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説課稿>

説課稿錦集八篇

説課稿 閲讀(1.2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説課稿錦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課屬於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喜愛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關於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恐龍的特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觀察、記憶、表現恐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環境,訓練他們的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身心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顯性目標是瞭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學習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培養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隱性目標是通過學習活動,培養熱愛自然、用於探究科學奧祕的精神,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通過對恐龍資料、玩具的觀察、分析,瞭解恐龍的基本特點,學習如何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難點為不同種恐龍的特點及情節的表現。

三、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思、畫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課前:觀看有關恐龍的短片。

(一)組織教學。

(二)揭題。恐龍生活在一億幾百萬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幾百萬年前就從地球上神祕地消失了,給人類留下了無窮的奧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恐龍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恐龍。

(三)瞭解恐龍的種類、習性和體貌特徵。

1.説一説你知道的恐龍知識。

教師小結。

2.學習恐龍的種類、習性和生活環境。

(1)瞭解恐龍的生活環境:説説恐龍生活在什麼地方?

(2)瞭解恐龍身體結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分析,恐龍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a、頭部 b、頸部 c、身軀 d、四肢 e、尾部

(3)恐龍的分類。

提問: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特徵,這些恐龍有什麼特徵呢?有什麼功能?

學生回答。(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分。)

教師小結:曾經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恐龍,大致可分為食肉類和草食類,都有獨特的外型特徵。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説説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分。

(四)創作指導。

1.最想畫的是那種恐龍?他有什麼特徵?怎麼樣表現。

2.怎樣體現巨大?在兩張作品中,哪個恐龍比較大?哪個比較小?為什麼會這樣呢?

3.欣賞學生作品:哪些地方畫得好,給你有什麼啟發。

(五)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1.雖然恐龍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們讓消失的恐龍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糾糾氣昂昂地來到我們眼前,奇蹟就看同學們了:用你的畫筆,大膽地畫出巨大的恐龍,讓我們來場“龍王爭霸賽”吧。

2.在開始比賽前,我們先來熟悉下比賽規則吧。

A、畫一隻你最喜歡的恐龍或想象的恐龍,抓住恐龍的外形特點或動態去畫。

B、評選出三大龍王:

龍王一:體形巨大,威武。

龍王二:色彩鮮豔,合理。

龍王三:造型新穎,獨特。

3.學生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六)展示評價。

作業展示: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表揚優秀作品。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學會了用大小對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龍,還進一步瞭解了恐龍生活的環境、不同種類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性。

(八)課後延伸。

1.課後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歡的恐龍。

2.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曾經統治地球達一億七千萬年之久,後來為什麼消失了?課後請查閲有關恐龍的資料,瞭解恐龍為什麼會消失的原因。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九章的第一節:<家庭電路>是將之前所學電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的教學案例,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完美結合。面對電氣化普及的社會,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以後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學生能瞭解日常安全用電常識,規範日常用電行動,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育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家庭電路的組成,保險絲的選擇,三線插頭和插座的作用等內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雖然沒有較艱深的知識點,但是內容瑣碎、繁雜,有許多潛知識包含在其中。並且本節課主要是介紹生活用電常識,大多數知識學生常識性瞭解即可。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部分電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電路的火線、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220V。

(3)能根據電能表上所標的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確定接入的家用電器的最大總功率。

(4)知道保險絲的作用,開關與燈接法

(5)瞭解三線插頭。三線開關為什麼安全、漏電保護器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討論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部分電路元件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習保險絲的作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難點內容是三孔插座的接線方法和對電路故障的分析。

四、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他們往往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八年級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同時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直觀教學。讓學生接觸實物,這樣更利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

五、説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本課的重點是家庭電路的認識和各元件的作用,所以本課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觀察實物,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合作交流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2、學法:根據以上教法及學情分析,本節課主要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合作交流法、實例分析法。學會把探索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力求解決實際問題,從物理走向生活。

六、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週末一家人正在看春節晚會的實況轉播,一位小品演員正在演出,眼見得如此精彩,可惜停電了,而鄰居家裏燈火輝煌,並傳來喝彩聲……。大家猜想一下,家庭電路里哪一部分出了

故障?應該如何檢查呢? 活動一:1.問題導學: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部分功能是什麼?

互動探究一:

同學們觀察電路板上的各元件,同時閲讀課本關於家庭電路的組成一段,找出組成家庭電路的主要部分。哪一位同學説一下家庭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學生交流展示1:家庭電路由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插座、用電器和導線組成。 學生交流展示2:家庭電路各部分功能.

活動二2、問題導學:保險絲原理,作用是什麼?

互動探究二:學生觀察保險絲,保險絲材料是什麼?

交流展示:講解保險絲作用,材料。

活動三3、問題導學:怎樣辨別火線和零線,怎樣使用試電筆?

互動探究三:學生討論試電筆使用,辨別零線和火線

交流展示:學生使用試電筆,講解試電筆使用方法,辨別零線火線

活動四4、問題導學:電燈及其開關的接法

互動探究四:學生看書瞭解電燈與開關連接

交流展示;控制電燈的開關應與電燈串聯,並且要接在火線上

活動五5、問題導學:三孔插座、三腳插頭的接法和漏電保護器的作用

互動探究五

學生討論三孔插座、三腳插頭的接法和漏電保護器的作用

交流展示:

學生介紹三孔插座和三孔插頭,講解三孔插頭的好處,、三腳插頭的接法和漏電保護器的作用

6、達標檢測

1、請用筆畫線表示導線,將它們連入電路

2、關於家庭電路,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電能表用來顯示用户所用的電能,應安裝在幹路上

B、保險絲安裝在總開關後,當電路中有大電流通過時會熔斷

C、開關與用電器並聯

D、總開關千萬不能倒裝,其靜觸頭應在上面

3、小強同學在學習安裝照明電路時,由於操作不規範,導致開關中兩個接線柱接到了一起,這樣產生的後果是( )

A、燈不能正常發光B、保險絲迅速熔斷C、開關依然起作用D、燈總是亮着

4、家庭電路里的用電器都是並聯的,其原因是( )

A、為了獲得相同的電壓 B、獲得相同的電流C、獲得相同的功率 D、可以單獨工作

七、教學小結

八、板書設計 家庭電路

(1)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部分電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電路的火線、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220V。

(3)能根據電能表上所標的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確定接入的家用電器的最大總功率。

(4)知道保險絲的作用。試電筆使用,開關與燈接法

(5)瞭解三線插座,三線插頭為什麼安全。漏電保護器作用

九、教學反思

成功點:

一、學生對家庭電路的構成和測電筆的使用掌握不錯,能理論應用於實踐。

二、學生對保險絲的工作原理掌握不錯。

三、學生對安全用電常識掌握深刻。

不足之處: 一、學生對電功率和電流的關係掌握不透徹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它是華師版的《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一章第七節的內容。教學的'對象是七年級學生。本節課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WORD排版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們瞭解到WORD作為一個優秀的辦公軟件,不僅可對文字進行處理、還能實現對圖像的處理,本節知識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知識的學習。

重點: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因此讓學生掌握插入圖片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而在對圖片的調整和編輯的操作中學生容易出錯,掌握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圖片的調整編輯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目標分析

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其中教師應特別關注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播放)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熟悉插入圖片的各種方法。初步掌握調整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宣傳單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對湖北關注,對家鄉熱愛的情感。

三、教法分析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分層教學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為此在授課時,我首先通過觀看運動會比賽的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的主題任務——為省運會製作宣傳畫單,在完成這個主題任務過程中,再給出一個個小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已動手,自主探究,以任務的方式再次激發學生興趣,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四、説學法

在這節課中學生主要用到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嘗試操作——自主創造——作品展示”。學生在完成每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從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開始,在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探究驗證的基礎上,完成任務,最後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五、説教學準備

1、帶多媒體系統的網絡教室。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學生預先分組,並確定組長。

4、將運動會比賽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存放在學生機D盤。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激趣,引出主題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四)展示評價,歸納總結

第一環節:情景激趣,引出主題

首先,我播放了前幾年前的奧運會錄像片段,同學們看到賽場上運動員颯爽的英姿,場下啦啦隊搖旗吶喊的情景,一定會無比激動,此時,問道:“多麼精彩的場景,同學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瞭解運動會,讓更多的人受到運動會頑強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麼,今天我想請大家當一回設計師,用我們所學的WORD軟件為運動會設計一份宣傳單,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好不好?”

同學們的激情一下了被調動起來,使新知識的學習成了學生內心的需要,從而使這節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二環節: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同學們的激情被調動起來後,個個躍躍欲試,緊接着有一些同學會由喜悦轉為疑惑:“怎樣為運動會作宣傳呢?”

這時,出示兩個文檔:“看,這是老師為省運會設計的宣傳單,哪種宣傳效果更加形象生動,更能鼓舞人呢?”

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帶圖片。我順勢提出第一個任務

任務一:同學們自已動手試一試,如何插入圖片?

任務提出後,同學們思考討論,我提示學生插入圖片要使用插入菜單,讓學生自已動手實踐,看看誰最先找到插入圖片的方法,這樣意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學不僅很快就找到了插入剪貼畫的方法,還找到了插入其他圖片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數學生不能完全掌握,這時,我請已學會的同學擔任小老師,指導其他同學,並鼓勵同學走上講台為大家分別演示插入剪貼畫和插入其他圖片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能的機會。

然後,我利用事先做好的課件,演示操作步驟,歸納操作方法。

這樣做,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又強化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通過學生的演示,教師的歸納,學生們都能將圖片插入到文本。緊接着我找出幾張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廣播軟件進行展示,我首先對這些作品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請同學們議一議如何使這些作品更加完美,同學們暢所俗言,對於同學們提出的建議,我歸納成3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1:如何改變圖片的大小?

問題2:如何移動圖片的位置?

問題3:如何調整圖片和文字之間的位置關係?

這3個問題成為了3個新的任務擺在了同學們的面前,我讓學生可根據自已能力的高低選擇1個或多個任務進行探究,並嘗試操作。這樣採用分層教學法,既讓能力高的同學充分展示自已的才華,也可讓能力較低的同學品嚐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全體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同學們在操作前,我這樣提示大家: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通過1、教材的閲讀。2、回顧以前圖畫程序中圖片的編輯來解決。

教師巡迴指導,對於個別同學遇到的問題,可以讓小組中會操作的同學傳授方法,開展合作學習。對於大部分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則進行啟發引導。在我的預設中,“在‘嵌入型’的文字繞排方式下不能隨意移動圖片的位置”將是同學們面臨的一個巨大的難題,因此,我有意在屏幕上演示,並質疑:“圖片為什麼拖不動?看誰能幫幫我?”這時,師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確的方法。

然後選幾位同學將屏幕上的幾幅作品進行完善。最後教師進行歸納總結,並對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強調。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破了對圖片進行調整編輯這個難點。

在這一環節,同學們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解決了問題,學生的角色從“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好奇心也隨之得到滿足,動手實踐的得與失,不再是作品的好壞,而是“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第三個環節: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在學生掌握新知後,我設計了一個以小組為單位來為奧運會設計一份宣傳畫的比賽,制定比賽規則後,給學生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創造,充分發揮自已的靈感和特長,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團結協作的力量,以比賽的方式,使孩子們的興奮點再次激起高潮,不知不覺中使知識得到了鞏固。

第四個環節:展示評價,歸納總結

在這個環節裏,利作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優勢,將小組中比賽優秀作品傳送到教師機,我利用事先做好的模板,快速地將這些作品做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既可以相互學習,交流心得,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興奮,被認可的滿足,品嚐到學習的快樂。

在我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時,我將請同學們對這節課談談自已的收穫,目的在於讓同學人回顧教學過程,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加深對本課重難點的理解。最後,我會説:“今天已經成功地為此次奧運會設計了宣傳單,但還不夠完美,如藝術字的使用,背景的設置等,這些知識我們將在下節課繼續學習。”給學生造成學習的期待心理,激發他們下階段的學習熱情。

七、評價分析

本節課以任務為主線,有意識地留給學生適度的思維空間,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容為一體。鼓勵學生大膽上台演示,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教師將從多方面給予評價,同時,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自評,互評,從而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八、設計思想

本節課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同學們都十分關心的奧運會為切入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本堂課進行整體把握,放手發動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探究和創造中來,從而享受到創造的快樂,體會到學習的輕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相信,通過這種快樂的教學方法,學生們一定會更加喜愛信息技術課,愛上富有魅力和新奇的自主創新的學習方法,那時,真正解放的不只是老師,還有廣大的學生。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敬請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動人的童話故事,它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在危險時刻,睡蓮姑姑彎下腰救它上來,熱心的小蜻蜓犧牲休息時間,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把小螞蟻送回了家。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夏夜美麗的荷塘夜色,更被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感人,字裏行間都透着一股濃濃的温情,是人文內涵極其豐富的佳作。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夏夜之美和助人為樂的精神之美。

二、説教法

閲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首先大膽創設優美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美麗的夏夜中進行學習。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閲讀時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在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心靈受到薰陶和觸動,感受夏夜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學會關心別人,培養良好的品質修養。教學方式上以“導演和演員”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表演課本劇。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提供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的途徑。評價方式上,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由傳統單一的教師對學生評價轉變為學生互評、學生評價老師,從而培養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別人的情感和價值觀,激發其自信心、成就感。

三、説學法

以讀為載體,感悟文本。初讀時,要求讀準音,讀通課文。再讀時,瞭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初步感悟夏夜不僅景美,人物的心靈更美。細讀時,引導學生從“喜歡誰”入手,感悟睡蓮是如何關心幫助小螞蟻的。通過朗讀、理解、想像,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情感,感受夏夜“內在”的美,體現閲讀的層次性。朗讀採用自讀、齊讀、引讀、邊演邊讀等形式,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朗讀感悟文本,在反覆的朗讀中讀通課文,理解內容,而且在與文本的反覆對話中鞏固。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三、再讀課文,互助學習

四、欣賞範讀,體會感情

五、寫字指導

六、作業:畫出你眼中美麗的夏夜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複習生字

有一天,螞蟻媽媽帶寶寶們去公園裏鍛鍊身體,瞧,他們正在練習跑步呢!在每一條跑道上都有一些關卡,讀出了卡上的字才能過關。哪一組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們啊?

過渡:天都黑了,可螞蟻媽媽的另一個寶寶還沒有回來,它到哪去了呢?

(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在情境中鞏固識字,既掃除了學生的閲讀障礙,又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同時結合了本文中心,讓孩子們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二、想像朗讀,激發感情

1、想象讀:閉上眼,聽老師讀,你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2、交流,粘貼帶名字的小動物圖片,學生邊看圖,邊讀出詞語。

三、自讀自悟,讀出感情

1、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2、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話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並告訴他,你為什麼喜歡。

3、反饋交流。相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邊讀邊悟。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在於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反饋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四、創設情境,指導表演

這麼美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吧。

1、在這美麗的夏夜裏,公園裏靜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池塘裏的睡蓮也閉上了眼睛……突然,怎麼了?

找兩個學生演螞蟻和睡蓮。(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鮮活的情景,通過表演,加深對字詞的理解,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瞭解課文內容。)

2、爸爸媽媽找不到小螞蟻,該多着急啊!這時,誰來了?找學生扮演蜻蜓。

3、天太黑了,見不到路怎麼回家?找學生扮演螢火蟲。

4、旁白:小螞蟻爬上“飛機”,蜻蜓起飛了。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蜻蜓飛呀飛,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綠綠的草坪,飛到一座花壇前,小螞蟻到家了。(歡呼狀)

(穿針引線地使故事情節自然發展。)

5、出示:星星看見了,高興地眨着眼。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

(在師生共同讀演中感受到小動物之間互幫互助的真摯情感。)

6、組長分配角色,小組試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演。(之前的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小組再演,讓每個孩子都親身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對分角色朗讀表演感興趣。)

7、展示表演。

五、深入感悟,深化體驗

1、指讀14-16自然段;藉助動畫、音效,集體誦讀,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輔以動作。(利用多媒體動畫、音效以及學生自己做動作表演誦讀,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

2、是啊,夏夜多美啊!碧綠的河水,粉紅的睡蓮,青青的假山,綠綠的草坪,美麗的鮮花,閃閃的星星。讀完了這則小故事,你覺得還有什麼比這景色更美?生結合各種小動物具體説説“心靈之美”。(用優美的語言再現故事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在優美的意境中受到薰陶,得以深化。同時,積累語言,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六、感悟,小結

1、讀完了課文,你想對大家説點什麼?(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小道理。讓語文學習成為孩子們學會生活的一種能力。)

2、老師相信你們會成為外表美,心靈更美的好孩子。

七、課外延升,拓展思維

1、夏夜很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你畫的夏夜美不美呢?請大家先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組裏的同學,然後選出你們認為畫得好又説得好的小朋友上來説一説。

2、小朋友們不僅讀得好,畫得好,説得也棒,大家能把剛才所説的美麗的夏夜寫下來嗎?

(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拓寬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將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延升,以畫促話,給學生的心靈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讓其個性在繪畫與解説中充分張揚。)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課是識字(一)的第三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和物品。

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他們吃水果,家庭充滿温馨。

二、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詞組和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和識字,讓學生們練習説句子,認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説重難點

重點:認識沙發、報紙、茶几、枱燈、電話和掛鐘等8詞語。

難點:讓學生想辦法記字,結合識字,認識8個生字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1、看圖識字。

2、用熟悉的事物來記生字。

3、在遊戲中識字。

學法:

1、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

2、藉助熟字記生字。

3、在玩中學字。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看圖感知。

教學伊始,用談話導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幻想。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説圖中有什麼物品?

2、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説説圖上有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八個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話。

學會八個詞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尋方法。有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藉助圖與拼音識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猜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教學時,通過與詞語交朋友、找朋友使學生讀準字音。

﹙3﹚、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4﹚、認識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

﹙5﹚、《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實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説,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挑戰記憶力”。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如猜謎語,又給孩子一種新的驚喜,讓孩子在激動興奮中結束這節課。

《在家裏》説課稿

【説教材】

《在家裏》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關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温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説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做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本課時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圓圓的家裏有……”來説話。

3、會寫“上”“下”兩個生字。

【説教學理念】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的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説教學、學法】

1、創設情境,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中句型“圓家裏有……”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耐性較差的特點,在本課設計了“開火車”、“走迷宮”等遊戲吸引學生,學生學得輕鬆、自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為師的必須悉心“澆灌”。

我在一開始就跟學生進行談話,先將自己的喜悦帶給學生,同時邀請學生一起分享快樂,一年級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大家都為能與老師共同分享喜悦而激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溶入到學習的環境當中。利用第一步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學習中,這應該説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期待。

二、利用情境識記生字。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為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説説圓圓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説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説,必須用上句型:“圓圓的家裏有……”。在説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枱燈”等物品,這時可以藉助實物識記生字,找準物品,把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聯繫起來,學生感興趣,同時也容易記住,自然、輕鬆。這個環節可以説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接着再讓生字走出圓圓的家門,藉助拼音,採用“小組讀”、“自由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後將課件中的拼音去掉再進行認讀生字,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來鼓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遊戲鞏固生字。

如果説,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時間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有限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送信”。當老師將一個個信箱往黑板一擺,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先讓學生認讀信箱上的拼音,然後請學生當郵遞員送生字信件送到相應的信箱裏,既複習到之前學習過的拼音,又是對生字的鞏固。

四、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書空,再落筆書寫,再評,互相促進。

五、課外拓展。

在本環節中藉助課文內容,結合實際環境,建議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做一些詞語卡片,貼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貼在冰箱上等。讓學生自己創造識字環境,認識更多的生字。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蘑菇該獎給誰》,這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國標本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參加跑步比賽的故事,告訴學生有勇氣敢於和強手競爭,雖敗猶榮,全文以對話的形式敍述,是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的好教材。

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新的偏旁。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敢於和高手競爭,才能顯示真正的本領。目標1和目標2是本文的重點,目標3是本課的重點更是難點。我力爭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下面,就第二課時着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我將採用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以行拓徑,指導朗讀這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富有情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我在導入課文後,就出示“練習、提着、參加、烏龜、冠軍”等詞語,然後讓學生邊看圖邊以連詞成句的方式説説這篇課文的大概內容,然後再通過媒體,創設情境,出示動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激起學生再學習的慾望。

二、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課文的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課文比較簡單,我相信我班學生通過朗讀就能體會到兔媽媽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我將用故事引出課文第二部分即2-4自然段,把學生帶入課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導學生自己閲讀第二部分,並請學生讀讀兔媽媽的話,説説知道了什麼,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的媽媽説話時的樣子,再通過朗讀,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接着請小朋友轉換角色當當小黑兔來回答兔媽媽的問話(板書:小黑兔),並説説小黑兔當時心情如何,再請學生加上動作,表情來朗讀這句話,抓住“得意”這一詞,來體會小黑兔的驕傲(這時板書:得意)!相機出示小白兔的話,和小黑兔形成鮮明的對比,用同樣的方法來體會小白兔的“難為情”。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對詞義的感悟更具體、真切,朗讀更到位。

接着我將創設情境,播放小黑兔和小白兔練習跑步的情況引出課文第三部分即5-7自然段,並請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接着引導學生讀讀小白兔和小黑兔的話,並説説他們倆都和誰比,心情都如何(板書:跟烏龜比,跟駿馬比),再通過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小黑兔的得意、驕傲,小白兔的難為情,傷心。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看一看,説一説,讀一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題作用。

接着我將設疑聽了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話,兔媽媽會把蘑菇獎給誰呢?引出課文第四部分即8-10自然段。估計學生會説小白兔,相機引導學生讀讀第八自然段。這時師生對話“小黑兔得了冠軍,獎品卻給了小白兔,如果你是小黑兔,你會怎麼想?”學生可能會説不服氣,跑去問媽媽等,相機引導學生朗讀第九自然段,體會小黑兔的不服氣。接着我將組織學生圍繞“如果你是兔媽媽,你用什麼理由來説服兔媽媽呢?”展開討論,並組織交流,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因為他敢和高手比呀”並請學生説説高手的意思,聯繫實際情況,説説班裏學習的高手,再通過不同的方式的朗讀來體會只有和真正的高手比,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板書:敢於和高手比)

三、以行拓徑,指導實踐

課文中還留有一些空白,我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聽了兔媽媽的話,小黑兔會怎麼樣?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學生能夠把體會到的敢於和高手競爭,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這一道理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最後,總結課文,繼續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技巧。

為了把課內外有機地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渠道,我佈置了這樣一個選擇性作業:喜歡朗讀的學生,可以回家讀給家長聽。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給課文配上一幅插圖。喜歡講故事的學生,可以續編故事,講給同學或家長聽。

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研究。

以上就是我對《蘑菇該講給誰》一課的粗淺的理解和一些初步的教學設想,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將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七年級《生物學》中繼“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水循環”之後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教材編寫及知識結構中起者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通過對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為以後學習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舉例説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綠色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

2.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3.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嘗試設計實驗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發生過程,認識綠葉在光下製造的有機物是澱粉,理解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和產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從中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索,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

三、重點和難點

1.探索綠葉在光下能否製造澱粉。

2.為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四、教法

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法;探究法;

五、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

活動:請同學列舉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的關係。學生髮現,人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綠色植物。

置疑:“植物體由一棵小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自身營養物質的積累從何而來?”“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是什麼?如何檢驗呢?”“綠葉製造有機物需要什麼條件嗎?怎樣證明?”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引導學生聯想小學自然課的內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體內有機物來源於植物體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

審視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説出探究實驗的變量,如何控制變量,怎樣設置對照實驗。然後,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後,對照課本上的方法步驟,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播放實驗視頻

分析試驗結果

1、同樣是天竺葵,葉片見光部分變藍了,説明了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一種使碘液變藍的有機物——澱粉

2、遮光部分未變藍,説明綠葉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光。

第三部分歸納總結

1、從實驗題目中體會光合作用的三個重要因素——綠葉、光、有機物

2、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

説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有趣的蘿蔔》,這是我園園本課程——農村綜合主題教育“蔬菜營養好”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蘿蔔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蔔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胡蘿蔔、卞蘿蔔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醃着吃,有的還可生吃呢!民間還有“十月蘿蔔小人蔘”的美稱。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蔔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蘿蔔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蔔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蔔的情感。我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達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蘿蔔的有趣,主要是蘿蔔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蘿蔔製品,使活動玫繳罨?br>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蘿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分類標準及分類結果,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枱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兔子絨玩具、各種蘿蔔、籃子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蘿蔔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

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

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蘿蔔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對蘿蔔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蘿蔔籽,共同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節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詞,編成了一首《蘿蔔歌》,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蘿蔔的生長過程,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蘿蔔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蘿蔔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兔子形象,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看蘿蔔、分蘿蔔、品嚐蘿蔔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蘿蔔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蘿蔔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蘿蔔,引導幼兒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伴隨着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分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蘿蔔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

—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的蘿蔔豐收了)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兔蘿蔔豐收”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蔔)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蔔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兔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蘿蔔)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每組提供了充足的蘿蔔,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説説各自看到的蘿蔔的特徵。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蔔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為了拓寬幼兒對蘿蔔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蘿蔔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蘿蔔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

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説一説、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裏主要是按蘿蔔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由於中班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分類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小兔整理蘿蔔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蘿蔔送到小兔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蘿蔔的生長過程)

幼兒感受知蘿蔔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蘿蔔怎樣由一粒蘿蔔籽慢慢長大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編自演了《蘿蔔歌》,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食品)

在討論交流蘿蔔的用途後,大家一定很想品嚐了,為了滿足孩子嘴饞、控制能力弱等特點,我就及時安排了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的情節,,很自然地引導幼兒進行品嚐交流蘿蔔的吃法,我們在每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醃製的、紅燒的、炒的、涼拌的)。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蔔(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在這一過程中蘿蔔的吃法也全面體會,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到這環節,目標3就自然完成了。

(六)審美延伸(蘿蔔小製作展示)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蘿蔔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製作玩具,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幾件小製作,引發幼兒對蘿蔔的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悦,進而為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同時,請幼兒把小兔和蘿蔔帶走,既是為兔子幫忙的表現,又是為可能進行的製作創造條件,相信孩子會對蘿蔔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