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讀後感 閲讀(2.9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圍城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讀後感1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離婚的原因是什麼?離婚的原因就是結婚。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兩個擁有完全不同大腦、身體、性別、夢想、個性的人結合在一起,在以後幾十年的共度時光裏,很難想象他們能一直舉案齊眉,相安無事,幸福終老。但凡選擇婚姻,每個人肯定是對婚姻有所期許,一個最模糊想必也是最正確的答案就是,我們都想擁有幸福。即使一直堅持認為,婚姻是一種限制人的自由的制度,發誓永遠都不要結婚的錢鍾書,遇到清秀高傲的楊絳後,也心甘情願走入了婚姻的圍城。

婚姻中有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夫妻間的絕大部分爭吵是無法解決的。夫妻雙方年復一年地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但沒能成功,這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分歧源於生活方式、性格或價值觀的根本差異。為這些分歧而爭吵,結果就是浪費他們的時間,損害他們的婚姻。無論用什麼方法,你都永遠無法解決夫妻間的衝突,相反,夫妻雙方需要弄懂那些之所以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衝突的根本分歧,然後,在此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讚賞來容忍這些分歧。婚姻並不等同於一勞永逸的幸福,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最好的修行。

圍城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由我國著名作家錢鍾書的成名作《圍城》。這本書文筆優美,寫作手法較多,點點滴滴都令人回味。

《圍城》這本書主要講了:”冒牌“博士方鴻漸從國外回國,不料被同船而行的蘇小姐所追求。後來,方鴻漸絞盡腦汁地切斷了與蘇小姐的情誼,才與原來是情敵,現在卻是朋友的趙辛楣一起外出找工作。途中,方鴻漸認識了孫小姐,三人一起到一家國立大學當教授。慢慢地,方鴻漸對孫小姐產生了好感,經過數年努力,兩人終於走到了一起。不料結婚以後,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差,最後在一次次爭吵中兩人終於分手。

在《圍城》這本書裏,寫作手法就如同滿天的星點般,數也數不清。有比喻、擬人、誇張等許多手法,十分輕鬆幽默,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尤其是這幾句:”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冷的,冰激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經登錄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裏;除醋以外,麪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孩子不足兩歲,塌鼻子,眼睛兩條斜縫,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遠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報上諷刺畫裏的中國人的臉。“更是令人嘖嘖稱奇,也很值得我們去認真摘抄,細細品味。

在細細消化優美詞句時,我也十分佩服錢鍾書老先生的寫作能力。讀着《圍城》這本書,會覺得這本書銜接得很巧妙、周到,發生的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在行雲流水中,《圍城》就讀完了。

看過《圍城》後,我學到了很多寫作手法,對提高我的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它對我意義重大。

圍城讀後感3

“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要衝進去。”《圍城》中似乎一直描寫着兩種人的心境,然而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卻一直覺得還有第三種人的存在。

這“第三種”,就是身在圍牆之內卻毫無察覺,或是即使知曉也無絲毫動容,單純得想要在圍牆中平平淡淡了此一生的人。

細細想來,這種人大抵是最可憐的一類人吧,他們明知陷入圍城卻依舊是毫無反應的麻木,似乎圍城是自己生命中一種無法逃離的宿命。當被厚重的牆圈禁的習慣了,也便忘記一開始在圍城中的侷促不安,反而開始享受這座城中的“樂趣”,將自己變成“烏托邦”的居民,在圍城中開闢着自己的“小城”,雖説荒誕,卻也現實。

作者錢鍾書也在後記中説道“《圍城》裏寫的全是捏造,我所記的卻全是事實。”

圍城,圍城,城中人恨城外人,城裏人惜城中城。

城裏人一直保持着無思而無腦,他們或許忘記了,或着並不只是“活着”就一切順利了,忘記了如何活着,才是第三種人骨子裏的悲哀。

其實不僅僅是思想,婚姻、工作、人際,甚至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大圍城。在整本書中,錢鍾書所刻畫的人的侷限性與複雜性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每個人窮盡此生都在不同的圍牆邊努力的攀爬着,直到再也爬不動為止,然而可笑的是人們往往想的懂卻看不透,依舊無法剋制自己去追隨城內或是城外的事物,這便是人的侷限與複雜。

現在的自己還是當局者迷,我無法去左右別人,但可以去選一種方式或是一座不那麼侷促的城,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或許應當説“很榮幸,我還有足夠的精力選擇一些城牆去攀爬。”

圍城讀後感4

除此之外,書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運用的非常巧妙,為小説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蘇文紈剛出場時,作者對她複雜的心情的描寫:“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如寫李梅亭的肖像:“李先生臉上少了那副黑眼睛,兩隻大白眼睛像剝掉殼的煮熟雞蛋。”

多麼令人噁心。還有如“鴻漸餓得睡不熟,身子像沒放文件的共事皮包,幾乎腹背相貼。”是多麼的形象。再如寫蘇文紈和曹元朗的婚禮場面和二人的窘態:“曹元朗穿了黑呢禮服,忙得滿頭是汗…我只怕他整個胖身體全化在汗裏,象洋蠟燭化成一灘油。蘇小姐也緊張難看…新郎新娘臉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幹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斷頭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場所”謹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積犯相懲的表情。”簡直惟妙惟肖,其詼諧幽默的效果,真的令人忍俊不禁了!特別是描寫鮑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説‘真理’是赤裸裸的。

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看起來雖然你能把人的眼淚都笑出來,實際上是在批判鮑小姐留學出洋,一無所得,只學了一些壞的功夫回來。幽默的笑料背後隱藏着多麼深刻的諷刺意味!所以看完錢鍾書的《圍城》是讓你在哈哈大笑之後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順着思路追尋下去,你發現它看似愛情小説,實際是更多的是揭示了人性,怪不得有人説《圍城》和《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然也!

圍城讀後感5

彷彿是上演了一場妙趣橫生而又很實際的喜劇,這便是我初讀《圍城》的感覺,錢鍾書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儘管我之前對他並沒有深刻的瞭解,但通過《圍城》,我便朦朧感覺到他是個帶有些幽默,諷刺並很細膩的人。

書中記敍了圍繞主人公方鴻漸的留洋回來的一系列事情,通過描述主人公包括他身邊的朋友的一些有趣甚至有些愚蠢的事,我也領略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書中上百的別具一格的比喻令我更具體生動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及作者的感受。

如數家珍般地,我拾一顆閃光的珍珠仔細端詳。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後遇見蘇小姐,蘇用來遮陽的是一頂闊邊草帽,“襯得柔嘉手裏的小陽傘落伍了一個時代”。臨走時,蘇小姐站起來,“提了大草帽的纓,彷彿希臘的女神提了盾牌”……

在如今的人才濟濟的時代,“沉默已不再是金”,我們都必須學會用巧妙的語言藝術去表現自我不尋常的交際能力,以此得到公司,社會,朋友的認可。掌握着語言的藝術,就如同在脖子上神氣地戴起一串光耀的珍珠鏈,頓時使自己在人海中放起光彩。

走進院子裏,同樣充滿着用語言的魅力,院子裏水管漏水,修理工被呼叫後很久才趕到,於是終於見到他時,一個婦女道:“在等你來的過程中,我家孩子已學會了游泳!”一陣歡笑後,修理工便紅着臉慚愧地低下了頭。

再走進文學的華麗殿堂,我們還看見這樣一幕,錢鍾書先生在電話裏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説:“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不錯的,在中華五千年的淵博的文化中,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大批有卓越口才的人,如當今當紅的于丹教授,聽她講話如沐春風般清爽。也正是這語言藝術,使中華的魅力更遞進了一層。

圍城讀後感6

比喻精妙絕倫,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不像電視劇裏好人好到極致,壞人壞到骨髓,錢老筆下的人物時而身在其中,叫人大呼蠢貨,時而又臨界於君子彼岸看小人,叫人看真切小人的嘴臉。

在書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熱衷”的圍城,探進去腳嚐到甜頭,便把另一隻也探進去,等看清了這銅牆鐵壁酷似監獄的地方,忙拍腿歎氣卻發現這單行的軌道不能轉彎也不能後退,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前進。

方鴻漸是最最深刻的例子,和鮑小姐不了了之之後,馬上踏入蘇小姐的泥沼,蘇小姐不合時宜的賢妻良母作風簡直嚇到了當時只想當花花公子的方鴻漸,本來蘇的家世和蘇對方“博士文憑”的愛慕撐得起一個家的,誰成想方在這泥沼裏當斷不斷,反而錯失了自己最愛的唐小姐,蘇小姐也嫁給了曹先生,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方後來想到自己為唐小姐生病的那段日子,情願再生一次那種病,就能看出他對孫小姐是怎樣的不如意。寧缺毋濫還是寧濫勿缺,且諒,誰也不能那麼堅定得執行完畢罷。

方和孫結婚後,彼此九成的偏見如何過得下去,孫跟別人結婚會不會也是這副樣子無從得知,但方確實變得更差勁,一成的相愛實在壓不平這婚姻的秤砣。就算兩人離了婚,再找一個人做一次相同的這些事想來也是毫無趣味,況且方家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折騰,經濟不允許,兩位嫂嫂刀子樣的嘴也不會允許。方真是慘,連後悔藥都沒得可吃。

要説非得得出個什麼精妙的結論,那就是最好做一個楊絳一樣的女人,痴痴的一輩子看着錢先生的痴,痴痴的支持着錢先生的痴,甘之如飴。

圍城讀後感7

《圍城》這本書,讀過很多遍,書中的時代背景與作者都處於上世紀初,跨越近百年的作品,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精彩。在這段特殊時期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錢鍾書先生似乎早就預言到了今天這番景象,特地將“圍城”作為書題。其實,哪有什麼預言,只不過是天道有常,生於新學和舊學相碰撞的時代,錢鍾書先生沒有完全拋棄舊學而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兩種不同思想的交匯,將這個時代的變化與所見所聞記錄在書中,小説的矛盾衝突、角色的刻畫,有諷刺,也有思考,一切應當從根源去追溯。

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來經久不衰,不被滅亡,倫常才是根本。中國古代有五種人倫關係和言行準則分別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與忠、孝、悌、忍、善。所以無論哪朝哪代,人們如何生活,恪守五倫關係謹言慎行,時時反省,尊崇自然之道,持一顆恭敬心,謙卑為懷,都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文化的傳承。《圍城》中新思想代替了舊思想,隨新思想而來的,也有畸形的各種觀念。婚姻、工作、友情、親情與傳統背道而馳,是傳統不適應新的社會了嗎?不是,是人心變了。

生活處處是圍城,城在心中,看不到摸不着,城中不乏誘惑、機遇等等。做好抉擇很重要,心中有愛,選擇善良;心存惡念,選擇邪惡。不被物慾迷惑、不被恐懼嚇到、不被謠言支配,心存善念一片祥和,哪有什麼圍城。

也許世間永遠不會變的如此的美好,但心中的理想卻從未破滅。最後,請再次拿起這本書,在書中找到自我,讓思想飄向那遠方。

圍城讀後感8

看完《圍城》,心中不免有些許思緒在腦海中盤旋,仔細一想,我們生活中的種種,不就是圍城裏所描述的嗎,雖然圍城主要情節是講他們幾人去三閭大學任職,路上的經過,已經到學校後任職情況,到達目的地後各奔東西,情節條理清晰,但是卻是把人性的假惡醜,真善美,表露無遺,在行程中,他們之間,感情是衝突的,心理更是矛盾的,但是為了共同的目的地,不得不得一起前行,最後也詮釋了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最後作者描寫他們家遺留下來的鐘,正是對方鴻漸的隱喻,年代古老,節拍慢但也精確,方鴻漸雖然留學國外,但是卻學無成,沒有拿到真正的文憑,回國後在岳父那兒上班,也未長久,經朋友介紹去三閭大學任職,也是被人解聘,如此種種,可以看出,雖然方鴻漸留學,但是終究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而西方文化對他的衝擊卻又不夠徹底,就像文中所描述的',對於文,説懂不全懂,不懂也多少懂點,但是認真後又不夠精通,方鴻漸或許就是當時中西文化碰撞的產物,而古老的鐘,左右搖擺,可以理解為他的性格思想,人生命運搖擺不定,也可以説他的感情搖擺不定,模稜兩個,含糊不清,對於唐小姐也好,對孫柔佳也罷,結局就像這古老的擺鐘,終究會在時間的所謂的精確上,慢慢發現他的可悲之處…

《圍城》這本書,讀來很有他獨特的味道,最有意思的就是語言描寫,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可謂鞭辟入裏,語言有時詼諧幽默,有時生動形象,把人物性格,精神狀態,一一展現出來,讀來如身陷其中,物我兩忘,這不就是現實中的人嗎,都説魯迅的筆是匕首,見血封喉,而錢鍾書的筆,大概就是手術刀,一刀一刀地剖析,直到他流乾血,直到死,還不讓人失去知覺,詼諧幽默間且趣味無窮。

圍城讀後感9

最近剛剛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要出來。”之前我對這本書抱有太多的期待。可書裏面好像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既不是誰的白玫瑰,也沒有遇到誰的蚊子血,開始看使人覺得有些索然無味。可看完後,卻又覺得這才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人生。

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那些最後沒有走到一起的,難道都是經歷了轟轟烈烈愛情後的敢愛敢恨?而在一起結了婚的人,難道又都是相敬如賓走這一生嗎?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男主人公方鴻漸這樣的人,小有才華卻又不夠出色。在很多事情面前猶猶豫豫不夠勇敢,反而又想得太多。最後過着不壞不好,自己又不太滿意的生活。遇到過高冷又有些心儀的她,卻又在心中反覆掂量,對方回頭時自己反而退縮。遇到過白月光,卻在忙忙碌碌的追逐中,發現那是一杯醉人的綠茶,自己也不過是對方眾多選擇中的一個。你追我逐,小小曖昧,小小心機。

你後來會遇到這樣一個人,相貌平凡也帶着些可愛,看起來懂事善良。自己心中彷彿沒有波動,卻在他人的輿論下,莫名走到一起。在一起時的甜蜜很快褪去,剩下的便是來自雙方家人、工作以及生活中,不可調和的磕絆。無盡的爭吵與冰冷的眼淚,還有咽不下的那份委屈以及發不出的憤怒。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當方鴻漸與孫嘉柔兩個人最後吵得不可開交,一個怨懟哭泣,另外一個自己潦倒地走在寒冷的風中時,誰還會想到僅在一刻鐘之前,他們還只是兩個盼望着趕快下班回家見面,互相關心體貼的一對平凡夫妻。

人生中不可預料的事情太多,而小小插曲總是接連不斷。很多事情想來想去終難理清頭緒,只有真正的去經歷了才會懂得,哪怕錯了,也會是一份寶貴的回憶。

圍城讀後感10

看了《圍城》總有點無賴和惆悵的感覺,裏面有很多的為人處世,有很多的愛情觀念。

當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室友問我看出點味道了沒。我説還沒,有點不想看,覺得情節沒什麼曲折性,遠遠不及《時間血》來的高潮迭起,引人入勝`但就是拿起來就有想把他看完的慾望。記得《圍城》裏總有些讓人覺得遺憾和不懂的地方,既然又不愛孫,還和她結婚,那當初為什麼又拒絕蘇那,`哎。

不過就像裏面説的一句話:有時結婚不一定是彼此熱戀的人,只要彼此不討厭,不就行了。

在以前我是非常同意這句話的,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又有點不這麼想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成熟,但我又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我可能還是支持作者的。

我很慶幸能看到《圍城》,它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絕對和別人不一樣。它讓我感受到了作品以外的東西。

在《圍城》裏有工作的苦悶和愛情的辛酸,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那樣的生活,所以我實在感慨不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同的經歷,有社屬於自己的記憶,不該總是感到鬱悶和痛楚,你要明白你能活在這個世界就是幸福的了。有很多人在社會上帶着不同的面具説着言不由衷的話語,我是,你也是,既然別人需要用面具來掩飾只能説明他這樣做有他的必要,言不由衷也有他的道理,這是社會決定的,能做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海賊王》説過:活着就是快樂的。何不讓自己快樂一點。

為了快樂,所以改變……

朋友總説我怎麼那麼容易鬱悶,好晚給別人發個短信什麼別人還以為我又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