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判斷句總結

文言文 閲讀(2.47W)

在日常的學習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判斷句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文言文判斷句總結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説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高中文言文的判斷句(10種類型)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屬於什麼的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資也。(……也)

3、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以上四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類型)

5、劉備天下梟雄。(……,……)

6、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為)

8、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

9、即今之縲然在墓者也。(即)

10、同是天涯淪落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高中文言文的其他句式

1、被動句(9種類型)

1、而君幸於趙王。(……於……)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3、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4、受制於人。(……受……於……)

5、為天下笑,何也?(為)

6、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7、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9、洎牧以讒誅。(無標誌。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2、疑問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問詞或否定詞而能發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安、焉)和疑問語氣詞(乎、諸、、與或歟、邪或耶)等。二者有時全用,有時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借否定詞“不”)

(2)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借疑問詞“誰”)

3、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須用否定詞(不、毋、弗、勿、未、否、非、無、莫等)

4、詞序(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1、賓語前置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例:A.莫我肯顧B.古之人不餘欺也

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

有兩種類型:(1)動賓結構(2)介賓結構。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構(固定結構)。

例:A、豫州今欲何至?(動賓)B、沛公安在?(動賓)

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

E、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

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

H、餘是以記之,蓋歎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構)

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標誌

例:A、何功之有哉?B、唯馬首是瞻。

④不規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

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B、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2.定語後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

有四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例如: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高的廟堂)(偏遠的江湖)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如:A、賦税之繁重者。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如: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詞+數量詞

例如:A、嘗貽餘核舟一。B、沛公兵十萬軍霸上。

3、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説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例如: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B、王嘗語暴以好樂。

4、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於古漢語的感歎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