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徵文>

新中國60週年徵文

徵文 閲讀(1.65W)

爺爺民國三年出生在湘南一個小村莊。爺爺十六歲時,因生活所迫,跟着隊伍從湘南過湘桂交界的永安關徒步到桂林挑鹽謀生,成為一名少年挑夫。一九三四年,爺爺用血汗錢娶回奶奶 。令爺爺最難忘的是,六年後,奶奶因患疾病無錢醫治而拋下三歲的父親和不滿週歲的姑姑撒手人寰。從此以後,爺爺與兩個幼小的孩子相依為命。那年月,物質匱乏,民不聊生,生活太苦太艱難。爺爺説,過年也難得吃上一頓米飯,平素那叫現代人喜愛的紅薯玉米野菜粥還填不飽肚子。百來户人家的村子,五六户闊富地主也只能每天計算着糧食下鍋的份量。

新中國60週年徵文

一九四九年,舊中國獲得新生,全國解放了。爺爺一家和全國人民一道,擺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奴役,丟掉了剝削和壓迫,當家做了主人。江山在歡呼,勞動人民在歌唱。這年,父親十二歲進了學校上學,這在舊社會,按貧下中農的身份和一貧如洗的家境是不可能進學堂接受教育的。之後的日子,爺爺一家在新社會的滋養下,不再挨餓受凍,生活逐漸好轉,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一九五八年,父親初中畢業報考空軍,立志為國從戎,未能如願。一年後,父親在組織的推薦下,來到家鄉的`一所鄉村小學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他參加工作後,爺爺教導父親要勤奮工作,報效祖國。父親謹尊教誨,紮根山鄉,教書育人。父親在日記中寫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祖國的解放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是一名教師,我要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一九七八年,母親在一個改革的年輪裏生下了我。全國農民在為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偉大的改革而歡心鼓舞。解放後,國家在曲折徘徊中前進的時代已凝結為歷史的記憶。一九八一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湘南推行。爺爺心裏像喝了蜜一樣高興,幹勁十足,精心地料理着分給一家七口的九畝八分田地。父親在十五里外的紅巖嶺小學教書,只有到了假期才能回家。爺爺和母親靠勤勞的雙手,大顯身手,糧食滿倉。除了上交公糧外,全家人還能填飽肚皮,比解放初期的集體化、大躍進好多了,其樂融融。幾年後,村裏陸續有人建起泥石瓦房。一九八四年,我六歲。父親、母親、爺爺到十多裏外的廣西瑤山界扛回大杉樹,一家人挑石擔沙,請砌房師傅砌起了三間泥石瓦房。新房建好後,爺爺仍住在二十多平方米的老木房裏。我們便搬到新房住,三個姐姐也擁有了自己的房間。爺爺雖然住在舊房裏,但最樂的還是爺爺,他笑着對父親説:“砌新房了,子女有安身之處,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了,就像倒吃甘蔗節節甜!”站在村邊的石山上俯視村莊,幾百年的老村變大了,變新了,像春天的樹林萌發出新芽。村裏還有年輕小夥子買了單車、手錶。有的人家裏買了黑白電視機。時間在跑步,母親看着我們五姊妹在一天天長大。六年後,母親和父親商量用她養牲口積攢的錢又蓋一座新房。父親同意後,新房砌起來了。這次砌房不再是去很遠的地方扛樹、挑沙、擔石,而是有個體户開着拖拉機幫着運輸。砌房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個體司機也從父母那賺到了錢。幾個月下來,一座紅磚瓦房蓋起了。爺爺説,若在舊社會,我們家是不可能實現蓋新房的夢想。

二十世紀末,村子裏很多人家買了彩色電視機,有的人家用上了程空電話,喜事多多。如今,村裏的很多舊房不見了,一座座漂亮的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村子通向村外的泥巴小路變成了水泥大道,摩托車、貨車、小驕車奔馳在希望的田野上……彈指一揮間,祖國大地發生了這麼多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啊,放眼四望,歲月在行走之間把中國的鄉村、城市粧扮得越來越年輕美麗!想起苦難與幸福,想起祖國六十歲生日,心裏感動着,一首同名詩就這樣噴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