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心得體會>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心得體會 閲讀(1.96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1

我的孩子他很一般,他不夠優秀,但我很滿意,用我常對孩子説的一句話就是“你比你爸、你媽小時候強多了”,所以我要説的肯定談不上經驗,但絕對是最真實的心得與體會,希望與大家交流共勉!

前不久孩子班上QQ羣裏一位家長共享的《一位班主任老師給家長的一則短信》説得挺好,“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相信孩子,但不僅僅是靜等花開,孩子是種子,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壤、需要的是燦爛的陽光、需要的是豐沛的雨露!這些都不是孩子能左右的,靠的是老師、靠的是家長、靠的是學校和社會!試想這顆種子被隨意的拋灑在了荒涼的戈壁、高寒的雪山、乾涸的沙漠,結果會怎麼樣?可想而知??

老師就是園丁,這顆種子能否生根發芽、能否茁壯的成長、能否燦爛的綻放,主要依靠的就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從一開始就必須讓孩子崇拜老師、喜歡老師、敬畏老師,這樣一來,老師教導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記在心裏,老師的佈置的每一項作用孩子都會盡量執行,就是家長不管或沒時間管,孩子即使不出類拔萃也差不到哪兒去!

有的人會説“説得輕巧、點根燈草”,其實我個人認為並不難,因為我們都有經驗,孩子打進幼兒園開始,就只聽老師的,老師説的啥都奉為“聖旨”,但很多家長開始不淡定了,如果觀念和老師有衝突,就竭力詆譭老師,想樹立自己的權威,經常當着孩子的面,質疑

學校的能力、質疑老師的水平、質疑某些具體做法??如果某些家長很不幸是這種人,就應該反省了,家長不把老師放在眼裏,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也就不奇怪了,成績差也就必然了,我不是説我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我很早就是這種觀念,我也在潛意識的影響我的孩子,關於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一樣,但我始終堅持維護學校和老師在孩子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我的孩子比較聽話,我也比較省心!

家長是榜樣,這個種子,他不僅僅是生長在學校的苗圃裏,同時也成長在我們自己的庭院中,要不校長也不會每次開家長會都在大廣播裏大喊大叫“五加二等於零”,在社區,我們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在單位,我們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在街上,我們只是一個路人甲,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權利要求我們的孩子,在班上必須出類拔萃,次次必須名列前茅,但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孩子,瞭解他的學習狀況,他只要盡力了就OK!

不管是在平時的作業中,還是在各次考試裏,他錯了的題,到底是沒有掌握好,還是粗心沒有注意到,我們家長必須搞清楚,沒掌握好的地方,我們可以自己輔導,也可以給老師反饋,讓他搞清楚了、弄明白了、下次就不會錯了。粗心沒注意到的,如果是習慣性的,家長就得費點心,讓他養成檢查的習慣,如果偶爾為之,大可不必在意,誰都會大意,我們自己可能更是如此。

記得上學期期末數學考試,就發現原來他對時間點和時間段就沒搞清楚,結果沒考好,孩子也很鬱悶,我們並沒批評他,也許是當時

沒暴露,也許是當時自己太忙沒發現,不清楚,我們一起把它搞清楚就可以了嘛!我們很多人都是一路考過來的,要想考試得高分,其實不難,多做幾套題就能實現,但孩子這麼小,搞題海戰術也太殘忍了,不是嗎!

愛玩、偷懶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平時基本不給孩子額外的作業,我的原則是:要想玩,沒問題,保質保量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切好商量,否則沒門,這學期剛開始的某天,一羣孩子等他玩,結果我家的孩子作業沒寫完,想匆匆的對付過去,質量可想而知,被我叫住了,找出一堆問題,不行,必須整改完了才能出去,他哭了,但也認識到了,比如日記,內容寫啥我不干涉,有錯別字、有拼音我也認可,但是必須通順,也就是寫完了,自己得讀一遍,讓人能聽懂!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我不是過分的追求,但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我必須十分的瞭解,盡到自己的責任,自己不盡責,休怪孩子沒盡力!

孩子是一個種子,其實我很不希望他束縛在苗圃裏、圈閉在庭院中,我希望他在廣袤的草原裏、希望他在原始的深林中,健康的成長,自由的呼吸。

所以,只要他學習不拖後腿,作業能如期的完成,我向來是撒手讓他去玩,不管是蛇板、輪滑、自行車,讓他去瘋,我能做的儘可能買稍微好一點的裝備,讓他更自如、更自信、更自由!

所以,只要有時間、只要有機會,我會帶他去旅遊、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去向往自由的空間,我們開車去過西藏、去過海南,也一同

騎自行車去過後山!

所以,經常對他説,你很厲害,比你爸你媽小時候強多了,學習的事情你自己做主,你是自由自在的魚兒,你是任意飛翔的鳥兒,只要自己認真、只要自己仔細,沒有搞不定的!説實話,孩子的學習我們真的沒太多的操心,只是時近時遠的看着,發現問題,偶爾引導!

社會是現實的,適應是必須的,火車站的學校是鐵定的,我們都沒有選擇,我們也都選擇了火車站,自由飛翔是方向,給孩子一對堅硬的翅膀,感謝我的孩子、感謝孩子的老師、也感謝培養老師的學校!

  20xx年3月22日晚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2

我女兒今年6歲半,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温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活動的主要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用舌頭爭吵,這會導致孩子的恐懼、自卑甚至厭惡。它不僅疏遠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還可能導致同齡人之間的極端行為。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温暖的家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家庭成員應該互相愛護,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親情的温暖。

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從3歲起,我們的女兒將進入幼兒園,進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應該為她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培養她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消除當代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例如:告訴她“孔融讓李”的故事,並付諸實踐,讓她知道尊重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讓她知道她應該幫助別人;與小夥伴玩耍時,要互相謙讓,等等。在我的業餘時間,我經常和我的女兒玩。我説:“我妹妹摔倒了。”我女兒接着説:“我馬上就去叫她起牀。”

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兒童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是否重視兒童教育,教育方法是否正確,首先是觀念問題。一些父母期待他們的孩子,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為生活中的困難做準備,但把他們的好習慣拋在腦後,讓他們走。我認為讓孩子們熱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參加勞動,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工作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品德,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責任心、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

所以當我的女兒很小的時候,我開始讓她儘可能多地做家務。例如:清潔玩具,穿衣,洗手帕,洗襪子,鋪牀等等。當然,孩子們經常不能做好工作,所以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只要孩子努力,父母就應該充分肯定。這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挑戰,需要孩子們付出很多努力。

第四,讓孩子少些壓力,多些放鬆。除了學習,我們應該注意適當的讓孩子放鬆,每天晚上花半個小時散步和慢跑,並利用這段時間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並且經常跟孩子,隨時觀察生理和心理變化,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情,敞開心扉,學會觀察你的孩子與一個感激的目光,和善於捕捉的閃點,不要把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孩子相比,比較孩子的現在和過去,縱向看進步,發現和肯定孩子及時取得的成績,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們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花朵和果實,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衷心希望家長們播下美麗、善良、友善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和友好的花朵充滿孩子們的心。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孩子們的壓力,要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們輕鬆學習,相信黃金永遠發光!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3

家長除了要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和科學知識,還需要注意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教給孩子一些與自身有密切相關的技能。

眾所周知,教育系統教導孩子基本的閲讀、寫作、算術與科學的技能,然而,生活中所需的知識遠遠超出學校的基本科目,以下的技能孩子在邁入成年之前都應該掌握它。

閲讀

當然,學校教育孩子如何進行閲讀,但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讓人厭倦閲讀。聰明的家長應該帶着孩子游覽書中那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可指導他們通過互聯網找到相應的信息,以及如何評價閲讀材料的可信度、邏輯性和真實性。

動力

要知道達到目標的關鍵不是紀律,而是動力。如何採用不同的方式激勵自己,並體驗完成任務的喜悦心情。一開始,先設定一些較小的容易達到的目標,從而逐漸鍛鍊這種技巧。

效率

這是成年人的常見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時候,人們應當悠遊度日,享受慵懶的時光。但是,當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怎麼保證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呢?教導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訓,找出他們拖拉的習慣,並且研究如何克服。

激情

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並全情投入。你的孩子還無法在年幼時找到這個答案,但是你應該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並且對其不懈追求,讓他們瞭解這樣做的重要性。

合作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競爭主義,這也是成人世界的寫照。結果呢,互相拆台、憤恨抱怨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相反,請教導你的孩子,人們是可以達到共贏的,幫助他人成功,將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訴孩子結交朋友勝於製造敵人,在競爭之前先學會團隊合作。

同情

這是也許會被學校忽略的主題。我們往往重視孩子的智力、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靈培養,應該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地瞭解別人,並去幫助別人擺脱痛楚。

愛心

愛心和同情是雙胞胎,同情着重於減輕別人的痛楚,而愛心則是希望他人幸福。這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傾聽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到如何傾聽了麼?或者如何與人交談麼?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年人都不具備傾聽這個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地傾聽他人,從而能夠理解和感覺他人。

交談

交談與傾聽是緊密關聯的,而學校往往忽略了教導孩子交談的藝術。事實上,學校告訴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交談是不對的,然而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談,而不是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從小就應該在家裏實踐。請學會與你的孩子交談,而不是隻要他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