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知識文庫>實用文檔>

《名字的來歷》教學反思

實用文檔 閲讀(2.54W)

《名字的來歷》教學反思

《名字的來歷》教學反思

在本次的中年段品社研討課中,我上了三年級第二單元第四個話題中《説説我自己》中的一個小話題——名字的來歷。整節課上完後,針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和自己課程的完成情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材的鑽研是課程拓展的根本

教材中提供給我們的僅僅是半頁紙、一幅圖、一句話,初看起來的時候,覺得內容空洞簡單,無法把握,但是經過仔細鑽研後發現,其實文本中藴藏非常豐富的知識。簡單的兩個方面:姓的來歷;名字的含義,但是深究下去之後,你會發現,即使是姓的來歷這一方面,作為中國的姓氏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要把它講出一點皮毛來,恐怕一節課是遠遠講不完的,而名字的含義中藴含的人文文化更是豐富多彩,經過這樣的分析後,逐漸就使課程的內容飽滿起來。而如何使課程的內容在充實的基礎上又能可行呢?這又牽扯到對教材內容的把握,做到合理的取捨。比如説,姓氏文化光是姓的類別有上千種,此列只做到讓學生了解,一語帶過就行了,講課之後,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困惑。再如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的名字甚至有幾輩人的淵源。學生在瞭解的過程中也發現有學生的名字有父母很高層次的希望,甚至脱離了名字的説法,那麼我在課堂上選取名字的含義內容時,是緊緊圍繞“名字”的。

有了這樣的.充實後,如何使課程的內容有“味”,就是一個依託教材的拓展了。因為整本教材都是一個連貫的整體,不可能將這課“拎”出來上,形成“孤立課”,因此我結合第一單元的內容,縱觀後面的內容,確立本課應拓展在學生的名字中,感悟到來自家庭中特別的愛,並培養學生一定的感恩意思,明白父母在名字中寄予我們這樣的愛,我們也應該怎樣去做,回報這種愛,在此環節,學生感受很深。

二、材料的收集是課程開發的依託。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師生雙方依據課文的內容要全面地收集、整合資料,以便更有效地實施學習計劃、教學計劃。在本節課的準備工作中,從學生方面看,我讓學生多途徑地收集姓氏的來歷,包括網上查找、書上看、詢問老師等……事實上,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不僅瞭解了自己姓氏的來歷,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他們探究新課的慾望,並在向父母詢問自己名字含義的時候,有了和父母交流的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也為後面實施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從老師蒐集課程資料來看,我的體會最深,可以説是“心中有糧不慌”,因為需要我錄了一段家長的錄音,為了錄音的效果,多次與家長交流,把握了家長對孩子的那種情義。後面,在蒐集宇航員和奧運明星的圖片時,也是多留心眼,不僅僅是做一個課件的查找製作,也是對每位明星進行了詳細的瞭解。所以但課堂上突然出現斷電,課件不能使用時,能夠比較從容地將課件上的內容用語言描述出來,沒有造成慌亂的局面。而走進學生家庭收集到真實的父母對子女的心願,在課堂上讓學生突然知道更是有一種驚喜,使課堂呈現較生動的畫面。

但在這次資料蒐集上也有不足,只注重了蒐集而沒有對資料進行有效的整合,特別是學生資料中搜集的姓氏來歷的內容,因為涉及到許多生僻人名、地名,學生讀熟了,但沒有經過自己的語言整理講述出來,學生講給他人聽時,都是一知半解的效果。

三、靈動的語言是教學的靈魂

美國心裏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還受外部環境教育的影響。良好的教學分為,學生的潛能才能得以發揮,學生才能去探索創新。因此,在課堂上,我竭力使自己進入角色,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個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學生。重要的是語言的魅力能打動每位學生的心,“你是今天的第一位勇敢者”,“你的記憶力真令老師佩服”,“哎呀,多少年前,我們是親戚呢”,這種靈活、隨機的語言既能展現一位教師的親和力,更能走到學生中間去。

如果説這節課最讓我難忘的應該是教學中突然斷電,怎麼辦?課件上的重要內容都不能展示出來,我靈機一動決定用語言去感染學生,用生動的話語將課件內容描述出來。這種機智的語言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是媽媽愛的呼喚。當我深情地再現課件內容時,學生果然被深深地打動了,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同樣在描述明星時,用上激昂、深情的解説詞式語言,學生不僅猜得出是誰,而且在我的描述中有了對明星名字和品質聯繫的雙重認識。這樣的做法沒有使課堂教學因為停電突然中斷,反而使師生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了昇華,可以説這是一種教學機智,是我們每位教師應有的基本素質,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在課堂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本次研討課還給了我許多新的認識,認識到自己對課程的處理上還有許多不足,但通過上課有效地促進了自己的成長,希望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努力學習,獲得更大的進步!