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知識文庫>實用文檔>

中學歷史教師的實習報告

實用文檔 閲讀(6.21K)

中學歷史教師的實習報告

中學歷史教師的實習報告

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負責初一年級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其主要工作包括聽課、備課、試講、授課、説課、批改作業和試卷、開展歷史活動課等。

1主要工作

聽課。從教育實習工作之始,我們十一人分別在初中部與高中部就開始了聽課工作。除了對應的原任歷史教師外,我們還聽了包括初二級、初三級、高二級與高三級歷史教師的課,囊括了七年級上冊、八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以及三個必修模塊,博採眾長。除了擁有豐富經驗的在職歷史教師外,我們還互相聽課,彼此提出建議,共同進步。這不僅包括了初中部之內與高中部之內的聽課,我們還經常彼此交流,初中部的實習隊員到高中部聽課,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到初中部聽課。除此,我們小組還共同前往廣州市第十中學與沙滘中學,聆聽來自其他實習小組成員的公開課。在授課期間,我們仍然堅持聽原任歷史教師或者同班隊員的課,充實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保持每個班教學的連貫性。集百家之所長,我們每人至少寫下了十五篇聽課記錄與評課記錄,作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參考範例。

備課。在通過聽課吸取歷史教師們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彼此的備課工作。我們通過細心領會課程標準、研讀各類教學參考書籍、詢問原任歷史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等方式,把心理學、教育學、中學歷史教學法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編寫好每一課的詳細教案,製作好每一課的課件。而且,對於我們編寫的教案和製作的課件,我們會分別交予原任歷史教師與李芳清老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再進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復毀之,經過多次修改後才正式定稿。

試講。光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修改教案和課件是不足夠的,我們還會經過多次試講,請原任歷史教師或李芳清老師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正的課堂上。譬如《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高中部的每位隊員都試講了至少兩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經驗,跟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反覆討論,才最終落實教學設計。

授課。俗話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之説,我們經過反覆地完善教案、修改課件、模擬試講後,終於站上講台,一展平生之所學。在初中部,每位隊員每週授課一節,每節四或六個課時,實習期間共授課五節,課時約二十六個;在高中部,每位隊員實習期間共授課三到五節,課時六個。僅僅把原來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上是不夠的,我們每位隊員都秉着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樂學的心態,靈活地進行課堂反思和課後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感覺自己整個授課過程比較悶,於是在“獨尊儒術”的難點處理上設計了一個話劇來提高趣味性,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形成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如李捷盈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出現較嚴重的拖堂情況,於是在非教學重點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解釋,終於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完整的教學。

説課。除了日常的從備課、試講到授課以外,針對以後教師招聘中必不可少的説課競賽,我們在李芳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兩次説課。李老師根據我們每位實習隊員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提出建議,並鼓勵我們在實習結束後繼續進行説課演練。

批改作業和試卷。授課只是把知識與學習方法傳達給學生,學生的掌握效果如何仍然需要反饋得知,而批改作業和試卷則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常用手段。因此我們的實習隊員常主動提出幫助原任歷史教師批改作業和試卷。譬如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們在批改學生第一單元的作業時,發現學生仍然以初中死記硬背史實為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對於閲讀歷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閲讀理解能力仍然比較薄弱。於是實習隊員們在第二單元的授課中增加了歷史材料,引導學生從中提取知識點,着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開展歷史活動課。依照學院的教學安排,教育實習期間除了需要完成新知識課的授課以外,還需要開展歷史活動課,充實自己的教育實習經歷。因此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歷史活動課,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培養學習歷史的能力為主要目的。譬如楊妙如開展的《走近秦始皇》一課,帶領學生更進一步地瞭解秦始皇,引導學生學會評價秦始皇,落實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所要求的學生“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目標。又如陳俊傑與陳曉清共同開展的《廣州,我最掂》一課,從學生熟悉的廣州歷史遺蹟入手,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這些遺蹟背後的歷史故事,進而梳理一個完整的廣州歷史體系,使學生感受獨具地方特色的廣州文化的韻味。再如鄧銘興與羅翠婷共同開展的《歷史很精彩》一課,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片和影視素材,使學生感受歷史,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並指導學生記憶歷史史實的技巧。

2有待改善

作為實習教師,我們小組十一人的經驗是不足的。儘管我們經常虛心地請教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對教學設計進行反覆地修改,但我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涯裏進行不斷地琢磨、不斷地改善。

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根據李芳清老師的意見,無論是初中部的實習隊員,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落實知識目標為主,能力與方法兩方面的目標沒有落實得很到位。其實眾所周知,現在高考的考查更重視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以及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對於教材中描述的史實主要是為教師培養學生能力與方法提供媒介。過去傳統的教學過分重視媒介,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掌握,以致學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覺得自己越來越難以提升。實際上,從初一和高一開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無異於教師進行長線投資,也許剛開始成效不佳,但當學生熟練以後能夠純熟地依靠自己學會知識。然而,我們小組十一人一直以來接受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致自己在站上講台後仍然沒有完全擺脱傳統教學的束縛,對於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尚未非常到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既然緊緊圍繞高考的能力與方法目標都沒有很好地落實,那麼相對來説比較虛無縹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更不用説了。根據李芳清老師的建議,落實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學生識記史實來説,比傳統的死記硬背要更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因為學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過程。既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屬於體驗性的目標,自然要學生自覺地體會得到。然而,無論是初中部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都只是採用描述歷史過程,然後通過三言兩語地點明來進行落實。這樣的方式並不是不好,但並沒有使學生很好地自覺體驗情境,因此從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程度來説是比較牽強的。

教學語言的激情與精準。除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以外,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小組十一人都具有一個通病,就是教學語言缺乏激情。譬如高中部的原任歷史教師劉老師。他的教學模式並沒有什麼創新性的手段,教學設計相對很多實習隊員來説顯得比較死板,但因為他激昂的語言能夠渲染學生,提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他的課堂並不是沉悶的。相反,儘管我們大部分實習隊員都能夠制定出靈活的教學策略,但缺乏激情的教學語言,有時候並不能夠把那些容易分神的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來。同時,李芳清老師多次指出我們需要不斷審視自己教學語言的精準,也就是語言的邏輯性與嚴謹性。儘管我們通過撰寫詳細教案審視自己的語言,但在教學實踐隨機應變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出現或多或少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