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漢語拼音>

有關於漢語拼音教學的論文

漢語拼音 閲讀(2.67W)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有關於漢語拼音教學的論文

學生是社會的小主人,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一、課堂禮儀

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一)、課前

學生應在課前兩分鐘進入教室,準備好課業用品,靜候老師到來,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

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學生因特殊情況,上課遲到了,就要注意舉止的文明和禮儀的周到。

1、在教室門口先喊“報告”。如教室門關着,那就應是輕輕叩門;在得到老師允許後,才能進入教室。

2、要向老師説明遲到的原因,説話態度要誠實,得到老師諒解和允許後,方可入座。

3、走向座位時,速度要快,腳步要輕,動作幅度要小,儘量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舉止。坐下後,應立即集中注意力聽講。

(二)、課中

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

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是遵守紀律的表現。

1、學生如要回答問題,應先舉手,並要在老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可站起來答題。

2、回答問題時,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舉止引人發笑,説話聲音要響亮、清晰。

3、對提的問題答不出,也應先站起來,再用抱歉的語調實事求是地向老師説清楚,不要不站起來。

4、在別人回答時,不應隨便插嘴,別人答錯了,也不應譏諷嘲笑,自己能答,可舉手。

5、作為教師,應對學生的正確回答,給予肯定,對學生回答不出,切忌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三)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着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 “ 再見 ” 。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二、服飾儀表

(一)儀容服飾

臉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靜、宜和、宜莊。

1、髮式

女同學的髮式以理短髮、童發為宜。這樣可給人一種清晰、活潑、純真和稚氣之感。

男學生最好是理學生頭。它顯得整潔、乾淨、富有朝氣。

2、服飾裝扮

學生的服飾應以色彩鮮明,線條流暢,明快簡潔為好,這樣可充分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不要穿奇裝異服,女學生不要塗口紅、胭脂、指甲油、畫眉毛,因為少女的肌膚豐潤,本身就具有一種自然美,根本無須化粧。同時也不戴金銀首飾。其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在校內,學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應穿布鞋、運動鞋,這樣便於做早操和上體育課,同時也可顯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

三、尊師禮儀

(一)師生校內外相遇

1、學生與教師相遇,通常應由學生主動先向教師招呼,道聲“老師早”或“老師好”。教師應面帶笑答“早”或“好”。

2、在校外和老師相遇時,學生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在車、船、碼頭遇見老師,即使乘客多,人擁擠,學生也應讓老師先上車船;在車上、船上或娛樂場所、交際場合中遇到老師,學生應向老師招呼、讓座。

3、在進出的門口、上下樓梯時和老師相遇,學生應主動招呼,請老師先行。

4、老師來家訪問,學生應熱情迎接,主動向家長介紹老師,同時請老師坐,給老師倒茶;為了便於老師和家長交談,學生應暫時迴避;當老師離開時,學生應熱情送別。

5、畢業後,遇到老師,要主動熱情地向老師問好。重要節日,特別是教師節,應給老師寫慰問信、賀卡或去拜望老師,使老師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

(二)師生談話

學生與教師談話,應注意如下幾點:

1、和老師説話時,學生應主動請老師坐。若老師不坐,學生應和老師一起站着説話。

2、學生無論是站着還是坐着,都應姿勢端正,不可東張西望,不可抓頭摸耳,不可抖腿擱腳,還應朋目凝視着老師,認真地聽老師説話。

3、如果老師説的話,學生感到不理解,或無法接受,並有不同看法,可不必隱瞞,應謙虛而誠懇地向老師請教,直到弄明白為止。

4、對於老師的規勸和正確的批評,學生應愉快地接受,而且態度要謙虛,決不能當耳邊風。即使老師態度較生硬、急躁,也不應計較,更不能嫌煩牴觸,而要想到這是老師在關心幫助自己。

5、學生不能在辦公室久留或亂翻老師的東西,不可影響其他老師的工作。

四、同學間禮儀

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 “ 喂 ” 、 “ 哎 ” 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 “ 請 ” 、 “ 謝謝 ” 、 “ 麻煩你 ' 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着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

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五、集會禮儀

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

1.晨會或其他場合升降國旗儀式時,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每個星期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2.唱國歌時,態度要嚴肅,聲音要整齊響亮。

3.學生參加活動集隊時,要靜、齊、快,不勾肩搭背,不任意談笑,要提前到達集合地點,以保證集會準時開始。

4.進入或離開會場要服從指揮,注意秩序,不一哄而上,不爭先恐後,以免造成擁擠堵塞和防止事故。

5.集會中應注意遵守會場紀律,不隨便走動或發出聲響,不做破壞會場氣氛,影響集體榮譽的事。

6.在集會過程中,學生應提前落座,恭候報告人到來。當報告人到來時,會場應立即安靜下來,並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報告過程中,每個同學應端坐靜聽,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打瞌睡,不無故中途離席。報告人説到精彩處應鼓掌表示贊同,報告結束,也應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以表示感謝。

7.集會時如有上級領導或客人蔘加,應在他們到達時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離場時應讓領導或客人先走,並以熱烈的掌聲歡送。

六、儀表舉止

我們往往可以從一個人的儀態來判斷他的品格、學識、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養程度。

儀態舉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勢,與人交談的態度、説話的聲音、風度氣質、行為動作、面部表情、衞生習慣等等。

1、正確的站、坐姿態和雅緻的步態

“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

所謂“站如鬆”,就是站得要像松樹一樣挺拔。其基本要領是:站正,身體重心放在兩腳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縮,腰直、肩平,兩眼平視,嘴微閉,面帶笑容,雙肩舒展,雙臂自然下垂(在背後交叉或體前交叉亦可),兩腿膝關節與髖關節展直,忌諱無精打采。雙手不可叉腰,不可抱在胸前,不可插入口袋,身體不要東倒西歪依靠物體,不要彎腰弓背、耷拉腦袋,不要挺着肚子,岔開雙腿。

所謂“坐如鐘”,即坐得要像鍾那樣端正。其基本要領是:上體自然坐直,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雙膝併攏,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兩手放在雙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視,嘴微閉,面帶笑容。女子入座時,要用手把裙向前攏一下,切忌前俯後仰、搖腿蹺腳、蹺二郎腿、兩膝蓋分開、把腳架在別人的椅背上或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所謂“行如風”,即走起路來像風一樣輕盈穩重,有雅緻的步態。其基本要領是:上體正直,不低頭,眼平視,面帶笑容,兩臂自然前後擺動,肩部放鬆,身體稍向前,重心在腳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點點力使身體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後仰,左右擺晃。

2、穩重得體的動作,優雅適當的手勢

⑴路上行走,必須靠右行,不能走中間,途中遇到領導、老師、熟人,應熱情點頭示意,禮貌地打招呼。

⑵領導、老師到教室、寢室時,學生應禮貌地打招呼、讓座。

⑶上下樓梯,過狹窄通道,遇到領導、老師、老年人,應主動讓道。

⑷打開水、洗刷、曬衣服等應“先人後己”,禮讓三分。不要爭搶龍頭和曬衣線。

⑸與人交談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要給人一種優雅、含蓄、彬彬有禮的感覺。

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為。冒失的行為表現在:

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進別人家裏不敲門,推門往裏闖,反客為主;找人時,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靜的公共場所,高談闊論。

手腳太快,動作太硬,幅度太大。

手腳冒失,語言冒失,出盡洋相,常鬧笑語話。

這些都是行動不穩重得體,缺乏修養的表現。

3、優雅的風度氣質,自然隨和的態度

氣質,是由人體內四種液體——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決定的,它難以改變,但風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養的。

作為男同學,應使自己具有“陽剛之美”,即風度穩重,動作有力度。

“剛”不等於“野”,如果男子漢説話過於隨便、粗野、驕橫,在公共場所,敞胸露懷、歪戴帽子、身穿汗衫、背心或打着赤膊、腳穿拖鞋、打響指、吹口哨,就會給一種“兵痞子”、“二流子”,缺少文化教養的印象。

作為女同學,應使自己的氣質風度“優雅得體”。

同人交談,要莊重謙遜,在大庭廣眾之中,態度要大方自然,切忌表情過分,目光遊離,擠眉弄眼,頻繁眨眼,過分大笑,這些都是有失風度的。

在陌生人面前,“內向”比“外向”好,含蓄比誇張好;被男方邀約,要探究其原因、動機和內容,如覺得不宜,應婉言謝絕,在異性面前不要太隨便,應自尊、自重、自愛。

4、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良好的衞生習慣應做到“六勤”:即勤洗澡、勤換衣褲、勤修面、勤理髮、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公共場所,應避免當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揩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齒、挖耳朵、搔癢;還要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拋紙屑、廢物,還要防止在大庭廣眾中發出體內各種不同的聲響。否則就是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禮儀修養並不成熟的表現。

七、校內公共場所禮儀

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

八、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有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

説“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誌給他看後再接着吃飯。

(5)接待老師應象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九、做客禮儀

(1)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儘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2)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説話,要談吐文明。

(3)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後才能動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5)告別時,要説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十、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電腦室、多媒體教室時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5)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説:“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説:“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適用於低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