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分桃子》優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1.28W)

《分桃子》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創設了許多分一分的情景,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來體驗平均分的意義。

北師大版《分桃子》優秀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景,猴子媽媽帶回8個桃子,要分給兩隻小猴子吃,問每隻小猴子可能分到幾個桃子?孩子們表現的很積極,各自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孩子都認為應該是每隻小猴分4個桃子 ,可是班裏一向有主見的李文浩説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他認為猴子哥哥應該分3個,弟弟分5個。正好為其他學生平均分造成的衝突。這時候有學生馬上在下面説,那樣不公平。我故意疑惑的問: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説,就不平均了。説的正中下懷 ,由此我引出了平均分這個概念,並再一次讓學生兩人合作用擺小棒的方法將8個桃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並進行全班彙報,説出自己分的方法。有的孩子一個一個分,有的'孩子兩個兩個分,有的孩子先分三個再把剩下的兩個各分一個,這時候,我正想總結孩子們的分法,機靈的胡潤航説他和別人的不同,他只分了一次就分好了。班裏的孩子們都好奇的看着他,只見他不慌不忙的站起來説,他是想24=8,用乘法來想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回答,心想:這個問題我該怎麼解決呢?是深入下去解釋還是一帶而過呢?這時候愛問問題的陳陽舉手問了,2和4是怎麼來的呢?我靈機一動,就請他們自己來解答這個問題吧。於是我笑着説:是啊,胡潤航的這個算式怎麼來的呢,你能擺擺小棒,自己找找2、4、8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話音落下,孩子們拿出小棒開始擺起來,過了一會兒,陳陽高興的舉起了手,説老師我知道了。我示意他等等,當大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時,我請他來介紹自己的發現,他説:通過擺小棒,他發現2是兩隻小猴子,8是桃子的總數,4正好就是兩隻小猴子分得的桃子。其它的孩子似乎也有同樣的發現,都鼓掌表示同意。最後胡潤航説:分桃子的時候他先數出了桃子的個數,然後想2和幾相乘等於8就知道每隻小猴分幾個了。剛才同學們都想出了這麼多的分法,我們在實際的分一分時,你想選擇哪一種分法呢?我趁熱打鐵想讓孩子們從幾種分法中優化出一種來。結果,大部分孩子都認為用乘法來想更加的簡單。

本節課在這節課中,孩子們通過動手分一分,説一説學生直觀感受到同樣多一樣多和平均分,並初步掌握了要分得同樣多、一樣多的方法。 但是因為前面分桃子讓學生分一分、擺一擺、説一説的時間用的比較多 ,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

這個問題在上北師大教材時,一直深有體會,當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時,往往會遭遇知識技能目標與發展性目標難以兩全的兩難境地,對此,我們該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才能在落實知識技能目標的基礎上拓展發展性領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