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寓言>

著名的寓言故事寓意

寓言 閲讀(2.41W)

導語: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徵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著名的寓言故事寓意,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著名的寓言故事寓意

著名的寓言故事1:寒號鳥

傳説有一種小鳥,叫寒號鳥。這種鳥與眾鳥不同,它長着四隻腳,兩隻光禿禿的肉翅膀,不會像一般的鳥那樣飛行。

夏天的時候,寒號鳥全身長滿了絢麗的羽毛,樣子十分美麗。寒號鳥驕傲得不得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鳥了,連鳳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於是它整天搖晃着羽毛,到處走來走去,還洋洋得意地唱着:“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鳥們都各自忙開了,它們有的開始結伴飛到南邊,準備在那裏度過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來,就整天辛勤忙碌,積聚食物啦,修理窩巢啦,做好過冬的準備工作。只有寒號鳥,既沒有飛到南方去的本領,又不願辛勤勞動,仍然是整日東遊西蕩的,還在一個勁地到處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終於來了,天氣寒冷極了,鳥們都歸到自己温暖的窩巢裏。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裏,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啊!”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温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太陽下面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着,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最後,它沒能混過寒冷的冬天,終於凍死在巖石縫裏了。

寓言故事寓意:

那些只顧眼前,得過且過,不作長遠打算,不顧辛勤勞動去創造生活的人,跟寒號鳥也沒多大區別。

著名的寓言故事2:搖頭擺尾

有一對錶兄弟相處感情很好,表兄叫臨濟,表弟叫元安,兩人年齡只相差1歲,是很要好的朋友。這表兄弟兩人的性格很不一樣,臨濟遇事冷靜,不愛虛誇張揚,性格內向、穩重;元安卻好説好動,喜歡錶現自己,性格外向、輕率。

這一天,元安到臨濟家做客,臨濟設酒席款待他。表兄弟兩個邊喝邊聊,興致很高。不知不覺,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對臨濟説:“表兄,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一定會替小弟高興的。”臨濟關切地問:“表弟有什麼喜事,快説來愚兄聽聽。”元安説:“小弟前日已得縣令賞賜,就要被提升了。”看着元安那副高興的樣子,臨濟並沒有一絲笑意,也沒有一句表示祝賀或恭維的話。元安原本以為會得到表兄的讚賞,可是臨濟的表現卻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這才想起應該回家了。他起身告辭時,臨濟卻一把拉住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説:“小弟,聽我告訴你一件事吧。有一條赤尾鯉魚,樣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這一天,鯉魚搖着頭,擺着紅色的尾鰭,向着南方游去了。可是它這一去,連它自己都不知道會游到那兒。如果游到寬闊的河裏,那還算幸運;如果是游到了別人家醃魚肉的缸裏,那豈不是死路一條嗎?”

臨濟一番話,元安立刻深感慚愧,自覺不如臨濟。

寓言故事寓意:

所以説,人們在順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得意忘形,現出一副搖頭擺尾的輕狂相

著名的寓言故事3:遠慮與近憂

喜鵲的巢築在高高的樹頂上,到了秋天,一颳起大風,窩巢便隨樹枝搖搖晃晃,簡直像要把整個窩巢翻下來一樣。每到這時,喜鵲和它的孩子們蜷縮在窩巢中,驚恐萬狀,害怕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有一種喜鵲就很聰明,在夏天還未到來的時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預料到秋季肯定會經常颳大風,這可真是有遠見的喜鵲。為了保障住所未來的安全,它果斷地決定立即搬家。於是,它不辭辛苦地尋找安全的處所,終於選中了一處粗大低矮的樹椏,這地方低矮踏實,上面有濃密的枝葉遮擋,大風也不可能撼動這個粗大穩固的矮樹椏。然後,喜鵲又不厭其煩、不顧勞累地將原來的窩巢從高高的樹頂上搬下來,它將那些搭窩的枝條、草葉,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樹椏上,築起了新居。新築的窩巢真的是舒適安全,大風再也不會侵犯到這低矮處的'樹椏上了。

夏天到了,大樹濃密的樹陰下真涼快,過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樹陰下歇涼。人們在樹陰下一抬頭就看到了喜鵲的窩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輕易地掏到窩巢中的小鵲或鵲蛋。人們覺得挺有趣的。於是,窩巢裏的小鵲或鵲蛋經常被人掏走。小孩子們看到大人這樣做,他們也來掏小鵲和鵲蛋。儘管小孩子們個子矮夠不着鵲窩,可是他們想辦法找來竹竿,用竹竿挑巢裏的小鵲和鵲蛋,還互相爭搶着。

可憐的喜鵲這下更遭殃了,秋季還遠遠沒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壞得不像樣子了。它雖然考慮到了防備未來的災患,卻沒想到眼前的危險,結果還是沒能避過災難。

寓言故事寓意:

人也是一樣,當我們在計劃未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當前,如果不能兼顧眼下與將來,考慮問題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話,都會遭受損失的。

著名的寓言故事4: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閒遊閒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裏拿着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幹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着手裏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裏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説:“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説:“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裏,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著名的寓言故事5:一毛不拔難為人

有一隻小猴子住在山林裏,它非常羨慕人類。它覺得,人實在太快樂了。果實熟了的時候,他們可以一擔一擔往家挑,不像小猴子,一年到頭四處尋覓食物,找一個吃一個,飢一餐飽一餐的;冬天裏颳風下雪,人可以呆在自己的家裏,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家裏有過冬的糧食,不像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縮在石洞裏,又冷又餓。這隻小猴子想,來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

後來,這隻小猴子真的死了,它去到陰間拜見閻王。閻王問小猴子説:“來世你還想做猴嗎?”小猴子連忙説:“不想做猴了,請大王讓我變人吧!”閻王説:“也好。不過想變人有個條件,那就是必須將你身上的毛全部拔掉。”説完,閻王命一個夜叉將小猴子帶到掌管超度變人的地府去。

小猴子到了地府,接受地府鬼的“超度”。地府鬼讓小猴子趴下,準備給它拔毛。可是剛被拔了一根毛,小猴子便大叫起來:“哎喲,受不了,受不了!”地府鬼叫它忍耐一下,小猴子哭喪着臉説:“這麼痛苦,實在不能忍受!”地府鬼只好把小猴子又送回閻王那裏。

閻王笑着對小猴子説:“看你一毛不拔,又怎麼能成人呢?”

寓言故事寓意:

這隻小猴子活着的時候只看到人的快樂,卻不知道人的快樂是付出辛勤勞動後才獲得的。像小猴子這樣“一毛不拔”的傢伙,怎麼能做人呢?

著名的寓言故事6: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每天在田地裏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牀,扛着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着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裏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説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裏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幹一會兒就朝草叢裏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裏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淹沒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寓言故事寓意: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當作常有的現象、看成是一種必然規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據和十分輕率的。一個人如果那樣去看問題,就會做出像這個宋國人一樣的蠢事來。

著名的寓言故事7: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內,而今聳立着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佔地700餘里,高逾萬丈,據説是從冀州與河陽之間遷徙而來。

那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快90歲了,他的家門正好面對着這兩座大山。由於交通阻塞,與外界交往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為此,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闢一條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達漢水南岸。你們説可以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贊同這一主張。

這時,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着丈夫説:“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麼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説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後,爭先恐後地搶着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和隱土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領子孫三人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幹了起來。他們砸石塊,挖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他家有個鄰居是寡婦,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趕來幫忙,工地上好不熱鬧!任憑寒來暑往,愚公祖孫很少回家休息。

有個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勸阻愚公説:“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憑着你這一大把年紀,恐怕連山上的一棵樹也撼不動,你又怎麼能搬走這兩座山呢?”

愚公聽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説:“你的思想呀,簡直是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還不如那位寡婦和她的小兒子哩!當然,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是再也不會長高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面對愚公如此堅定的信念,智叟無言以對。

當山神得知這件事後,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派兩個大力士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揹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就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寓言故事寓意:

這篇中國老百姓家喻户曉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智叟孤立而靜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兩山之高,其實無“智”可言;而愚公能用發展眼光洞悉子孫無窮與山高有限,又怎麼能説是“愚”呢?要想幹成一番事業的人,就應像愚公那樣充滿信心,有頑強的毅力,不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著名的寓言故事8:獨目網捕鳥

有一個人十分擅長捕鳥,他編織了捕鳥的羅網,那羅網上結滿了密密匝匝網眼,捕鳥人拿了這張網去捕鳥,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鳥雀。

這一天,捕鳥人又守候在樹林裏,他張開了他那張捕鳥羅網,又在網下撒些食物。不一會兒,有一羣鳥雀飛下來了,果然,有不少的鳥雀撞到了網上,成了捕鳥人的囊中之物。

有個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鳥人捕鳥,他覺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卻發現了一個“祕訣”,那就是:一隻鳥頭只鑽進一個網眼就被捉住了。於是他想道:既然網住一隻鳥只需一個網眼就夠,那幹嘛還要去編結那麼多的網眼呢?成百上千個網眼,難道一次能網那麼多鳥嗎?那個捕鳥人也真是不嫌麻煩,實在太笨了。現在看我的吧。

於是他回到家裏,將捕鳥的羅網來了一次“革新”。他將麻繩一根根結成單獨的小圓圈,然後把這些小圓圈分別系在一根長竹竿上,準備也到樹林中去捕鳥。

他把長竿靠在樹椏上,守候着鳥雀撞在那一個個的圓圈裏,可是一批批的鳥飛下來,又都飛走了,他在樹林裏守候了一天,連一根鳥羽毛都沒得到。

他沮喪地扛着長竹竿回家。路上別人見了都覺奇怪,問他:“你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他回答説:“捕鳥用的。”

別人笑着説:“新鮮!還沒見過這種捕鳥的東西呢。”

他説:“這是我改進後的獨目網。一隻鳥只需鑽一個網眼,我做的這個網不是比一張連結許多網眼的大羅網省事多了嗎?”

別人問他:“那你捕的鳥呢?”

他慚愧地低頭不語。

寓言故事寓意:

這個愚蠢的人只會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因此只看到了一隻鳥鑽一個網眼表面現象,卻不懂所有網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鳥的本質規律。

著名的寓言故事9:猴子撈月

一羣猴子在林子裏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隻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裏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裏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裏有個月亮。

一隻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裏一看,也吃了一驚,跟着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羣,老猴帶着一大羣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裏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裏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着、鬧着。最後,老猴説:“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麼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着月亮。

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有的開始埋怨説:“快些撈呀,怎麼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着:“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子也漸漸腰痠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現月亮依然在天上,於是它大聲説:“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

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於眾猴不瞭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著名的寓言故事10:獼猴與雞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大羣家雞,家雞個個都長得油光水滑,雄糾糾氣昂昂的。

有一次,這個人從外面領回一隻獼猴,他把這隻獼猴和他的家雞放在一起生活。

和家雞們比起來,這隻獼猴實在是相形見絀。它的外表實在不好看,它沒有雄雞那鮮紅高傲的冠子,沒有母雞那金黃尖利的爪子,它身上的毛灰不溜秋的,完全不是家雞那種五彩斑斕的油亮羽毛。從外表看,家雞的確比獼猴漂亮多了。再看生活習慣,家雞們都是啄食,它們的脖子一動一動的,低頭啄一會又抬起頭來走幾步,樣子十分優雅。而獼猴呢?一副渾然無知的樣子,吃東西、飲水都要用兩隻前腳去捧起來,整個臉都湊到食物上去了,常常吃得滿嘴滿臉都是,真難看。

可是,這獼猴的品質卻很好。每當有外敵出現,它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不顧危險,表現得十分勇敢,就連平時看起來雄糾糾氣昂昂走路傲氣十足的高大的雄雞也比不上它。這還不説,獼猴的日常工作也十分出色,它忠於職守,勤勉細心,司晨報曉也在眾雞之前。因此獼猴外表雖不及家雞,但它依然深得主人喜愛,主人總是親切地稱它為“天雞”。

多少年後,這隻獼猴死去了。它的後代小獼猴依然和家雞們生活在一起。可是,小獼猴卻完全不像它的父輩,它違背了父輩的言傳身教。小獼猴從小就不去學習父輩的好品質、繼承老獼猴的優點長處,而是整日羨慕家雞的鮮豔的羽毛,模仿家雞優雅高傲的動作。日復一日,小獼猴總不願離開家雞一步。終於,小獼猴既不會像老獼猴那樣辛勤地司晨報曉,更沒有了臨危不懼、面對敵人挺身而出的勇敢。它現在只有滿肚子的虛榮,每天只會戴上雞冠一樣的高帽子,挺胸昂首走路,或將脖子一伸一縮地吃吃喝喝而已。

主人對小獼猴失去了信心,小獼猴也失去了“天雞”的光榮稱呼,只是一隻不討主人喜愛的獼猴了。

寓言故事寓意:

小獼猴的故事教育人們,應該繼承和學習老一輩的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而不要沾染華而不實、遊手好閒的不良習氣,否則,即使有了好看的外表,也是毫無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