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國小優秀作文>小學生作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大全

小學生作文 閲讀(2.21W)

  廉潔是一種幸福,不貪不佔,遍體輕鬆,心地坦然,辦事踏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廉家風故事徵文大全,歡迎大家查看!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大全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1】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説:“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温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説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説:“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閲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説:“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説:“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説罷,樑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着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樑培寬、樑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樑培恕説:“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樑濟的影響有關,樑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説,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樑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樑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着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樑培寬説,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羣、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羣、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説:“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祕書説:“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歎:“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2】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説過,廉潔是一種幸福,不貪不佔,遍體輕鬆,心地坦然,辦事踏實。本意是教導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嚴於律己,廉潔從政,用優良作風和實際成績取信於民。而這也可以提醒我們要時刻做一個廉潔的好公民,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廉潔故事,往往會給人以啟迪,發人深思。

那是去年暑假的事了,我因為粗心大意,把隨身攜帶的小包弄丟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去上跆拳道課,在女廁所換完道服,一不留神把小包落下了,直到下課才發現。怎麼辦?那裏面有一部手機、一些現金、上游泳課的學生卡和圖書卡等重要物品。萬一找不回來,將會造成很多麻煩。經過我和同學的徹底分析,認定是被人撿到了。可怎麼辦呢?我突然靈機一動,既然手機在包裏,那撿到的人肯定聽得到,如果我們打電話過去,不就能要回來了嗎?説着,我急忙借同學的電話打了過去。可聽到的是:“對不起,您所撥打的號碼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再撥。”這可把我急壞了,同學説:“你這是新買的手機,還有現金,人家撿到了一定不想還呢。”聽到這裏,我十分失望,更害怕回去會被父母責罵。

回家後,我不肯放棄,又一直打,可還是無人接聽。就在晚上,我進入夢鄉時,突然,電話響了,一接,原來是撿到手機的人。原來,撿到手機的是和我同一樓學繪畫的小女孩,一開始是她奶奶接的電話,但是她奶奶不會使用手機,不知道如何接聽電話,後來小女孩的母親知道後打了過來,並跟我們約好見面的時間,以便將丟失的物品當面還給我們。我真是很高興,丟失的.東西失而復得,我暗暗告訴自己,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潔身自好。

記得兩年前,奶奶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療,經診斷需要立即實施外科手術。考慮到社會上載言給主治醫師送紅包可以讓醫生更盡責地為病人做手術,大伯特地精心準備了一個紅包給主治醫師送去,然而沒想到卻被奶奶的主治醫師嚴辭拒絕了:“你為什麼送紅包給我?是不信任我嗎?如果收下了你的紅包,我怎麼能靜下心來好好做手術?如果你信任我,就把紅包拿走!”聽到這番話,大伯驚呆了,只得暫時放棄了送紅包的念頭。結果是,奶奶的手術做得非常成功,出院後身體復原的很快,全家人都打心裏非常感激這位醫生,給他送去了錦旗。同時我們也打心眼裏敬佩這位廉潔的醫生,有着非常優秀的職業操守。

其實發生在我們周圍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使我們生活的壞境更美麗、社會更和諧。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3】

家風崇廉,顧名思義,正義、崇尚廉潔。我家的家風家訓很普通,但讓我受益匪淺。吾家王氏,首重孝悌,謹信親睦,誠實做人,讀書明理,自強不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

我家最注重的便是孝了,每天我的爸爸就會主動的去為爺爺洗腳,為奶奶捶背,我也慢慢的受到了爸爸的影響,便天天幫奶奶做飯,洗碗,奶奶的臉上時不時就會朝我笑笑,那時的我也最開心,最快樂。

老師經常對我們説,做人要誠實,不可以撒謊騙人,但我也有時會撒謊騙人,如,我在家裏,媽媽出去上班了,媽媽在出門前叮囑我,要做完作業才可以看電視,這不,媽媽一走我便開始看電視了,我打開電視,換到我最喜歡的頻道湖南衞視,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着看着,便忘了時間,時間過得真快啊,媽媽下班了,我一聽見媽媽的腳步聲,急匆匆的關掉電視,開始裝模作樣的認真做起作業來,媽媽問我:“你做過作業了嗎?”我説:“做……做過了。”媽媽半信半疑的問:“真的嗎?”我吞吞吐吐地説:“是……是真的。”我的這個謊言,就這樣把媽媽騙過去了。之後我聽了一句名言叫“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便不再撒謊。

有這麼一件事讓我明白了讀書明理有多麼重要,那天,正好是我阿太的葬禮,我們這裏有一個習俗,人死後晚上必要有家屬的陪伴,有很多人都來陪夜了,有外人,有家人,我們意外察覺到有一位家人沒有來,那就是我爺爺的弟弟。我的媽媽、爸爸、我、奶奶、大伯,一起去他家找他問個清楚,可他給我們的解答卻是:“人都死了,還陪個屁啊。”我們聽了,開始與他有了爭執,便大吵起來,而我們家又沒有懂理的人,有理説不清,便被説回去了,從那時起我們家與他們家斷絕了來往。那時,我被家人賦予了希望,一定要有出息,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讓別人不再小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