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節日作文>清明節作文>

話説清明的作文500字(精選9篇)

清明節作文 閲讀(2.44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話説清明的作文500字,歡迎閲讀與收藏。

話説清明的作文500字(精選9篇)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要説説清明的習俗。

我知道清明又稱“鬼節”,也就是掃墓的日子。記得我還參加過學校的“掃墓”的活動,,那就是去烈士陵園。什麼是掃墓?掃墓謂之於對祖先的思念之敬,其習俗已久。據史料記載,從秦朝就開始了,唐朝盛行。祭掃儀式還要燒“包袱”,裏面供着祖先的牌位,我記得奶奶家也有這樣的習俗。清明還要在故人的墓前剪除雜草,故稱“掃墓”,並流傳至今,後人紛紛效仿。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是春耕備播的大好時節。節氣的確定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曰:萬物皆明,蓋時當清氣景明,萬物皆顯。“清明”因此而得名。在老家,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一説。清明,雖是一個節氣,卻又是一個節日,與純粹的節氣不同,包含着許多的民俗。

在古時候,清明又叫“三月節”,是冬至後的108天,故人特別追求吉利,清明也就代表着完美、高深、吉祥,是很吉祥的節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所以,民間有出門遊玩、開展一系列活動的習俗。在老家,奶奶常常在這個時節上山挖野菜,既勞動,有舒活筋骨,好不自在!

我深深喜歡上了清明這個節日。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天氣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着它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片田野裏,眼前到處是一片賞心悦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着,一顆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慈湖邊,柳樹的一條條楊柳辮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女孩的頭飾品還要好看。

經過了慈湖陵園,我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看着烈士們的墳墓,看着一個個花圈,看着純潔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濤起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接着,我們又去了黃夾嶴,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着懷念,看着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長輩們都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這次的清明節踏青給了我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瞭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穫好大啊!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無錫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後,我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乾淨。接着,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後我們再燒香,把摺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我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願外婆在另一個世界裏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滿臉皺紋,頭髮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裏。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景象。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4

中華節日數不勝數,其中,我過傳統節日清明節包含了一種愛,獨特的愛,唯是獨特的一天。

睜開朦朧的睡眼,只見外面燈紅酒綠,好不熱鬧。家家户户在那收拾東西,準備出發。於是,我也立刻全副武裝,收拾收拾,也準備出發啦。一路上,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羣與車輛,堵得不得了,過了好一陣子,我們才從擁擠的人羣中穿了過去。

剛到墓地,爸爸就立刻挺起一副軍師的模樣,發配給了我們任務,我的任務是除草,我抓起掃帚和鐮刀,幹起了活來。呼嘿呼嘿,我們的喘氣聲,像音符一樣在音弦上跳動,組成了一首“掃墓歌”在那裏奮鬥。

唰唰唰,沒兩下子,雜草就被我除得一乾二淨,不留一點痕跡,原本雜亂糟糟的墓地,一瞬間變得就像潔白的大廳一樣,潔白如雪。就連那生長在角落的小草,我也毫不猶豫的除掉了。就像心狠手辣的屠夫一樣。

掃完後,我們跪下頭來,為祖先磕頭,直到蠟燭滅了為止。磕完後,我們回到老家,大吃大喝了起來,好不開心!而在墓地那,一朵朵盛開着,裝點着墓地。吃完後,我們收拾了一下,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美麗而有國土風味的鄉下——老家。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而獨特的節日,但卻包含着一種對親人的濃濃愛意。可能就是因為這一種獨特的愛,才慢慢形成了一種傳説,而這種愛的傳説,才演變成了如今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5

這是繁華的故鄉,閉上眼睛,腦中總揮之不去那東京夢華的景象。

紛繁的燈火在喧囂中穿行,汽車和鳴笛在這個時間早已取代了記憶中的車馬。從鼓樓之上望下,那條本就熱鬧的小吃街依舊燈火繁華。“老闆,來一份菠蘿飯。”端着一盆五顏六色的飯,一邊任憑甜與酸的感覺在舌頭間衝蕩,一邊眼前掠過人羣的喧鬧與燈火輝煌。空氣中浸滿了燒烤的煙味,混合着啤酒瓶的碰撞。亦或是紙墨的異香撞上車水馬龍的喧囂,是鼓樓小吃的熱鬧,亦或是東京夢華那早已塵封的聲響?“先生,您要啤酒嗎?”一聲清脆打破了我的沉默:一個彷彿七八歲的女孩懷着一份仍帶着稚嫩的成熟出現在我面前。“不必了。”我笑着擺了擺手,“謝謝。”她什麼也沒説,便如一陣風一般消失在我眼前。

我抬頭望見她熟練地在燒烤攤上翻動鐵板,心中總是湧起一種特別的感覺,有同情,也有稱讚。鼓樓仍在,那一片喧囂仍在。可是那一份墨香,一份車輪的痕跡,一份夢華的迴音,又在哪呢?是啊,那車水馬龍,便是片片墨痕,那燈火,便是夢華之魂,只是那車馬依舊的道路上,痕跡早已不剩。那風鈴般的清脆依舊在不斷迴響,我卻決定什麼也不去想,只看那活着的清明上河圖,靜靜流淌。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6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而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7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又到了,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

這次清明節爸爸帶我回鄉下去祭祖。那天天氣晴朗,一路上,我再次聞到了農村獨有的風味――“空氣清新”。一棵棵樹都長滿了嫩綠的葉子,梨樹的枝頭上開滿了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也開滿了枝頭,在春風的呼喚下把它小小的花瓣灑入人間,好像正歡迎着我們在它這裏通行。田野里長滿了綠油油的小麥,田岸上的油菜也開滿了黃色的小花,放眼望去,真是萬綠之中一點黃,非常好看。站在這裏,感到在我們頭上的天空是那麼的藍,白雲是那麼的白,春天的氣息注入到我的腦海間,讓我心曠神怡,我真想永遠的生活在這片天空下。

到了墓地,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大人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我心裏也念着:“祖先保佑,讓我考試得滿分!”祭拜完,我們收拾好東西,緬懷着對祖輩的思念,回家了。

這次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讓我沐浴了大自然春天的氣息。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8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有着獨特的紀念方式。這是一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掃墓、祭奠昭示着血脈的繼承,使祖先與後代之間有了聯繫,讓年輕一代知道敬老尊賢、慎終追遠。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這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其實民間長期有着清明踏青的習俗,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郊遊,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

如今的清明節,其功能也不外乎這些:首先,掃墓踏青令人精神得到慰藉,身體得到鍛鍊,自身清爽了許多,而且也聯絡了同行者的感情。其次,有利於人文精神的弘揚,節俗的興盛,宣揚了中國傳統中的孝道倫理,強調了親人間的感情聯繫,促進了人文精神的弘揚。三是有利於加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國家統一大業,團結海外僑胞。不管是台灣同胞,還是海外僑胞,他們清明祭祀祖先的習俗由來已久,讓華夏炎黃子孫早日歸於一統。

文明祭掃、祭祀正逐漸成為清明節活動的大趨勢,時代在變,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更健康、符合時代要求。文明祭掃千姿百態,鮮花祭奠、植樹祭掃等文明祭奠新風正悄然興起,網上祭祀也在逐漸興起,設立專門的祭祀網站,親朋好友在網頁中為死者獻上一束鮮花、留一支歌曲、點一根蠟燭、種一棵松柏或留下祭文。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中國人給了清明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掃墓祭祀”,“郊遊踏青”到“鹹與眾樂”再到“網上祭祀”,我們可以看到,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意義卻代有不同。

話説清明的作文 篇9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清明節,今天,我們班要舉行一次有趣的活動。鬥蛋、吃蛋比賽。

大家先在小組裏比鬥蛋,我們都紛紛拿出自己的“寶貝蛋”,躍躍欲試,先是我和殷兆煜比,只見殷兆煜跳起來,一拍桌子,兩眼一瞪,大叫,“誰敢跟老子比!”我趕緊拿起我的“寶貝蛋”來應戰。殷兆煜左手緊握雞蛋,眼睛只直瞪着我,瞪的我心裏直發毛,“啪”只聽雞蛋碰裂的聲音,我連忙一看,哎!我的“寶貝蛋”被碰裂了,殷兆煜則哈哈大笑,“耶!我贏了!”一轉眼,殷兆煜便厲聲大喝“有種得上來單挑,老子今天拼了!”只見石笑語忽地一聲從座位上跳起來:“我來也!”又聽“啪”地一聲,殷兆煜一臉沮喪:“我的蛋寶寶,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呀!”石笑語一副勝利者的姿態,我和張疏桐則哈哈大笑。

該全班比了,我們小組的代表是石笑語,先是王一格和孫佳雨碰,只見孫佳雨雙手緊握雞蛋,目不轉睛的盯着她的“寶貝蛋”王一格右手握着雞蛋,一邊喊“嘿”一邊去碰孫佳雨的“寶貝蛋”,只見王一格一蹦三尺高,我們就知道王一格贏了,都為他高興,尤其是,王一格組裏的同學們都興奮地説王一格的“寶貝蛋”好樣的。

輪到石笑語和樊兆琰比,只聽到石笑語説:“寶貝蛋,你要為我爭氣呀!”逗的同學們哈哈大笑,有的則使勁的鼓掌,樊兆琰用手捏着雞蛋,石笑語用力一碰,哎,結果還是我們小組贏了。

最後,進行吃蛋比賽,一分鐘的時間內,看誰吃多最多。“開始”,石笑語也顧不得她的“淑女”形象了,四口一個、四口一個,我簡直看呆了,而我呢,一定要保護好我的淑女形象,先為自己倒了杯水,然後細嚼慢嚥,一分鐘到了,啊!竟然有人吃了三個!我暈。

這個難忘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