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2015狼圖騰讀書筆記3000字

讀書筆記 閲讀(1.5W)

《狼圖騰》,姜戎著。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這是一部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為敍述主體的小説。該書在中國大陸發行300餘萬冊,連續6年蟬聯文學圖書暢銷榜的前十名,獲得各種獎項幾十餘種。該書在中國出版後,被譯為30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2015狼圖騰讀書筆記3000字

用這個標題做文章的題目,我猶豫了很久。因為首先《狼圖騰》這本經典之作,早已在眾多讀者手中久經傳閲,很多人都比我更早的讀過它,享用過它。我 之所以能與它結緣,也虧得好友推薦。而我作為這本書千百萬讀者中最普通的一員,按現在我能擁有的文學素養和所掌握的文學知識,在此,我不想對本書的內容和故事做任何蹩腳的敍述和愚鈍的評論,因為,我恐淺薄了這部經典著作的厚度與重量。也恐淺薄了作品對靈魂深處那種超強的震撼。所以也就有別於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筆記或是讀後感。然而,我又必須用此作為此篇的題目,因為正是《狼圖騰》這本書和姜先生筆下對狼的描寫,對原始蒙古草原的款款深情,對《狼圖騰》精神的深度挖掘,對騰格里的無限崇拜和景仰,也喚起了我一種從未有過的思考,也明朗了許多我長久以來的一些困惑。解開了很多纏繞自己許久的謎團。讓我突然間茅塞頓開。《狼圖騰》和狼開闊了我精神領域裏沉匿已久的遼闊草場,思緒如脱韁駿馬般奔向遙遠的自由草原。讓我對自己三十多年來年輕的生命進行一次擲地有聲的拷問。那麼便不枉我讀過此書了!

我是蒙古族,出生在吉林省通榆縣曾有的三個蒙古族鄉之一的西艾力!西艾力便是蒙古族語“喜訥,艾了”一詞的漢字諧音,意思是“新鄉”!(在兩千年左右,國家為了整合資源,勤儉持政,開始啟動鄉鎮合併政策。西艾力在鄉領導幾經努力下,仍然沒能保留下來,而是合併到了百里之隔的另一個蒙古族鄉——向海)當然,在我出生的時候,或者我想在我爺爺奶奶甚至太爺爺太奶奶出生時,或者比那更久以前,我們的家族早就已經不再遊牧了;或許,我的先祖是在若干年前從遙遠的草原遊牧到了這裏,而後定居;或許是隨着蒙古騎兵征戰南北時遺落此處的一支遊牧族後裔;……或許這一切只是我的想象罷了,關乎於我們這樣的不是很純粹的生活在漢族地區的少數蒙古族人,如何由來,如何繁育的生存歷史似乎是模糊的,或者即便有,那大概也是我才疏學淺未曾追溯過。但我的確是蒙古族。

記憶中,我呀呀學語時,奶奶常常教給我“吃飯,睡覺”這些簡單的蒙古口語。因為奶奶爺爺那時都是用蒙語交流的。説漢語是很困難的。後來,隨着雜居人口的不斷增多,接觸到了更多的漢族人,鄉親之間為了更加便於交流和溝通,也為了不斷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本來就是在漢族大環境裏安營紮寨的族人們,接觸漢文化,學習漢文化也是大勢所趨了。到我父親這輩時,很多蒙古族年輕人就很少能説蒙語了。父親又在外地當兵四年,即便掌握一點兒蒙語,也終沒有發揮之地吧。但父親和母親幾乎所有的蒙語都能聽的懂,只是很少説,很少用。而我和奶奶學的入門級的那幾句,也終因缺少適應的語言環境而全部忘在了腦後。後來奶奶爺爺過世了,家裏懂蒙語説蒙語的人更是幾乎沒有。我的五個舅舅倒是精通蒙語,但後來除了老舅以外均都和漢族通婚,娶了四個漢族舅媽。這或許就是對姜戎先生在書中所提到的“漢化”一詞的最典型的論據吧。雖然此時和書中所描寫的純蒙古牧民相比,我們半漢半蒙的定居生活,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已經是被農耕文明漢化的淋漓盡致後所剩下的瘦弱單薄的模樣了。但僅存的這點蒙古族血統仍舊還在一點點的繼續被酌蝕,被軟化。

大概因為自己畢竟還手持蒙古族鄉這一名片的緣故吧,雖然平時用蒙語的時候很少,但那時學校還是專門開設了蒙語課程。小學三年級起,每個蒙族孩子是都要學習蒙語,而此段時間,班級裏的漢族學生是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到了中學階段,學校便分蒙漢兩個班級,這時選擇班級則是按個人意願而定了。其實説是蒙班,也還是和小學一樣多開設了一科蒙語課而已。當然蒙語成績是和數語外共同納入主科行列,在中考時是要計入總分的。我自然是繼續選擇蒙班,因為要向我唯一的理想學校,那所培養了我鄉百分之九十小學教師的聖地——前郭蒙師(全名前郭尓羅斯蒙古族師範學校)而努力奮鬥。那個時候,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我敢説包括鄉領導,校領導,或者教師,家長很少有人會想到文化傳承這麼重要和深遠的討論和認知的。而對於一向膽小,聽話的我來説,似乎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生在蒙古族鄉,身為蒙古族人,又要考蒙古族學校,那就必須乖乖學,這是沒什麼異議的事情。我也從來沒想到過我這種半生不熟的夾生蒙古族血統到底會對未來的自己有何影響。而弟弟卻思想明確,他不喜歡蒙語,他的目標是縣裏的重點高中,於是他早早的便摒棄了蒙語學科,全力以赴不用學習蒙語的通榆一中。從此好像要證明他是蒙古族人,那只有在户口本或身份證上才能確定。而我,雖然仍舊把蒙語當作一門外語來學,但學的還很認真,中考蒙語考出了一百一十多分的好成績。而考入蒙師,我又多了與蒙語為伴的四年時間。又多了與蒙古族師生朝夕相處的四年。但我仍舊不會流利的駕馭蒙語口語,無法進行口語對話與交流。也正因為如此,這四年裏我一度的因處在這種民族的邊緣而倍感壓力和折磨。甚至有一段日子裏,鄙視和厭倦過這種名族邊緣的處境,惶惶不安。這一切還要從當年的故事説起。

前郭尓羅斯(以下簡稱前郭),是一個蒙古族自治縣,相對於我們蒙古族鄉來説,民族文化和民族氛圍要濃郁很多。縣裏有蒙幼,蒙小,蒙中和蒙師四所蒙古族特色學校。而在我就讀於前郭蒙師的時候,學校為了生存發展,早已擴招了更多的漢族學生。後來,前郭縣又和只有一江之隔的扶余兩縣合併,改名為松原市,我們的學校也隨之更名為“松原師範”。(到2012年左右,聽松原的同學説,我們這所學校早已不復存在,合併的合併,取締的取締,校址早已變成了商品房住宅小區)學校每個年級大概設有十個班級。包括音樂班,體育班,美術班,英語班,而這些班級均為漢族學生。而真正屬於蒙古族學生的只有兩個班級。普師班和幼師班。足見蒙漢學生的比例差距。而在我所就讀的普師班中,還存在着十分明顯的蒙語程度差異現象。班級裏有一部分學生是來自前郭本縣的,由於他們的名族文化保護要強於我們,所以這些同學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蒙語。而蒙班的教師又大部分來自內蒙古。也是蒙語好於漢語表達的。於是,從感情上來講,老師們似乎更喜歡會蒙語的學生,他們之間也更容易溝通交流。而對於我這樣的半漢半蒙的孩子而言,溝通的障礙讓我們和老師之間掘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每次聽到純蒙師生們聊的熱火朝天時,我們似乎總是鴨子聽雷,總有種被後媽遺忘在角落了的感覺。而我的這些純蒙古族同學,也都傳承了蒙古族獨有的優良血統。能歌善舞,性格豪爽,耐酒力。每次學校有演出時,蒙古族同學們嘹亮悠遠的草原歌曲和蒙古族舞蹈都會深深的把我吸引,常隨着歌聲舞姿浮想聯翩,貌似自己化身為了美麗的牧羊姑娘,輕舉鞭兒,騎在馬背上,遙望牛羊遍山坡;也常被美麗的蒙古袍迷戀的如痴如醉。只是這些,我沒一點兒參與的能力。我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不會拉馬頭琴,更不會喝酒,總之蒙古族獨有的特長我點滴沒能繼承。我甚至自己也曾懷疑,到底是怎樣和蒙古族搭上的.干係。於是每到此時,我便糾結於我的民族歸屬問題。當然,這絕對不該是我的過錯吧。

而對於人數遠遠超越普幼兩班的漢族學生和一些漢族老師們是帶着有色眼鏡來看待蒙班學生的。在他們認為,蒙班學生粗魯,野蠻,甚至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當然不可否認,蒙班學生打架的次數要遠遠高於漢班)。他們把蒙班學生的實在,憨厚,直爽,仗義的性格也視為愚笨。其實現在想來,那正是蒙古族人骨子裏狼的精神、遊牧的精神、驍勇善戰的精神。正如姜先生在文中所講,它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是蒙古族先人曾叱詫疆土的豪情氣概。而那時,這種自豪感我是不曾擁有的。漢族學生在原本屬於蒙古族輝煌過的蒙師地盤中充斥着對蒙古族學生的歧視和嗤之以鼻。而我,處在對外蒙漢相斥的大立場,和對內純萃與不純萃的小立場這樣一個邊緣的處境,進退維谷。甚至到今天,每當提到民族之事時,有人便説:你是蒙古族啊?那你會説蒙語嗎?你應該很能喝酒才對啊。我都只有苦笑的份兒。我説蒙語也不會説酒也不能喝。有的朋友開玩笑道:那你真給蒙古族丟臉。雖然説者無心,但聽者有意。有時我真會覺得,枉稱蒙古族了。也的確辱沒了蒙古族老祖宗的顏面。而直到讀到了《狼圖騰》,我終於找到了答案,找回了我的民族歸屬感,我是蒙古族的後代是毋庸置疑的,我的身上流淌的仍舊是純粹蒙古族的血液,只是我們是被漢化了以後的蒙古族後代。於是我就會情不自禁的説:我也是草原的孩子,雖然已不能用母語來訴説,但我相信,草原母親會接受我和很多我這樣的蒙古族後代的。仁慈的騰格里之父也是不會怪罪於我的。

後來結婚,愛人是漢族,但兩個孩子的民族都隨了我,雖然,已經不能再淡的蒙古族血液再次被稀釋,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在蒙漢大融合的時代裏,我還能把自己身上僅存的這點蒙古族血液繼續傳輸下去也是一件幸事了。兒子也常驕傲的告訴別人,他是蒙古族。而我到底如何才可以讓孩子們真正的瞭解蒙古族人的氣概,蒙古族的豪情,蒙古族可歌可泣的凌雲壯志;又該怎樣描繪蒙古族先祖曾生活過的壯麗草原,大河浩蕩?如何讓他們體會和領悟蒙古族人與天地共融的人文情懷?又如何能讓他們繼承下來一點、哪怕就一點點蒙古族的優良血統?或許我想的遠了一點。但我覺得這也正是我所缺失的一種民族精神。而《狼圖騰》啟發了我,喚醒了我。我而今急切的、樂此不疲的給孩子們講述《狼圖騰》里人和自然,人和狼的故事;告訴一些我僅知的蒙古族文化禮節,除此以外,我能做的似乎微乎其微。但我和孩子們約定,有一天,我一定要帶着他們踏上遙遠的草原,去尋找一寸民族的根,去追尋一縷民族的魂。

而《狼圖騰》除了解開了我內心多年的一種民族情結以外,也讓我對狼這一動物有了嶄新的認識和全新的理解。顛覆了一直以來人們對狼兇狠殘忍十惡不赦的印象。文中,主人公入狼洞,掏狼仔,養狼,研究狼,寵愛狼,崇拜狼的一系列的故事,除了體現出狼勇猛,機智,隱忍,團結,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的精神外,我更迷戀的是狼對自由的追求,以及為了自由而永不放棄的品格。數以千年來,蒙古族族人信奉狼,尊敬狼,崇拜狼,以狼為自己的生存導師,軍事導師,精神導師,甚至在百年以後都要以己之身來喂狼,以此做到魂歸騰格里。在蒙古族人眼裏,狼就是長生天派給草原和草原人民的守護神。狼與人既相互制約,更相互依託。這或許也是生物屆中最別樣最奇特的一條生物之鏈吧。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的蒙古族朋友常把草原狼做為自己的暱稱,為什麼對狼圖騰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而拜讀了《狼圖騰》,通過對狼故事狼精神瞭解,我最大的收穫還在於,我終於明白了何為信仰。一種信仰又會對一個人一個民族擁有怎樣的力量和意義。有人曾説過,現今的中國人缺少信仰。我覺得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對於我自己而言,我可以慚愧的説,我就沒有一種信仰。雖然我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地,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人對事也擁有熱情的態度,但靈魂深處始終是缺少一面精神旗幟的支撐的。每當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就缺少了一種強有力的指引,時常讓人萎靡前行,頹唐不堪。而姜先生在文中所提到,蒙古族人信奉長生天,信奉狼圖騰,正因為如此,蒙古族先輩們才得以在艱苦殘酷的遊牧生活中,能夠以博大的胸懷,樂觀的精神,無畏的勇氣,世代繁衍生息;才得以與廣袤的草原和平相處,榮辱與共。也就因秉承着這一信仰,才開闢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領土疆域,統治中國一百多年的盛世,譜寫了震驚世界的輝煌史詩。雖然,蒙古族最燦爛的鼎盛時期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一去不返,但蒙古族文明始終是悠悠華夏五千年文明當中最閃光耀眼的一顆明珠,她將永遠璀璨。

只是而今,我還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如果我斗膽也把蒙古族的騰格里作為我的信仰,他會不會同意收下我這個虔誠的蒙古族後裔孩子。我想,我對蒙古族精神和蒙古草原那深深的眷戀之情,騰格里是會看得見的,我想他也同樣不會拒絕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