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散文>

關於旅行的隨筆散文

散文 閲讀(2.52W)

關於旅行的隨筆散文,以下是與大家分享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

關於旅行的隨筆散文

篇一:旅行的意義

歆玥世界永久的不變就是不停的改變,時間將一些人分開也讓一些人遇見,一些人分開後就沒有再遇見,也有些人遇見了就再沒分開。所謂緣分只不過是人們不想遇見抑或是不想分開的託詞。

從一個城市來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自己待膩歪了的地方去一個別人的待膩歪的地方。白天,一樣的車水馬龍。夜晚,一樣的燈火輝煌。然卻邂逅了另一片心情。有時候是心累了,有時候是人累了,有時候是身心具憊,我們需要一次放風,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當踏上一趟列車或者飛機,當被上揹包或拎起手袋,當穿過鐵路兩旁的芳草悽悽到城市的高樓林立,當從北方的巍巍宮殿到南方的亭台樓閣,我們一路放空,一路遐想,一路歸真。有時踏上旅途就想這樣一直走,一直在路上。不是逃避現實,只是温習真我。

社會紛繁複雜,保持單純比變得複雜更難,長大後的漫街霓虹亮不過孩童時的一粒螢火,酒店裏的山珍海味甜不過地頭的半截紅薯。櫥窗裏擺滿的玩具,獨獨不見那一個樹杈做成的彈弓。時間還在是我們走了,是當初那個容易滿足,無憂無慮的`我們走了。

借一場旅行,去吃農家菜,去遊山,去玩水,去家鄉追憶那條踩滿我們腳印的小路,去昔日映滿我們笑臉的爛漫校園,只是滿心歡喜而去往往失落而歸,於是我們追悔:當時只道是尋常。於是我們感懷:物是人非。

小時候我們總把黑暗踩在腳下,現在我們總被黑暗吞噬,旅行不只是肉體從一個城市挪移到另一個城市,不是旅途中拍下那一張張風景,不是餐桌上的一道道特色風味小吃。若僅限於此,那這只是一場附庸風雅,一場空蕩蕩的宣揚。真正的旅行是去遇見自己,帶靈魂回家,且行且思考,不必匆匆趕路,不必急急炫耀,不必做作附和,同自然交流,與歷史共話,與最初的自己同行。

旅行,是一場遇見,遇見另一個自己,。旅行,是一種皈依,皈依自然。旅行,是一次緬懷,緬懷歷史。旅行是心在走,是靈魂在走,與腳下行程無關。

篇二:旅行的意義--遇見最好的自己

旅行的意義,誰説得清呢?

曾看過一本書,有這麼一段話:旅行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值得你去做--《遲到的間隔年》

這兩年,越來越愛上旅行,行走在陌生的路上,遇見陌生的人,一起去瘋,一起去鬧,旅行的意義到底何為。

遇見最美的風景

小時侯,我爬上一座山又一座山,絕望地看到,山後還是山,連綿不絕。

讀書時,我刻在心坎兩個願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大學、上班、結婚、生子、育兒,在房奴、車奴中苦苦掙扎,最美的風景永遠在遠方。

第一次看大海,我想到自殺,藍得讓人心醉,靜得讓人抓狂,真想跳進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隨波逐流。

旅行,就是為了遇見最美的風景,讓自己行走在畫中,暢遊在風景中,驚歎於這個世界的美,錘鍊着自己對美的感受力與敏感度,坦然地面對生活中暫時不完美與醜陋。

不斷地行走在路上,因為最美的風景就在路上。

遇見最好的自己

我走過那麼多的路,望那麼多的景,無非是想遇見那個最美好的亦或是自認為的那個最好的自己。

旅行我不為去得到什麼,證明什麼,而是讓自己身體慢下來,與大自然和諧交融中,與陌生人坦誠相處中,讓自己重新與自己聯結,讓自己擁有內心的安寧和平靜。

行走在路上,揹着行囊,或許疲憊,或許茫然,望着車窗外飛逝而過的風景,有的是時間發呆,有的是時間與自己相處,過去已遺忘的事情總在不經意間想起,心變得柔軟而温柔。不再憤世嫉俗,不再抱怨與指責,擁有的只有銘記與感恩,學會與這個世界温柔地相處。

旅行到底是自我救贖,還是自我逃避,我不想深究,我只想走遍世界每個角落,只為説聲:“我來了。”

我不在乎一個人,一家人,一羣人,與陌生人還是與愛人。旅行,終究是與自己相處,好好地寵愛自己,寵愛我的眼睛,寵愛我的身體,去看,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篇三:關於旅行

本來要去看海的,一場颱風,放棄了舟山之行。本來是想去登山的,因為臨時通知的加班,取消了黃山之旅。

其實去一趟舟山很方便,黃山也不遠,只是總有一個不能成行的理由,讓旅行始終掛在口上。

微信的朋友圈裏,時時能看到大家刷着各自的旅途行程,有遠至大洋彼岸的遊歷,也有揹着行囊攀行在野陌中的驢遊,每一處的風情,每一程的精彩,令我驚歎與神往。

這是一個崇尚走出去的時代。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網絡上女教師一句辭呈,撼動一大片人,於是各種類似版本的辭呈紛沓而至。 我不知道,那些手執辭呈者是不是都任性而又灑脱地走出去了!

我不否認自己也因了那句辭呈而有些走心,誰又不會對遠方是嚮往和渴望的呢! 或許是年紀,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心性,我好像從來就缺失一種放任的勇氣, 權衡之後我更明白,走出去是萬萬不能的。

長時間來,忙好像成了常態,為生活,為生活……沒有節假日,一週一天的休息日,讓我覺得一次出行兩天的行程都有點奢侈,更別説説走就走的遠行了。

好在生活就是如此,你總可以在的某種憾意裏,另闢一條幽徑,並獨享其中。我慶幸,儘管日子是忙碌的,我卻有足夠的零碎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去隨心地閲讀

偏愛文字,愛文字裏的世界,像愛食物一樣單純,愛着那一缽一盅裏盛着的,煙火人間最敦實的幸福。

偏愛文字,愛文字裏的世界,像着迷於一件手織的毛衣,或一雙布衲的鞋底,沒有原由,只是堅信,薄涼人生,自有它存在的情深意重。

偏愛文字,愛文字裏的世界,沒有俯視也無需仰視,是促膝長談,於無涯的時間,無垠的空間裏,我看到的不再是當下的自己,還有他人的生存……

林清玄説: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着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我覺得這種旅行,應該是文字所能引領的。我也這樣理解為,任何一件讓身心愉悦的事,都是一次旅行,譬如觸目可及的春的華,秋的實。

記得年初時給自己約過一次夏日的遠足,今晨我看到,窗台上的綠蘿,夾雜了兩片醒目的金黃色的葉,晃動在微涼的風中,原來夏已走遠,秋意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