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散文>

解憂公主散文

散文 閲讀(2.78W)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視劇,名為《解憂公主》。一聽到解憂公主,我最先想起的居然是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語。有人會問:你這是有多少憂愁啊?相由心生,境亦由心造。若我心中無片絲半縷的愁悶,何以想起這兩句詩呢?

解憂公主散文

閒言少敍,解憂公主其實跟曹操沒半毛錢關係。她是漢武帝為鞏固與烏孫的聯盟,而嫁到烏孫的苦命女子。雖説貴為公主,實則沒享過公主的福。劉解憂雖姓劉,卻並非是漢武帝劉徹的親閨女,而是楚王劉戊的後人。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如果不是遠嫁烏孫的細君公主過世,劉解憂可能還過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或許,在她苦難的生活之中,從未想過自己的命運會因細君公主的逝世而改變。命運的起承轉合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漢武帝捨不得自己的女兒遠嫁和親,便只能犧牲細君解憂等人的幸福。或許,連劉解憂自己都莫名其妙,但她就是這樣被推上了歷史的舞台,成為歷史上一道動人的風景。

當然,電視劇從來都有杜撰的權利。劉解憂還是劉解憂,卻成為一個流落戲班的雜技女。她豪爽不羈,善良聰明,大膽潑辣。她和翁歸靡相識於大漠,由大打出手到歡喜冤家。奈何,命運弄人,她憑着一塊玉佩解開了身世之謎,繼而被漢武帝選為去烏孫的和親公主。她和親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翁歸的哥哥軍須靡。

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就這樣被拆散了,為了民族大義,為了朋友親人,解憂不能回頭。她鼓起勇氣往前走,披荊斬棘,只為和平。烏孫複雜的局勢,使解憂處在了風暴的中心。面對一個不愛的男人,她卻只能接受,甚至還要去博取他的寵愛,因為她是有使命的。

宮廷險惡,政治鬥爭更是複雜,解憂屢屢遇險。慶幸的是她有馮、淮天沙、翁歸等人相助,才得以化險為夷。她以她的大度、善良、友愛贏得了烏孫人民的心,成為人人愛戴的`解憂公主。

其實,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作為一個女子,她柔弱的雙肩擔不起天下大義,卻無奈擔起家國利益。她內心之中,渴望的不過是平凡的幸福。她希望與相愛的人攜手到老,沒有朝堂風雲喋血,沒有宮廷殺戮爭鬥。可是,她不能。

當她踏上和親之路時,她已經沒有了選擇。她註定要在風口浪尖上,承受狂風暴雨。是的,編劇給了她一個美好的結局,軍須靡死了,她和翁歸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然,這一切也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而已。

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是政治婚姻,嫁給翁歸靡也是因為烏孫的傳統,並非所謂的愛情。在她一生之中,婚姻都是迫不得已。翁歸靡死後,她嫁給了軍須靡的兒子泥靡。三任丈夫,一個女人五十年的歲月。所有的青春,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葬在茫茫黃沙之中,不為人知。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不知道烏孫的酒能不能解解憂的思鄉之情,能不能慰她心中的愁苦。想來是不能的,要不然她不會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為故國奉獻了青春與熱血,不為榮歸故里,只為不負鄉親。古稀之年的劉解憂,如願以償的回到故土,終老長安。

在漢朝,女子的命運從來都是身不由己。女人,就好比是落葉,風吹到哪裏,便飄到哪裏。即使是落葉,終究是希望歸根的。於劉解憂來説,她生活了五十來年的烏孫雖成就了她的青史之名,她更希望的是安眠於漢地。那裏,是她魂牽夢縈之地,無論經歷過多少風波,無論人事有着怎樣的滄桑鉅變,她依然希望腳踏那片土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心悠悠,只有那片土地才懂得。解憂,解憂,原不是解自己的憂,而是解天下的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