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説課稿>

中班語言説課稿彙總五篇

説課稿 閲讀(1.8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語言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語言説課稿彙總五篇

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1

一、説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於生活,緣於興趣”。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新主題。在一次區域遊戲中許多幼兒興趣都集中在“吹泡泡”角,幼兒你一言我一句的説“為什麼泡泡有的會飛、有的好破、有大有小……”等等,由於幼兒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左右,對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

所以,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麼祕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於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從而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為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説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更深層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9、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慾望。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説活動方法:

為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和潛力都能得到真正發揮,為建構新知做鋪墊。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新的主題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幼兒“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此解決重點難點。

[page_break]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在此過程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並把教師的主題轉換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點難點。

五、説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錐形、菱形……(每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記錄紙。

3、展示板、膠水、抹布。

六、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設疑激趣-感知探究--體驗驗證-經驗拓展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在本環節中,我通過“順”應幼兒活動的方法,為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時間、場地等等,讓幼兒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遊戲。設疑激趣,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建構新知做鋪墊。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看誰發現的多?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用“引”的方法,啟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以此解決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體驗驗證。

(六)在本環節中,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藉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工具),邊觀察邊記錄想象結果時,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祕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同時抓住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契機,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麼祕密?”,“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幼兒在自主解決問題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從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以此突破難點。

[page_break] 在這個環節我還將“增進幼兒表達與交流能力”這個隱性目標有機整合在科學活動之中,適時的創設讓幼兒用“記錄表”和語言交流的方式表達幼兒自己想法的空間,幼兒通過思考和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再通過與同伴的討論,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科學知識與經驗,以此發展幼兒準確的表達方式。

第四環節:經驗拓展

在本環節中,我請幼兒嘗試同時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工具放在一起吹泡泡。利用開放式提問:“試一試會吹出怎樣‘奇妙的泡泡’”?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奇妙泡泡”的慾望,使幼兒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拓展,探究興趣得到更好的延伸,同時培養了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科學的行為習慣。使幼兒輕鬆、愉快地完成本次科學探索活動。

整個科學探索活動教師堅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學,用“順”、“引”、“助”等探究體驗新方法,始終以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角色,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辨別,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成果,並在與教師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一種合作、一種友愛。整個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幼兒“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2

第一部分: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導入課題,,播放小天使飛翔的課件,教師説:“小天使來了,我們一起跟着它來飛吧!”帶領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模仿動作。然後設計提問:“小天使為什麼能夠飛翔?如果有一天你也像小天使那樣長出一雙翅膀,自由地飛翔,你最想做什麼?”選取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來導課,是因為小天使是人物形象的化身,它只是多了一雙翅膀,與詩歌內容中的“我”形象相似,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設計的提問也與詩歌內容息息相關,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朗誦詩歌。

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目的是讓幼兒大致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句式及內容。欣賞過後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嗎?讓幼兒知道詩歌的題目是《如果我能飛》。《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二遍利用圖片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來欣賞教師朗誦。欣賞詩歌前,我先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詩歌中的小朋友飛到了哪些地方?都變成了什麼呢?” 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欣賞過後,請幼兒一一作答,教師利用圖片逐一再現詩中的情景,帶領幼兒分段學習朗誦詩歌,從而掌握了重點。

第三部分: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仿編過程中,我運用聯想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的慾望,“小朋友,你想不想飛啊?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哪裏去?變成什麼呢?”我這樣來引導其實就是給幼兒提煉出仿編的句式,給幼兒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機會,並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提供給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如:田野、池塘、公園、果園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圖片聯想自己變成什麼,幼兒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運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述,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仿編,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播放開頭的動畫課件,引導幼兒將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小天使”,並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表演。這樣結束,首尾呼應,重現了主題。

五、説活動延伸

在基本實現了本次活動目標的基礎上,為了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更進一步地發揮,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做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幼兒的想法彷彿變成了“現實”,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

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3

【説設計意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最美時光在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百花爭豔、綠草如蔭、春天優美的景象,給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讓大家大開眼界,對大自然充滿着無限嚮往。詩歌《春雨》是一首語句簡短、韻侓優美的詩歌,它描述了種子發芽、桃花盛開、麥苗生長、孩子播種,都是春天美好的景象。中班孩子的探究、分析、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能根據變化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變化加以表現。因此我選擇這節語言課。,讓幼兒在聽——看——説——念——演的過程中,感受詩歌中春雨的美及作品語言的美,從而激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

【説目標】:

《綱要》指出: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敢説、想説、有機會説的語言環境。 只有讓幼兒大膽開口説話,才能積累語言經驗,才能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裏植物向上蓬勃生長的情趣。

2、用問答的對話形式,感受詩歌的優美,豐富詞彙,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説重難點】:

語言活動是鍛鍊幼兒口語的表達能力,讓幼兒在聽——看——説——念——演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經驗,不斷髮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幼兒對春天進一步的瞭解,所以本次活動目標的重點是:理解詩歌內容,用問答的對話形式,讓幼兒交換角色,不斷地説,豐富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難點是:學會説句式。

【説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已有過觀察春天景色的經驗。

2、PPT課件《春雨》;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頭飾若干;

3、音樂:春雨的聲音;輕音樂

【説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

針對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媒體輔助法、問答遊戲法、啟發提問法

媒體輔助法:現代教育實踐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如在活動中我把兒歌內容做成了生動形象的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看到他們的動態畫面,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兒歌更形象幼兒更容易理解。

問答遊戲法:通過一問一答的遊戲,讓幼兒在交換角色的過程中學習句子,感受遊戲的樂趣。

啟發提問法:恰當的提問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我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兒歌中植物喜歡下雨嗎?為什麼?讓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説出句子。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能力,還能讓幼兒獲得學習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三種學法:問答遊戲法、表演法。

遊戲法:一問一答的遊戲,讓幼兒在交換角色的過程中學習句子,可以讓幼兒展示自己,豐富經驗,加深理解,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去,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表演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進行角色表演,説出植物的話,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間合作表演的快樂,也將成為他們永遠的回憶。

【説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對春雨景象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我選用了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將自己已有的關於春天的經驗進行整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了?你覺得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春雨聲音: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們把它稱為《春雨》。

二、教師播放PPT《春雨》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詩歌的美,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提問:詩歌中説春雨落到了哪裏?種子説什麼?梨樹説什麼 ?麥苗説什麼?小朋友説什麼?

三、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侓美。

四、有表情地跟着教師進行朗誦詩歌。

五、用問答的形式學習句子。不斷交換角色,讓幼兒有機會説、大膽説,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扮演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遊戲的形式鞏固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教師進行總結,給幼兒留下一個對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環節,我是想通過擴展延伸來昇華本次活動的主題,引導幼兒運用繪畫工具,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對詩歌《春雨》意境感受描繪 出來,鞏固和加深幼兒對春天及春雨的認知,還可將幼兒繪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和交流。

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4

語言活動:《酸、甜、苦、辣、鹹》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酸、甜、苦、辣、鹹》以及表示酸、甜、苦、辣的表情圖。

2.將檸檬水、糖水、苦瓜汁、薑茶以及鹽水的水杯佈置在五個區域,每種口味的水旁邊各放一盤切成小塊的饅頭,插上牙籤。

3.酸、甜、苦、辣、鹹漢字卡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學習相關漢字。

2.邀請幼兒當大廚,試着找一找酸、甜、苦、辣、鹹5個朋友在哪裏

(1)幼兒各自選擇一個水杯用牙籤取一塊小饅頭,蘸一蘸水杯中的水,嚐嚐是什麼味道。

(2)説説你剛才嚐到了什麼味道?並指出相應的漢字。

3.出示表情圖,請自願的幼兒根據自己品嚐味道時的感受把漢字與相對應的表情連線。

四、延伸活動 製作特殊味道的面:在五個碗內各放入燙好的麪條,然後分別在碗內各放一勺鹽、糖、芥末粉和檸檬汁,另一碗保持原味,拌好後讓幼兒品嚐。

故事:酸甜苦辣鹹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鹹鹹是5個好朋友。他們感情好極了,白天一起玩耍,晚上一起睡覺,形影不離。他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有時候躲在大樹上,有時候躲在石頭後面,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酸酸突發奇想:“嗯,太無聊了,辣辣老是躲在大樹上,鹹鹹老是喜歡躲在石頭後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沒意思啦!我們改個玩法吧!”苦苦最怕動腦筋了,他苦着一張臉説:“這種事情別找我。”甜甜開心的笑着説:“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找嘰哩呱啦來,然後施展我們的隱身術,讓他找不着我們。”大家一聽都説:“嗯,好主意。”嘰哩呱啦來了,他趴在牆上數着:“一、二、三,躲好了嗎?”“好了!”聲音模糊的傳來。嘰哩呱啦找找大樹上,找找石頭後,一個也沒有,最後他發現地上有5盆水,“哦,隱身術!這招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於是他嚐嚐每盆水的味道,説:“這是酸酸,這是甜甜,這是苦苦,這是辣辣,這是鹹鹹,太好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你們了!”

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其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詩的意境美。

2、學習散文詩中優美的語言描述,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聯想、講述。

3、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樹林圖片、和散文詩相關的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出示一張單個的大樹圖片)看,這是什麼?這是一棵怎麼樣的樹?你喜歡大樹嗎?為什麼?

二、初步欣賞散文詩《樹真好》。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樹真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詩裏都説了些什麼?

播放散文詩錄音。

2、提問:

你聽到這首詩裏説了什麼?幼兒根據自己的初次傾聽,講述聽到的內容,並單幅看一看。

樹好嗎?

3、小結:詩歌中小鳥説樹真好,人們説樹真好,小朋友説樹真好,他們為什麼説樹真好呢?好在哪裏?我們再來聽一聽詩歌裏是怎麼説的。

三、再次欣賞散文詩(配上輕音樂),理解散文詩裏優美的語言描述

1、幼兒再次傾聽欣賞,並分別出示各幅圖片。

2、提問:

詩歌中你聽到誰説樹真好,好在哪裏?根據幼兒的交流單幅觀察感知理解並學説詩歌中的句子。

1)小鳥為什麼説樹真好?

“你覺得小鳥唧唧喳喳的叫,像在幹什麼?”

“你來學一學小鳥唧唧喳喳在和朋友説悄悄話或者唱歌的樣子?”

2)樹為什麼能擋住大風?不許風吵吵鬧鬧會給大自然帶來什麼好處?

樹真了不起!引導幼兒通過表演體會樹阻擋風沙的高大形象;

3)我家屋子裏清清爽爽,樹在哪裏?為什麼説我家屋子邊上的樹好?

滿樹花香往屋裏飄,請小朋友結合經驗,想像多種嗅花香、被花香陶醉的動作與神情;

4)樹蔭下野餐:坐在樹下吃東西大家怎麼樣?(學説句子:説説笑笑,熱熱鬧鬧)

5)躺在樹下睡午覺:樹下有什麼?什麼是陰涼兒?(樹蔭、微微的風吹來)請小朋友感受在樹蔭下睡午覺,陣陣微風吹來舒服的感覺。

6)氣得大黃狗汪汪叫:體驗小貓小狗在樹上樹下玩遊戲真有趣

3、這首詩你覺得美嗎?美在哪裏?我們再來完整地聽一聽。

4、完整傾聽,輕輕跟着念一念散文詩。

提問:這首詩你覺得美嗎?你喜歡哪一句?

過渡:樹真好,它讓大家的生活充滿樂趣,變得那麼美好。

五、嘗試散文詩。

1、幼兒發揮想象,畫一畫,並相互交流、自由仿編。

師:樹還有什麼用處,還有誰也會喜歡樹?他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

請你在紙上畫一畫,和好朋友一起學着詩歌中“樹真好……”的句子來説一説。

2、集中:請個別幼兒來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