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閲讀(2.84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餘老師書的序言開頭是一句希望之語,即“我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滿智慧”。

印象中,教育各級主管部門對“教師羣體”現狀,多有“恨鐵不成鋼”要求,各類名家或專家論及“教師羣體”,往往多為“專業水平不如人意”感慨歎息,社會上普遍的教師關注,多糾結在教育教學方法、技術和效果上,少有關注教師生活、生存現狀。你一聊社會地位的落差和待遇,周圍就有人用“師德”和“奉獻精神”來壓你,讓人覺得氣短,不敢抬頭。久之,政府、社會、主管的領導們和廣大的教師羣體,彷彿都有點“施虐”和“受虐”的病態心理。

勾起牢騷之語,是因為餘老師關注教師工作的同時,還記着教師們的生活。“希望每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充滿智慧”,一句親切的叮囑,讓人心頭一熱。當我們談論教師這一職業,或談論教育事業的時候,首先要關注這一個個“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愛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態等等,都需要互相的關注、關心、理解、幫助。教育教學是一份充滿“愛”的工作。試想,普通老師生活缺乏穩定,對自對人對社會的心態調整不好,能期待他們平靜而清醒地走進教室嗎?教育是“育人”的事業,“育人”首先要“育師”、“育己”,然後才能“育學生”。“一流的教師”才能育出“一流的學生”。由此,無論是從學校、還是社會和國家層面看,教師是第一位的,有全社會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滿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師的成長,生活和工作是分不開的,生活中樂觀、有情趣、自我認同感強的老師,在學校裏肯定自信、積極,有個人魅力。同樣,許多工作優秀的教師,他們對生活現狀的理解和對未來的追求充滿幸福感。所以,許多名家、大家優秀的表現和出色的成績,除了用專業理念技術去解讀外,還可從其生活中的個人性格、品質和精神上去理解。看餘老師的《致語文老師》一書,其長者、智者的風範令人敬仰。餘老聊的是教學,也是個人迎難而上的'成長修煉,這修煉的過程,有堅定的目標,有系統的規劃,有艱苦的執著,有挑戰的智慧,有説不盡的苦樂滋味,有沉甸甸的收穫。其修煉的智慧之語,既可心引領我們認真地工作,也可以啟發我們用心地去生活。

我們無論是自願,還是巧合從事了教師這個職業,註定了此生與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虛幻神奇的道德評價,因為職業的特點,我們的生命歷程真的有些特別。我們需要(應該)掌握更多的文化,我們有機會站在人類思想的前沿,這是我們有時清高的原因;我們肩負着文化傳承和思想播種的責任,我們的工作與其説是教育教會學生,不如説是薰陶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現在和未來,往大了説,我們的事業真的能改變命運和世界;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豐富思想和鮮活情感的學生,我們每天的工作少有重複,我們每個教育教學的細節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和人文個性,我們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戰;我們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需要吐故納新,才能與時俱進,很少有職業像我們這樣需要終生修煉和成長。

凡職業,都需要為了生活,從事教師職業也需要“養家餬口”,這點標準不一,爭議不斷;凡職業,都需要有敬業的精神,都可以經營成事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説的是不論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極致。從古至今,“狀元”總是鳳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個人都會有的,為難的是,成功需要面臨各種挑戰,不是每個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堅持下去。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靠自己去成功》是劉墉專門寫給女兒的書,在這本書中,劉墉和女兒真是無所不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鮮活的語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於其中的哲理,讀來頗具興味。而綿藏其中的是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

這本書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後,劉墉發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

劉墉很懂得“避而後談”。 在“談獨立”這一章節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敍述中不難發現,父親並未因此與女兒發生正面衝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在文後,作者提出了“女大應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着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後進,以理服人的“戰術”可以説百戰不殆。

劉墉還懂得“換位思考”。 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於他們人生閲歷、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着”裏,作者併為因“代溝”而與兒女發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藴涵着作父親的一種態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就覆滅在愉悦的氣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鍵問題。“換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闢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師長的藝術。《靠自己去成功》閃耀着愛與智慧的光輝,是一本能給予我們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