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鴿血染紅的求救信》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2.17W)

今天我上課時,讓學生思考、回答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要發出求救信?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但是他説得結結巴巴,答案也不能讓人信服。於是我啟發學生仔細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看看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參照哪個自然段?學生很快把眼光鎖定在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

《鴿血染紅的求救信》的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軍人們所處的'絕境從而理解兩隻鴿子的偉大品質,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關鍵詞句,真正地走入到故事的情景中。教師少做分析,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閲讀去體會。

我問:“這一自然段應該怎麼讀?”學生有感情地讀了之後,我又馬上問:“你要給大家交流的詞句有哪些呢?”“飛機無法起飛,無線電通訊中斷,這些都説明軍人們已與外界失去了聯繫。”學生對軍人們孤立無援的狀況從文字上有了形象的認識。

“我對‘困’這個詞印象很深,軍人們被困在極度寒冷的北極中,沒有辦法離開,時刻都面臨着死亡。”

“‘唯一的希望’讓我看到了軍人們現在只有指望這兩隻鴿子把求救信送出去,他們才能獲救。”

我又問:“此時我們可以送一個詞來描述此時軍人們的處境。這個詞是……”

有同學説“緊急”,大部分人説“危急”。“那你們把這兩個詞比較一下,看看究竟是哪個詞更適用。”最後學生達成了共識:“危急”更合適,“危急”帶有危險的意思,而“緊急”就沒有。

我説:“危急還不夠,不妨再加上“十分”。學生都贊成,而且在朗讀中把這種十分危急的狀況基本讀出來了。

我覺得還有必要繼續深挖下去,於是我又啟發學生思考:在這種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把求救的信息有效地發送出去,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學生們的思維很活躍。“在異常寒冷的北極,軍人們會被凍死。”“軍人們會找不到食物,最終會餓死。”“北極氣候變化無常,有時冰層會斷裂,有時會發生雪崩,軍人因此會喪生。”……

説到這裏,學生們對當時軍人們面臨的十分危急的情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的朗讀體現出的感情更加到位,使我上第二課時——讓學生充分理解鴿子的品質,顯得輕鬆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