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學習資料>家庭教育>

父母如何幫助寶寶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 閲讀(3.21W)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父母如何幫助寶寶走出困境,希望有所幫助!

父母如何幫助寶寶走出困境

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是,從陪伴、學習開始,經由主導和輔導階段,再到放手和幫助。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放手”,完全交由醫生治療。都是“放手”,兩者有天壤之別。

一開始,孩子的異常情況呈病態發作,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家長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災難性的局面,大多焦慮痛苦而又茫然無措。有的把治療交給醫生、心理治療師,自己做好陪伴者的角色;有的想幫到孩子更多,想盡一切辦法去學習、瞭解相關精神病學的知識;有的從醫生那裏細心揣摩用藥之道;也有通過微信羣等社交平台向有經驗的家長請教的。

此外,孩子的心理成長,對家長的精神層次和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自身需不斷學習、提升。兩三年後,有了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家長會自覺、不自覺地擔當起輔導甚至主導的責任。

心理異常大多會以起伏不定的'方式伴隨孩子的一生,心理成長、修復和療愈,很可能是孩子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而這種成長、修復的過程,絕非幾次心理諮詢、治療所能完成的,靠的是平時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的點點滴滴的“正向”積累。

在這個曠日持久的過程中,家庭成員間親密無間的共同成長和相互支持,家長作為導師和朋友的身份和作用,好比土壤和陽光不可或缺。

家長從主導到放手

在治療用藥方面,學習成長後的家長,能夠更加準確地向醫生描述病情,減少誤診;待經驗更加豐富、進一步取得醫生的信任之後,有些家長完全可以主導孩子的用藥。

孩子的狀態時好時壞,用藥必然是動態調整。家長時刻陪伴左右,只有家長能夠準確把握狀態起伏並予以及時調整,既要避免孩子過度用藥,又要避免用藥不足引起大的波動和復發。當然,主導的前提條件是要經過充分學習。家長一知半解又剛愎自用,反而會耽誤孩子。

幾年後,從家長那裏汲取了足夠多的養份,孩子開始獨立成長。這時,家長要學會放手,嚴守邊界。畢竟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家長在前期主導的反覆摸索的實踐中,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覺察情緒的能力,讓孩子瞭解一定的藥理並參與調藥的過程。時機成熟,讓孩子給自己用藥、調藥,因為孩子的狀態只有他本人才最清楚。

心理方面,孩子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成長和修復的經驗和能力,家長只須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與必要的幫助。

探索家庭互助小組模式

孩子的精神障礙和疾病,源於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衡。其實,這和身體缺少維生素、缺鈣沒有本質的區別。孩子就是一個正常人,不是“病“人。社會在不斷進步,對於孩子的情況,家長不必過於忌諱,過度保護。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家長和孩子都以一種坦然和開放的心態與外界互動和往來,有利於創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卸下包袱,輕鬆前行。

擺脱病恥的束縛,家長多帶孩子參加線下的聯誼活動。孩子找到同伴,可遠離孤獨,共同成長;家長在一起,既可以學習上相互分享和探討,又可以精神上相互慰藉和鼓勵。一來二往,熟悉程度便會增加。瓜熟蒂落,彼此投緣相惜的家長和孩子,便可以結成家庭互助小組。

這樣的互助小組,最好來自同一座城市,三五個成一組,推舉出熱心能幹的家長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緊密聯繫,像親戚一樣走動、互助。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之女,他們之間,可望建立終生的友誼,甚至情同手足。為數不少的家庭是單親,組建這樣的家庭互助小組,對於他們來説,更是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