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化作文>習俗作文>

中國習俗作文錦集八篇

習俗作文 閲讀(2.5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習俗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習俗作文錦集八篇

中國習俗作文 篇1

温州是一個素有“海鮮美城”之稱,那麼過年的習俗就離不開海鮮嘍!

過年的時候,外婆總是早早地催促外公去買螃蟹,隔海的螃蟹又大又肥,外公的收穫總是讓外婆心滿意足。外婆燒螃蟹可是有一手的,她是深藏不露呢,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她才出手。外婆總是把青殼的大螃蟹燒成橘紅色的,那橘紅色的殼裏面可是有好多好多的紅糕,這紅糕可有營養了,嚼勁很好。螃蟹有大有小,平時吃的螃蟹可以是小不點,但是過年吃的螃蟹,個個都抵得上手掌大,有的甚至比兩個手掌還要大出許多呢!

過年的時候,還要吃粉絲,那個粉絲燒的金黃金黃的,裏面有蝦、有魚乾,上面還有一層厚厚的蛋皮在上面做點綴,但是還是挺好吃。外婆燒這種粉絲也是拿手好戲,有的時候發現外婆真是心靈手巧啊!

過年的時候,還有燈盞糕吃,那是一種中國的“漢堡包”,裏面夾得也不是生菜和炸過的雞肉,而是家常便飯的肥肉,還有切成絲的蘿蔔呢!外面也不是司空見慣的麪包,而是用麪粉捏成陀螺形狀的炸好的殼,反正,燈盞糕是一種地方特產,就像永康的肉餅,金華的火腿。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温州過年的習俗是不是很特別啊,這讓我這個温州人倍感自豪,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麼樣的呢?是否也是這麼的有趣和別有風格呢?

中國習俗作文 篇2

説到迎接過年,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農民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祀活動後,便正試迎接過年的準備了。每年從農曆臘月七號就到除夕的這段時間被農民稱作迎春日。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這個節日,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比如:壓歲錢、拜年、貼春聯、年畫、守歲、爆竹等。

傳説壓歲錢有家長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可以有這些錢賄賂妖魔鬼怪或“年”,讓他們不再傷害小孩子。

中國習俗作文 篇3

大龍的習俗有很多,像什麼“春節去拜祖宗”“發炮”“燒香”“舞獅”等等

但我覺得大龍除夕的拜祖宗還是最有趣的,因為要磕頭,燒香,燒紙,還放炮竹,這是在請祖宗回家過年,過了這茬,就可以吃年飯發壓歲錢了,所以每到這時就特別激動。大龍是山區,民宅依着山腳,人煙稀少,所以很多人家就把祖墳建在不遠的山腰上。每年的春節都是如此,今年我提出這次在家燒香,因為我家裏離山上老祖宗的祖墳比較遠,還要爬山,所以有這個念頭,卻給爸爸罵得狗血噴頭,直罵我不尊敬老祖宗,我只好作罷。下午快5點鐘,等奶奶、大媽、媽媽、嬸嬸把年飯燒好,我們一行男人,爺爺、大伯、爸爸、叔叔還有我們小傢伙一起結伴去拜老祖宗。據爺爺説因為風水的問題,我家的祖宗的墳在一個地勢較險的半山腰,有的.地方只能讓一個人側身而過。遠遠望去,像一把椅子坐落在青山中。一路上,爺爺邁着方步,大伯尾隨其後,爸爸手上拎着個籃子,裏頭裝着雞、鴨、魚和肉,啊,色香味俱全,老祖宗肯定樂的合不攏嘴;叔叔手上則拿着幾副炮竹,等着拿去放給老祖宗聽的;我們小孩嘻嘻哈哈的,一路小跑。爬山了,大人們攙扶這爺爺,我們手腳並用着爬,運氣好的在山邊能撿到幾根樹枝撐着走(因為山太陡,如果沒樹枝,還得爬)。

你只能抱怨,一個字:煩!但這話我只能在心裏説,要是給我爸聽見了,還不得把我活活吃了。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你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卻不能休息,唉!終於來到了祖墳,這座墳供奉的是太太公和太公。祖墳由水泥砌成一個平台,周圍種滿松柏,中間立着一方石碑,石碑正中刻着祖先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刻滿小輩的名字,當然也有我的名字。站在平台放眼望去,周圍一座座重重疊疊的青山,下面是一塊塊整齊的稻田,祖先們在這塊寧靜祥和的土地長眠也十分愜意。大人們把祭品擺好,就恭恭敬敬地磕頭;我們小孩咚咚咚磕頭,不要奇怪,因為磕的不響,就是對祖宗的不尊敬,就會遭天打雷劈,雖然我覺得是迷信,但我心有餘悸,萬一被劈了,我不就死翹翹了麼,只好從命了。磕好頭了,第二件事就是燒紙了,大人們虔誠地燒紙,分了幾堆,還嘴裏唸唸有詞,我們幾個小孩子不是燒,而是直接往火堆裏扔,差點把自己的衣服燒着了,七搞八搞,弄完了;還不能走,還有第三件事,就是燒香,大人們畢恭畢敬地燒香還拜一拜,我們幾個小孩燒了幾根,拜了拜老祖宗就像一匹匹餓狼似的逃下山去。大人們就放炮竹,接祖宗回家過年。

我覺得拜祖宗雖然麻煩,但我私下覺得這是對先人的尊敬,沒有他們怎麼會有我們,飲水思源,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傳統,而且拜祖時可以想想自己一年有沒有進步,對不對得起先人,也是一個鞭策。我覺得大龍除夕最有趣的風俗習慣莫過於此了。

中國習俗作文 篇4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們也長大一歲了,也正所謂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也表示着我們應該更加懂事,也應該學會為大人們多做點事,多幫大人們排憂解難,按照中國的習俗我們每年都要放鞭炮、寫貼對聯、剪貼春花、吃團圓飯等等,我原來可是最喜歡放鞭炮,但是我今年長大了,要學會做更有意義的事,於是我開始寫對聯。

我和媽媽在網上搜到了好多對聯,都是對新的一年的祝福,也都是對新的一年的希望,最終我們還是挑了這一對——“萬里春光五彩畫,一聲雞韻九州春。”我拿起一張紅紙慢慢地平整的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水,仔細的藴量着,憑藉我少年練毛筆的功底,我緊張了,我認為我寫不好,於是在,毛筆本上練了一下,但還是感覺狀態不佳,於是我和我媽一個人寫一個字,我小心翼翼的寫着“萬”,生怕有什麼差錯,過了大概2分鐘“萬”字終於正確端正的被我寫好了,我老媽寫的“裏”字也不賴,寫的又快又好,我開始寫“春”了,一會兒我上半部分已經寫好了,在我寫最後一筆時,鈍筆沒鈍好,又要重寫了,我又激動又難過,最後一次終於寫好了。

寫好了對聯,該輪到我貼了,我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的拿着對聯和透明膠,一步一步慢慢的貼了上去,我站在門口一看,心裏可樂開了花,心想這是我自己寫的,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做,也是第一次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我不但喜歡寫貼對聯,還喜歡剪貼窗花

我從抽屜中拿出許多彩色的圓紙,再把他們對着再對摺,在上面剪出你喜歡的圖片,我在第一張紅色的紙上剪出一隻小公雞在歡樂的叫着,也順應着在雞年應該闔家歡樂、幸福。在第二張紙上我想了很久,最終我剪了一個孩子在放煙花,這個剪得可花了有些時間,我也剪得最認真,剪好之後我對它也最滿意。

中國文化習俗是多麼的博大精深,我也是越來越喜歡春節了!

中國習俗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到了,許多人都很期盼的到來,而且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準備元旦的物品,準備過元旦,那在我們國家,元旦的習俗都有哪些呢?也是許多人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

元旦的習俗:

至今我過慶祝元旦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目前慶祝活動有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還有的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舉辦聯歡晚會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慶祝活動。而且現在把元旦頂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習俗外,在我們國家不同地區的習俗也是有差異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過元旦也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慶祝元旦。

中國習俗作文 篇6

即夏曆除夜的辭歲家宴。家宴之前,有一系列的禮神儀式。清代詩人黃子云《山中守歲歌》對此寫得頗為詳盡:“……粘户重書鬱壘符,插檐高折冬青樹。茅堂灑掃豁心顏,博山一縷沉香煙。……大兒隨行主家祭,稚女移燈封井泉。中天空光若電掃,知是鄰家共迎灶。……黃昏促席飲屠蘇,上座居然屬老夫……”就是説,年飯之前,要掃地、插青、焚香,禮敬門神、井神、灶神和祖宗。而《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賈府的辭歲家宴,就更是禮儀繁複,令人咋舌。臘月二十九日,“兩府中都換了門神、對聯、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大年三十,“賈母有封誥者,皆按品級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轎,帶領眾人進宮朝賀行禮。領宴畢回來,便到寧國府暖閣下轎”,進賈氏宗祠,隆重祭祖,然後回到榮國府。賈母“歸了正座,賈敬、賈赦等領了諸子弟進來,賈母笑道:‘一年家難為你們,不行禮罷。’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過了禮。左右設下交椅,然後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兩府男女、小廝、丫環,各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然後散了押歲錢,並荷包金銀錁等物。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座,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賈母起身進內,眾人方各散出。”這段描寫,不僅交待了年飯之前的禮儀,而且交待了年飯的內容:全家團坐,飲屠蘇酒、喝合歡湯、吃吉祥

果和如意糕等,那種賀歲祈福的氣氛,真是濃得不能再濃了。

而明代詩人何景明《歲晏行》反映的卻又是另一番光景:“舊歲已晏新歲逼,山城雪飛北風烈。徭夫河邊行且哭,沙寒水冰凍傷骨。長官叫號吏馳突,府帖連催築河卒。一年徵求不少蠲,貧家賣男富賣田。白金縱有非地產,一兩已值千銅錢。往時人家有儲粟,今歲人家飯不足。飢鶴翻飛不畏人,老鴉鳴噪日近屋。… …明朝亦是新年到,北舍東鄰聞哭聲。”苦役重税,苛政吃人,弄得除夕之夜,一片哭聲,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禮神、敬祖、擺合歡宴呢?

中國習俗作文 篇7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裏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麪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母親講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藝麻粉和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麪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着:“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説。母親説:“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着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着香氣。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着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着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説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中國習俗作文 篇8

在我國中有很多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最喜歡的是我們村的習俗,特別是在清明節。

眼看就要到清明節了,大人們在準備東西,和姐姐我們三個在準備禮物,準備什麼禮物呢?這就是我們的生日禮物,因為姐姐我們三人的生日,差不多在清明節的幾天中,我們生在互相給生日禮物,有出就有進,我出兩個還進兩個,我們互相換禮物是要在網上,因為晚上我們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欣賞禮物,白天難道有一個人是沒有事幹了嗎?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清明節的當天不時在家中吃飯,必須出去外面吃,外面吃的火木土水,凳子,全部都要自己去尋找,而且今天的第一頓飯必須要一塊的出去吃,而且要一大夥人,野生的要來家中吃,我家中的必須要去野外吃,8月未再請假把家偉帶出去,有這樣的道理,每年都會有油味,在家中,要麼有竹老鼠,要麼有蛇,要麼有竹雞……第一頓飯要美味開心,就是遠了一點,但在那的一路上都很開心,因為他們,都想見那裏的一個人,就是我爺爺,他已經在那裏保護那一片土地,七年了,還有三位守護神,都是我爺爺的長輩,可他們把王位給了我爺爺,只要想起現在,我難過,想起從前就開心,就因為這兩種心情,讓我們的清明節更有趣。

我喜歡我家鄉的節日,每次都這麼的開心,快樂有趣,我喜歡的有全村再去吃燒烤,等月亮;可月亮沒有出來,最喜歡的還是清明節呢,換禮物盒,野進家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