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美文美段>隨筆>

初二春節隨筆

隨筆 閲讀(8.2K)

引導語: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家家户户團圓的日子,那麼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初二春節隨筆範文,歡迎閲讀!

初二春節隨筆

初二春節隨筆一

大年初一清晨,中國人各家都要放鞭炮。這就是所謂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個好的開始。於是放一掛鞭,為自己壯個膽。鞭炮放得越響越好,如果鞭響中斷了,心裏就不高興。似乎預示今年的運氣不好。

中國人壯膽總是製造一些聲音。其實,人在膽怯時往往發出聲音。這是動物的本能,先用聲音把對方嚇住。告訴周圍一切生命“我不怕你們”!小時候,我們單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時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實我們心裏直打囉嗦!但也有聲音起來作用的,三國的張飛一聲吼叫就嚇得曹操的一將領從馬上掉下來。

歲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壯膽了,而是一種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國人都期盼每年有個好年份——這種期盼是不變的。但隨着歲月的變遷,放出行鞭炮的心態也在變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家家一樣窮。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時間也差不多,大約在天剛剛亮時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權勢不一樣。於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樣。有權勢的家庭總會説“我家的鞭炮放的最響”。似乎告訴別人“我家的運氣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謂地,富,反,壞,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張的。其實,那時各家的鞭炮聲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態而已!

但也有將鞭炮放斷的,那將認為不吉利。以至於一年的任何不順利都會聯繫到出行鞭炮上!其實是因為那時的鞭炮質量太差而已!

那時放鞭炮還要防止頑童們搶鞭炮。我們小時候就做這種事。那時家裏窮,春節時很少有家庭給小孩子買鞭炮。於是,我們就撿沒有放燃的鞭炮,紅了眼睛就去搶。只要大人們把鞭炮點燃走開了,我們就衝上去用腳把鞭炮踩滅,然後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時抓在手上的鞭炮炸響,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還記憶猶新!由於大人們防得厲害,我們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撿。用從家裏偷出來的手電筒照着,撿那些沒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會被別的孩子撿去。

後來,中國搞改革開放。少數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樣了。有錢人家買響數多的鞭炮,沒錢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無疑問,那時的有錢人家會理直氣壯地説“咱家的鞭炮最響”!沒辦法,這是事實。那時的窮人買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國,窮人更窮了,富人更富了!但放出行鞭炮卻分不清誰是窮人誰是富人!因為響數最多的鞭炮也不過幾十元,窮人也買得起。於是,放出行鞭炮又有了變化。有的初一沒有到就開始放出行鞭炮,有的初一兩點放,有的四點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人們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聲和別人家的區別開來!總想用鞭炮聲顯示自己的不同!當然,更多的是隨大流。既然中國有這個習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掛出行鞭炮。

初二春節隨筆二

今天看看依舊擺在桌上的日曆,可能是我最近沒打掃的緣故吧,早已被一成薄薄的灰塵覆蓋了,我輕輕拭去上面的灰塵,仔細一看,卻發現,年都已過完大半了,馬上又要去獨自一人,離開家鄉,背上行囊,來一個個陌生的城市,開啟一段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活,不由,心中感慨萬千,眼前還依舊浮現那春節之前即將要回到家鄉的喜悦的心情以及那温馨的場景。耳畔,總在一遍遍的迴響着火車站廣播裏工作人員發出的聲音,“各位旅客朋友們,你們好,由深圳開往武漢的動車就要進站了??”背上旅行包,拉着行李,滿載親人的期盼,朋友的囑託,踏上了回家之旅,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心中的激動與喜悦,已不言而喻,望着窗外那還在大雪紛飛中等待的人們,不禁感到深深同情與憐憫。但是,只因那些依舊在寒風中守候的人們,心中永遠的燃燒着一團熊熊的火焰,將他們那寒風吹的刺骨的痛,被融化,被分解,被忘卻,一點一滴的匯聚成一個最大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吃上一頓年夜飯,享受家人歡聚的天倫之樂。

年的地位,從來沒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過任何的改變,年是一個集合的名詞,更是一份情感的寄託,他將所有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心靈在這一刻,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用他那強大的驅動力,鏈接成一為一個特屬名詞“春節”。他是中國人民一個的傳統民俗節日,代表着一年之際新的開始,新的萌芽,新的篇章,他帶動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的心,無論你身處哪裏,無論你在何方,無論你是天涯還是海角,無論你是成功與否,我們華夏兒女,都會在這一重要的時刻,彼此祝福,彼此望着天上的繁星,共同祝願新的開始,只因有一個大大的“家”字,引領着千千萬萬的人,猶如漆黑的天空一顆閃亮的星光,照亮着遊子孤寂的心靈。家是什麼,家是夢開始的地方,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一盞夜行人的明燈,家更是一縷細細的情絲,將親情緊緊的系在一起,家永遠的安放着我們濃濃的親情和厚重的給予。家使我們感到輕鬆,快樂,在家裏的我們甚至可以像孩子一樣的天真爛漫,我們無需顧忌,只需有愛,有情。家可以讓我們脱去的虛偽浮華的外表,流露於本真的.自我,洗滌繁雜的世事,迴歸安靜的心靈,是家,是我們感動久違地温暖,更是家,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歸屬感。我們倚靠在家的臂彎裏,細細訴説來自於心底的祕密與温情。

千里迢迢,回家之人,在外打拼多年,多少個日日夜夜都是自己一個望着黯淡的天空默默發呆,思鄉之苦,又有誰能夠明白啊,又有多少這樣的遊子,在重複着這樣有家而不能回的尷尬局面啊,他們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只為了家裏的父母,情意綿綿的親人,熱騰騰的年夜飯,他們的要求竟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只是為了一餐和家人團聚的年夜飯,每每想起,總覺有些心酸,為他們這些在外漂泊的人們,送上我滿滿的新年祝福。年夜飯,承載着無數家庭的美好願望,承載着每一個在外拼搏奮鬥的家國情懷,那除夕之夜,飯菜香味的熱氣,裊裊升起,餘香繞樑,遊子們的心酸與苦痛,都在這一刻消失殆盡,飯桌上,家人的歡笑聲,將成為他們繼續努力奮鬥的動力,親人們的鼓勵,將那所有的不快,化為除夕之夜的禮花,升上天空,隨雲煙一起飄散。春節,將我們在這一刻歡聚一起,感受家的温馨,愛的温暖,有家才有愛,有了情意綿綿,繞膝之歡的家庭,才有我們健全的社會,和諧富強的國家。寫以至此,馬上又要離開自己的家鄉,不覺心生一縷寒涼,望着那寂靜的黑夜,一個人暗自歎息啊。

初二春節隨筆三

當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談論年終總結,當打開電視發現正在播出關於春運訂票新聞時,當望向牀頭日曆上標註的距離春節多少天的標註時,驀然發現,201*年就這樣結束了,帶着些許欣慰,些許惆悵,悄悄的在我生命的歲月裏慢慢地溜掉。回首過去的一年,有收穫,有失去,有開心,有哀傷,有鮮花似錦明媚的春天,也有驕陽如火炙熱的夏天。時光會變,不改初心,我一直認為人生一世,需抱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過去的一年裏,感謝親人和朋友的陪伴,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孤單;感謝有你,讓我在金秋收獲自己的愛情;感謝同事和領導,讓我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展翅高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時光荏苒,時過境遷,30年如彈指一揮間。今天在街上看到一個小男孩一手牽着爸爸的手,一手牽着媽媽的手,滿臉帶着明媚的笑顏,一剎那感到莫名的親切和感動,兒時的場景好像歷歷在目,恍惚就在昨天,我就是這個小男孩,週末牽着父母的手,跟父母要好吃的棉花糖,要好玩的玩具。但是時光不會逆轉,過去的時光,不管是開心還是傷心,都隨着時光的流逝隨着年輪而溜走,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個愛自己的人。回顧現在的生活,大學畢業八年,八年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青春如鮮花般絢爛多彩,但卻短嶄的一閃即逝,來不及細細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隕落。當看着新一批大學畢業生,從象牙塔踏入工作,懷着新鮮和憧憬,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心中升起很多感概和情愫。青春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它已來過,就不會再重來。我們惆悵逝去,不如展望未來,過去不可追,現在和將來卻是需要自己好好把握。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發壓歲錢,會買新衣服;每年的除夕夜都會陪家人一起吃餃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的春節晚會的主持是趙忠祥和倪萍,那時候過年總會放金庸的武俠劇,這都是那個時候的小夥伴最珍貴的記憶。兒時的春節,可以跟長輩耍無賴,可以早上睡懶覺,一覺睡到大中午。

如今已經長大,有些親人卻已不在,爸爸媽媽的額頭也有了更多歲月的痕跡。我們已經不能再像小時候,不能讓父母再伺候自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我們該回報自己的父母,幫他們做家務,陪他們拉拉家常,讓他們感覺到欣慰,感覺到自己的兒女長大了,懂事了。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小夥伴們都會拿着壓歲錢,一起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盡情的玩耍。一起守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一起去集市上逛街,買自己喜歡平時又沒錢買的連環畫。現在大家都長大了,好多兒時的夥伴都已為人父人母,再相聚時聊的最多的都是兒女和工作。人生在世,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責任和目標,回想下自己,仍然孑身一人。心中暗暗思量,明年也該讓自己有個着落啦,不僅啞然一笑。寫到此處,大街上載來商店裏劉德華的拜年歌:“恭喜你發財,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oh,禮多人不怪,我祝滿天下的女孩嫁一個好男孩,兩小口永遠在一塊”。我恍然一笑,年真的越來越近了。過去時日不可追,將來時日尤可為,希望未來的201*年,能夠有一個嶄新的開始,用我的熱情和努力換來自己的美好明天,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