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説課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説課稿

説課稿 閲讀(2.24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説課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説課稿1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首篇課文《長城》,我將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將帶領學生觀賞我國三處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文化景觀。長城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無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文不僅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氣勢雄偉,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文中配有兩幅插圖,由遠及近地觀察長城,並由此產生聯想。依據這一內容,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圖文結合,學習由遠及近的觀察及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

學會蒐集,整理,利用信息,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瞭解長城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3、情感目標:

激發民族自豪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古人修築長城的艱辛。

5、教學難點:

理解長城的特點與古人修築長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間的關係。

二、學情分析:

維果茨基説過:課堂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有效備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鎮,對於長城大多隻知其名,不知其真,對長城的瞭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時,這類説明性的文章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將課文進行深入淺出的教學,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採取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

基於新課標倡導的“以讀為主”思想理念,我採用了以作者的情感體驗為主線,抓住中心句及相關語句進行朗讀的方法,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逐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佈置學生課前預習,收集資料,既可以使師生雙方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學內容,使精力節約化,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徵,又可以化繁為簡,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效應。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手段,縮小與文本的距離,把學生心目中遙遠的長城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並加工的心理傾向。

四、教學流程:

1、有效引導廣泛交流

古人云:樂學才能善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我引用了毛澤東1935年所作的《清平樂六盤山》中的詩句導入,引出“不到長城非好漢”,並表示出沒有到過長城的遺憾。“你們願意把長城的知識介紹給老師聽嗎?”為了滿足老師的好奇心,學生爭先恐後地交流自己瞭解到的關於長城的知識或親身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既使學生產生了主動,積極,愉悦的情緒,又順利巧妙地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2、信息整合直觀感受

(1)有效提問,提煉語言

在同學們興致勃勃地交流長城知識的同時,把握提問的有效性,抓住這一興趣點提問:“你們知道文中是怎樣評價和讚美長城的嗎?”

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的學習,自主讀文找到中心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下面由此展開教學,反覆朗讀,層層深入地感受長城的特點。

(2)圖文結合,直觀感受

大屏幕出示長城遠景圖,直觀感受長城的長,抓住反映這一特點的兩處“一條長龍”和“一萬三千多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長城的氣勢,如計算,打比方,舉例子等。為了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學生構建教師與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我在一幅中國地圖上繪製了長城的東西兩點,並用激情的朗誦進一步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這種有效的師生互動無疑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現中心句,學生激情朗讀,情感得以昇華。

(3)合作學習,動手動腦

大屏幕拉近長城的畫面,學習作者由遠及進觀察事物的方法,新課程實施以來,合作學習成為有效教學倡導的學習方式,它有三個要素:恰當的內容,健全的小組和有效的指導。其中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合作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我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學習,畫出長城的結構圖,並用筆標出你知道的名稱,同時把描寫長城結構和特點的語句區分開,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最後為學生提供一組數據,再讀中心句,使學生的情感再次昇華。

3、課內外結合,激發想象

在作者聯想的這部分教學中,重點體會第三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是朗讀的重點,也是學文的難點。我設計了“知長城,小小展示台”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也為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做好了鋪墊。同學們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北齊王朝修築長城調用的民工人數等,從而體會了勞動人民的辛苦,這時學生的情感已經和作者產生共鳴,再讓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想像當時的畫面,對勞動人民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課堂雖然畫上了句號,但情感還在延續,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為研究者。”

(1)介紹三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讚譽,進一步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2)配以優美的《長城長》的歌曲,展示我國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觀,拓寬學生的視野。

(3)出示長城被破壞的圖片,認識長城的現狀,激發學生保護文物,熱愛祖國。討論“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打算為保護文物做點什麼?”並佈置學生課下形成文字材料,體現語文課程的現代意識和時代特徵。

五、説板書設計

圖文並茂,緊緊圍繞課文內容,體現長城的結構特點和歷史作用,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將三維目標有效確立,採用了科學有效的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得到了調動。學生在參與中成長,在快樂中收穫,教師運用語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學生朗讀激情,相關資料滲透激情等策略,挖掘了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這節課的缺憾是個別學生由於受時間,家庭條件的限制,課前預習不夠充分,參與積極性受到了影響。今後應該多考慮個體差異,想盡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真正實現全員參與,整體互動。

我不期待這節課的完美,也不期待它的精彩,但求它的充實與真實,更希望學生能有所收益,我將不遺餘力地勇於探索,在有效教學的道路上再創佳績。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講得是在武器高度發達的今天,長城磚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無能、最可憐的磚,有一天它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讚揚聲中,它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本文思想教育內涵豐富,融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生觀教育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從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這一訓練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二、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內容,從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文的重點是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難點則是讓學生明白課文所告訴人們的道理。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採取情境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教學思路如下:

創設情境,設疑——自讀自悟 ,質疑——小組合作 ,解疑——師生互動,釋疑——回顧內容,悟情。

2、學法

結合教法,根據本篇童話生動有趣,含義深刻,但不易理解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運用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改革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又適時地予以點撥指導,學習步驟如下:

初讀課文——發現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合作討論——彙報交流——反思領悟。

三、説課前準備和資源索引

遠程教育建設工程為我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增添了新的閃光點,而其中豐富的教師備課上課素材為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適當合理的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在上《長城磚》一文前,我先從中央電教館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有關該課的備課資料和媒體素材,這些素材直觀形象,對於創設情境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上網查找有關長城磚的資料,將這些素材整合成本課的教學課件。還讓同學們在課外收集有關長城和長城磚的資料,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更深入理解。

四、説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設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一段從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的長城美景以創設情境,再出示長城磚和紅磚的對話。我適時地激發興趣:“這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自以為最無能、最低下、最可憐的長城磚,居然被人們掀下來,送上飛機,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中,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從而從有趣情境中順利地將學生導入新課的教學中。

2、自讀自悟,質疑

接着,我引導學生首先通讀閲讀提示,明確探究目標,然後讓學生自由地、快速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後,結合閲讀提示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馬上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解疑

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 “教會學生學習”是現代教育的潮流,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因此,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就是讓學生敢於提問,敢於自己解決問題,善於同學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同學們先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再合作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把一些基礎的問題,如自慚形穢、妄自菲薄、神采飛揚等詞語的理解在同學們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而那些不能理解的問題則請求同學老師幫助。這樣,在融洽而充滿鼓勵的合作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無疑是最佳的,也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精神。

4、師生互動,釋疑

通過小組交流解疑,剩餘問題的焦點很自然地就集中在促使長城磚思想轉變的原因和如何認識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上。這時我並不先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着重引導學生朗讀。因為朗讀是語文教學最經常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朗讀讓學生釋放情感。在指導朗讀之前,為激起學生的自豪之情,我先播放了一組長城美景圖片。在學生熱情高漲時,我讓學生注意一些最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詞,試着讀給同桌聽,看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後放聲朗讀,讀給大家聽,要把熱愛、讚美之情在朗讀中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我還特別注重了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課文中人物的身份、心情和性格,體驗文中人物的心境,並以現場小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學生以所讀角色身份談參觀後的感受,例如:大學教授激動的心情,華僑老夫婦的自豪與愛國等等……通過誦讀悟情與發散思維,答案就在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和有趣的語文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來了,從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更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發展了想象力和個性化理解能力。

5、 聯繫實際,悟情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小明連續兩個單元測驗都不及格,禁不住垂頭喪氣地説:我真沒用,肯定不是塊讀書的料。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要怎麼勸服他呢?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為小明出謀劃策,鼓勁加油,這時我因勢利導,佈置以下課外活動任務:

6、課外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後一句話的?你也有過“妄自菲薄”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樣克服的?

(2)蒐集交流有關自尊、自信、自強的事例,以“朋友,你要自信”或“抬起頭來,前進!”為題開一次演講會。

五、説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圍繞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即由“自慚形穢”到“自尊自信”的轉變,突出轉變的原因是讚美,點明瞭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才能自尊自信自強的道理。

六、説教學預測

本文的教學,我始終以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巧妙設疑,激趣導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探究課文內容和進行語文實踐的興趣,合作學習,朗讀妙悟,理解了課文內容,進而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但是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本課教學設計還需要不斷改進,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