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詩詞>

淺談紅樓夢詩詞的藝術魅力

詩詞 閲讀(1.39W)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脱舊套,新鮮別緻,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説愈出愈奇。

淺談紅樓夢詩詞的藝術魅力

每次讀紅樓夢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在多次閲讀紅樓夢之後,不僅是對紅樓夢已有了相應的認識,並且對紅樓夢裏的詩詞曲賦也是從感性化認識上升到理性化的理解。

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説,既融入了現實主義的追求和渴望,又融入理想主義色彩的浪漫與幻想,是現實與理想的相互交織。既給人予自然景觀的美感,又給人予人文景觀的想象,是自然景觀美和人文景觀的想象相互交織的寫照讀紅樓夢不僅僅讓我們領略到那份自然景觀的美,也讓我們領略到了那份人文景觀的美。而就書裏的詩詞特點來説既有共性的特徵,也有個性的認識,是共性認識和個性認識的相互交融。

紅樓夢一書的詩詞曲賦散發着藝術魅力和思想的光輝,詩詞是紅樓夢這部不朽之作的靈魂,詩詞曲賦予了小説更多的藝術魅力。詩詞是紅樓夢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詩詞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了紅樓夢的寫作思想、寫作宗旨和創作意圖。詩詞有助我們讀懂紅樓夢。詩詞不僅為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賦予小説形象化和抽象化的意境美,詩詞讓我們不僅賞讀到了紅樓夢詩詞那種語言藝術之美,更是欣賞讀到了詩詞的那份思想的內涵之美。因此貫穿於書中的詩詞不僅是紅樓夢這部小説的詩詞是紅樓夢這部不朽之作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是紅樓夢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也是眾多紅樓夢愛好者在閲讀時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

紅樓夢中的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詩詞是全書的總寫和概括,是對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的定格。在第五回裏,詩詞曲賦佔了大量的篇幅。作者通過仙境、夢境、神話故事的相互交織,人間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的時光交錯來暗示書中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充滿夢幻般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以説暗示書中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是採用詩詞曲賦以及繪畫的濃縮來表現的。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的表現,不僅讓你感到神祕感和朦朧感,也讓你感覺是亦幻亦真。

在紅樓夢一書中,一眾閨閣兒女(包括賈寶玉的詩詞也是充滿閨閣的氣息)的詩詞都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林黛玉的詩詞更是獨樹一幟,不拘一格。

而其中又以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詩詞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説林黛玉是個充滿浪漫幻想思想的理想主義者,而薛寶釵則是個遵循正統理性思想的現實主義者。林黛玉和薛寶釵是作者着墨最多,用心去雕塑和用心去描摹的兩位女性。林黛玉具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和叛逆精神,而薛寶釵卻是個格守封建禮儀,維護封建道德的標準淑女。林黛玉和薛寶釵都都是出羣拔萃的人物,才華出眾、貌壓羣芳,書裏描寫她們都嬌花軟玉一般的人物,兩個人的詩詞風格各異,甚至是背道而馳。

林黛玉是天性聰明,才思敏捷。薛寶釵是博覽羣書,色色皆知。就他們兩人的詩詞風格卻是截然不同的,但又卻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兩個是平分秋色,達到不相上下的地步。林帶玉的清麗脱俗,情感真摯;薛寶釵的則莊重矜持,渾厚深沉。

林黛玉語言詩詞從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而薛寶釵為人處事卻是不動聲色。林黛玉的詩詞常常是率性而為,薛寶釵則是循規道則。林黛玉是至情至性,薛寶釵的則是委婉含蓄。林黛玉的的的詩詞是感懷身世,寄託情感而作。而薛寶釵則是身份寫照,寓喻抱負。

林黛玉與生俱來都透着一股靈秀之氣,她的前生被作者寓喻為一株具有神話特色的絳珠草,一株神形兼備、楚楚動人、似花非花卻勝花的絳珠草,一個降臨在人世間花朝節之時的眾花之神,是一朵仙姝奇葩,猶如一支出水芙蓉,纖塵不染,是一個聚詩情才情於一身的婉秀的女性,她真實、真誠,不喜歡做作,所以常常被認為是弄小性。她的詩詞是自有一種清雅婉麗,飄逸奇秀之美。她的詩詞有時很抽象,而且善於創新,構思精巧,言簡意賅。她吟詩時往往不假思索,一揮而,一氣呵成。而且她的的詩詞無不顯示出一種不同凡響的超然美。

而薛寶釵則是是一個有正統思想的女性,具備一切封建社會道德標準女性特有的端莊賢淑的嫻靜之美。她雖然世故,讚賞經濟仕途,但是她卻體貼人情、善解人意。她的詩詞則莊重矜持,含蓄內斂,心思慎密,總以貞靜為要,寧靜為主,所以她的詩詞透着的是一種淡然寧靜之美。薛寶釵的詩文筆嫻熟,筆風醇厚鋪成有序,有幾分疑重之感,每首詩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到胸有成竹,往往在不露聲色之中完成。由於薛寶釵的生活環境社會氣息的那個大染缸讓她或多或少的沾染一些商人唯利是圖的氣息,使這個温柔嫵媚的少女,多少有幾分矯情和無情,從另一個方面講也是她的無奈和不得已。

林黛玉的詩詞不僅率性而為,還常常任情任性,但卻能收放自如。她的詩詞以清麗脱俗而賦予了生命的活力;以構思新穎而不落於俗套,以想象豐富而別具一格;以下筆大膽而別開生面,以新穎別緻而推陳出新,以哀婉纏綿而給人感慨,以超逸奇秀而充滿靈氣。她的詩詞也常常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力主創新。

薛寶釵的詩詞講究的是循規道則,用詞是恰如其分,在詩詞裏一詞和一字都是經過精敲細推,字斟句酌。一詩一詞都是仔細醖釀,做到胸有成竹。並且常常是一語雙關,借花喻人,借花言志,且特別注重修辭,有較強的韻律感,具有一種音感之美。

如果説讀林黛玉的詩詞就象品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那麼欣賞薛寶釵的詩詞就象飲一杯濃濃的酒,香醇可口。

林黛玉的詩詞在紅樓夢一書中在數量上佔有相當的份量,不僅是數量多,而且在質量上也堪稱上乘之作,有自己個人有感而發的,有集體同作的。

在紅樓夢中我們開始接觸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詩是在元春歸省親對大觀園題詩時,薛林二人在都表現出不凡的詩作才華,且技壓羣芳,林黛玉更是一鳴驚人。

林黛玉的《世外仙源》雖是奉命而作,但因林黛玉一心想大展才華,不料元春只命作一首,因此心緒不佳,只是應付而已,所以字裏行間卻是輕描淡寫,但卻是不卑不亢,絕無半點奉承迎和之意,也無做作之姿。全詩灑脱自如,如行雲流水而又比符合元春省親的意境,宛如是真情的流露,,一個“別”、一個“借”一個“添”。用的比較自然而又恰如其分。“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讀一遍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杏簾在望》比起《世外仙源》更勝一籌,全詩清新自然,渾然天成,彷彿是信手沾來,躍然紙上,具有一種自然和意境的美感,給人的感覺就象宛如一股清泉從心田流淌而過。作者通過一系列的豐富聯想,勾畫出一幅田野景觀和豐收的景象,如果拋開小説本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則是一首田園風光的描寫。首句“杏簾在望招客飲,在望有山莊。作者巧妙地把題目鑲嵌進去。而“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樑”,沒用一個動詞,全由名詞組成。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進一步描繪想象中的田野景觀,表現想象中的豐收景象。最後以“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來收尾,“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是全詩的中心,也是這首詩所要表現的宗旨。

而薛寶釵的《凝暉鍾瑞》因是奉命而作,就寫得較為認真,自始至終都懷着一種崇敬和崇拜的心境。全詩濃墨重彩,盡力鋪敍,既有歌功頌德之意,又含有對元春的恭維之情,還兼隱喻有自己的志趣,而且文筆自謙,重點突出皇恩浩蕩和對元妃歸省的讚頌。

“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是全詩的中心。“高柳”、“修篁”都是植物,這裏用動詞“喜遷”和“時待”來修飾,把植物給擬人化了,因而更能突出對皇恩浩蕩和元妃歸省的讚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由於林黛玉孤苦伶仃和寄人籬下的身世境況,也就造就了她的乖張的性情以及不合羣體的性格,因而多愁善感。而她追求和執着的愛情又是世俗的傳統理念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禁錮的和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是滿腹心事無人理解,悲慼之情無以言表,付出的愛的不知所終。所以只有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詩詞。高潔的心性,叛逆的性格也只能向花草樹木傾訴,藉助詩詞來表達。因此常常一個人自吟自唱、自悲自歎。從春恨到秋悲從葬花吟到的秋窗風雨夕,觸景生情,花開花落,悽風苦雨。從感同身受的五美吟到手帕題詩寄情,從詠白海棠自愛的到詠柳絮的自憐,最後是淚盡人亡。

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葬花吟,如泣如訴,聲聲哀音,字字血淚,字裏行間無不表現出人世間的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是對人世間的憤懣和控訴。通滿篇無一字不是肺腑之言、無一字不是血和淚的凝成。一方面表現出她那率真的個性,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她那種自卑與自尊的矛盾心理,同時也表現出她的無助與無奈。可以説葬花吟是林黛玉全部的思想情感寄託,是她的情感的昇華,是她心聲的袒露,內心世界的揭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寄人籬下的身世感懷。全詩充滿憂怨感,悲慼纏綿,哀感動人,通過對落花的憐惜,感悟於自身的愛情和命運卻又無奈,表現出她內心世界的憤滿,不平的宣泄和釋放,無可奈何的悲歎。一首葬花吟寫盡了花之精神花之魂,花兒動容鳥驚飛,人花合的精神境界一更具有感染力。

白海棠纖塵不染的品性被林黛玉描寫的淋漓盡致,白海棠在林黛玉筆下不僅賦予了梨花的潔白,還賦予梅花的馨香。通過詠白海棠彷彿看到林黛玉筆下具有梨花的神韻,還具備梅花的精神。對於白海棠,林黛玉是從動態、靜態的不同角度去表現把白海棠描寫的活靈活現。林黛玉還藉助對白海棠詠頌來寄託了自己的情感,寓藴自己的心事,但是那份情和那份心事的內藴卻只有寶玉能懂。林黛玉筆下的白海棠是林黛玉內心的獨白和自我寫照。從字裏行間,我們能夠看得出林黛玉純潔真誠的個性。

林黛玉的菊花詩和她的海棠詩一樣,是林黛玉心聲的表現和情感的寄託,菊花的高尚品格較符合林黛玉的心性,所以她能夠寫出絕唱的菊花詩。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詩不僅是表現出菊花的高潔品格,也是表現出自己高潔的品格,同時也是林黛玉思想的傾向,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林黛玉心聲的體現,林黛玉的自我評價,是林黛玉的孤芳自賞,不入時流的性格的真實寫照。因此菊花在林黛玉筆下達到了物我兩忘,人花交融的境界。菊花在林黛玉筆下被表現得色活香生,淋漓盡致,成為膾炙人口的詠菊詩。問菊一詩應用了一連串的提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聲和憤懣,不願同流合污趨炎附勢的高尚品格,就象書中史湘雲説的那樣把菊花問得無言以對了。詠菊一詩,林黛玉應用擬人的手法,把菊花變成自己的知音,把滿腹的心事向菊花盡情吐露。詠菊,道出了黛玉自憐自怨”,不被人理解的苦悶情懷。也表現出了林黛玉的自尊自愛的高潔心性,藉助陶淵明對菊花的評價把菊花的詠頌推向了高潮。菊夢給人一種似夢似真的朦朧感,表現出菊花的高潔不俗。

林黛玉的柳絮詞,悲慼感人,用典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彷彿身臨其境。

<秋窗風雨夕>是林黛玉在世的最後一篇詩作,全詩用了十五個秋字,來渲染了秋天肅殺、悽苦的氣氛。雖然沒有表現出葬花吟那樣的憤慨,但表現的卻是更苦悶,更頹傷的心緒。春恨秋悲痛,林黛玉終於流盡了她的眼淚。賈寶玉吟的《紅豆曲》“滴不盡的相思血淚,....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正是林黛玉一生的的寫照。在詩詞方面林黛玉還善於翻古意,而且別開生面,五美呻就是最好的例證。

手帕題詩詞,款款深情,點點淚跡,多少相思,幾多衷腸,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林黛玉的詩詞每一首都注入了她的真情、痴情。自情自性,甚至是達到任情任性的地步。由於不受形式的束縛,所以就能夠隨心所欲、竭盡所能去充分體現那那種自然的美、意境的美。在詠頌白海棠和詠頌菊花的神韻之美的內涵美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同時真實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巧妙白海棠和菊花詩裏,給人一種人花融為一體美的精神享受。林黛玉的前身絳珠草就因為那份楚楚動人的神韻而贏得人們的讚美的緣故吧。林黛玉不僅詩詞了得,對琴學也有相當的造詣,她琴藝高超,琴技精湛。 鳳尾聲聲,琴聲裊裊,,扣人心絃的琴聲,如清泉流淌過心田。一曲清音,寄託了林黛玉那份無奈而複雜的心情和無限的哀思。洗滌塵世間那些笑裏藏刀,陰謀詭計的污垢,給人一種心靈深處的寧靜。

薛寶釵雖是博古通今,無書不知,雜類旁收,那些精闢的解疑讓人讚不絕口,但是由於她大家閨秀的矜持心態和端莊凝重的身份,因此她的詩詞在表現手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從某種意義上講則是固步自封。薛寶釵通過詠白海棠來表現大家閨秀的淑女形象和嫻熟、淡雅、寧靜、清潔的內心世界。詠白海棠,既是詠花,更是寫人,詩不僅是薛寶釵穩重矜持寶釵的內心獨白和自我寫照,也代表了她的思想傾向。而花的美麗,不僅僅是顏色之美,還有花的形態之美,花的馨香之美、花姿之美,花韻之美,最重要的則是花韻之美。她的白海棠詩之所以能夠奪冠,一個原因是由於評判之人從標準的大家閨秀淑女的角度來進行評判的,而另一個原因則是評判之人對詩詞的詩的理解水平的限制。

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是薛寶釵身份的真實寫照,作者以牡丹喻寶釵富貴雍容,豔冠羣芳豔冠羣芳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羅隱的牡丹詩,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對於薛寶釵的形容是恰如其分。

薛寶釵的憶菊和畫菊都不落俗套,但卻不似薛寶釵的格調。薛寶釵在讀者心裏是個很理性的人物,不喜形於色。而憶菊和畫菊兩首詩,卻一改薛寶釵以往的大家閨秀“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矜持風格,流露出薛寶釵的真情實感。

憶菊,一改薛寶釵淡定從容、成竹在胸的優雅風姿,讓自信的薛寶釵深感前景的渺茫,道出了薛寶釵的鬱鬱寡歡的心緒和無限的惆悵,用“誰憐我為黃花病”來表現那滿腹的心事和無限感概的心境。“慰語重陽會有期”彷彿是在自我寬慰。

畫菊,薛寶釵應用寫意的手法來表現菊花,撥墨如灑,開頭起勢很高,但是後力不足,所以最後兩句在很多人的評判中有點畫餅充飢之意了。“詩餘戲筆不知狂”猛然讀的時候我以為不是薛寶釵手筆。按薛寶釵的心思慎密和矜持的風格應用工筆高雅、細膩的寫法來表現菊花的。“豈是丹青費較量”看來薛寶釵有點吃力了。接着是“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千點墨應該喻的菊花的葉子吧,幾痕霜應該菊花的花朵吧,如果這樣豈不是多葉少花了嗎?

詠螃蟹寫得比菊花詩好得多,這首詩語言辛辣,極盡諷刺之意,是一首罵人的絕妙之筆,表現的淋漓盡致,通過螃蟹的形態描寫把世上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的形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結果是任憑你怎樣橫行只能是別人的盤中餐,口中物了。寶姐姐一向是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居然用這麼辛辣的文字,確實出乎於人的預料。不過明白了作者是想諷刺那些追逐名利之徒,而又不能説的太露骨了,所以只好通過薛寶釵的手筆來諷刺那些表裏不如一的偽君子的專搞陰謀詭計的野心家的,諸如賈雨村之流。其實也只有薛寶釵這樣工於心計,心思慎密,處處留心的女子才能夠把螃蟹和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充分聯繫在一起的。

在小説中,就稱這首詩為詠螃蟹的絕唱,還説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因此作者是小題大作,以小見大,這就是紅樓夢這部書的高明之處。

在紅樓夢一書裏,讓讀者最難懂的詩詞是第 八十六回妙玉續詩,一開始我也不懂,所以讀的時候總是跳過去,在閲讀了幾次之後才隱隱約約感到續詩妙玉是在告訴人們她的身世和家世背景。從許多章節中我們不難看出妙玉也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小姐,而且身份地位都不在大觀園眾羣芳之下,從妙玉對茶道茶藝的精通和飲茶用的茶具的精美和珍奇,也應該屬於鐘鳴鼎盛、詩書禮儀之家吧,只是由於家庭變故,使她不得不帶發隱於空門。從這段續詩中我們知道了由於妙玉父親的去世,母親悲痛地帶着妙玉生活,孤兒寡母支掌一個家本來就不容易,誰知道被某個虎狼之人窺視並且霸佔了去,而且這個虎狼之人勢力不小,還處處設防和算計妙玉,使妙玉只能東躲西藏,隱盾於尼姑廟了。至於書中周瑞家對妙玉的介紹只不過一個障眼法的託詞而已。

然而,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的妙玉,卻是一株身在佛門,心戀紅塵的空谷幽蘭。她蘭心慧質,靈魂高潔。她不僅具有蘭的氣質,還兼有紅梅一般的精神,寧彎不折的秉性又讓她宛如綻放在寒冬風雪中的一株紅梅,清冷的外表卻掩藏不了着顆熾熱的內心。這個外冷內熱的少女就象燦爛的梅花渴望春天的温馨和熱情一般,充滿着對生活熱愛,充滿着對愛情的嚮往。她精通茶道,對琴藝、茶藝、頗有研究,對樂理有自己見獨到的見解,精美的茶具和對品茶的講究無不顯示出妙玉高貴的身份和高雅的氣質。可是説妙玉續詩寫得相當隱晦,詩意朦朧,若明若暗、若隱若現,道出了妙玉家庭的變故最後只能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的感慨和無奈。作者匠心獨具,使妙玉的詩詞更有神祕感和吸引力。

如果説作者只是把甄士隱一個鄉紳的家業破敗作為鋪墊引出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最終沒落衰敗,那麼甄士隱的家業的落敗只是一個前奏和一個縮影,而妙玉續詩的的出現再一次驗證出以賈府為代表的腐朽沒落的四大家族終究免不了衰敗滅亡的宿命,從而折射出整個封建社會的最終走向滅亡的必然規律,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沒落的趨勢。這是一種比照的寫法,為了進一步去反應整個封建社會的最終走向滅亡的不可避免性,作者還安排了一好了歌,以及一連串的註解,圍繞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逐漸走向滅亡的必然結局來表現。作者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多重性、多樣性來反映封建社會最終滅亡的必然性,作者這樣安排無非是是以假見真、以小見大,從遠到近的寫法。

在紅樓夢中,史湘雲頗具男孩子的性格特徵,是個個性比較隨,天真爛漫、活力四射的少女。她無一處不顯示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她心直口快,無所顧忌,不拘小節,説話從不轉彎抹角,喜歡直來直去,任意高談闊論,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心裏想什麼就説什麼,快人快語,從不藏着掩着。她無拘無束,心胸開闊,生性豪放,具有鮮活靚麗的生命力和豪爽不羈的瀟灑風度,是個無憂無慮,是個活潑快樂,充滿青春氣息,很陽光,很樂觀的女孩。她不象林黛玉那樣的敏感多疑,也不象薛寶釵的工於心計。她沒有林黛玉的憂鬱,也沒有薛寶釵的深沉。她不清高,也不媚俗,她自尊但不自卑,她不象林黛玉的目無下塵,也不似寶釵的刻意去迎合。每次由於她的到來,大觀園便增添了幾多的歡聲笑語和無窮的情趣。她自幼父母雙亡,命運多舛,但是由於從小沒有得過父母的疼愛,所以不幸的身世並沒有在她心靈深處留下的多少生活的陰影。史湘雲的詩詞比較散淡,也比較隨意,介於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史湘雲的詩詞豪爽不拘,完全是以一個男兒的口吻來寫的,調子輕快而活潑,具有一種男子的瀟灑風流,俏麗嫵媚中盡顯男兒風采。她錦心繡口,才思敏鋭,詩意怡然 ,詩情瀟灑飄逸,隨意性很強。她的性格特徵,她的思想傾向在她的詠海棠和詠菊花中都一一表現了出來。

就詠白海棠而言,她一個人就連作了兩首,勝過了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是一種綜合的寫法。詩的字裏行間不僅僅暗示了她自己的命運結局,也是暗示了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命運結局。透過詠白海棠詩詞我們看到了她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在詠白海棠裏我們看到了她在描寫林黛玉、薛寶釵上不同於賈探春和賈寶玉不一樣的態度和看法,也説明了她的思想傾向。

她的詠菊詩,不僅處處表現出男兒風範,還運用倒插筆的手法,來擴大詩的意境,增添了詩的賞讀性。同時從詠菊詩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又看到了她的思想似乎和林黛玉相近。

她的詠柳絮,情思纏綿,也看到了史湘雲的天真爛漫的憨態可愛。

在紅樓夢中,史湘雲還是個別出心裁的可人兒,透出刁鑽古怪。在第六十二回大觀園眾兒女行酒令,她贏了寶玉時限酒底酒面她的酒面就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上的話,這的確是有點難,結果把寶玉給難住了,還是黛玉替寶玉説出來了。第二個回合她輸了,結果讓薛寶琴來了個請君入甕 。出題往往出人意外,分別以紅梅花三字為韻來詠頌梅花,用訪妙玉乞紅梅讓寶玉作。在即景聯詩時,她一個人力戰寶琴、薛寶釵。林黛玉,她和林黛玉二人聯詩,無不是妙趣橫生,妙語連珠。一句寒塘渡鶴影,差點讓林黛玉難住了。

賈寶玉是一個不喜歡那些形式上人為的羈縛的男性人物,他具有相當叛逆精神、叛逆思想。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個男主人公,他沒有封建禮教那種大男子主義的思想,他有自己明確的想法和看法想,而那些看法是不合時宜的,被那些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和衞道士們認為是離經叛道,他崇尚的是自然天真,喜歡自由自在,反感那些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法的束縛,不喜歡世間一切俗套,追求個性的自由和解放。在他的內心深處和骨子裏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他遵循的人人平的思想。在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作者運用兩首西江月明貶實褒的來讚揚了賈寶玉。

賈寶玉的詩詩詞才華自是談不上卓越和超羣,才情和詩意都不能大觀園的一眾閨閣兒女相提並論 也就是賈寶玉的詩詞不及那些閨閣兒女的有魅力。可以説在大觀園裏,賈寶玉的詩詞是上不了枱面的,大部分只能作為姐妹們的陪襯,但是在數量上還是佔有一定的分量的,賈寶玉詩詞和對聯卻也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立的思想性。在元春省親時一人獨作三首,冥思苦想,煞費苦心。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充滿閨閣情趣的閒情逸致。

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在認識上不同一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對事物獨到的見解,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往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對父母安排的金玉良緣的明確表示出不滿和不願意接受,被認為是叛經離道。他毫不隱晦表示出自己對愛情的追求和執着,在情感上與林黛玉心心相印,在詩詞上與林黛玉心靈相通和感情上共鳴。在詠白海棠詩中,“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就明確的表示出薛寶釵已經從內心深處淡出,而林黛玉則成為他精神的一部分了。在詠菊花中以一個護花使者的身份來呵護眾兒女,訪花、愛花,惜花,更護花。

賈寶玉的《姽嫿詞》寫的很有特色,風流雋逸,語言辛辣,是一篇直接表現人物的古體歌行。《姽嫿詞》形象生動地刻畫了林四娘這個女子形象,把林四孃的英姿颯颯充分展現在讀者面前。在我們《姽嫿詞》看到的是,一個被男人當作逗笑取樂的女子卻是做了一件一干男人所做不了的事,也讓那些自視清高的鬚眉男兒也深感汗顏,同時表現了那些貪生怕死男人只知道明哲保身、臨陣脱逃的醜態和醜惡嘴臉,遇事時倒不如一個小小的林四娘忠義慷慨,挺身而出,最後是血灑疆場,成為千古佳話。賈寶玉還通過對林四孃的描寫,把那些拿着國家俸祿遇事卻是驚慌失措毫無退敵良策的無能的男人表現的淋漓盡致,筆鋒直指封建最高統治者,嘲諷了以皇帝為首的文武百官,全詩極盡諷刺之意,在表現人物手法上與林黛玉的五美吟有異曲同工之處。詩寫的悲壯瑰麗,很有感染力,讓人讀了蕩氣迴腸。

賈寶玉的芙蓉女兒誄,文采綺麗、辭藻華美,感情真摯、言辭懇切,也是一篇頗具特色的誄文,是《紅樓夢》中最長的詩賦。通篇寄託着對晴雯真摯的感情和哀思。誄文獨抒己見,隨心所欲,不落俗套,不拘泥於形式,任憑思緒的馳騁飛翔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廣徵博引,引用大量的典故,藉助諸多的歷史故事,或詠或頌來讚美晴雯的情操和品質。比歷史上的那些弔文來説,有所創新和突破。芙蓉女兒誄洋洋灑灑,文采飛揚,堪與曹娥碑媲美,全篇充滿着浪漫主義的色彩,以抒情的形式把晴雯描寫成芙蓉花神降臨人世間。

在誄文裏賈寶玉毫不隱晦地抒發了自己對晴雯的友誼之情,用黃金美玉難以比喻晴雯的高貴,用晶冰白雪難以比喻其純潔;用明星朗日難以比喻其光華;用春花秋月難以比喻其嬌美。用嫻雅和賢惠來表現自己對晴雯的讚美。賈寶玉還懷着崇敬的心情,借用鴻鵠高翔之志,幽蘭馨香品格以及賈誼忠肝義膽、心繫萬民的夏鯀來讚美晴雯高尚品質高尚情操,同時也借用人們憎惡的荊棘毒草鳩鴆嫌惡、水草嫉妒不同程度譴責了那些嫉妒之人的犯舌和惡語中傷,惡毒誹謗,表現出賈寶玉的愛憎分明思想態度。從芙蓉女兒誄中我們看到的是賈寶玉的真性情。

在誄文裏表現出賈寶玉具有理想主義思想的追求和渴望,也有現實主義思想束縛的感歎和無奈。廣徵博引,借題發揮,寓意深刻。

姽嫿詞和芙蓉女兒誄同時都是賈寶玉所作,而且同時出現在一回裏,具有前呼後應,相互印證的作用。而訪妙玉乞紅梅既是寫妙玉,也是寫寶玉自己,暗示了寶玉將來的去處。

在紅樓夢一書中,薛寶琴自始至終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出現的。她把外面的精彩世界帶入大觀園,讓大觀園的姐妹以及寶玉耳目一新。在作者筆下的薛寶琴幾乎無可挑剔而近乎完美的少女形象。她是個美豔絕倫,才貌具佳的美少女。她才情並茂,清純似水,清麗如畫,具有丰神靈秀之姿、驚人清麗之容、聰穎敏捷之才。她就如同畫中走出來的美人兒,耀眼而美豔,聚詩情、才情於一身。據人們的評説她氣質才華堪比林黛玉,富麗華貴又似薛寶釵薛寶琴。同時她又是一個思想單純,心地純良,開朗熱情,洋溢着快樂活潑青春氣息的女孩兒。

在皚皚白雪和爭奇鬥豔的梅花的襯托下的薛寶琴顯得更是光彩奪目,堪與雪中的梅花媲美。她不象林黛玉的清高和孤傲,也沒有薛寶釵的城府和世故;她具備林黛玉的靈秀之氣,但卻沒有林黛玉的小女兒心態;她具備薛寶釵的典雅高貴,但卻沒有薛寶釵的圓滑功利。她的語言不多,始終是微笑着,每次出現似乎都與詩詞有關,除了對詩詞的評説外,很少有描寫到她自己的語言表現。比起大觀園的一眾兒女,他的詩詞似乎少了幾分閨閣氣息,卻多了幾分磅礴氣勢,她的詩詞文采精華,獨具神韻,具有宏偉壯麗、震撼世俗的氣魄。她敏捷的才思和不凡的氣度的讓大觀園一眾兒女驚歎不已。她的詩詞格局與氣魄都不是大觀園一眾兒女能夠相提並論的。她率真而單純,具有一定叛逆精神。

在紅樓夢中,薛寶琴遊歷頗豐,見多識廣,那獨具特色的神韻不是大觀園那些花招繡帶,柳拂香風的小姐們所能比的。

薛寶琴對於中國的名山大川、三山五嶽幾乎都遊遍。明山秀水既陶冶了她的情操,也讓她視野更為開闊,從而讓她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而盡情發揮。縱情于山水間,接觸西方文化,使她性情更為豪放,思想比較開放。山水靈秀了洗滌使塵世間的那些污垢以及商人唯利是圖的氣息沒有遺留在她心靈深處,讓她脱去世俗那些的脂粉俗氣。行走於市井之中,既豐富了她的閲歷,也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才情。

在紅樓夢一書中,林黛玉雖然是天性聰明,但是她的詩詞只能憑着自己的想象,薛寶釵雖然博覽羣書,但她的詩詞知識也僅僅來源於書本,終究是紙上談兵,而薛寶琴的詩詞除了她飽讀詩書而外,更是來源於生活,取材多於為歷史古蹟遺事和市井傳聞,所以薛寶琴的詩詞更具獨具魅力。

在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中初展才情的薛寶琴是佳句連連,氣宇非凡,讓寶玉等甚是稀罕。她的真真國的女兒作那首詩,讓大觀園女兒們稱奇道異,與林黛玉的杏簾在望有異曲同工之美,詩中的“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深淺”更是充滿着一定的哲理性。她的詠柳絮的西江月,格調就不一般。

在紅樓夢書中三首詠紅梅詩花是各具特色,構思巧妙,想象豐富,語言簡練,生動地描繪了紅梅的形態,而薛寶琴的得花字為韻的詠梅詩更是文采精華,獨具神韻通過神話般的描寫把梅花與大觀園的女兒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讓你分不清究竟是詠花還是寫人了,為詠梅之魁。

那一首桃花行,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林黛玉所作,原因是賈寶玉認為薛寶琴斷不會作此哀音,不比林黛玉曾經離傷。但是我們細細讀之就讀出詩的味來了,桃花行是哀而不傷。而葬花吟是字字讀來皆是血和淚,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從葬花吟不難看出林黛玉葬的就是桃花,那麼以林黛玉的聰明絕頂,怎麼在吟了葬的就是桃花的葬花吟之後又再一次寫桃花呢?林黛玉的詩詞是以情著稱,而這桃花行是以古風著稱。寫古風是薛寶琴的特長,在書中林黛玉就曾經,況且還有薛寶釵和賈寶玉的一番對話,説賈寶玉不通,難道杜工部,大家要桃花詩一

我們也從紅樓夢書中看得出來,林黛玉的詩詞除了命題而作和與起詩社的同題而作的外,她自吟自唱的詩詞是不喜歡也不會主動與人分享的,除非是別人碰到或偶然遇到可以看看而外。而薛寶琴年輕心熱,自己的詩詞就喜歡與人分享。桃花行的最後兩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有人認為與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如出一轍。但是我倒認為是與三春散盡諸芳盡是相互映證,不錯桃花行有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徵性的寫照的預言,但是暗伏大觀園其她十二金釵的命運。我們不要忘記薛寶琴也是一個四大家族冷眼旁觀的見證人。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無論是美的、醜的,好的、壞的,留的不留,戀的不戀,一切空空如也。

而最有成就的是自然新巧隱物而作的十首懷古詩,語出驚人,十首懷古詩詩到底的謎底,從紅樓夢一書問世以來都是莫衷一是。不過十首懷古詩是連在一起的,而且是有一定順系的。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我認為謎底應是河燈,江南一帶的某些地方素有把亡故的親人名字寫在河燈上隨水漂流表示對已故亡靈的哀悼。薛寶琴是藉助河燈哀悼亡靈的習俗來暗示曾經發生赤壁之戰一樣的某個戰役中那些無端枉死的亡魂。當然薛寶琴竭力渲染的原因不僅僅是去描寫那些戰死去的英魂,背後還隱藏着在那個戰役中活着的人。包括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其中當然有賈家的祖先了。在紅樓夢的第回中就有尤氏 敍述焦大救主的的故事,讓我們彷彿看到賈家祖先發跡的影子。薛寶琴是藉助三國赤壁之戰的故事描寫賈家的發跡史。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説子房。

我認為應該擺在朝堂外的大鐘,每天上朝一敲,悠遠的鐘聲就傳出來了。歷史上成王敗寇,失敗的一方銷聲匿跡,勝利的一方當然是聲名遠播了,紅樓夢中就有亂紛紛你唱吧我登場。新皇上任當然要重整紀綱,論功行賞了。那麼在在論功行賞的人物中當然有賈寶玉的先祖了,賈寶玉的先祖就是靠軍功才得了寧榮二公的兩個封號的。也是因為寧榮二公的出現才使賈府有了顯赫的家世並且使整個家族名聲大震。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絆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這首的謎底應是猴子,而且是耍的猴子。追根究底賈家的先祖應該是與世無爭的有德之家了,只是一時為名利所驅使,無端被詔出凡塵了,最後以救駕有功才榮華富貴加身的,但是當上皇帝的人至始至終只不過是把他們當成猴子一樣耍罷了,所以最後只能落得被人嘲笑的份了。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首懷古詩的謎底應是碗,也就是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俗話説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淮陰懷古隱藏的一個成語是蓋棺事定。韓信為劉邦打下了江山,,那份大恩可想而知,但是韓信難免功高蓋主,居功自傲了,所以當劉邦得了天下當然就藉口殺之了。

在紅樓夢中曾經描寫到焦大救主,這段敍述當然不是多此一舉,也不是無緣無故,而是在暗示賈家的祖先也是對皇帝有救主之恩的,所以才獲得了不世之功勛,由於賈府不世之功才一步步走向鼎盛。但是賈家在鼎盛時期也就埋下了被抄的危機了。賈的先祖對皇帝救駕猶如一飯之恩,但是最終賈家的後代是怎麼對待焦大的,我們從書中就知道了,這也暗示了皇帝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韓信對於在飢餓時給自己幾頓飯吃的老嫗是賞賜千金,而劉邦對待韓信這樣的功臣都殺戮,這裏面也是暗示着作者對某個皇帝對賈家不分青紅皂白的來個大抄家的不滿,因為在被抄的人裏面有多少是無辜的,當然這裏面融入了作者的思想認識。為什麼謎底是碗呢,因為賈家的一干不孝子孫後代吃的飯已經超出了自己抬的碗的容量了。所做的一切的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另一方面皇帝對賈府的救駕之功的封賞,自然會引起忠順王一干人的不滿甚至是不會服氣,所以總想找機會打壓甚至是打殺了,當然也是難免是想找機會整治了。而賈府的後代又不爭氣,居然做出賈珍的與秦可卿的亂倫理,王熙鳳的逼死人命,賈赦的強取豪奪等等。當遇到賈芹的告密,忠順王一干人自然就不會放過了。壯士須防惡犬欺,紅樓夢中的惡犬當然指的是賈芹和忠順王之流了。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這首謎語謎底應該是喇叭。賈府的後代兒孫們在享受賈家先祖不世之功勛時,未免得意忘形,窮奢極欲。直至做出失德之事來,這就是賈珍與秦可卿的亂倫之事。那些自以為是風流其實是下流的醜事不是因為秦可卿的犧牲就能夠保住的。它會通過人們的流言蜚語傳了出去,因為人的嘴就象喇叭一樣蓋不住的。在紅樓夢中曾經提到一個賈芹,在五十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賈珍給族裏的子侄們分東西,賈芹來了不但沒有領到,反而遭了賈珍的一頓搶白,説賈芹在家廟裏“為王稱霸起來,夜夜招聚匪類賭錢,養老婆小子”。在第九十四回“水月庵掀翻風月案”賈芹終於惹出事來了,有人把賈芹的所作所為寫了匿名帖兒貼在榮府大門口,而被革去了差事。這些事情也許賈珍賈政一干人後來都忘記了,但是賈芹卻因此懷恨在心,難免尋機報復,賈珍與秦可卿的不恥行為他也是遙遙可聞,當然會和賈府一向不和的忠順王府沆瀣一氣了。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樑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這首懷古詩是雙關,謎底應是是鏡子,前兩句可能是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就如同鏡花水月一樣,而後兩句是指賈家的榮華富貴也如同鏡花水月一般只能如六朝樑棟一樣,作為功臣的小照畫像只能空懸壁上題了。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

這謎語的謎底應是琵琶,這首懷古詩明是感慨王昭君去和親,其實是暗示賈探春遠嫁番邦。在紅樓夢裏賈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漢家制度何曾不是當朝制度呢?當朝的最高統治者也只不過是漢家統治者一般如同樗櫟了。王昭君和親其實也是迫不得已,泱泱大國的大漢朝卻要靠一個小女子去和親來換取邊關的安寧,曹雪芹借薛寶琴之口來告訴人們賈探春的遠嫁來換取邊關的安寧。漢家制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何曾不是當朝制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呢!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温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這首詩的謎底應該是沉香,野歷有唐玄宗和楊玉環沉香亭賞牡丹的故事,馬嵬懷古明是感慨楊貴妃,其實應該暗示的是薛寶釵的結局,紅樓夢中多次把薛寶釵比喻為成楊貴妃。而且薛寶釵常年吃冷香丸。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這首詩的謎底應該是針,旨在穿針引線,紅樓夢中有一段紅玉遺留手帕惹相思。在紅樓夢的續書裏,賈家能夠有重見天日的機會應該少不了小紅夫妻的幫忙傳遞消息。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這首詩的謎底應該是團扇,紅樓夢中有一段描寫賈寶玉拾到史湘雲的金麒麟,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描寫,這首詩的開頭就寫到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牡丹亭中就有柳夢梅拾到了杜離孃的畫像的故事情節,那麼等到賈家蘭桂齊芳之時,史湘雲再次見到賈寶玉也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

在紅樓夢一書中,賈府四豔是琴棋書畫,各所所長。除去進宮的賈元春以外。賈探春的詩詞較薛林二人稍為遜色,然而在三春中可是拔尖兒了,她自視甚高,有自己的思想主張,有男兒的志向,這些思想傾向都在她的詩詞中自覺還不自覺的表現了出來。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賈府三小姐,卻是聰慧過人,柔中有剛,有膽有識的玫瑰花,她性格開朗、舉止大方,胸襟闊朗,是賈家中唯一一個有抱負的女孩兒。她精明幹練不遜色於男兒,而且有理家之才。可是由於她是庶出,而且還攤上趙姨娘那樣一個生性愚昧,毫無見識的娘,常常讓她難堪,所以造成她自尊自卑而且矛盾的心理,。

她的性格和史湘雲又有所不同,史湘雲的是男孩子的性格,而賈探春是男人的志向。

在賈元春省親時她的奉命題詩只不過是搪塞而已。在詠白海棠詩她的“玉是精神難比潔”正是她本人心高氣傲的心態寫照。在她的詠菊花詩都表現出她男兒的志向,因此她會用短鬢、葛巾以男人自況。

在紅樓夢的詠白海棠詩中同樣用玉比喻白海棠,但是由於她們每一個心態,情趣,詩詞的水準,思想以及作者對她們命運暗示的不同,因此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在紅樓夢第五十回中分別以“紅梅花”三字為韻而作的,刑袖煙是得紅字而作。刑袖煙師承妙玉,與妙玉乃是半師半友,因而在思想上和藝術風格上就或多或少地受到妙玉的影響,她的得“紅”字而作的“桃未芬芳杏未紅,衝寒先喜笑東風”。開頭就表現寫出了梅花那種鬥志昂揚的氣質,中間四句“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竭力表現梅花怒放的盛況。可是到了結尾兩句卻輕描淡寫到“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那種超凡脱俗,與世無爭的的思想盡在不言中。不過後人最推重的卻是開頭兩句。因為開頭兩句把梅花不畏嚴寒的精神表現了出來。由於三個寫詩人的身份和經歷的不同,所以在氣勢上就有所不同。

詠紅梅花在表現三位寫詩人的身份以及思想傾向的同時,也是對妙玉的高度讚賞,通過詠贊紅梅花的不畏嚴寒,傲雪開放,實際上是通過三人的詩詞來稱讚揚妙玉才高貌美與她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特點。而紅梅花是賈寶玉到櫳翠庵裏向妙玉討來的,所以紅梅花實際上就代表了妙玉,訪妙玉乞紅梅也是描寫妙玉的思想傾向的。

在紅樓夢中香菱是一朵陷入污濁世俗生活中的水菱花,她和蓮花一樣,入泥不染,高雅脱俗所以説她是根並荷花一莖香。她始終保持着純淨的心靈,她渴望自由,但是無法抗爭的命運,在受盡摧殘與蹂躪之後,最後香消而亡。

香菱學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書中不僅表現出她的肯學,也表現出林黛玉的善教,林黛玉的方法是以教為輔,以學為主,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通過對香菱的鼓勵,來增強香菱學詩的信心和決心。且不説林黛玉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和香菱學詩的那份精神和意志力值得發揚,也成為我們今天學習的動力。由於香菱本性聰明,所以一點即通,在經過廢寢忘食和不懈的努力下,終於寫出了意境新,典雅含蓄,意境新奇別緻的詠月詩。香菱不僅學詩循序漸進的,寫詩同樣也是循序漸進,從三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第一首是膚淺的,近乎直白,也就是林黛玉説的用詞不雅,而第二首卻是膚淺的,只是泛泛而談,沒有實在意義,只有第三首是肯切的,充滿了真情實感,意境真切,餘韻悠長。

紅樓夢中那些個花季少女就象開放在大觀園的一朵朵鮮花一樣絢麗多彩,在腐朽沒落封建禮教、封建制度以及封建婚姻包辦的摧殘壓制下過早的凋謝了和零落了,但是她們給我們留下的詩詞卻是耐人尋味的,給後人留下了多少思考的餘地和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