志。相比成功的名譽,或許精神上的財富來得更為艱辛和寶貴。我們也更應該追求後者,只有它,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3

你不需要成為最好的, 只要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在一次和低年級學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同為家長的我,女兒已經讀中班,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與那位家長真的是感同身受。所以,便到書店裏買來細讀。然而同時又是教師的我,對於我的學生的教育,成長與成功孰更重,此書也有着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本書真實地講述了30“微軟小子”李開復、沈向洋、張亞勤等人的成長之路。他們的故事證明了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學生概括為E學生:即 Enjoy(快樂的學), 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Excellence(卓越)。

全書章節分別以“起跑線”、“相信你自己最聰明”、“我到底要什麼”、“爸爸和媽媽”、“大腦的成長”、“學習是一種態度”、“情商時代”和“大師在哪裏”為主題,鋪陳展開,一一闡述。不能説是振聾發聵,但至少是一汩汩清澈的清泉,滋潤着我們早已被應試教育“磨練”得心力交瘁和乾涸已久的心田。當人們熱衷於如何成功時,似乎對成長的關注太少了,是因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很多問題嗎?也許是對它太有信心了。想起了“賞識教育”推廣人周弘的一句話,如果對孩子給予了科學的、人性的、全面的培養教育,還真不愁哪個孩子不能成功了!

李開復、沈向洋、張亞勤等人書中的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上週五奚副校長的“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東校學生”論壇,我想就是儘量提供多的平台與機遇,讓東校的孩子或走出去,或在所處的國際社區和學校裏感受到西方國家的文化,拓展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交際,這不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一種難忘的經歷嗎?成長過程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而成功則是這條路的盡頭。我想東校的孩子離成功還遠嗎?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4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並不是我喜歡閲讀的類型,讀起來也不那麼的吸引,雖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勵志類的書籍總是有這樣大同小異的故事彙集而成的。關於對這類書的好壞,我無法做出判斷,只能説它對讀者的啟迪不在於內容、思想和語言,更重要的是讀者心中一直都有的東西,或許閲讀過程中沒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後隨着某些東西的逐漸清晰或者是一閃念的隻言片語,都可能讓你回想起些什麼,每本書的好壞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因讀者的心態、經歷、情景而異的。

縱觀整本書而言對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在孩子幼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會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一時期與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關的。

“沒有人強迫她,她喜歡到哪裏就到哪裏,喜歡學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他們只是非常嚴格的培養我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我的好習慣都是在我懂事之前養成的……”一個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使張黔成為最優秀的研究員,正如她所説的她的父母在他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強迫她集中注意力學習,之後成了習慣。由此可見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是很重要的。

“嚴格但不強迫,就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習慣於一種規則,而不是就範於一種規則。”在很多成長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嚴格的,這種嚴格也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須條件。

“人腦和人心一樣,朝着被讚賞的方向走。”除了嚴格的要求,許多成為微軟小子的人並不是被批評出來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書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父母們可以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不是取決於這些因素,而是取決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無論是父母本身的綜合素養還是教育方式只有在與孩子融洽相處時才能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任何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但是我們可以借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其成長的歷史時期對他的影響,而如何在這種歷史大環境下,做最好的你自己,則是唯一留給我們發揮的空間。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5

讀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感觸很深。“成功”對任何人都是一個很誘人的字眼,人們都渴望事業有成,風光無限。可是,人們很少想到“有志者”為“事竟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閲讀着書中一個個成功個例,不難發現他們的風光背後是不懈的求識和踏實。就如“深藍”(——戰勝國際象棋特級大師本特·拉爾森的計算機)之父——許峯雄,他在研發的8年中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16小時,其間無數的失敗、無數的煩惱、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驚喜,促使他最終成功地研製出了深藍。從書中你能深深地領悟到,表面的風光並不代表什麼,關鍵在於內心世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努力奮鬥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成績。

一本好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閲讀過程的片刻愉悦,更是為人們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讓我從書中體會到如何讓心靈得到提升,在閲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省。

首先,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不留遺憾,樂觀面對人生。擁有誠信的價值觀,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組織和他人的期望和信任。

其次,從實際出發,不急功近利,而是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成功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為眾人仰慕的對象,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把諸多優秀人才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歷程總結出來讓我們分享。從中我找到了對生活的自信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勇於嘗試的勇氣。積極地去嘗試,雖説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就等於失敗。在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或許這時希望就出現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作好準備,時時保持上進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還未開始就放棄了努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機會;失去機會等於失去了成功的希望,這樣就與我們的最初目標背道而馳,這是極為不可取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創造機遇,勇於面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6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着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説: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説: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葱,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裏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7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得心靈驛站。成功是目標,成長是到達目標得道路。但這條曲折得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時讓我胸有成竹,有時讓我垂頭喪氣,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選擇最多得就是軟弱和妥協。讀完《成長比成功更要》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書中質樸、平凡、意味深長得小故事,幫我理清了思索,讓我悟出瞭如何做最好得“你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得孩子儘快成材,每個老師都盼望自己教出來得學生早日取得喜人得成績。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李開復所談是一批最優秀得中國人——30個“微軟小子”得成長過程。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得大腦,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就憑着他們自身得努力,他們得自信,當然也離不開他們得家庭教育,他們每個人都飽受挫折,但他們站起來了,使自己更堅強,更“聰明”有句話説得好,“沒有巖石阻擋,哪能激起美麗得浪花?”

想想自己,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得環境,讓他充滿自信,讓他向“E學生”發展。從“微軟小子”得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對了方向,自己得孩子一樣也會有出息。反思自己,作為老師如何在成長得路上做最好得“你自己”為什麼在成長得路上過得如此艱辛?沒有能夠更優秀,不是因為天生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是按照自己得想法去使用聰明,而總是按照別人得標準使用自己得聰明,即使優秀了還是不快樂,是因為總認為“最好”得含義是戰勝別人,而沒有想到真正最好得是成為最好得“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樣得,不應該總是跟着別人走,也沒有必要看別人怎麼評價你。做你自己!就會發現心裏有一塊是真正屬於你自己得。激情一定就在那個地方。認識到自己得激情所在,不要壓抑它,把它開發出來,就可以看到價值就在那裏。

看完這本書,我不僅對為人師、為人母有所得,對自己得工作和將來也有一定得指導意義。面對生活中得一點挫折,我不再軟弱,想想“微軟小子”得成長曆程,我會更加堅強。努力改變自己,不斷進取,超越自我,更加堅定了信念。在今後得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得”,但我會成為“最好得我自己”。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8

一、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當你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真的能做到了;而相反,假如你一直不相信自己的話,那就真的什麼也做不到了。

敢於嘗試才是最好的,因為即使嘗試失敗了,也能從中學習到東西,如果嘗試成功了,那就最好了;而不嘗試的話,不僅不可能成功,而且是絕對的失敗,什麼也學不到。

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當你做一件讓你很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你甚至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不幹其他的任何事來完成它。在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的時候,效率往往是最高的。

當你按照自己的興趣認真做的時候,很可能會在那個領域中做出一番事業,只要你努力。

三、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兩倍,這就證明了情商的重要性,一個人最需要的是情商不是智商,比如:兩個智商一樣的人,一個情商高一點另一個低一點,那個情商高的人一定會比另一個人更成功。

四、主動和被動

在學習中主動也是很重要的,學習不主動學習,有可能是不喜歡那門課,所以主動跟被動和興趣也是有一定關係的。主動學習的效率更高,而被動學習的話第一:效率低。第二:會很痛苦。

五、成為E學生最需要什麼

我認為:要有自信心,因為只有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做得最好,才能是真正的好,就像那些“微軟小子”一樣,即使在小時候,他們可能沒有自信心,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或者其他的東西,讓他們心裏很自卑,但是他們在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就有了對自己的信心,所以現在他們才會這麼成功的。(而我現在最缺這一點)

六、對於“嚴格教育好還是寬鬆教育好”我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寬鬆教育好,因為寬鬆的教育不會讓孩子覺得很痛苦,自己想做自己的事情就做,想做其他的事情也行,這樣會讓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喜歡學習。

嚴格教育不好的地方:嚴格教育是家長強迫孩子做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學習起來的興趣自然也就不大了。而且用嚴格教育的方式,孩子可能會因為覺得壓力大而厭學。

以上就是我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心得。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9

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個老師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成長的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從王堅到許峯雄,從張宏江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這本書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從書中體會到不僅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教育學生,而且對自身也是一種思想與心靈的提升,在閲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我反省。

在堅硬的應試教育面前,在千軍萬馬依然熱衷擠“獨木橋”的今天,在更多的父母被應試的指揮棒搞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凌志軍以高度負責的使命感為我們奉獻了這本書,何其難能可貴!也許他會面對很多、很大的壓力,也許他會遭到質疑,甚至是否定,但字裏行間,我能讀出凌志軍的執著與堅定,因為很明確“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説的也很實際。

通過讀書,我明白了自己以後的路該怎樣走:我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不留遺憾,樂觀面對人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別人的期望和信任。從實際出發,有明確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成功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為眾人仰慕的對象,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由於時間短,我只是粗略的把書讀完了一遍,但我想我會一直思考下去,在今後的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我會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最後,在和大家一塊分享本書重要觀點:

1、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你不需要成為“最好的”,只要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3、人的最大差別不在於聰明不聰明,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聰明。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0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着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説: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

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説: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葱,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裏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1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成功是目標,成長是到達目標的道路。但這條曲折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時讓我胸有成竹,有時讓我垂頭喪氣,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選擇最多的就是軟弱和妥協。讀完《成長比成功更要》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書中質樸、平凡、意味深長的小故事,幫我理清了思索,讓我悟出瞭如何做最好的“你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材,每個老師都盼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李開復所談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過程。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就憑着他們自身的努力,他們的自信,當然也離不開他們的家庭教育,他們每個人都飽受挫折,但他們站起來了,使自己更堅強,更“聰明”有句話説得好,“沒有巖石阻擋,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想想自己,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環境,讓他充滿自信,讓他向“E學生”發展。從“微軟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對了方向,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會有出息。反思自己,作為老師如何在成長的路上做最好的“你自己”為什麼在成長的路上過的如此艱辛?沒有能夠更優秀,不是因為天生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聰明,而總是按照別人的標準使用自己的聰明,即使優秀了還是不快樂,是因為總認為“最好”的含義是戰勝別人,而沒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樣的,不應該總是跟着別人走,也沒有必要看別人怎麼評價你。做你自己!就會發現心裏有一塊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激情一定就在那個地方。認識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壓抑它,把它開發出來,就可以看到價值就在那裏。

看完這本書,我不僅對為人師、為人母有所得,對自己的工作和將來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面對生活中的一點挫折,我不再軟弱,想想“微軟小子”的成長曆程,我會更加堅強。努力改變自己,不斷進取,超越自我,更加堅定了信念。在今後的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我會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2

在語文趙老師的推薦和各位讀書會家長的投票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拉開了我閲讀成長的序幕。

本書紀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我看到了30個“微軟小子”成長中的歡樂、悲傷、迷茫、創新;我看到這些孩子的自我約束,不斷進取,不斷超越,為達目的堅韌的毅力。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故事,點撥了作為父母的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

我覺得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他與生俱來的一些特性,作為父母不能以過去的一些經驗、一些法則、一些處事規則、甚至你的一些審美來約束孩子,鞭策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路是要他自己走的。就像我們當年一樣,我們也沒有走父母給我們設計的那條路來走到今天,很多很多人都是這樣。如果都是按照父母的來走的話,那些成功人士,有些聖人,或者非常智慧的人,那他們的孩子就一定是會跟他們的父輩一樣嗎?

所以我覺得作為父母對待孩子,不應該是設計他的人生,主導他的人生,導演他的人生,而更多的應該是陪伴、幫助再加以適當的引導。因為時代也變化,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也不一樣,社會也是需要這些孩子去推動和發展的。你不能完全以你過去的經驗和規則來引導未來的東西。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比任何東西都重要。他犯下的一些錯誤,他走過的一些彎路,他受到的一些挫折,這本身就是完美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些東西。所以不要試圖去改變,不要試圖去找一條捷徑給他走。有可能你指點給他的那條捷徑恰恰是彎的最遠的路。

我剛剛説的父母要引導孩子的人生,為什麼説是引導,而不是駕馭。因為引導其實是有要求的,引導的話,他願意被你去牽引的。那首先我們就要走到孩子的心裏,而不是説我們粗暴的去幹涉,粗暴的去駕馭。讓他接納你。讓他知道,你欣賞他,你認可他,你肯定他,他才會心甘情願地去跟隨你的引導,這樣才會有效果。

套用書中的一句經典語錄:——是做孩子喜歡的事情,不是讓孩子做你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