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事務文書>工作總結>

架起家校連心橋課外訪萬家總結

工作總結 閲讀(3.24W)

為響應縣教委、鎮中心校發出的號召,北山小學集中精力積極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黨員、教師“三訪五進”,為學校、家庭、學生架起溝通橋樑,掀起一股走訪調研熱潮。久違的“家訪”“迴歸”了,教師的服務角色又重新定位了,教師、村民、家長、學生都感到既陌生又親切、既温馨又感動

架起家校連心橋課外訪萬家總結

貼起耳:傾聽家長心聲

普及了電話、手機,召開了家長會,面對面的家訪還要不要?今天的學生信息來源更廣了,誘因變數複雜了,傳統的家訪還靈不靈?在學習調研階段,參與“課外訪萬家”活動的北山小學教師,以其成功的教育實踐作了肯定的回答。

北山小學把走訪調研與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堅持邊學習邊實踐邊整改,把走訪調研作為改進作風、推動工作、服務學生的重頭戲來抓,努力強化服務意識,凸現科學發展新思想、新舉措。一時間“你昨天到了哪家?”成為教師見面的招呼語。教師們一改過去“有問題請家長”為教師主動上門,改“人機對話”為面對面交流,改“告狀”為溝通。在田頭地角、農家院落,他們深入細緻瞭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弄清學生想什麼、議什麼,家長盼什麼、急什麼。

蹲下來:引領學生成長

北山小學把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作為學習實踐活動學習調研階段的重要載體,要求教師家訪做到“五必訪”、“三結合”:下崗家庭必訪,貧困家庭必訪,單親家庭必訪,留守學生必訪,傷殘學生必訪,同時堅持“普訪、專訪、隨訪”三結合。與家長坐下來面對面交流,真實瞭解學生家庭情況,讓學生家長全面瞭解子女學習狀況,爭取家長對教育的最大支持,為學生成長出謀劃策。

該校的王亮(化名)上課不是睡覺,就是騷擾同學,有意和教師作對;下課要麼孤僻冷漠,要麼打架鬥毆;作業不交,學習糟糕,經常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訓話,班主任多次找他談,他都寡語冷淡。多次叫家長,也只是他母親來了一次,悲泣飲淚,無話可説。“讓我來試一試”,教師陳旺梅決定到他家汪保組去看一看。

在家訪中,陳老師得知:其父是全村有名的賭徒,不但丟下了屠宰活計,丟下家庭,輸掉了建房的 4 萬多元,還欠下了 3 萬多元的賭債。其母整日以淚洗面,已生去意,兩度到鎮政府要求離婚。即將崩潰的家庭是王亮品行滑坡的最大誘因。陳老師主動上門家訪,力勸其父戒賭,但苦勸無效。於是,陳老師從改善生活環境入手,把他帶回自己家,跟隨自己每天上學、回家。家庭關愛的温暖點亮了王亮的心靈之火。當他把“校運會男子組 00米跑第4名”的獎品、證書向父母報喜時,其父受到極大震動,重新操起了屠刀,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在村委會、教師、家人等多方合力下,其父終於淡出賭場,昔日家庭的祥和復歸了。是走訪調研架設的心橋、是學習實踐活動折射的關愛挽救一個孩子,拯救了一個家庭。

面對面:徵詢教育大計

黨員教師“進萬家門、知農家情、議教育事”的立體式家訪,使學生體會到一種被尊重、理解和熱愛,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親情力量。“不找茬、不告狀、不批評”的家訪原則,使家長充滿了一種樂觀期待。

通過進學生宿舍、進學生家庭、進庭院村莊、訪問題學生、訪留守兒童、訪隔代家長、訪離退休教師、訪教育界老幹部“三進五訪”,宣傳國家教育方針、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成果和重要舉措、介紹新課程理念和辦學特色;同時徵詢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學校的意見和建議,為第二階段深入分析檢查奠定基礎,促進學校改進教育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

老師走進農家,村民們都表現出極大地好客熱情,有的孩子還要問:為什麼我的班主任、任課老師還沒有來。某村的計生專幹對來訪的老師説:“每次來開家長會時間都比較緊,沒有聽到批評,也沒有聽到表揚,今天有時間談了。”一星期已對全班23同學進行了家訪的吳老師也頗有感慨地説:“家訪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面對面交流更親切、交談更透徹,有一種情感的融匯和共鳴。”吳老師通過學生的衣着及平時表現,在宣佈擬報貧困生名單時,突然捕捉到一絲憂傷渴望的眼神,晚上家訪時,才獲知,這位平時穿着樸素、光潔清亮的女孩竟然生活在一個失去雙親,只和奶奶相依為命的特困家庭。他為自己工作不細而反思,深深明白:瞭解學生,理解學生,需要深入再深入。在“課外訪萬家”活動中,該校還總結出“瞭解性家訪”、“探望性家訪”、“鼓勵性家訪”、“開導性家訪”等多種方法,對優化育人藝術起到了積極地推進作用。

手拉手:破解發展難題

這次集中家訪活動,北山小學要求全體教師在全面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家庭狀況、具體困難、成長環境、行為習慣、個性特點等的同時,還要求黨員教師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教學、管理、後勤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抓住學習實踐活動契機,着力解決個別家長不瞭解學校、不瞭解教師、不瞭解教學、不瞭解教育,無法形成教育合力的`問題;個別家庭、家長和子女之間產生代溝,學生缺乏感恩思想、心理出現障礙、留守兒童缺乏立體關愛的問題;個別學校管理粗放、不科學、不繫統的問題;個別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對學生關心不夠等問題。家訪後及時進行分析和梳理,並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做到家長意見件件有迴音,共性問題個個有整改。共同探索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模式,促進教育科學發展,辦學水平全面提升。

家訪是否會掛空擋,是否會流於形式?該校向全體村民公開承諾,接受羣眾和社會各界的評議,並公佈了監督舉報電話。校領導親自深入學生家中進行抽查式家訪,並對教師的家訪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要求教師根據學校建立的家訪責任制度,每位教師明確家訪對象、內容和要求。在家訪中教師除與學生家長交流在校學習情況外,主要了解了學生校外的思想狀況、家庭教育情況、詳細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品質,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家訪中教師要認真填寫《教師家訪登記表》,詳細記錄家訪的事由、內容及效果,並存入教師個人檔案。各校隨即還要設立“校園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學校,深入課堂,與自己的孩子同上一堂課,同吃一頓飯,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不僅使家長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把自己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來,以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

翻開教師們的家訪札記,有家訪點滴體會,也有鮮活的德育實錄;有育人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受挫的反思;有對特困生的濃濃關愛,更有師生的心靈交匯。有的寫道:教育也是一種服務,教師主動上門,是對教師的一種重新定位。有的寫:你給學生一屢鼓勵的亮光,他可能創造一個新的太陽。有的寫道:對家訪的態度和自覺行為,反映了一個教師如何認識和對待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繼承與創新。

“課外訪萬家”活動猶如一屢屢春風吹綠了農家,猶如一絲絲春雨滋潤了需要創新的教育土壤,更猶如一片片春陽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