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古詩文誦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2.5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文誦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古詩文誦讀教學反思

一、思教學理念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古詩詞對學生思想情感具有薰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詩詞的誦讀教學不容樂觀,在平時的考試默寫題中就能體現,丟分嚴重,學生苦於奔命的記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個初三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在如此緊張的複習中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古詩詞的複習上,學生提起來就頭痛。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生避而遠之,毫無興趣,談何繼承和發揚?

我們提倡高效快樂的語文課堂,或許我們只注重一節課的教學,只注重一個學期教學任務的關聯。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語文課當做一節語文課,每一天的語文課只是極小的一個環節;假如我們把初中所有的古詩詞當成一大首詩來背誦,平時的每一首詩就好比一個字節。我問過學生一個問題:《<論語>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後,不看不管不問,800天以後中考複習時,是否記得。學生肯定的回答:記不得。我又問:初一上學期《觀滄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學期中考複習時再來記背,記得否?記不住。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何為精準?精準早讀到底要決解什麼問題?能不能構想一個宏大的語文關,構想一堂超級高效快樂的大語文課堂?

關注學生體驗,關注學生感受,從學生認知、興趣出發,真正讓學生做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科學的指導教學。注重知識的積累,注重初中各學期知識的聯繫和有機整合,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據於以上原因,結合本次工作坊"精準早讀"這個主題,我從自身實際教學中深思反省。嘗試做一些誦讀古詩詞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點點學生古詩詞誦讀的現狀,希望能夠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把握古詩詞誦讀的方法,讓"精準早讀"精準早讀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學生記住的東西能保持更長遠,是我這堂課生命的歸宿。

二、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我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設計如下:能背誦並用楷書默寫(知識與能力);運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高效記憶古詩(過程與方法);能調動原有的古詩詞儲備,積累詩文,增強古文背誦信心(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這三個目標的設置定位是比較準確的比較樸實的,因為這僅僅是古詩詞誦讀的目標而不是古詩賞析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中,讓學生用楷書默寫其實考慮到現在好多學生書寫不過關、質量差,説到底還是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課堂上用毛筆現場楷書書寫一首給學生看,考慮時間關係省去了了這一步。

本節課的重點目標是讓學生運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高效記憶古詩,在原來的設計中,我是想讓學生感知不同的誦讀法:韻腳法、理解記憶法、情景想象法、誦讀記憶法、分析記憶法、對仗記憶法、歌曲串唱記憶法、反覆朗讀加嘗試背誦法。但在實際教學中,時間緊,考慮到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悟如何去精準誦讀古詩詞,做了取捨,僅僅展示了後兩種。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置實際上是對這堂課的一個延生,説到底它跟這堂課的內容關係不大,但我認為,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是會整合的,更何況語文就是整合性較強的課程,讓學生能調動原有的古詩積累形成整體,此處主要指的是:相同意象、相同主題和相同作者的詩詞形成整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培養學生自主記憶古詩的意識很重要,所以我想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樂意接受的方式讓學生漸漸喜歡上古詩詞,我的方法是用流行歌串場的方式,學生現在的心理特點是喜歡耍酷、喜歡另類、喜歡追星……所以用這種比較"潮"的方式去唱,在不同的`班級我做過調查,學生比較喜歡,我實踐下來效果相當良好。記得牢,便於課外複習,隨時隨地哼唱起來就把古詩複習了,決解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

三、思教學內容

我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分兩層,一層是通過我總結的精準誦讀古詩詞的口訣來引領學生背誦《竹裏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這四首古詩,讓學生在讀準字音、讀通節奏、整體感知詩意和感情的基礎上通過高效的方法識記、理解記憶、拓展記憶古詩,讓學生知道學古詩不僅是為了考試,還可以修養身心,提升境界。

另一層,就是通過四首古詩的誦讀的步驟和過程讓學生領悟我總結的精準誦讀古詩詞的口訣:火眼金睛音和形,讀通詩詞有韻味;整體感知意和情,各顯神通憶比拼;理解默寫來鞏固,積累拓展再延伸;課外複習抗遺忘,古詩從此記心上。讓學生知道,背誦古詩是講方法的,講過程的,是講技巧的,是有方法指導的,是講層次和梯度的。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不是背完就放之大江讓之東流不管不問的。要讓其和原來的知識發生聯繫,形成整合,從而抗拒遺忘。遺忘是很正常的,要在課外及時複習,按時複習,循環複習,真正讓古詩記在心裏,進而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四、思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是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途徑。教學環節分為三部分:導入新課,誦讀四首古詩詞並感知方法,增強古詩誦讀信心提升感情。

在實際教學中,感覺課前準備和導入新課學生是比較接受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課前白板播放我教班級學生唱歌記古詩詞的視頻並和學生談話,導入中展示馬龍汶河邊的柳樹,並手拿《唐詩三百首》,創設情景誦讀賀知章的《詠柳》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明白有詩歌生活就有詩意。

誦讀四首古詩詞這一環節,按照我整理的誦讀古詩詞的口訣分佈展開,但是因為我所設置的教學目標過大,太在乎一堂課的延展性,所以到後來和"精準早讀"的主題相背離,此時我才知道,教學目標就是一堂課的指南針,課的好壞大部分取決於次。如果我的教學目標只設計一個知識與能力目標,這節課單就是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讓其背誦的話,我可以上一堂漂亮的早讀課,但我又於心不甘,我想我不僅要教學生語文,更要通過語文去教人。好多專家和同仁都發覺我把早讀課上成正課,我非常接受專家的批評和指正。因為我想:語文課就是語文教師的人生,人生語文,語文人生。

課就是我的生命,它承載了我對語文對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很多感情,通過這堂課我想讓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略有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或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真正打通學生學習語文的"任督二脈",讓他有興趣有熱情去學習,他才可能變成語文高手。所以在課堂尾聲之時引出雷海為的事例去增強學生熱愛古詩詞的熱情,這寄託了我很大的期望和期待。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因素沒有把握好,學生不熟悉,自己儀態太過威嚴,時間把握不好,所以好多環節都流於形式,這節課的重點應該在讀上下工夫,多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記憶的成果,原本的多種形式的背誦和當堂課的默寫都變成了趕場,重點未突出出來,表面看起來很熱鬧的課,漏洞百出,羞愧不已。

五、思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設計的初衷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下自主學習,但實際上下來,我太注重了自己的教,讓學生禁錮在我設計好的線路和教學流程之中,束縛了其自主性,上下課來所以我感覺非常心慌和不安。這也是以後我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就如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教授提倡的,教師應多考慮教學內容,而不僅僅是教學方法。

六、思教學效果

王崧舟老師説過,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語文味、人情味、書卷味。具體説來,語文味表現為"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這裏的人情味有三層意味:

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註定不受學生的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能稱為好課嗎?

二是指語文課要注重情感薰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喪魂落魄症",淪為"空心課"。

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王崧舟老師還説,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含豐富的文化底藴;有"書卷味"的語文,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常常靈氣勃發、靈光閃現,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闢蹊徑。總之,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是大有嚼頭的語文課。或許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可以以此為鏡來正視我們的語文課堂。

反思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真實的課堂情景問題。當然,反思本身不能直接解決課堂問題,但是,通過反思可以為解決課堂問題指明方向、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