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單元作文>六年級下冊作文>

實用的民俗作文錦集八篇

六年級下冊作文 閲讀(6.79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民俗作文錦集八篇

民俗作文 篇1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特點,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傳統婚禮,揭開新娘的蓋頭也是一個鄭重其事的儀式,由婆家的女性長輩來揭開新娘的蓋頭。然後舉行結婚典禮;雲南的貝葉古樂,系西雙版納傣族古老的傳統音樂,包括民間古今傳唱的民歌樂、歌舞樂、贊哈樂三個大類。民歌樂,包括傣語稱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賽叮、哈蒿多、甘哈魯玩等諸種。

而我們這兒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讓我來講一講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們老家是在臨安,在這兒過年吧!就很有濃郁的地方的特色!我們這兒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熱鬧,到處都是鞭炮聲,‘碰,碰,碰……。’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帶這滿嘴的笑容。我當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開心了。因為要吃年夜飯了,晚飯我要吃兩次,因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飯,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飯,所以二次我都要省着點吃,不然的話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飯都非常的豐富,我看得都眼花繚亂了,(哈哈),飯吃好了,接下來,就是收壓歲錢了,我這次收的比較多,(哈哈)。到了晚上8點,聯歡晚會開始了,這次聯歡晚會我看的很快樂,到了12點我已經想睡覺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後,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樓去睡了。這次除夕,我過的很開心。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希望它們能夠傳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2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風俗,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故鄉的風俗也毫不遜色。

過年啦,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臘八粥和吃那鮮美的餃子。臘八粥有許很多多的乾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漂亮星星,在湯汁這個漂亮的“宇宙”中閃爍着。

當然,還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燒。祭灶神當然要用十八個祭灶火燒和一些菜,給灶神當上天路上當乾糧吃。祭完灶神,就要把這些食物瓜分。過年了,串門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親戚家,小的都給老的拜年,還能得壓歲錢。過年娛樂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炮竹,城市裏也有人舞龍。在漂亮的夜晚看煙花,在繁華的城市看舞龍,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

這就是我故鄉的風俗,你記住了嗎?

民俗作文 篇3

星期六,爸爸媽媽帶我去麗水民俗樂園玩,我可興奮了。一大早,我就起牀整裝待發,等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早飯,我們就開車出發了。

一路上,我和爸爸媽媽在車裏説説笑笑,可高興了!過了1小時左右,爸爸停下車説:“民俗樂園到了。”我迫不及待地下車跑向民俗樂園,帶着微笑走進大門,看見路邊的鮮花隨風擺動,好像在歡迎我的到來,還有兩旁的大樹向我敬禮,枝頭的小鳥唱起了動聽的歌兒,多麼美妙啊!一路走進去,我看見裏面有許多好玩的項目,有“水上滾球”,有“海盜船”,還有“激流勇進”等項目。我首先玩了“投球遊戲”,一投就中了一個小禮物,我可開心了。正在我尋找下一個遊戲項目時,我碰上了程靖淇、阮可昕、陳弘毅三人。於是,我們一起去玩了“水上划船”。兩人坐一艘船,船一離開岸邊,“戰爭”開始了,你撞我,我撞你,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我們還玩了“激流勇進”、“海盜船”等遊戲,玩得真快樂!

小朋友,你也想來玩嗎?趕快行動吧!

民俗作文 篇4

北方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去逛廟會,今年,我來到了南方過年,這裏的人每縫過年,家家户户都會去逛花街。

聽説廣州花街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這幾年,花街分別在8個市屬區舉行,形成了花街總長几十里、幾百萬人在一起逛花街的壯觀景象。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地人,捨棄與家人一起團圓的機會,從各地趕來,特地來目睹廣州花街的氣勢。

今年的除夕前夜,我們也來到越秀花街來沾沾喜氣。看來傳聞是真的,還沒走到花街入口,只見花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來來往往的遊人手上大多拿着桃花、水仙、小柑橘樹、蘭花。我問爸爸:“為什麼遊人買的都是這些花呢?”“這是人們為了寓意大吉大利、大展宏圖!”爸爸摸着我的頭説。

我們來到了花街的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有高貴典雅的蘭花、有粉紅動人的桃花,有千姿百態的菊花、有暗香浮動的水仙、有豔壓羣芳的鬱金香、有紅色美玉之稱的玫瑰……你看,那一朵朵百合綻放出一個個笑臉,像在夜風中向你問好;一枝獨秀的大花惠蘭傲立在花海中,像是高傲的公主;天真無瑕的馬蹄蓮迎着微風翩翩起舞;藍紫色的蘭花如同一隻只花蝴蝶在微風吹拂下向我們飛來。實然,我被眼前一串串金黃色的葫蘆吸引住了。我問爸爸:“這是什麼花?長得這麼古怪?”爸爸説:“這是金葫蘆,人們叫它“五代同堂”,把它放在家裏象徵健康長壽。”哦,原來每種植物人們都給它藴寓了豐富的內涵,寄託着美好的願望。

花街上不光只賣花,還有各種賣小工藝品的檔口,我自己買了一個迷你五彩小風車,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陶笛,我一直吵着要買一個肉肉小植物,爸媽經不住我的糾纏,終於給我買了一盆內內小植物。這次逛花街我們真是滿載而歸。

耳邊聽着喜慶的新年歌聲,鼻子聞着醉人的花香,眼睛看着千姿百態的花草、工藝品,我不由得唱起媽媽教我的廣州童謠《行花街》。“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

民俗作文 篇5

説到永康的新年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撣掃去室內、傢俱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於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新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户户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裏,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民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第一大習俗應該是“春聯”了。“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載説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現在春聯已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呢。

第二大習俗就是“爆竹”了。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麼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説: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裏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第三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這種習俗,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打麻將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説,請大家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習俗吧,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民俗作文 篇7

3月1日,神奇小隊在吳山廣場河坊街舉行了“火紅樓道火樣情,中華文明我繼承”的活動。一開始,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注意力都不在尋訪上,而是對着一些玩具出了神。但走在何坊街上,各處商埔林立,到處都有新奇的玩意,走了不一會兒,我們就發現了桂花酥,只見兩個正壯年的男子,一人一錘的在捶打桂花酥,越打越薄,不會兒一塊桂花酥就成了,在我們不停的要求下,他們讓我們也參與捶打桂花酥。我們一個一個輪流,你捶一下,我捶一下,一塊桂花酥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吹糖人的老爺爺,我們看到了一些帶顏色的麥芽糖,在老爺爺的手下聽話地變成了一隻只羊、一隻只雞,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老爺爺説這是他從他師傅那學來的,要吹成小動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吹的氣不能太大,太少了,要均勻的控制。然後他説可以讓我們也試一些簡單的吹法。陳書顥想吹一匹馬,但是因為難度太大,老爺爺讓他吹成了一個葫蘆,哈哈,他還為此不高興呢,但這傳統的手藝也不是我們一學就會的呀,吹成一個葫蘆已經不錯啦。

傳統的文化還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們去慢慢發現,並繼承它們,讓這些傳統的東西一代一代傳下去!

民俗作文 篇8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裏——大柘鎮塘根村,那裏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於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裏啪啦”燃起鞭炮.“嗚裏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佔真是無法形容;你看,從花轎裏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麼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託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着,面從懷裏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着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牀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