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化作文>民風作文>

【必備】民俗民風的作文6篇

民風作文 閲讀(1.5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民俗民風的作文6篇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大年初一,人們紛紛外出拜年。親友相見,總要拱手作揖,並説”恭喜發財“、”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財神,一大早人們就拜祭財神像,有些人還要到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燒香祭拜。初五又稱”破五“。自這天起,年節期間的各項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後,雖然人們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復常態,但仍很有節日氣氛。初八稱”順星日“,傳説眾星神於此日降臨下界。當是日夜幕低垂、羣星閃現之時,人們在院中案上放置糕點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還要把”星神馬“放在胡麻杆上燒掉。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活動的又一高潮和尾聲。從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宮苑廟宇到處張燈結綵。入夜後,觀燈者滿街滿巷,耍社火,放鞭炮。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放煙花、猜燈謎......還有啊,就是要吃湯圓。

俗話説"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煙花,賞燈,猜燈謎。

煙花還是像往年一樣好看,今年是在淄博體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剛黑下來,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邊的道路都封閉了。七點半,焰火晚會正式開始了,隨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鳴響,夜空變成了一塊美麗的畫布,各色禮花騰空而起,競相綻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騰的駿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勝景。我們忍不住歡呼起來,真是太美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怎麼過元宵節,那時候的節目可多呢,一般從正月十四持續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聽到鑼鼓聲一響,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馬路兩旁,等着扮玩的隊伍,那喧天的鑼鼓聲,整齊的高蹺隊伍,讓人精神振奮的舞龍舞獅,最傳統的打鐵花......是他們兒時最愛看的節目。

媽媽説她小時候最怕的是扮玩隊伍裏騎小毛驢的,那些人化粧的像小老太太一樣,歪戴着帽子,嘴裏叼着袋,嘴角還點着一顆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後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歡一樣往人羣裏亂竄,一不小心就來到你面前,嚇得大人孩子們直往後退,大呼小叫的,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聲,哈哈!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紹興的民風和民俗吧。

紹興是水鄉,魚米之鄉,我們紹興有許多風俗和特產,都是很好玩、很有趣的。

這裏的風俗是相當有趣的。正月十五的時候要鬧元宵的所謂鬧元宵就是看花燈、猜燈謎。在四月一日是我們的愚人節,在這一天裏,就是要開開心心得過,無論怎樣也不能生氣,尤其是上當受騙是,比如別人約你吃飯,到了相約的時間,別人還沒來,你只能自認倒黴一個人吃飯了。六月一日是兒童節,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在這一天裏孩子們可以瘋狂玩耍,無拘無束。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所有的學生都給老師送花送禮物,這是老師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每年的國慶節都會有一個典禮,那是為慶祝建國才搞的儀式。十二月又稱臘月,在臘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這一天大家團聚在一起。

不僅這裏的風俗特別有趣,這裏的特產也特別豐富。紹興最有名的兩個字是“臭”和“黴”,臭是一臭,臭豆腐;黴不是倒黴的意思,黴是二黴,一黴是黴千張,二黴是黴乾菜。紹興還有幾件特產,一件是扯白糖,你別聽它名字裏有“白”,但它一開始是黃色的,白是扯出來的。還有一件是臘腸,是用豬肉和豬腸在臘月做的,所以叫臘腸。我們不能光顧着吃,紹興還有一些好玩的特產,一是烏氈帽,二是烏篷船,我把它們稱為“二烏”,第二烏最好玩。可以邊劃邊看風景。

紹興真是一個好城市,作為紹興人,生長在如此美麗而又富有個性的地方,我感到榮幸,我要保護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家園。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為“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菜子,花樣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觀。其次是包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為熱鬧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顯得精神煥發。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形狀,上面還要插上特製的金銀花。再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貼對聯。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席,開始祭祖。長輩複誦着祖先名字,將酒一杯杯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畢,全家上席。晚輩給長輩敬酒稱辭歲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娛樂,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婦女兒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擺上宴席,先由晚輩給長輩敬酒,行跪拜禮。男人們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三五成羣地奔向村鎮,逐個地串蒙古包。按習慣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載歌載舞,氣氛熱烈。串包男女經常利用此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讓,茫茫草原,縱橫馳騁,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熱流,預示着來年無盡的希望。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

襄樊民俗人生禮儀習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

襄樊方言

天文地理曬老爺兒(曬太陽)蔭涼坡兒(蔭涼地)旋磨風(旋轉風)麻風雨(毛毛雨)飄潑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霧)天道(天氣)月黑頭(黑夜)撂天地兒(野外)緊高頭(最高處)緊裏頭(最裏邊)挨根兒(附近)這兒嗨兒(這裏)那兒嗨兒(那裏)哪兒嗨兒(哪裏)牀頭起(牀根前)牆根□(底下)(牆根下)末腦篤兒(末尾)......

襄樊民俗大觀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 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在繁榮昌盛的中華大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熱鬧節日、不一樣的穿着打扮、不一樣的美味食物、不一樣的新穎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土家族的民居——吊腳樓。

吊腳樓是土家族人居住和生活的場所,多數吊腳樓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就是在平地上,用高大的木頭撐起,用木板將房子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一般人家中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附近有小溪,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十分樸素。有點類似於詩中所寫的“小橋流水人家。”

大家可別小瞧了吊角樓,它可是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呢!除了土家族的民居建築注重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土家族民居的建築藝術,毫無疑惑是中國建築中的一塊文化瑰寶。建築師和環境藝術設計家們都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將傳統居民建築與現代民居住宅科學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你還是自己去欣賞一下土家族吊腳樓,親身去體驗一下那濃厚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