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計劃>

高三政治二輪教學計劃怎麼寫

教學計劃 閲讀(1.54W)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工程,也是一個民族興亡的關鍵。高三政治二輪教學計劃怎麼寫的呢,我們來看看下文。

高三政治二輪教學計劃怎麼寫

第一階段:二輪複習(20**年2月7日至4月30田)

一、指導思想

以教材為基礎,以考綱為準繩,滲透新課標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劃分專題,以熱點帶知識;理論聯繫實際,找準熱點和教材的交合點,有的放矢組織學生複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答題規範化的訓練,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複習效率。

二、學情分析

我校本屆有14個文科班,人數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雖然通過第一輪複習,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但存在的問題還相當多,具體表現在: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從主觀題的回答中反映出部分學生的答案要點表達不準確,常有遺漏,對知識的分塊結構不明,常有方向性的錯誤出現,丟失得分點。

2、對材料的解讀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從所給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準確無誤的確定答題方向,找不到解題的`切入點,形不成完整的解題思路;分析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3、對選擇題的解答缺少理論分析,命中率不高,這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真正理解,處於一種是懂非懂的狀態。做選擇題還有少政治生在靠碰運氣,因而出現考試分數時高時低,波動較大。

三、具體措施

1、備課

第一、紮實備課。這是第二輪複習效率能否提高的關鍵。備課要做到:備到考點、備到知識網、備到結合點、備到易混點、備到設題角度、備到思維和方法。認真學習和研究《全國新課標考試説明》,結合新課改及今年山東省高考使用全國新課標卷的新要求,研究考綱規定考試的性質,內容,形式及試卷結構,考查的知識範圍,考試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點,明確每個考點的本質,瞭解考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複習的方向,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變化點,吃透新增點:如經濟生活中的計算題的考查和課本中的一些重難點。

(2)重視不變點。(即對一些沒有變化的重點不能忽視)。

(3)對《説明》中能力要求、內容和樣題要認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優化教學過程。集體研究、精心設計專題複習教案,深思熟慮推敲課堂教學語言,精心選擇專題訓練試題,仔細批閲及分析考試卷。

第三、認真研究“兩課”(複習課和評講課),精講精評、突出方法,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複習課要做到:

(1)系統性:滾動複習,知識前後銜接,疏理歸納成串;

(2)綜合性:縱橫聯繫,知識內外交叉,多角度、多層次:

(3)基礎性:着眼雙基,中檔為主,面向多數;

(4)重點性:突出主幹知識,詳略得當:

(5)發展性:傳播方法,指導遷移,學會自學;

(6)啟迪性:深挖教材,發散思維,多角度考慮問題;

評講課要做到:

(1)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

(2)診斷性:診痛析因,指點迷津,傳授方法,診防結合;

(3)輻射性:以點帶面,畫龍點睛,舉一反三;

(4)啟發性:啟發思維,點撥思路,發散開拓。

2、上課

(1)注重讓學生參與,積極調動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動耳,真正讓學生去“感知”,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2)培養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訓練:一是審題訓練,要認真審讀材料及設問要求,特別要注意設問的規定性條件。二是信息篩選的訓練,要找準關鍵詞,它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三是尋找試題與已有知識關聯點的訓練,這是解題的依託。四是語言表達的訓練,要恰當地用學科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五還要注意訓練答題的速度,合理安排時間。

(3)科學指導,立足學科內綜合,夯實基礎,加強能力提升,強化落實。要構建知識網絡。複習時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重視網絡化複習,注重學科內經濟生活、哲學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聯繫和綜合。

第一、採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對課本知識進行全面的整理。

所謂“點”是指最核心的知識點,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線”是指尋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間的內在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並列,或者是從屬的。通過整理,可以將這些看似孤立的“點"串接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面”是指在“點”和“線”的基礎上,通過拓寬知識,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變得豐滿和具體,即要努力把書讀“厚”。

第二、消除弱點、盲點,狠抓增分點

所謂“弱點”是指學生在複習和測試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薄弱環節。“盲點”是學生認為可能不重要的內容,在多次複習後仍然沒有注意到的內容。在高考複習中,解決這些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於這些“弱點”不能輕易放過,而學生的“盲點”往往需要老師的指點才能消除。消除“弱點”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對做錯的題目,要分析做錯的原因。一般來説,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對知識點的掌握還沒有完全落實造成的;二是審題方面的問題: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措施,就可以使複習做到有的放矢。

3、訓練

(1)注意訓練的針對性,提高訓練的實效性,重在梳理解題思路。

在高考複習時,進行適當的訓練無可非議,但關鍵是這種訓練要有針對性,要抓重點。所謂“針對性’’就是針對前面所講的“弱點"和“增分點”的訓練。對於一些重點問題可採用從幾個角度來梳理解題思路的方法。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及時評講和總結,尋找相關內容思考、判斷和答題的規律,這樣以提高複習效率。

(2)加強客觀題訓練。學生普遍反映,選擇題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這是因為高考的客觀題降低了難度,試題的知識覆蓋面廣,同時又減少數量,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主觀題的解答,充分發揮整卷的選拔功能。這就需要第二輪複習要在客觀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準”。從審題,思維品質等出發,組織幾次客觀題的專項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近年來高考試題從總體上來看,基礎性強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強能力考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讓“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讓重視分析、思維靈活、學習潛力大的“上來”。

(4)突出“三多”訓練。“一題多問,層層遞進”是高考命題的又一特點。複習中,要多練“多問題”,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訓練,多做結論的發散訓練。

(5)突出學生閲讀分析能力訓練。試題敍述稍長,很多學生就摸不着頭腦,抓不住關鍵,從而束手無策。這在文科的閲讀分析題、計算題中較為普遍,其原因就是閲讀分析能力差。解決的途徑是引導學生自己閲讀、審題,分析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強化變式。

四、資料使用

自己組編一些資料,同時參考各地的模擬試題進行精選並優化重組,使題目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精選精練中提高成績。

五、複習進度:(略)

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教學計劃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