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説課稿>

【精選】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説課稿 閲讀(3.0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水果鎖》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説一段話,而轉向為詞彙的豐富和會説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説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説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説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水果鎖》這一聽説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説話動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和句式來形容一個事物。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ΧΧ,XXX的句型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的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XX,XX,XXX"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話動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 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XXX句型講話。

2、 PPT以及實物圖和實物鎖四、説教法學法為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播放PPT講解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説話動程序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置遊戲情境。

二、交代遊戲規則。

三、引導幼兒玩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活動意圖

紙不僅是幼兒生活的夥伴,也是幼兒遊戲、創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裏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今天我將帶領孩子展開一系列互動,瞭解紙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願意動手操作,並對試驗感興趣。

二、活動目標

1、願意積極想辦法嘗試用摺紙的方法讓紙張站立起來;

2、通過實驗,瞭解紙的承載力。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卡紙84張、若干本圖書、小籮筐、固體膠、小桶、白紙28張

四、活動過程

1、談話:“紙能站起來嗎?”引出活動

(1)教師出示一張白紙。

教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一張什麼紙嗎?你們猜猜老師手上這張紙現在能站起來嗎?”老師進行操作演示。

(2)老師將紙折一折,放到桌上讓其站立起來。

教師:“小朋友請看,現在它站起來了嗎?”

2、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動手嘗試用摺紙的方法讓紙站立起來。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讓你們面前的那張白紙也站起來呢?”

(1)教師提問:“請小朋友先説一説你想用什麼方法讓它站起來?”

(2)教師提要求。

教師“現在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和老師不一樣的方法讓你們面前的白紙站起來吧”

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3、幼兒猜想,實驗站起來的紙能否承載書本。

(1)幼兒猜想站立起來的紙上是否能放書本。

教師:“小朋友,你們覺得自己做的這些站立起來的紙能不能將書本放在它們上面而紙不會倒?”

(2)教師提要求。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現在輕輕地將一本書放在紙的上方,看看到底能不能放?”

(3)幼兒實驗,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4)集體交流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説説自己的發現。”“為什麼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

4、遊戲:紙張大力士,比比哪一種方法折的紙站立起來的承載力最大。

(1)請幼兒用桌上的三張卡紙分別折三個站起來的紙張大力士。

(2)教師提要求

教師:“請你們將書一本本地輕輕地放在每一個站立起來的紙上,比比哪一個上面可以放的書最多?”

(3)幼兒實驗

(4)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哪一個上面放的書最多?它們的力氣使一樣的嗎?

(5)教師實驗

教師出示自己製作的三個站立起來的紙。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三個參加紙張大力士比賽的運動員,你們猜猜它們三個誰可以成為今天的冠軍?”

教師實驗,分別在三個紙上放書。

(6)集體交流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麼它們的力氣不一樣?”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出“因為折法不一樣,所以它們力氣不一樣”。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猜想一下不同種類的紙的承載力是否一樣?然後用不同的紙實驗一下。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分類》這部分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分類能力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並且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方式也有很大益處。

由於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採用探究、合作、發現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活動中的反饋情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把評價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看到自己的進步,體現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四、教學流程預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類。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錄像,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觀看完後,讓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然後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分類。這個情境的設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意義,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動手操作,探究分類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學習的機會,意圖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

第一次探究:首先讓學生拿出我課前發給他們的學具袋①,同桌兩個人合作一起來分一分裏面的學具。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分兩類,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類,邊分邊説説分的依據。然後找代表到前展台上演示分的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學具一共可以分成四類。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活動卻不僅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類,還激發了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第二次探究:讓學生拿出學具袋②,這裏面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第一次分類,分好後選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分類的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小組同學互相評價。然後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有不同的分法嗎?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組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從而讓學生感受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並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又對圖片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突破了重、難點。

(三)、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分類

首先出示39頁的做一做,我把書上圖做成圖片,讓學生討論之後到前面展台親自分一分,感受分類的多樣化。然後談話:“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麼,畫出來的,你能分嗎?”這時分別出示40頁的3題4題,讓學生看着圖進行分類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會運用分類解決問題。

(四)、實踐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讓學生想一想,説説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然後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而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最後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書包裏的物品和家裏的玩具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分類的樂趣和作用。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現在的獨生子女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教學目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小手的作用,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2)萌發幼兒初步保護小手的意識。(3)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激發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三、教學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課件、音樂《我有一雙小小手》。

四、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四、説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模仿遊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做手指遊戲、模仿洗手的動作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我的小手本領大,怎樣保護手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3、經驗感知法:由於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的現象。所以我為幼兒準備操作材料,通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打開,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玩很多的玩具,會做許多的事情,並能嘗試着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除經驗感知法外,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手指遊戲,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的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事情,瞭解了保護小手的方法。

五、説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社會活動,我採用遊戲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具體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我以手指遊戲引入活動,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手指遊戲,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

2、為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兒的經驗。

在此環節的活動設計,運用了前面提到的經驗感知法。本環節由老師請小朋友分食物展開活動,為幼兒創設了遊戲的情境,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幫忙做事。通過提問你的小手會幹什麼?引導孩子在操作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知道小手會做事。在分食物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除了會幫小動物找食物,你的小手還會幫你做什麼事情?哥哥姐姐的小手會做什麼事情?遷移到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這一環節,有效的幫助小朋友認識到小手真能幹。萌發向哥哥姐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

3、通過觀察、遊戲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會説話。本環節,教師先通過用不同的手勢給予幼兒不同的表揚,一方面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為老師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埋下了伏筆,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一學、説一説、動一動,體驗了小手會説話的神奇效果。進而對手的功能、作用進行了有效地拓展,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讓幼兒輕鬆地理解並初步掌握了手勢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多樣性及趣味性。)

4、引導幼兒保護小手的意識,知道一些保護小手的方法。

5、教師歸納總結,小朋友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歌表演誇誇自己的小手,結束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故事欣賞活動《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

最後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着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着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閲讀和檢驗閲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説説,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説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才對。)

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説説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

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説説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裏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氫氣球綁着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

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為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着一隻耷拉着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四、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敍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師: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

大家好!我是5號,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在情境中學習

大班語言活動 兒歌《月亮下來吧》我將從説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這四部進行説課。

第一部分説教材:

本活動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中班下冊。

首先説説教材地位: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要求我們引導孩子接觸優秀的兒

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而兒歌《月亮下來吧》雖然篇幅短小,卻充滿趣味,又富有優美的意境,動態感很強,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中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兒歌所藴含的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是當今獨生子女所缺乏的,這一教材很有現實教育意義,符合《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接着説説教材的處理:

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結合教材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讀,步學會續編兒歌,第二課時是鞏固續編兒歌。第一課時。

現在我來説説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讀

2.發展想象力,仿編兒歌。

3.激發對大自然產生美好的情感。

再接着説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我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讀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而把讓幼兒大膽想象,仿編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大家都知道)準備是為活動目標服務的,活動準備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最後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次活動所做的以下2個方面的準備。

1.課件:月亮下來吧

2.仿編兒歌圖片。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理解,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第二部分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通過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幼兒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使語言學習走向體驗學習。針對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媒體輔助法、興趣激發法、啟發提問法

媒體輔助法:現代教育實踐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如在活動中我把兒歌內容做成了生動形象的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看到他們的動態畫面,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兒歌更形象幼兒更容易理解。

分段教學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完整欣賞兒歌的基礎上,根據兒歌的內容分了5段,從而讓幼兒加深對兒歌的感受和理解兒歌內容。

啟發提問法:恰當的提問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我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兒歌中把月亮當成什麼?誰想把它怎麼樣?讓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知道小弟弟、小妹妹分別把月亮當成了什麼。

此外,我還採用了表揚激勵法、歸納總結法等教學方法

(接下來我將説説本次活動的第三部分 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能力,還能讓幼兒獲得學習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三種學法:交流討論法、觀察探究法、探索仿編法。

交流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通過交流討論,可以讓幼兒展示自己,豐富經驗,加深理解,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去,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提問:故事中有誰?小弟弟、小妹妹把月亮當作什麼?把它們怎麼了?等等為幼兒提供交流、展示、表達的機會,在分享成功的同時,也提高幼兒大膽表達的能力。

感官參與法: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是來源於幼兒自己與物體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起來的,我在活動中,讓幼兒看一看課件、聽一聽故事、説一説感受、想一想問題、做一做動作、編一編故事,通過多官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兒歌內容,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語言學習是開放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學習和交流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造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兒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難點。

本次活動的實施過程是怎樣呢,這就是我要説的第四部分,説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遊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層層深入"的原則,一共設計了5個環節。

(一)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二)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三)分段欣賞,加深理解。

(四)大膽想象,嘗試仿編。

首先説説第一環節: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

環節目標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讓幼兒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提問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組織幼兒談話,提出了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來觀看課件,並通過談話知道月亮圓時像什麼?彎時又像什麼?引出本次活動內容和兒歌名稱。為下面講述作鋪墊。

接下來説説第二環節: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本環節有兩個小環節。

第一小環節是教師有感情的完整朗誦兒歌一遍,然後提問:兒歌的名稱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第二小環節結合配樂結合課件完整朗誦兒歌第二遍。你聽完後有什麼感覺?"兒歌中有誰?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因為這個兒歌編幅不長,結構清晰,並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回答問題。

由於本環節我利用了課件和老師有感情的朗誦,相信幼兒欣賞完後一定能回答。如果某幼兒回答不出來,我將請能力強的幼兒回答,並且鼓勵幼兒之間要互相學習。

再接着説説第三環節:分段學習,加深理解。

環節目標是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意境美。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分段教學法、交流討論法。本環節是重點環節,我設計了5個小環節。

第1小環節是教師演示兒歌第一段課件,提問:你聽到什麼?把月亮當成什麼?誰想把它怎麼樣?教師進行小結,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第2小環節是教師演示兒歌第二段課件,提問:現在你又聽到什麼?把月亮又當成什麼?誰又想把它怎麼樣?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第二段內容,然後請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小結。

第3小環節:教師播放兒歌第三段課件,然後提問:"誰能用好聽的話來説一説這一段的內容,由於幼兒已經欣賞前面兩段,對兒歌的結構已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不提過細的問題,而是提概括整體性的問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第三段。

第4小環節:老師和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後提問"你喜歡兒歌裏的哪一句????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進行小結,對幼兒進行熱愛生活的教育。

本環節通過設計以上4個小環節,層層深入,為幼兒提供了想説、敢説、有機會説的條件,並能夠很好的解決重點問題,從而讓孩子很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和特點。假如孩子在第4個環節沒辦法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將通過再次播放課件。

第四環節:觀察發現,嘗試仿編。

本環節的目標是通過觀察,發現兒歌結構的特點,學習嘗試仿編。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嘗試仿編法。本環節是難點環節。我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第一小環節教師根據兒歌內容逐一貼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兒歌的結構特點。第一排是第一段兒歌的內容,、、、、、由於教師把兒歌內容的特點用圖片的形式形象的展示出來了一般幼兒都能發現兒歌的特點,如果孩子沒辦法發現兒歌中的結構特點,我將結合圖片,引導幼兒縱向觀察發現第一組都是風在哪裏、第二組都是誰説、、、、、、,採用這方法一定能讓幼兒發現特點。

第二小環節我先示範仿編,請個別幼兒嘗試仿編,教師提出要求:你們編得第一句都是月亮下來吧?第二句:把它當作什麼?第三句:説了什誰?最後一句是:用來幹什麼?師幼進行評價。這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幼兒編得很完整,這時我給於表揚,如:你真棒!編得很完整。並請全班幼兒跟着讀一遍。二是幼兒編得可能不完整,這時又有3種情況:1、可能漏掉了"把它當作什麼?2、可能漏掉了誰?這時我將把幼兒編的內容與圖片對比,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或者通過同伴互助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五個環節:活動延伸,區域活動。

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組織幼兒晨區活動,組織幼兒玩《我邀月亮一起玩》的遊戲或作畫、講述。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發揮想象,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總結:本次活動從有趣的談話中開始,然後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趣味性和遊戲性的活動中,主動積極的去感知、理解和提升,從而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斷髮展。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春暖花開》。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由於桃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孩子們也缺乏瞭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桃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棉籤畫的方法來表現桃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認知)2.能用吹畫和棉籤畫來表現桃樹和桃花(技能)3.體驗吹畫和棉籤畫的樂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的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吹出樹枝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樣子。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棕色、粉紅色顏料、棉籤、抹布、範例、紙張等。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講解法②示範法③範例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本環節我將以春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如詢問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們還記得你們看到了哪些花嗎?"2、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桃花的結構通過播放桃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並且我會通過提問幼兒桃花的基本特徵來使幼兒更加仔細、專注地觀察圖片。

3、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1)在本環節中我首先出示範例,引起幼兒對範例的畫法的興趣,再分析範例,讓幼兒瞭解桃花樹的樹幹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花朵是等顏色幹後,再用棉籤蘸粉紅色顏色點上的。

(2)然後示範講述吹畫桃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着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棉籤蘸上粉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畫出梅花。此時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乾淨、整潔,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4、先交代要求,再讓幼兒操作,同時給予適當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桃花。在幼兒操作時,要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5、總體評價,結束活動活動最後挑選出幾張幼兒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再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讓每個幼兒把桃花貼在牆上組成桃林,供大家欣賞。

七、教學特色

雖然是同一創作內容但是採用了棉籤畫、吹畫這兩種以前沒用過的畫法,讓幼兒瞭解了"桃花"還可用不同的美術形式來表現,拓寬了幼兒的美術創作思維。活動中幼兒能遷移以往的創作經驗舉一反三。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活動目標: 托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設計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於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遊戲時產生的。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車,但發現幼兒玩火車的方法和汽車沒有區別,,正好幼兒園組織親子一日遊,利用這個機會,我對家長提出帶孩子去坐坐小火車,感受火車和汽車的不同。之後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功能,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標和觀察要點隱含在火車這個材料中,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發展各種能力。 此次活動中的小火車我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使火車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遊戲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注重孩子的活動過程,留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我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語言,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以提升他的原有經驗。

材料提供: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3、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

過程中托兒可能出現的行為:

● 孩子按照一種材料連接火車。

● 兩種材料的火車連接(現成和自制的火車)。

● 沒有規律的連接。

● 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

●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 拉着火車鑽山洞,過軌道。

好學教育 - 專業,權威,高效,分享 - 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台!

● 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裏。

● 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