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1.8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鷹學飛》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

語文教材《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敍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閲讀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我抓住以下三點展開教學:

一、示範引領,培養語感。

學生的閲讀能力從何而來?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於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這篇課文以對話形式展開,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不過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還不太能分清人物的語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先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人物的語言,這樣為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然後緊緊圍繞人物的對話以讀為主,緊扣“已經”“真的”“總算”等詞深入體會小鷹不同的心理活動和心情。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和學生演讀示範,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小鷹急促地喘着氣説:“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的情景,再通過孩子們小組內分角色表演,進一步體會小鷹的心情。最後,讓學生表演朗讀,這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也是對文本的理解性閲讀。把自己當成小鷹的同時,也從小鷹的身上學到了只有不斷努力,才能越飛越高。通過孩子主動參與,角色體驗,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吸收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交流、邊讀邊演中理解詞語,朗讀感受,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中培養語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

二、品詞析句,想象補白。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鷹的好學,我抓住“拼命”“盤旋”這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説話訓練,補充文章空白。“小朋友們,如果你是小鷹,你是怎樣拼命向上飛的?”有的孩子説:“翅膀累了,也不停下來,繼續向上飛。”有的説:“累得滿頭都是大汗,還在向上飛……”這樣的補白,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合理的想象,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拼命、盤旋”等詞的意思,再放到句子中進一步朗讀體會,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文章的內涵,即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三、圖文並茂,激發興趣。

直觀的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除了用多媒體課件以外,還用了大量的簡筆畫進行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始導入時,我根據學生回答,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對大樹、高山、白雲進行了簡單勾勒,直觀形象,一目瞭然,也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參與近來,我還準備了老鷹和小鷹的圖片,根據故事發展,請學生動手把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最後,當小鷹看到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場景,讓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説話練習。

總之,整個課堂都我都以學生先學,小組互學為主,交流時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交給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得更深入,讀得更充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2

在教學這一課時,開始認為孩子是不是不能説:“學無止境”,但後來“學無止境”一詞是學生自己説的,真是讓人沒有想到啊!這一課的教學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小鷹學飛學了幾次?媽媽分別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小鷹是怎樣做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我把課文改了改:

師:有一個孩子跟着媽媽學知識,他學習了一個詞語,就高興地叫起來:“我學會知識了。”媽媽搖了搖頭,説:“()。”

(以上括號部分讓學生接着説。)

師:孩子又跟着媽媽繼續學習,他學會了寫一個句子。他又興奮地説:“我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媽媽又搖了搖頭,説:“()。”

師:孩子又跟着媽媽學習,學啊,學啊,學會寫詞,寫句,還能寫一篇長長的作文了,/youer/他説:“現在,我總算是個有學問的人了吧?”媽媽沒有説話,把他帶到了圖書館,説:“孩子,你看。”孩子向前看去,他看見了什麼?他能明白媽媽的用心嗎?

4、你明白了什麼?

孩子們説了許多頗有道理的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説了些什麼吧:

學無止境;要向小鷹一樣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一山比一山高;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永遠不能驕傲;學習就要堅持不懈;學習要持之以恆……

你還真別小瞧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噢!我為孩子們而驕傲!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3

語文教材《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敍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有了學習“一、二兩次飛行”的經歷,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這兩點:

一、融情入境,培養語感。

閲讀能力從何而來?腳踏實地地立足於文本,重在品詞析句,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緊扣“已經”“真的”“總算”等詞深入體會小鷹此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小鷹的心情。片段中我通過和學生演讀,讓孩子們深切小鷹急促地喘着氣説:“現在……我總

算……會飛了吧?”通過孩子主動的參於,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達到“入境悟情”的教學境界,由此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於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閲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積澱,使之融入文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鬆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便是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閲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通過多種讀的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閲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讀者對讀物的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於同一段內容,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們要“蹲下身來”充分尊重他們的`見解與觀點,切不可強求統一,引導他們讀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於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三、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

比如,課堂導入時,我根據學生回答,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對大樹、高山、白雲進行了簡單勾勒,一目瞭然,也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參與近來,我還準備了老鷹和小鷹的圖片,根據故事發展,請學生動手貼於相應位置。最後,當小鷹看到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場景,讓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説話練習。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4

低年級在閲讀教學時,也要注意進行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課時複習完詞語後,我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每一次都飛到了什麼高度?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分鐘,圈出有關詞語。學生大多數能找到第一和第二次的飛行高度,可是第三次就有點找不準了。聰明的孩子找到了“白雲上面”。我反問:第三次小鷹到底飛到了白雲的哪兒?能説得準確一點嗎?終於有孩子説出了“白雲下面”。

我幫助他們總結:有時候,課文中找不到現成的詞語做答案時,我們就應該動腦筋思考一下,這樣才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鷹第三次飛行時的內容時,我先請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想想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小鷹學習很努力?圈畫有關詞語。許多孩子找得很準確。其中學習“急促的喘着氣”時,我讓學生試着“急促地喘着氣”來説説小鷹的話,我運用生活體驗,並示範朗讀了幾次,效果還不錯。不過對於第六自然段中老鷹説的“孩子,你往上看!”這句話,我只是一帶而過,其實這句話在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鼓勵、希望……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並沒有好好指導朗讀體會。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5

《小鷹學飛》是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課,課文講的是小鷹跟着老鷹三次學飛的過程,來體會小鷹由原來的高興到後來的虛心學飛來體會小鷹虛心學習的精神。

二年級低段的學生還主要是以識字為主,低段的學生每節課都要有十五分鐘的時間來教學生識字,結合我的理解和培訓所學習的內容,我確定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來體會小鷹虛心學飛的精神和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通過拼音來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落並解決小鷹幾次跟老鷹學飛和從文中找出有關老鷹、小鷹的對話和動作的語句這兩個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的簡單,在快速的閲讀之後,學生很快説出了他們的理解,於是,我讓學生來通過他們的分角色朗讀和加動作表演來更深入的感受這一過程,學生配合的很好,之後我進行了拓展延伸:老鷹説的“孩子再往上看”是什麼意思,看到白雲上面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時,小鷹會怎麼想怎麼做?讓學生進行了説話訓練,最後通過課文的學習,我給出了這樣的填空來總結他們的感受:( )的小鷹、( )的老鷹。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基本的詞語進行了理解和説話訓練,比如説:已經、盤旋、急促、拼命等詞語。之後我用剩餘的十分鐘時間來讓學生解決課後的生字,先觀察字的結構、佔格,經過同學的互相提醒,我還示範了兩個帶有新偏旁的生字之後讓同學進行描紅。只是我感覺描紅的時間有點緊,有的學生還沒有寫完,我就進行了總結,送給學生四個成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這四個成語也是我們這個單元練習四中成語。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6

在教《小鷹學飛》一課時,基本過程還不錯,條理也很清晰,自我感覺還都行,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存在。

在導入時,所提問題的指向不明確,課題要多讀幾遍,我當時忘記讓學生讀課題了。

在學生回答問題答不到點子上時,要進行點撥,讓孩子的思路打寬,發展思維。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要進行反饋處理,要引導,糾正,不要不去回答。在放錄像,讀課文之前要出示要求,有目的的去看,去聽,去讀。

在學生讀錯字或詞時,要強化他們的記憶,在個別糾正後要集體糾正,

理解詞語時,要將詞語,句子結合起來理解,將容易的先解決掉,再深入理解難的。

理解生字時,要接近學生的生活,利用課堂資源,將容易錯的紅筆警示,老師寫,學生也要跟着書空練寫。

最後,我忘記佈置作業了,一堂課後,作業是肯定要的。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7

師:瞧這隻小鷹多刻苦,多勤奮呀。飛呀,飛呀,最後累得連呼吸都變急促了。(出示句子: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誰來讀一讀。

生:(讀,很平淡)

師:在這個句子裏邊什麼標點符號連用了兩次?

生齊:省略號。

師:它把什麼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呼吸聲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喘氣聲給省掉了。

師:同學們把省掉的聲音補進去,再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放聲自由朗讀)

自評: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我通過讓學生髮現和尋找省略號中省去的部分,讓其補充到朗讀中,使學生在通曉了課文內容之後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精講和品析。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8

課文是一篇童話,敍述了小鷹在跟老鷹學飛行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

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講小鷹飛到了大樹上面,以為會飛了,心裏非常高興,而老鷹認為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第三、四自然段講小鷹飛到了大山上空,以為真的會飛了,高興、滿足、得意,而而老鷹説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第五、六自然段講小鷹通過自己刻苦努力飛到了更高的天空,謙虛的問老鷹算不算會飛了,而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意思是小鷹還可以飛得更高,飛行的高度是沒有盡頭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情感。主要體現在:

1.通過朗讀張揚個性。

在執教本課教學時,我以朗讀為中心,從讀好詞入手,如“高興”、“急促”、“喘着氣”等,聯繫實際,體驗情感,孩子們很自然就讀出了味道。緊着着便是讀好句子。特別在指導學生讀好小鷹第三次學飛時,我通過和學生演讀,讓孩子們深切小鷹急促地喘着氣説:“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通過孩子主動的參於,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達到 “入境悟情”的教學境界。

2.通過提問演繹精彩。

在教學中,要及時適當地創造條件,營造空間,設計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問中不斷增強創新情感,提高創新能力。如:小鷹此時的心情怎樣?為什麼小鷹的話要讀的快一些?在不斷的問題中,引導孩子積極思考。又如在講第六自然時提出:望着上空盤旋的鷹,小鷹會想什麼?這個問題的空間較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

本課依然也存在一些問題:

1.老鷹的話沒有着重指導,可以抓住“搖搖頭”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指導學生朗讀。

2.指導朗讀上不夠到位,浮在面上,應該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3.課堂銜接上不夠緊湊,主要體現在過度語上,過渡語需要精煉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9

頗為得意的課前準備,明確而清晰的教學思路,成了我為《小鷹學飛》精心構建的頗為美麗的“天空”,從而忽略了“鷹”這種天空的霸主,只要氣候、地理環境適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斷地往上飛! 學生,不也是這樣嗎?

我們學校舉辦“語文評優課”,我將上一堂課,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中的那篇《小鷹學飛》。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先給這次公開教學定下一個指導思想:“在情景中體驗文章”引導學生把小鷹的3次學飛讀好。在此思想指導下,我給這堂課定了一條縱線:“小鷹説了什麼?老鷹是怎麼教育他的?”讓學生始終帶着這兩個問題去讀。圍繞這一條線,我精心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先提出問題,讓他們帶着問題先讀。例學“小鷹的第一次飛”,讓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先自學,把句子讀通讀順,交流彙報;我還精心設計了圖片,給他們以直觀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詞都考慮全面,儘量不空漏多餘,不旁逸斜出;接着總結三次學飛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學無止盡;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來一個現場課本劇。

經過如此準備之後,我信心十足地走進了課堂,但課後的感覺除了“順利”二字以外,心中總有一份説不出的忐忑不安,畢竟是新教師,經過幾位導師的講評,我的這份感覺變得清晰起來。

經過導師的點評,使我一下豁然開朗:課文中“有很多東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礎知識的鞏固這節課一開始我用了簡筆畫邊問,“小鷹跟着老鷹飛到過哪些地方?”邊出示小鷹飛過的地方。同學們齊聲説“大樹、高山、高空”,然後我就開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其實這時可以進行看圖寫字訓練,對知識進行鞏固。知識的鞏固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重視這一方面的教學,低年級就應該抓起,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貫穿的兩個問題,其中一個:“老鷹是怎麼教育它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用”媽媽”更加適合,更加感性點,使學生在情景中體驗老鷹那種作為媽媽的嚴格及對孩子的愛,使學生更加容易進入課文。教學是機動的,教育的對象是人,是很特殊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年齡特徵。選擇合適的語言對於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注意組塊教學在最後我們進行總結時很多學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語,但是有一個學生説了一個我沒有想過的詞語,當時,我心裏登了一下,沒有想象中答的,怎麼辦?可是時間不讓我多想,我問學生:“這是你從哪裏知道的呢?”學生答:“是從後面的練習中。”後來我看了一下,其實我當然可以把課文與後面的練習結合起來教學,教材的編排順序只是給我們做參考的,學生是活的,教學更加要機動。

第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漸漸地,我感受到,其實我為《小鷹學飛》所做的精心設計,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學生間的一堵“教”與“學”的牆。我最後的出示相關詞語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強調了一個思想,其實有的學生也有可能覺得小鷹已經會飛了,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式,應該給他們想象的空間。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導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學生,也屬於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教師給的,而是教師應該尊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這個中心。國家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目標的三個層次: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學永遠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0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敍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

師:小鷹又跟着老鷹繼續往上飛,請大家趕緊讀讀課文第5、6自然段,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生:“鼓起勁,拼命,急促地喘着氣,盤旋”,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

師:我們也跟小鷹學飛吧!(全體學生起立,教師帶領學生做學飛動作)

小鷹第一次學飛,好不容易飛到了大樹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媽媽不滿意,它只好再花點力氣。(教師帶領學生加大動作)

終於飛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飛得更高,你會怎麼做?

生1:花更大的力氣。

生2:再努力點,使勁兒飛。

師:這就是課文中所説的“鼓起勁”與“拼命飛”。

出示句子:小鷹只好鼓起勁,跟着老鷹拼命向上飛。(指生讀)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

生1:小鷹飛得很有力,所以我“鼓起勁”“拼命”讀得重一些。

生2:小鷹在那兒拼命飛,所以我很大聲地讀。

師:那咱們就來比一比,誰讀得有勁兒,飛得有勁兒。

師:小鷹越飛越高,越飛越高,飛呀飛呀,它會怎麼樣?(師表演“喘着氣”引出“急促地喘着氣”)

師:你們什麼時候也會急促地喘着氣?

生1:體育課跑步的時候。

生2:上樓梯的時候。

生3:很累的時候。

出示句子: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師:你想怎樣讀這句話?

生1:小鷹沒力氣了,我要讀得小聲一點。

生2:小鷹在喘着氣,我讀得慢一點。

師:小鷹真的會飛了嗎?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還有幾隻鷹飛得更高。

師:那你們怎麼理解“盤旋”呢?

生:(手筆來劃去)就是飛來飛去。

師:這時候,小鷹看到比它飛得還要高的老鷹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生1:你們能飛這麼高,我也能。

生2:小鷹還會繼續往上飛。

師:你想對小鷹説些什麼呢?

生1:小鷹,你要加油!

生2:小鷹,你一定會真正學到飛行的。

生3:繼續努力!

教學反思:

課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有了學習“一、二兩次飛行”的經驗,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這兩點:

一、融情入境,品詞析句,培養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閲讀能力從何而來?應腳踏實地地立足於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澱語感。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閲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實現個性化閲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於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閲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閲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鬆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1

一、激發興趣,促發閲讀樂趣

《標準》關於1、2年級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閲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出示圖片,讓學生在以往認識的基礎上對老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看到老鷹鋒利的鈎爪、敏鋭的眼睛,感受老鷹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再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老鷹的飛行本領產生敬佩之情,既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又為後來體驗小鷹學飛時永不滿足作情感的鋪墊。

二、啟發思考,促進閲讀能力

這篇課文語言雖然淺顯,但卻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何讓學生理解感悟呢?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文中小鷹與老鷹各自語氣與心境對比很明顯,很適合孩子分角色朗讀。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借提示語揣摩人物心情。我出示提示語,讓孩子反覆讀讀,進行理解。然後問孩子們:小鷹為什麼高興?老鷹為什麼搖頭?孩子們在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正確解答。然後讓孩子們試着讀讀這幾句話,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小鷹的高興、滿足、得意和老鷹的心情。接着,我讓他們就學着用小鷹的口吻得意地説這句話,加上動作表情。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豐富了,語言也到位了。再次,表演故事 。學生分小組合作表演,他們個個進入角色,在表演中,學生對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朗讀也更生動了!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3

執教完《小鷹學飛》第二課時後,我認真聽取了劉春梅主任和二年級各位老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整堂課的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小節;半扶半放指導三、四小節;演讀五、六小節。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鼓起勁”、“急促地喘着氣”等詞語,學會用“已經”説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反思一:應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一、二小節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劃出小鷹和老鷹的第一次對話,然後抓住“我已經會飛啦!”這個關鍵句讓學生體會小鷹飛上大樹後的心情,引導學生做一隻高興的小鷹,讀好這句話,從而讀好老鷹與小鷹的對話。教材三、四小節與一、二小節句式相同,因此我採用“半扶半放”,讓學生學着學習一、二小節的方法去學習。但是,在學完一、二小節後應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該如何邊讀書邊劃出對話?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反思二:句式對比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時,我採用男女賽讀、小組賽讀的方法,試着放手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設計有些粗糙,如果能對重點句子“我真的會飛啦!”加以指導,設置兩個對話即“我已經會飛啦!”和“我真的會飛啦!”的句式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小鷹從“已經”會飛到“真的”會飛的心情變化過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此外,在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時,我設計比較兩個句式“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來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意義,感悟小鷹説話喘氣,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累。如果換成三個句式的比較: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鷹心情的變化,為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反思三:朗讀指導應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教材中的重點對話如:“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這些句式,可採取開火車的形式撒網式指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這樣就不侷限於個別學生,便於教師掌握基本情況,紮紮實實將朗讀訓練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學新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刻苦鑽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課當成鍛鍊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中教、在教中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能手。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4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該課是一篇童話,敍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生動有趣,富有動作性,激發兒童進入角色,動手動口。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助於學生仔細觀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識知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澱語感和言語交際經驗。我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閲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抓朗讀訓練時,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自己的主導作用不但發揮在知識的傳授中,而且發揮在啟迪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上,並採用多種方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悟意。

在課堂中我讓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老鷹和小鷹的話多讀一讀,結合掛圖、板畫,讓學生看到小鷹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引導學生想小鷹這時會怎麼想呢。再結合文字“高興”、“喊”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體會小鷹自以為飛到了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已經學會了,自然地讀出它此時的高興、滿足的心情。這時候,老鷹是怎麼説的?你是從哪兒看出老鷹不滿意。學生通過讀,指出“搖搖頭”,“還不算”,明白老鷹希望小鷹飛得更高。

這節課我利用文中重點詞,讓學生的讀讀、演演來調動他們全員參與,從動口、動手、動腦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到“小鷹第一次學飛,好不容易飛到了大樹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媽媽不滿意,它只好再花點力氣。”學生加大了動作的力度,終於飛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飛得更高,你會怎麼做?學生通過表演,悟出“鼓起勁”與“拼命飛”的含義,這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爬上山頂”,“游到對岸”,“爬燈塔”,“跑了好幾圈”都會急促地喘氣。學生的話語閃爍着個性與創新的光彩,而且還情不自禁地喘起氣來。最後,為了發散學生思維,課堂中我設計“孩子,你往上看!老鷹是想告訴小鷹什麼?”“小鷹看到比它飛得還要高的鷹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驅逐學生的想象,達到悟理的目的。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本課時的設計,意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掛圖板畫再現情境,渲染氣氛,在情境中感情朗讀,大膽質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理解四個成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

3、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虛心學習,不斷進取。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自由輕聲讀,讀通句子;

4、再讀課文,劃分自然段,思考小鷹在學飛過程中一共説了幾次“自己會飛了”,是怎麼説的?

5、指名分自然段讀,思考小鷹説這些話時到底學得怎樣?老鷹怎麼回答的?

二、學習小鷹第一次試飛(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小鷹飛到大樹上)小鷹怎麼説?〈體會“高興”、“喊”、“已經”等詞的含義〉讀出高興的語氣。

2、老鷹是怎樣回答的?老鷹為什麼這麼説?感情讀老鷹的話(親切、和藹)

3、齊讀、男女分角色讀。

三、按上述方法,帶着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鷹怎麼説?

2、老鷹怎麼回答?

3、老鷹為什麼這麼説?

四、同樣帶着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三次試飛(第五、第六自然段)。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

“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説明越往高處越難飛。

“飛呀,飛呀”是説小鷹反覆地練飛,“急促地喘着氣”是説快而短促地喘着氣,可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於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説:“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肯定的語氣説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表演朗讀。

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隻鷹在盤旋”,“盤旋”是環繞着飛的意思。這説明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説,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因而學習也是沒有止境的。

五、朗讀全文。

1、齊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讀。

3、全體起立,自由表演讀。

六、聯繫實際談體會:

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麼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談體會。再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挑兩個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在講《小鷹學飛》時,我先讓學生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然後按照小鷹第一次飛行、第二次飛行、第三次飛行的順序進行“串講”,中間用巧妙的聯結語進行過渡,這樣安排,既簡潔又實用。安排好大體框架後,剩下的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感悟課文了。分析課文,不是解剖課文,而是讓學生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把握課文,在講小鷹的三次飛行時,我都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從宏觀上感悟小鷹是否會飛行,以及小鷹每飛一個高度時的心情,再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出最能體現小鷹心情和小鷹不怕困難繼續向上飛的詞句,從微觀上感悟小鷹的心情以及小鷹的精神。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在分析課文時,不能講的太多、太深,而應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感悟到課文中所藴藏的人文精神,然後再讓他們通過個性化朗讀把他們自己的感悟讀出來。

《小鷹學飛》這一課,可學的精神很多,例如,虛心好學、不能驕傲自大、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學無止境等等,每一個學生學了這篇課文都能讀出些其中的精神。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書中的精神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